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09|回复: 9

中国城市十大败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2 20: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我们的城市与以前相比已经日新月异,虽然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钱把它建设得更
好,但这并不能成为面对无处不在的城市败笔保持沉默的借口。让我们从下面列举的十
大败笔中引起深思。
  
   1.强暴旧城
  
   在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冲突中,牺牲的往往是前者,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以
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100年。旧城的破坏业已成为上个世纪中国城市
建设者们最短见的城市行为。
  
   典型:苏州古城因穿城而过的高速破坏了古城风貌,致使无法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只有苏州园林入选,扼腕而叹!!
  
   2.疯狂克隆
  
   只要留意就会发现中国城市越来越相像了:一样标识风格的连锁快餐店、银行网点
、星级酒店,一样的马赛克、玻璃幕墙,一样的把所有高楼和商业街都挤在市中心,一
样的模式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
  
   典型:世界著名建筑师说,长安街是很丑陋的,没有中国古都特色,风格不统一,
如果不看天安门,不知这是哪个城市的街道!
  
   3.胡乱“标志”
  
   以最新最高最现代的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目前中国城市标志性建筑的一
大误区。可惜绝大多数都不能成为其历史文化的载体。或者说它把城市固有的文化消灭
之后以新建筑取而代之。新建筑之后还有更新的、规模更大、楼层更高、造价更贵的,
因而标志性建筑也总在易帜。
  
   典型:东方明珠电视塔远不如上海老火车站有代表性,并为世界所知,可惜,让一
个无任何文化底蕴的电视塔做上海的广告,可惜呀!
  
   4.攀高比傻
  
   高楼大厦成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代名词。建筑师对工程小面积少的“小东西”看不
上眼,他们只对上万平方米、造价上千万元的大建筑感兴趣,因为回扣高、所得丰厚。
像凯旋门、纪念碑、纪功柱、柱头、华表、牌坊之类精致的东西他们做不来,帕提农神
庙、王维的辋川别业、赖特的流水山庄之类"螺丝壳里做道场也不擅长。他们只要高大、
宏伟、气派,无论设计是如何的粗糙。
  
   典型:北京东方广场突兀于长安街,一片玻璃幕墙,与旁边的建筑很是不和谐。
  
   5.盲目国际化
  
   建筑大师张开济以“标新立异、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来形容时下流行
的盲目国际化的建筑风格。据统计,全国已有近百家城市喊出建立国际大都市的口号,
其实国际大都市并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典型:北京,城市越来越大,从东到西象出了趟远门,上班要2小时,一天浪费在
路上的时间无法统计,痛苦万分!
  
   6.窒息环境
  
   专家指出,景观建筑学在中国建筑界缺席。除台湾省外,中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
计”硕士和“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已于1997年被全部取消。其实,景观建筑学与建
筑学、城市规划在建筑界的地位是缺一不可,城市人居环境中将技术(资源发展、环境
保护、污染防治等)与艺术(大众行为、环境形象、精神文明等)融为一体的工作就由
它来完成。
  
   典型:水泥森林立,综合设计水平太差,整体规划施工尚且做不到,更别说园林化
设计了,好像建筑设计专业就清华有,悲哀:(
  
   7.乱抢风头
  
   美从来就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今天中国的建筑却只考虑个体如何出奇制胜,只管自
己,不管别人,更不谈后来人。构成城市形体的建筑像时装表演,各显神通,有的甚至
赤身裸体,张牙舞爪。一个地域的多个建筑很难做到协调和谐。
  
   典型:还有那些城市广场和城市雕塑,哪个能代表城市的风格?又有几个能确立自
己城市独特的性格??
  
   8.永远塞车
  
   在城市中心区道路被建筑挤压而变窄,加上人多车多,铺路赶不上汽车上路以及城
市功能区划不清的现状下,不考虑城市远郊发展,只一味在市中心周围规划建设,结果
必然是:我们要风雨无阻地忍受永远塞车。
  
   典型:北京去年一个大雪夜,交通居然瘫痪了近十个小时!
  
   9.“假古董”当道
  
   近年来全国弥漫着一股人造景观热,各地仿古建筑大兴土木,不惜以破坏城市生态
为代价,这是一种“假古董”盛行的恶习。有的“假古董”单项投资就超亿元,而国家
每年下拨给750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专项补助经费”总共只有13亿元。
  
   典型:九寨沟风景区腹地就有这样一座大庙。清山绿水间格格不入!
  
   10.跟人较劲
  
   开发商们建造了混凝土森林的“都市广场”,没有花园的“花园别墅”。种草不种
树这种短平快的“面子工程”,却是各地政要乐此不疲的事,因为政绩易见,有时建筑
师也推波助澜,大手大脚地花钱堆砌。
  
   看上去面光光、住进去心慌慌,这就是没有亲和力的城市和建筑所能带给我们的物
质和精神生活。
  
   典型:更有甚者,居然用塑料的树来代替绿化!呜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2 21: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界代表委员建言
何镜堂委员:设计国际招标 不能内外有别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扩大开放,在我国一些重点城市、重点建设项目中邀请国外知名的设计公司参加国际招标或国际咨询,引进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对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院士认为,这对促进国内城市建设与国际接轨,提高国内设计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及建设项目都邀请国外公司参加,有些领导或主管部门,只相信外国公司,看不起国内的设计人员,有些地区、有些项目甚至只邀请外国公司,拒国内设计单位于门外,每次招标每个外国公司都有3至15万美元不等的报酬。花费了不少外汇、交了“学费”,如果能获得好的方案也是值得的。但是有不少方案水平不高。
近年来,通过国际交流和实践,我国设计人员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设计单位设计和构思,但因与国情不合,不是造价太高,就是不能实现。而且,其中也有不少外国公司是请国内的设计人员或“出口转内销”的方式来参加的,并且这种情况大有发展折趋势。这对于发挥我国设计人员的作用,节约外汇资金角度促进建设工程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
为些,何镜堂院长建议:
在思想上,不要迷信。各级城建领导和主管部门首先要立足于依靠国内专家和设计人员的力量,相信他们有能力胜任,同时应提供条件,加大力度提高国内技术力量的水平。
在具体操作上,要制定措施,对国际招极及咨询要有控制,只对一些重大工程,国内又相对后进的项目才进行国际招标,并且应与加入WTO后的国际规则接轨,在邀请及设计收费上,国际、国内设计单位应公司竞争,一视同仁。

[ Last edited by 夏荷 on 2005-12-12 at 21:45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2 21: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干峙委员:城市建设存在十大不良倾向
在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两院院士、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周干峙委员在发言中指出,我国城市建设目前存在十大不良倾向:
一是大搞标志性建筑物;
二是办公大楼越建越大,南方一个中等城市的办公大楼建到17万平方米,跟人民大会堂、故宫差不多大小;
三是大搞摩天大楼,相互比高;
四是大修大马路,一个县城也要修一条宽五六十米的大道;
五是大搞大草坪,有的极端缺水地区或距离水源很远的地方也在铺大草坪;
六是大拆大建,其实无论拆还是建,这里面都有经济效益,而牺牲的是长远利益;
七是大搞开发区和中心商务区;
八是大搞别墅豪宅,用于暴发户置业显阔,与老百姓的生活风马牛不相及;
九是大搞“假古董”旅游,建了一堆非驴非马、非古非今的东西,既浪费了资金,又招不来游客;
十是大搞城市规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大量国家资产的流失。
周干峙委员建议,必须建立监督机制,要让老百姓知道钱究竟花在哪儿了,该不该花,怎么花。周干峙认为,能不能遏止住这些不良倾向,当地领导很关键,现在一考核干部的政绩,就看他一年拆了多少建了多少,这说明政府官员的考核标准是有问题的。要扭转这十大不良倾向,就应该真正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干部的考核标准改起。
(来源:中国室内设计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2 21: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北京奥运会几乎所有的比赛场馆设计都被洋建筑师包揽,仅有两个较小的场馆由中国设计师设计。这是中国著名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昨天在合肥讲学时透露的。
  何镜堂是应合肥工业大学的邀请昨天来到合肥的。他为合工大的学子们举办了一场长达4个小时的讲座。因其在建筑学界的名声,何院士受到了热情追捧,偌大的学术报告厅里,很多人硬是站着听完了整个讲座。
  何院士提到,中国的建筑设计师想在正在进行的30个奥运场馆设计中中标特别困难。他透露目前仅有羽毛球场馆和摔跤馆被确定由他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设计。而之所以能中标,除了本身设计理念新颖外,“这两个场馆与奥运其他场馆比,项目不大,所以中国人能挤进去。”据悉,羽毛球馆设在北京工业大学校园内,摔跤馆设在中国农业大学校园内。目前这两个场馆即将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中国建筑界狂刮洋设计风在业内早已是不争事实。据悉,近年来我国的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一般都是面向国际招标,而屡屡中标的大都是洋建筑师。如2008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是由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九成是由国外设计师设计或参与……2004年,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展览——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吸引了各国建筑界的眼球,中国的国家大剧院、奥运游泳中心“水立方”等12个项目在展览会上亮相,但这些项目全部由外国的建筑事务所或设计师设计。以至于建筑界和相关媒体惊呼:中国标志性建筑大部分采用洋设计,长此以往,中国的城市将变得不中不西,而中国的建筑物也将成为国外设计师们的“试验品”。
  为何中国建筑设计刮洋风?除了中国建筑招标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非外国人不行”和“越奇特越有创意”的思想外,何镜堂认为缺少创新型、开拓型且具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也是关键。所以在昨天的讲座中,何镜堂告诫学子们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來源:中国建筑艺术讯::2005-6-2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2 21: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扩建大屠杀纪念馆 华工设计方案中标
  备受关注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方案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方案在全世界12个竞争方案中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标。据介绍,华工方案的整个设计以各种震撼人心的方式表达了30万遇难者的悲愤和中华民族的愤怒,以及对世界和平的期望,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昨日,记者走进华工建筑学院,专访了本次设计方案的领头人何镜堂院士,揭开了未来纪念馆神秘的面纱。
  何院士告诉记者,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有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面积只有1万多平方米,而新馆要扩建到7万平方米。本次参加评选的设计方案有12个,其中3个来自海外著名设计单位,9个来自国内顶尖设计单位,而评委则清一色是德高望重的建筑界专家。最后,华南理工大学方案、英国一建筑单位方案和清华大学方案分别获得前三名,而华工方案将成为该工程的中标方案。何院士说,像这样对中国有着沉重历史和政治意义的项目,理应由中国人来设计。
      “南京大屠杀死了30万同胞,我们就是带着对死难同胞的深深悼念,对侵华日军的无比愤慨,以及对人类和平的无限向往这三种复杂的感情来进行设计的。”何院士说,所有设计人员都投入了无比的热情,只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设计。
  死亡之庭铺满砾石 脚踏犹听大地哭诉
  记者昨日看到了新馆设计方案:仿佛每一间房、每一面墙甚至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当年的血泪。何教授告诉记者,他们选择了众多的建筑元素来表现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样特定的场所精神,观众经过序曲———铺垫———高潮———尾声的顺序经过入口广场、新建纪念馆、重组的纪念馆遗址与冥想厅、最后是纪念公园,将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入口广场、在新建纪念馆屋顶的两侧、在纪念公园的水地旁,都设计了长长的墙体。这些墙体或以文字、或以浮雕、或以其扭曲转折的形态、或以其围合的绝望封闭的空间来无声地诉说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悲剧故事,传递当年遇难者无处逃避的绝望心情。而入口广场“死亡之庭”以无生命特质的砂石铺装广场,行走时“沙沙”声犹如大地的哭诉,令人感受到“生与死”的场所精神主题。在经过了“万人坑”这样的高潮后,游人将沿着墓道般的入口,进入以烛光之路为主题的“冥想厅”。相对而立的两面巨大的镜子让漂浮于水面上的烛光无限延伸,仿佛世人沿路洒下的无数滴祈祷的泪。而和平广场则以缓缓流动的水来体现“期望和平”的意境。(记者秦晖通讯员刘继红、蒋开球)

夏荷感言: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的概念设计方案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在内的13位专家,如果不是,結果就可能不一樣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22: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国家当前出台了一个<<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对此我有点话想说,不对的地方望各位大虾予以指正:
我个人认为<<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只是一种国家的行政行为,从学科理论的角度来说<<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仅仅只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定义,并不能把<<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当作园林城市的定义.
我们国家的园林艺术源源流长,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对于当前城市的困惑有着重大的借鉴和现实意义.
西方的园林城市可以追述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当今许多人认为"田园城市"仅仅就是有"田"有"园"的城市,其实不然.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又叫"社会城市",他主导的不仅仅是城市的园林化更是一种社会改革.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的定义是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综合体,把土地当作城市收入的主要来源,并详细列出了城市的支出详目,明确限定了城市的规模是32000人.在其随后的一百多年直到今天,"田园城市"依然有着重大的影响.
城市发展至今,城市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性化.当然,当代西方的城市理论并不就十分完善,依然存在着重大的缺陷.我们中国__偌大一个泱泱大国,古典的园林艺术是世界公认的一朵奇葩!!!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却茫然了,我们的园林艺术究竟何去何从?中国的古典园林还有意义吗?
中国人是有志气和不屈不饶的,我们应当更新我们祖宗的宝贵遗产,提出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城市定义,用于指导现今的中国城市建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22: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不妨歪批一下中国古典园林,首先,中国古典士人园林主要以院落住宅为依托,也就是说,完全是封闭的小天地,不仅具有明显的私人使用性,也不存在和外部环境的生态联系。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城市从古代就一直建立再城乡割裂的二元结构上的,除了少数寺观园林,你很难找到公共性的城市绿地了。当然欧洲至19世纪的城市也差不多是封闭的空间结构。但是19世纪开始的环境整治,城市美化,更加重要的城乡关系的调整,使得城市与自然绿地相统一。
而这一点则正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说到这里,您大概也明白我的意思了吧,从整体绿地或者景观结构而言,咱们才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啊,因此我不认为宏观层面上,传统园林有什么借鉴意义(当然如果大家觉得老祖宗的天人合一就是现代生态规划的同义词,那我也没话说)。倒是具体项目中的文化标记不妨到探寻些自己的文脉。
最怕的是总体结构还搞个形态意向非龙即凤,以验证传统园林,到了具体公园绿地不是荷兰风车就是自由女神,哈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22: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两贴来自ABBS建筑论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22: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城镇化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吴良镛)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日前表示,中国的城镇化不能单纯走西方的道路,照搬别国模式,尤其是美国模式。城市分散、汽车化、郊区化、摩天大楼等城市化模式不仅自身矛盾重重,中国也学不起。

  吴良镛在此间举办的“二00五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上书面发言说,二十一世纪初影响最大的世界性事件,除美国的高科技外,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率已从一九七八年的百分之十七点九发展到二00四年的百分之二十四点八。对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和发展方向的探索,既显迫切又属根本。

  他表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与此同时,中国发展过程中就业问题、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等社会矛盾复杂。对此,西方的城镇化经验不可能为中国提供现成的答案。

  据悉,在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一些不切中国实际的城市建设问题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发展城市一味“做大作强”,纷纷争做“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蔓延扩张突破城市整体规划指标的状况在多个城市普遍存在,使城市发展陷入无序和失调状态。

  吴良镛说,中国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对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缺乏确切、完整的对策,尽管投入轰轰烈烈的城镇建设的专业众多,但他们缺乏共同认可的专业指导思想和协调努力目标。因此,迫切需要对一系列聚居、社会和环境问题作进一步的综合论证和整体思考。

  据悉,吴良镛院士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已于二00一年完成,并指导中国的城乡规划建设实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3 01: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事物必然发展路程,从盲目走向理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30 12: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