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08|回复: 1

阿秋哥的贺州客家鸡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9 09: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广网 11月08日 16:34


    中广网南宁11月8日消息(记者陈俊 通讯员徐有秀、凌火金) 客家民间口头文学在客家传统文化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客家山歌,脍炙人口,闻名于世。客家山歌的渊源,除了承传“ 十五国风”外,也从南方诸族民歌中吸取了养分。它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多元一体的产物。

  2004年6月,广西贺州鸡歌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录播后,又在粤、赣、闽、桂四省(区)客家山歌邀请赛中,荣获银奖,受到普遍欢迎。不少歌手称赞说:“贺州鸡歌好听,客家味道真足。”
  
  广西贺州客家人多信佛教、道教,而按佛教:“生有所养,死有所藏”的原则,古人早已把丧事上的每个细节看为很庄严的大事。鸡歌调,最初,就是在乡间安龙、打醮、办丧做法事时,和尚、道士们所唱的一种歌。一般由两人演唱,一人打小扁鼓,一人打小碗锣。各唱一段,轮流进行,互相斗智、逗趣,每段唱毕,有过门,再接着唱。如一人唱,则手持碗锣边敲边唱,自由如意。唱毕一段,过门。由于鸡歌调的曲谱旋律淳朴敦厚,爽朗明快,加之唱词比、兴丰富,具有明显的即兴性和抒咏性,听众甚多。  

  严格地讲,鸡歌应该属于客家民间曲艺。这种歌体有唱有念,中间还可夹快板,随意变化,唱者易编,听者易明。每段有六句,每句七言九言十一言不定。一般押二四六句尾韵。段与段之间,可变韵。由于句式参差有错,语气起伏跌宕,声韵统一和谐,内容丰富,情景交融,加之动听的曲调,鼓锣的伴奏,很能吸引听众。传统的鸡歌词例:
  
  (打锣者)唱:金鸡子呀紫金鸡, 一身穿着紫金衣。

  (念):坛前,坛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齐齐都来听涯龙(计)龙鸡唱, 紫(计)紫鸡啼。鸡啼五更清早起,早早起来做脉介?背起鱼网、垒婆打鱼去(罗), 正当(阿)时。

  (快板):一打打(呀)上, 打条大木杠, 一打打(呀)下, 打条大鲤麻, 翼斜斜,嘴伢伢, 就像(呀) 涯打鼓伙计(既)阿爸。
  
  (打鼓者)唱: 金鸡子呀紫金鸡, 一身穿着紫金衣。

  (念):左左右右,阿哥阿姐,叔婆伯母,齐齐都来听涯龙(计)龙鸡唱, 紫(呀)紫鸡啼。 朝朝五更清早起, 早早起来做脉介? 背到犁耙脚锄出门去(罗), 正当(阿) 时。

  (快板): 一行行(呀)上, 遇到狗汪汪, 一行行(呀)下,遇条大南蛇, 头昂昂,身长长,就像(呀)涯打鼓伙计(既)婿郎。
  
  如此即兴轮唱,相互逗趣,从五更唱到太阳升起。
  
  新中国成立后,鸡歌这种民间演唱的形式,也被民间歌手承传下来。所唱内容和群众息息相关,加之唱词来自民间,生动风趣,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因而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任巍
http://www.cnradio.com.cn/tbtj/t20051108_50412474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09: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有幸,去年在世客会的时候听了阿秋哥清唱了几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5 03: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