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43|回复: 21

走进广西贺州客家专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7 12: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广网南宁11月7日消息(记者陈俊 通讯员徐有秀 凌火金)  客家先民南迁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客家民系的形成,约在唐中叶、五代十国至宋末这一长达800多年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区约在鄱阳湖区域、赣中南、闽西、粤东北这一片相连的大三角地带。由于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群,在语言、习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这一共同区域文化的特征,而且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独立的、不混同于周边区域文化的一支民系。


    广西贺州现有的客家人祖籍在粤、闽、赣客家地区,以客家方言为母语,明、清时就在贺州落户的客家人。客家人极重视族谱。他们用谱牒崇先报本,启裕后昆。据梅州刘、陈、罗、王、宋、刁、朱、何、徐、凌、汤、曾、杨及五华缪、魏姓氏的族谱记载,这些姓氏在明末清初都陆续有人从广东迁入广西。

    从地方志,墓碑看,广西贺县(今贺州市)客家人祖先,多来自嘉应州(今梅州)。到贺州较早的客家人当推莲塘邓姓、河南淮阳人邓壁,宋远?v中期(1086-1093)任贺州刺史,后在莲塘天台山之北麓兴建家园,以后其子孙分迁莲塘的螺桥、龙雅、松拍等地,今约6000人。公会的扬姓人次之。扬道生,元末(约1368年前),其祖文昌为广东梅县人,先迁钟山立宅,后由钟山的公安迁至贺县公会扬会排。桂岭张姓开基祖张行远、张天禄、张文开,分别在乾隆、雍正咸丰年间由广东五华迁来。黄兴财于清乾隆二十四年由广东兴宁迁来,为芳林黄氏开基祖。莲塘新莲黄氏开基祖,名威和,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从广东丰顺迁来。莲塘新莲村苏氏,开基祖苏日旺,清嘉庆年间由广东河婆迁来。公会谢氏,原居广东揭阳河婆,传至14代,谢士月于清道光三年(1823)到公会定居。贺县薛氏在贺有230年历史,来自广东嘉应梓皋村,为薛仁甫之后裔。而仁甫之祖为伯肇,南宋时从福建漳州迁至潮州海阳(潮安),历8代后迁嘉应州。莲塘桂水古姓客家人从广东兴宁下保搬来,已有7代,约200多年。钟山县望高宝山,川岩的曾、王、冯、刘等姓的客家人,多由梅州、五华、揭阳迁来,时间约在乾隆、嘉庆年间。上述史实说明:贺州客家人的祖先大都来自广东,时间多在明末清初。

    明清交替之际,清兵入关,清王朝统一了全国,在清初民族压迫之下,汉族南迁热潮再起。一方面许多客家人随抗清迁移南方各地;二是南迁的客家人文化素养较高并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之客家人内部人口的繁衍,人多地少,谋生困难,需向外发展;三是由于当时中国人与外界接触增多,久居沿海,便有捷足先登向海外发展的条件,于是,就出现向南方各地和海外谋生的热潮。有的向内陆发展,有的则跨海到了台湾、海南岛、东南亚,这时就有广东的客家人迁入广西。慎终追远,求本寻根。

    广西贺州客家人的祖先,也多是为躲避战乱,带着祖宗牌位、家族牒谱、图书典籍、生产工具为寻求新的生息繁衍的理想之地合族举邑而迁来的。


http://www.cnradio.com.cn/tbtj/t20051107_504124118.html

[ Last edited by huangchunbin on 2005-11-9 at 09:2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7 13: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梅州不同的县(还有其他省市县),贺州客家话语言是混合型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8 02: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涯是公会客家姓谢

历史还可以,就是太简单了点
:coo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09: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广西贺州客家(二)——崇文尚武的客家人

走进广西贺州客家(二)——崇文尚武的客家人


中广网 11月07日 16:05


    中广网南宁11月7日消息(记者陈俊 通讯员徐有秀、凌火金) 客家俗谚云:男子不读书,家计无出路。客家人为加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崇文尚武。客家先民文化素养比较高,他们不仅开发了途经的江淮、江南、岭南等地的经济,而且把华夏传统文化播散到所到之处。既是拓垦的移民,又是中原文明的传播者。故地文化不忘,父教子习,兄弟相长,成为客家人的风尚。此外,封建社会推行科举制,亦是促使客家人发奋苦读的源动力之一。在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社会中,博取科名,入仕为宦,成为向外发展的主要出路。即便是不从事农业的客家人也重视读书。广西贺州客家人保存了喜读书,尚礼教,崇信义,敦朴素,勤耕作的美德。并且办私塾,聚徒授业。

    广西贺州在明万历五年就创办了鸣阳书院。9年后又创昂霄书院。清雍正十三年再办临江书院,一直办到废科举兴新学。民国初年,凡客家人聚居之乡都办了小学。1905年创办了贺县(今广西贺州市)师范传习所。1921年在贺街创办了贺县第一所中学———贺县中学。1930年又在贺街文庙左侧办起了一所女子小学和一所女子中学。1940年,黄研真、黄德占等人,联合矿界人士,创办了私立临江中学。1945年,吴冠凡、吴公让等又创办私立大公中学。

    客家人积极办学,重视教育,促进了社会进步。客家人舍得下本钱供子弟读书,只要子弟上进,上大学,出国留学,都竭力提供学费。父母供不起,亲属相帮,或由宗族、祠堂相助。有的家族设祠堂谷,专供子弟读书。

    贺县(今广西贺州)清代涌现4名进士,就有2名是客家人。莲塘新联村著名的黄姓家族,对社会贡献尤其显著。如黄士谦英国格林斯大学博士,在上海创办中国棉业总公司任总经理;黄士嘉,法国巴黎大学毕业曾任广西教育厅长。黄士韬留学比利时、德国、苏联,是革命烈士。此家族1819年从广东迁贺县新联后,经一百多年的奋斗,已出过举人、贡生、庠生、大学生、留学生一百多人,今属于其后裔约1900人,而具有大学文化的近百人。

    客家人品评人物,要写得打得讲得,即文武双全才算全才。故习武成风。客家人南迁至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除必须随时对付匪盗劫掠,还要解决不时发生的种种冲突。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人人习武,严阵以待。在客家移民的早期,一个居民点,实际上就是一座防御的堡垒,记者在贺县(今广西贺州)莲塘看到的江氏围龙屋,便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此为,客家人因山多田少而被迫外出特别是远涉重洋考者多。若无超群武艺,则难于保护身家性命和乡亲群体。清代客家人罗芳伯、吴元盛、叶来诸人,就曾称雄海外,是海外客家人抗外辱保侨益的突出例证。广西贺县黄一平将军,年青时练拳习武,身强力壮,为以后身经百战打下了良好基础。





来源:中国广播网http://www.cnradio.com.cn/tbtj/t20051107_504124242.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09: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广西贺州客家(三)——贺州客家鸡歌

走进广西贺州客家(三)——贺州客家鸡歌


中广网 11月08日 16:34


    中广网南宁11月8日消息(记者陈俊 通讯员徐有秀、凌火金) 客家民间口头文学在客家传统文化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客家山歌,脍炙人口,闻名于世。客家山歌的渊源,除了承传“ 十五国风”外,也从南方诸族民歌中吸取了养分。它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多元一体的产物。

  2004年6月,广西贺州鸡歌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录播后,又在粤、赣、闽、桂四省(区)客家山歌邀请赛中,荣获银奖,受到普遍欢迎。不少歌手称赞说:“贺州鸡歌好听,客家味道真足。”
  
  广西贺州客家人多信佛教、道教,而按佛教:“生有所养,死有所藏”的原则,古人早已把丧事上的每个细节看为很庄严的大事。鸡歌调,最初,就是在乡间安龙、打醮、办丧做法事时,和尚、道士们所唱的一种歌。一般由两人演唱,一人打小扁鼓,一人打小碗锣。各唱一段,轮流进行,互相斗智、逗趣,每段唱毕,有过门,再接着唱。如一人唱,则手持碗锣边敲边唱,自由如意。唱毕一段,过门。由于鸡歌调的曲谱旋律淳朴敦厚,爽朗明快,加之唱词比、兴丰富,具有明显的即兴性和抒咏性,听众甚多。  
  严格地讲,鸡歌应该属于客家民间曲艺。这种歌体有唱有念,中间还可夹快板,随意变化,唱者易编,听者易明。每段有六句,每句七言九言十一言不定。一般押二四六句尾韵。段与段之间,可变韵。由于句式参差有错,语气起伏跌宕,声韵统一和谐,内容丰富,情景交融,加之动听的曲调,鼓锣的伴奏,很能吸引听众。传统的鸡歌词例:
  
  (打锣者)唱:金鸡子呀紫金鸡, 一身穿着紫金衣。

  (念):坛前,坛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齐齐都来听涯龙(计)龙鸡唱, 紫(计)紫鸡啼。鸡啼五更清早起,早早起来做脉介?背起鱼网、垒婆打鱼去(罗), 正当(阿)时。

  (快板):一打打(呀)上, 打条大木杠, 一打打(呀)下, 打条大鲤麻, 翼斜斜,嘴伢伢, 就像(呀) 涯打鼓伙计(既)阿爸。
  
  (打鼓者)唱: 金鸡子呀紫金鸡, 一身穿着紫金衣。

  (念):左左右右,阿哥阿姐,叔婆伯母,齐齐都来听涯龙(计)龙鸡唱, 紫(呀)紫鸡啼。 朝朝五更清早起, 早早起来做脉介? 背到犁耙脚锄出门去(罗), 正当(阿) 时。

  (快板): 一行行(呀)上, 遇到狗汪汪, 一行行(呀)下,遇条大南蛇, 头昂昂,身长长,就像(呀)涯打鼓伙计(既)婿郎。
  
  如此即兴轮唱,相互逗趣,从五更唱到太阳升起。
  
  新中国成立后,鸡歌这种民间演唱的形式,也被民间歌手承传下来。所唱内容和群众息息相关,加之唱词来自民间,生动风趣,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因而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来源:中国广播网  http://www.cnradio.com.cn/tbtj/t20051108_504124746.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30 11: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消息,贺州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 19: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贺州客家谣:哦哦睡 背(音:bi4)阿妹(意:女儿),背阿阿妹去摘菜,摘一坯留一坯,留到晌日(意:明天)卖满姨(小姨母)卖去奈?(哪里)卖去水岩坝(贺州地名),又有糖又有蔗,又有油麻(芝麻)捏糍粑。,又有脚盆洗阿亚(小孩)。贺州客家人中如此这般的客家谣还有很多,我妈妈就知道几十个,就算是贺州的小客家孩子也 能说不至一个客家谣。不少贺州客家老人都能唱山歌,比如我奶奶年轻的时候就常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4 15: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好意思,涯都快还转老人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12: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贺县河冲  贺县马鼻堵塘的彭姓宗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2 00: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涯系黄田新村黄姓 唔D自家系几多年前来贺州计 过两日转去问一下啊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2 12: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贺州在明万历五年就创办了鸣阳书院。9年后又创昂霄书院。清雍正十三年再办临江书院,一直办到废科举兴新学。民国初年,凡客家人聚居之乡都办了小学。1905年创办了贺县(今广西贺州市)师范传习所。1921年在贺街创办了贺县第一所中学———贺县中学。1930年又在贺街文庙左侧办起了一所女子小学和一所女子中学。1940年,黄研真、黄德占等人,联合矿界人士,创办了私立临江中学。1945年,吴冠凡、吴公让等又创办私立大公中学————〉公会中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14: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南的客家屋和贺州的客家屋很象哦,就是少了两个虎眼。
我去了广东很多地方,大部分屋门的横联是写什么楼的,只有广西贺州客家人是什么第的,这代表姓氏。现在发现连南的也跟贺州一样。估计是受贺州的影响。连南、连州、连山的客家话跟贺州的最象,想不到连房子也一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1 17: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贺州在深圳的客家人顶
回复 点赞 1 拍砖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20: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飘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1 23: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清朝末年从广东揭西河婆迁到沙田河坝的张姓人家,我们讲河婆客家话,受潮州、汕头话影响,与其他地方客家话有些不同,比如:叫“奶奶”不是喊“阿婆”,而是叫“阿妈”。。。。我们还信奉妈祖,每逢妈祖生日时,还专门为纪念妈祖过个节日。。。。娘妈生!就如福建、台湾、汕头等地一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20:12 , Processed in 0.015699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