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75|回复: 63

广东文化的最后出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1 23: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广东的文化一直受到外省文化的冲击,什么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求会讲普通话等政策,还有庞大的外来移民,这些问题直接冲击着广东延续有一千几百年的独有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再不正视的话,那么我们广东文化的未来将处在非常尴尬境地!
作为广东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去改变现状,我们要保留我们的客家话,我们要保留我们的广府话,我们要保留我们的潮州话,这一点应该成为所有广东人的共识,而不能选择沉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1 23: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咳咳,,,

广府话就不用我们操心了,它们现在强势得很呢,,,走在上海,人家都只知白话,而不知客家话,,,很多人还想跟我学"广东话",对它蛮有兴趣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23: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北方人对广东妖魔化,这一点我们不能不警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1 2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KAO,怎么比小灰还烂的,,,起码小灰还有一段"理论"嘛,,,

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23: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没落的星际 at 2005-7-21 23:33
现在很多北方人对广东妖魔化,这一点我们不能不警惕!

网上已经说了很多了,至于内容是否真实恐怕大家都心里明白,不用洋洋洒洒说一大堆废话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2 08: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没落的星际 at 2005-06-14 05:19
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广东的文化一直受到外省文化的冲击,什么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求会讲普通话等政策,还有庞大的外来移民,这些问题直接冲击着广东延续有一千几百年的独有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再不正视的 ...

呵呵...虽然有人不欣赏你,但我知道你所说的都是真的.....我赞同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2 09: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幽壹 at 2005-7-21 23:27
咳咳,,,

广府话就不用我们操心了,它们现在强势得很呢,,,走在上海,人家都只知白话,而不知客家话,,,很多人还想跟我学"广东话",对它蛮有兴趣呢,,,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英语可以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普通话可以在全国通行,学会白话可以到香港旅游购物还可以跟珠三角的人们做生意。知道客家话、会说客家话有什么用?首先不能产生什么经济价值,其次客家话不是所有客家人交流的工具,学会了跟谁说?世界客属大会都无法用客家话交流嘛。

[ Last edited by 凤马牛 on 2005-7-22 at 10:0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2 09: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凤马牛 at 2005-7-22 09:33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英语可以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普通话可以在全国通行,学会白话可以到香港旅游购物还可以跟珠三角的人们做生意。知道客家话、会说客家话有什么用?首先不能产生什么经济价值,其次客家话不是 ...

天呀,好象是这么回事。就拿我们家来说,孩子生在梅州,长在梅州,但是他爸爸、爷爷、奶奶都不会讲客家话,普通话成了我们家交流的主要工具,所以这次集会,孩子说的多数是普通话,汗。另一个问题是客家人和客家人之间的交流也不是那么顺畅。
如果有一个统一的客家话,大家是不是可以多学一种客家口音,让所有客家人都能用客家话交流。

[ Last edited by sunon200520 on 2005-7-22 at 10:3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2 10: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方面到是不用太担心的。根植于地方的文化,一是传统的文化,它已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加以收集整理保护就成了;二是新文化,新文化就是基于现今环境而产生的,它会自然地生长。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的根,如今连结客家人的、让客家人认同的是客家文化,各地客家人之间的鸿沟正是“能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客家话,客家话由于各地客家人异地相隔,甚至“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已差异越来越大,各地客家人唯有加强交流融通才能使客家话兴盛起来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2 18: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凤马牛 at 2005-7-22 09:33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英语可以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普通话可以在全国通行,学会白话可以到香港旅游购物还可以跟珠三角的人们做生意。知道客家话、会说客家话有什么用?首先不能产生什么经济价值,其次客家话不是 ...

你错了。。你到国外的糖人街去逛逛。。看看是普通话管用还是客家话管用。你别忘了客家在海外的华侨有多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3 23: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更灰的蓝 at 2005-7-22 08:51
呵呵...虽然有人不欣赏你,但我知道你所说的都是真的.....我赞同你...

   什么是真的?怕是要骗取客家人支持白话做标准语才是真的。客家人不说普通话,改说客家话,广府人能听懂吗?不要骗客家族群了。白话想做标准语,还没有那个资格,为广府人的母语打拼,是为客家族群吗?笑话。我看是笑话到是真的。
   客家族群有不正确使用普通话的地方,我们要起来反对,但决不能去盲目的听从广府人的挑唆,去仇视广东以北的族群。白话不是我们现代汉民族的标准语,白话更不是我们广东客家人的母语,如果有人认为支持白话扩张比保护客家母语更重要,那这些人只能称为是“新广府”,与客家实在是无关。
    “新广府”打着客家的旗号,做不利我们汉民族的事,不利客家族群发展的事,最终会被逐步觉醒的客家族群所憎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4 16: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jf01 at 2005-06-14 05:31
什么是真的?怕是要骗取客家人支持白话做标准语才是真的。客家人不说普通话,改说客家话,广府人能听懂吗?不要骗客家族群了。白话想做标准语,还没有那个资格,为广府人的母语打拼,是为客家族群吗?笑话。我看是 ...

400年前,明朝的官话是吴语。
清人入主中国后,成就了一种全新的语言。这一种新的语言被接近于满人的北方汉人接受和学习后,在满人的主导下,成为了官话。民国及至后来的毛朝,继承并发扬了满人遗志,将满人官话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直至今天,这种语言被称为普通话,它得到了无数如“jf01”等人的喜爱,并且喜爱的程度有超越自己母语的势头。但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这种语言也算得上是毛朝官话。所以那些人有正当的理由去喜爱它。
但是,既然那些人可以喜爱它,那么也应当容许别人不喜爱它。
而满人官话的历史表明,只要努力,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作为大众语言的潜力与资格,而显非是“jf01”所说的没那个资格。
我本人就认为,这种资格不但白话有、客家话也有、而且任一种方言都有。而这种资格的实现除了要求方言区的人们努力之外,还要有一个民主的环境。实际上,几种语言并存作为国家语言的情况在国外屡见不鲜,我就不明白“jf01”为何偏要将方言置之死地。

[ Last edited by 更灰的蓝 on 2005-7-25 at 03:08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4 17: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没落的星际 at 2005-7-21 23:19
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广东的文化一直受到外省文化的冲击,什么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求会讲普通话等政策,还有庞大的外来移民,这些问题直接冲击着广东延续有一千几百年的独有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再不正视的 ...

我们保护好客家话就行了.
别人的事,轮不到我们操心.一样,别人也不会为客家话的现状忧心.

我从不认为普通话是胡语.(不是胡言乱语)

[ Last edited by KOODMI on 2005-7-24 at 17:1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6 18: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我以前发的回帖怎么没有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6 18: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更灰的蓝 at 2005-7-24 16:49
400年前,明朝的官话是吴语。
清人入主中国后,成就了一种全新的语言。这一种新的语言被接近于满人的北方汉人接受和学习后,在满人的主导下,成为了官话。民国及至后来的毛朝,继承并发扬了满人遗志,将满人官话发 ...

    你要想把白话捧为标准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家是不可能的,要是广府人成立一个南越国到有可能把白话捧为南越国的标准语。为此你慷慨去做炮灰实在与客家无关。
     反对客家为别人的母语打拼,是为了客家的前途。谁是现实生活中的标准语我们就用它,没有必要去做广府的马前卒,为它冲锋陷阵。客家人千万不要好人不做,去做傻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4 01: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