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54|回复: 3

“客家母亲河”--汀江风景图(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3 09: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长汀—汀江发源地龙门







福建长汀河田蔡坊村汀江畔一简陋的土地庙边拜神的女孩







福建长汀濯田汀江畔的油菜







福建汀江有“客家母亲河”之称







1952年福建上杭南门,汀江码头







福建上杭汀江边的古城墙



福建上杭的汀江老渡口







福建汀江永定段风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3 09: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水流皆向东,唯有汀水独往南”。逶迤在闽西客家境地的一条形似玉带的江水,默默地向南流去。她源于武夷山南麓的赖家山,长汀县龙门镇的山涧峡谷中,流经上杭县、永定县,最后在广东省三河坝与梅江汇合成韩江注入南海,全长有220多公里,这就是一条客家人的母亲河--汀江。

据史载,汀江流域最早是一片瘴气弥漫,莽莽苍苍的南方人荒芜之地,古时属闽越。大约到了东晋时期,聚居在中原地带的客家先民,历经五次大规模的南迁,就形成了客家民聚居的地带。于是,汀江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客家人的摇蓝”,再加上汀江两岸土壤肥沃,气候宜人,使汀江流域成为客家人生息繁衍的乐土。

历经千年的造化,汀江两岸的山峰奇特,千娇百媚,汀水清澈如蓝似玉,她荟萃了三峡之奇,漓江之秀,处处呈显出人间仙境。汀江的全程有一半途经上杭县,把上杭城区环绕三圈,形成三褶洄澜。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曾对上杭城区汀水地形、地貌作高度评价:“东南山豁大河通,汀水南来更向东;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如画夕阳中。”

客家人的祖祖辈辈,就栖息在汀江两岸。川流在崇山峻岭中的汀江,不仅为客家人灌溉农田提供了方便,也因河道的疏通、航运条件的改善,刺激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汀江成为维系戆闽粤边区的经济的命脉。

汀江流域,土地肥沃,特产丰富。但地理的偏僻,信息的闭塞,使汀州处于半封闭状态。如食盐,在汀江通航之前是由福州起运,路迢速穿原林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运抵长汀,盐价昂贵,百姓怨声。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长汀县令宋慈组织汀江两岸百姓开辟汀江航道,经过几年后的奋斗,得以成功,海盐改由潮州起运,经韩江、梅江、汀江直抵汀州,解决了长期困扰汀州客家人的大难题。汀江的航道带来了繁荣。戆南,甚至中原各地的土特产源源不断涌入汀州、上杭二城,装船运往广东,而广东货物则溯江而上,运到汀州上岸,再转往江西各地,“上河三千,下河八百”,是汀州成为赣闽粤边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和经济贸易中心的特殊景观。

南宋末年、汀州人口膨胀,汀邑客家人迫于内扰外患,一部分外出谋生,就是有汀江,使客家人能向广东大埔,梅县,惠州、揭西等地流迁;播迁海外五大洲。汀江奔腾于高山峡谷中,从涓涓溪流到浩浩大江,绵绵285公里,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庇护着客家人开基创业,不断繁衍,养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客家人又送走了一批批的客家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3 13: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张相片上是挖沙船,那是河的杀手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1 20: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杭南门新貌

上杭南门新貌
上杭南门.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5 17: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