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4|回复: 1

【转帖】建成耗费28年 探秘“岭南第一民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2 12: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成耗费28年 探秘“岭南第一民宅”(组图)  焦点房地产网 gz.focus.cn 2005年11月22日09:04 广州日报   卜瑜

                                 大围是一座巨大的堡垒(图)。
                                         堡垒局部(图)。
                                        堡垒内部(图)。
  近日,被誉为“岭南第一大围”、“粤北第一民宅”的始兴县隘子镇满堂客家大围宾朋满座,纪念大围建造者官乾荣诞辰218周年活动在此隆重举行。官乾荣第七世孙官自光邀请了当地社会名流及海内外官姓后裔共百余人为老祖宗祝寿。   满堂客家大围是目前我省少数未开发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目前该县已聘请专家完成了满堂客家大围开发总体规划。日前,记者率先走进这座神秘大宅探秘。    
                               庞大城堡28年才建好   
     满堂客家大围是民居建筑中“方围”系列的杰出代表。1991年秋,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亲笔题写了“满堂客家大围”额匾。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满堂大围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围始建于道光十三年春四月(公元1833年),共历时28年时间才完成这一浩大工程。围主是当时富甲一方的始兴豪绅官乾荣。满堂大围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有大小房间共777间。目前居住人家43户226人,均是官氏后裔。   
     整个庞大建筑由上新围、中心围、下新围组合成一座大围楼,平面呈“屋包围、围包屋”的“回”字形布局。围高4层16.6米的高大厚实围墙环绕四周,共有11座高3至4层的炮楼分布在整座大围的四周,瞭望射击孔洞密布四围。大围历经太平天国部队和日本侵略军的攻击,但除了在外墙留下些许痕迹外,主体建筑依旧固若金汤。    
                                     大围建筑的“四绝”   
    第一,大围采用极罕见的松木作基。这座庞大的建筑是建在两条河流汇合处冲积而成的沙坝地上的,地底是沙、石、泥、水的混合物,极不结实。松木素有“水浸千年松”之称,生松木深埋地下水浸不但不会腐烂,反而是时间越长越坚硬,可以起到固定地基防止塌陷的重要作用。所以满堂大围建造时共使用了九层生松木作固定地基。据说为此而砍伐了一座大山中所有的古松。如今,宏大的建筑群历经170多年风雨,仍无一处裂缝或下陷迹象。   
       第二,墙和厅房地面用大小划一的人工精心磨制青砖铺就,据说当年请能工巧匠磨砖时,每人每天只许磨三块,多磨有粗心之嫌,少磨有怠工之误。屋顶覆盖稠密的青灰瓦,比一般普通房屋多一倍以上。屋梁和楼梁均用上等杉木架设,重要部分放置稠密,纵然揭去瓦面或楼板,盗贼亦难以钻入围楼中。     
      第三,满堂大围围墙奇厚无比,最厚处的中心围四角炮楼底层达8.2米。有的墙采用“金包银”砌就,即用砖和石条外砌墙壁,里面夹杂着沙和碎石,万一墙壁被挖开洞口,里面的沙石就会流泻出来堵住洞口。   第四,古时大凡聚族而居的客家民宅厅堂中都悬联挂匾,用文化来装点本族的“门面”。但像满堂大围这样规模宏大的民居却无联无匾,给后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   
                                    处处渗透的“7”文化   
      整座大围共有厅房777间,大门、中门、小门、正门、侧门、偏门,凡门之种种包罗其中,可谓门之大成。其中上新围大门直往里望可见七道门槛一气连通。而上新围后面的两边屋角之处,各有一个“一门通七门”的奇妙之处:一个仅仅2~3平方米的狭窄之处大门小门共7座门环环相嵌。   
      同行的隘子镇文化站官站长解释道:这种设计,据考是用于暗喻人生道路。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若将每十年划为一段,则人生七十年可划为七段,每一段又看作人生的一处关口、一道门槛。一个人无论是农、工、商、仕都要门门通、路路通,这样才不会走入死门,不会走上绝路。   
       此外,大围窗户共有7根竖条(一般为5根),檐廊上用河卵石铺设的牡丹、莲花等图案共7种。原来,在道教文化之中“7”为吉祥数字,而大围主人官乾荣又十分敬仰道教文化,故有此设计。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11-22 at 17:4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2 12: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30 12: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