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21|回复: 4

四堡口语中的难译词 注释者:马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6 01: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堡口语中的难译词 注释者:马焱
转自http://www.chinasibao.com/bbs/read.php?tid=426&fpage=1


前言
    我们四堡人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用四堡话能够表达得很准确的事物,一旦用普通话就不知道怎么说了。比如我们想喝开水,而开水又很烫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用两个碗倒过来倒过去,使水温降低了再喝。这用普通话怎么说呢?应该说,“把开水折一折(读遮)再喝”,你看,言简意赅,而四堡的口语中没这个说法。由于电视、电影、电脑……的出现,人们的业余时间都耗在了上面,书籍却无人问津,语言的掌握能力也就很少有提高。
    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根据四堡的语言特点,针对四堡人说普通话时出现的词汇贫乏问题编一部词典。但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有谁有这个本事来担任这项任务,而且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管从哪个方面说都是不可能的。但并不是说就没有别的办法了。我们可以把自己说普通话时遇到的问题,用帖子发到“四堡网”来,大家一起研究,提高我们的语言使用水平。
    四堡口语中的实词绝大部分是可以翻译为文字的,只有极少一部分才无法翻译。我几年前读过极少的一点点子史典籍,从中学到了一些生僻字,现还能记起一点点,拿出来跟大家交流,希望能起到四堡难译实词翻译的领头作用,能使大家积极参与。
    我们中国的文字词汇浩瀚如烟,光文字就有九万以上!只要我们留意,就能把一些我们原本认为无法翻译的字词译出来,为我们所用。
下面就我们常遇到的难译实词做一个对译。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遗漏和错误必然会有的,错误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为了简洁,诸如“龌龊”、“籴米”、“粜米”之类的比较常见的词就不列出来了。

    扽(den第四声)--用力猛拉。例句:把被子扽平。“拉”是为了改变空间位置,“扽”是为了改变物体形态,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戥(读等)--称中药或金银首饰用的小秤子。也作动词用。普通话只能说“把这个戒指戥一下”,不能说“把这个戒指称一下”。四堡口语一律说“称”。
噍(读叫)--意同嚼。小时候我们说错话的时候,父母便会大骂“胡说八道,噍屎噍命噍舌头!”
搋(读揣)--用手使劲揉。我们四堡人一般不说“搓衣服”,而说“搋衣服”。四堡口语中有“搋面”、“搋粄“。
鐾(读备)--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切菜的时候,刀不锋利了就往瓦钵或瓷碗上鐾几下。四堡话中的“鐾”与普通话中的“鐾”的口语差异太大,以致很多人用普通话都不会说。注意,“鐾”跟“磨”是两回事。
笸箩(po第三声)--四堡人用来装东西的篾制品,形似簸箕,但比簸箕更小。
箅(读闭)--一种竹器,圆形。饭甑里面的圆形的竹器叫甑箅。
甑(读赠)——四堡人蒸饭用的木制器具叫“饭甑”。古代的饭甑是瓦做的。
篦(读闭)--一种形似梳子的竹器,梳齿很密。也用作动词。例句:用篦子篦虱子。
醭(bu第二声),以前读作(pu第二声)--四堡人从不说“发霉”,而管霉叫醭。   
礤(ca第三声)-- 我们四堡把所有用来刨东西的工具都叫刨子,连礤床儿也叫刨子。在普通话中,礤床儿是不能叫做刨子的。四堡人用来刨地瓜片、萝卜丝的所谓“刨子”就是普通话中的礤床儿。
    搽(读查)--动词,用浆、液、粉末等物涂抹。有的人以为没有“搽”这个字,只好说“涂”。不只是我们四堡人才说“搽”,还有很多地方说“搽”的。
塍(读成)--田间的土埂子。四堡人从来不说“田埂”,而说“田塍”,有的人以为没有这个词,“田塍”说成“田埂”。
豕(读屎)--猪的意思。四堡人过去很歧视外地人,骂人家“外地豕”。
汆(cuan第一声)--一种烹饪方法。四堡有一首童谣:门口有个大葡盘,两个葡子(瓢瓜)喃莛倘(指垂挂的样子),大的摘来汆汤吃,细的留来守葡盘。注意,“汆”跟“泡”是两种不同的烹饪方法,要注意区分。
铁鎝(读搭)--四堡人用来筑田塍的农具,铁做的,一般四、五个齿。
碓(读对)--四堡过去用来舂米的用具,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没见过,我家还有。
蹾(读墩)--重重放下的意思。当你在吃饭的时候,有人惹你生气的话,便会把碗往桌上一蹾,表示生气。
囮(读鹅)--过去四堡的猎人诱捕鹧鸪要用一只活鹧鸪来做引诱,这只用来做引诱的鹧鸪就叫“囮子”,但四堡人都叫“迷子”。后来四堡人把那些跟骗子同伙,而我们又没觉到的骗子叫做“迷子”,这是只有我们四堡才这么叫的。
轭(读厄)--四堡人“使牛”(犁田)的时候枷在牛脖子上的器具(由弯木制成),叫做“牛轭”,别的地方叫“牛鞅”。
驐(读吨)--去掉雄性家禽的生殖器。
骟(读善)--去掉牲畜的睾丸。
劁(读敲)--去掉牲畜的睾丸或卵巢。如劁鸡,劁猪。这类词跟四堡口语的差异很大,很容易弄错。
掴(guai)--四堡人从不说“打耳光”,而说“扇一巴掌”或“掴一巴掌”。小时候当我们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就会大喝道:“再不听话,我一巴掌掴过来!”
桊(读卷)--四堡人用来串牛鼻子的金属,四堡话叫“牛鼻串”,普通话只能说“牛鼻桊”。
镢(读决)--四堡人管锄头叫镢头。
墈(读看)--原指高而陡的堤岸。四堡人管梯田的上行田塍叫“田墈”。
栲栳(kao'lao第三声)--即四堡所说的“角箩”,盛稻谷用的竹制器具。
络(读涝)--用线绳编结成的网状袋子。这是多音字,这个意义不能念“骆”。
擂(读雷)--原指研磨的意思。四堡人过去用来研磨米粉的瓦钵叫“牙钵”或“擂钵”,研磨米粉叫“滚擂茶”。这是多音字,这个意义不能念“类”。
燎(liao第三声)--因挨近火而被烧焦。四堡以前做饭多用狼萁(即四堡话说的“细柴”,狼萁是其学名),加薪(添柴)的时候不小心的话,头发很容易被火燎掉。这是多音字,这个意义不能念“廖”。
馏(读六)--把凉了的熟食再蒸热。例句:快到中午了,把饭拿去馏一下。这个字四堡口语跟普通话的差异很大,很多四堡人把“馏”说成“蒸”,这是不对的。
焖(读闷)--一种烹饪方法。比如焖地瓜,把地瓜和适量的水放到锅里用文火焖,等水干的时候,地瓜就熟了。焖地瓜、焖糯饭都是我们四堡人爱吃的东西。这个字四堡口语与普通话的差异也很大,很多四堡人把“焖”说成“烤”或“煮”,这是不对的。
丏(读免)--遮住;看不见的意思。
帱(读到)--覆盖的意思。
膣(读至)--原指阴道,在四堡指女性生殖器。四堡人有时管女性生殖器叫“屄”(读逼)。四堡有的妇女说话很粗,常这样骂人:“膣丏膣帱你!”
脧(zui第一声)--男性生殖器。四堡人从来不说“鸡吧”、或“阴茎”,而说“脧”或“脧子”。
屌(diao第三声)--男性生殖器。四堡口语中用作动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肏”(cao第四声),指男子的性交动作。四堡有的男人说话很粗,常会这样骂人:“脧屌你嘴!”
熰(ou第三声)--1、因为柴草等没有得到充分燃烧而产生大量的烟。2、用烧樟木等冒的烟驱蚊子。四堡词汇里有“熰粪”、“熰蚊子”。
沤(ou第四声)--长时间浸泡而发生变化。四堡词汇里有“沤粪”。要注意区分“沤”跟“熰”。有的人很懒,睡到上午八、九点种还不起床,父母便大骂:“沤死尸的,还不爬起!”
筢(读趴)--四堡人搂(lou第一声)细柴(晒干的狼萁)用的竹制器具,有钩。
襻(读盼)--四堡老式裳上的纽扣布套,即纽襻。四堡有句山歌这样唱:“树头下的妹哟,我是纽来你是襻哟……”
谝(pian第三声)--指向别人显示或夸耀的意思。在四堡只指小的方面,比如小时侯你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而邻居的孩子没有,妈妈就会跟你说:“快点儿吃掉,不要拿出去谝人。”这个词四堡口语跟普通话的差异很大,很都人不会翻译,“谝人”译成“炫人”,这是错的。注意,“谝”不要读成“骗”或写成“骗”。
潽(读扑)--指液体沸腾而溢出。四堡人不说“溢”,而说“潽”。
煣(读柔)--用火烤使木材变弯。这个词四堡口语跟普通话的差异也很大,很多四堡人不会翻译。
靸(读洒)--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四堡口语中没有这个词,四堡人用普通话一般都不会说,而误译为“踩”或“拖”。
潲(读邵)--雨斜落下来。这是四堡常用词。例句:雨潲进来房间里,床都湿了。
黢(读区)--黑的意思。四堡口语中有“黢乌的”、“黢暗的”、“乌黢黢里”、“暗黢黢里”。
焌(读区)--1、使火熄灭。四堡口语中有“焌谢”。例句:把(香)烟焌谢!“焌谢”就是“使熄灭”的意思。 2、微火烧烫。指香烟、线香一类的微火挨近物体。例句:裤子被烟头焌了个洞。
糁(读伞)--饭粒。四堡口语中有“饭糁”一词。
嗾(读擞)--原意指1、拟声词,驱使狗时发出的声音;2、教唆、唆使。四堡有“嗾狗”一词,但跟普通话的语音差异很大,对于四堡人来说,不好翻译。
炱(读台)--指烟气凝结成的黑灰。四堡口语中有“火头煤”一词,普通话应该译为“火炱煤”。
庹(读朵)--量词,成人两臂左右水平伸直时的长度。这个词四堡话跟普通话的语音差异很大,对于四堡人来说,不好翻译。
焐(读雾)--用热的东西挨近凉的东西,使凉的东西暖和起来。四堡话例句:感冒了,用被子焐一身汗就会好。四堡话的“焐”跟普通话的“焐”意义有些出入,语音差异也很大。
挜(读亚)--硬将东西卖给或送给他人。这个词四堡话跟普通话的语音差异也很大,但这是四堡的常用词。
蘸(读站)--(将东西)放到汁液、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这个词四堡话跟普通话的语音差异也很大。例句:糍粑蘸豆屑(豆粉)很好吃。四堡有的妇女很会骂人,要是有人跟她过不去的话,她便会大骂:“我前世屙屎蘸泥蘸沙挜你吃了啊!?”
炀(读羊)--熔化。这是四堡的常用词。四堡人一般不说“熔化”,而说“炀”。也可以写作“烊”。
侑(读又)--在筵席上劝人吃东西。这也是四堡的常用词。
拃(zha第三声)--量词,张开拇指和其他手指间的长度。这个词四堡话跟普通话的语音差异也很大。
浞(读啄)--淋,打湿。例句:东西放进来一点儿,不要放在那儿浞屋檐水。
笪(读答)--四堡人晒稻谷用的竹制器具,即谷笪。有的妇女骂人很恶毒,常常开口便骂:“你这个谷笪子捆的,路上死路下埋的!”
硌(读个)--比如凳子上有个小石子,而你又没看到,一屁股坐下去,这种触觉叫“硌”,而不是“刺”。这个词四堡话跟普通话的语音差异很大,对于四堡人来说,不好翻译。
楯(读盾)--原指木制的盾牌。四堡人从不说“砧板”或“切菜板”,而说“砧楯”。
锃(读赠)--指器物(经摩擦)闪光耀眼。四堡口语中有“锃光的”一词。这个词四堡话跟普通话的语音差异也很大。
滗(读必)--比如吃中药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先拿一双筷子挡住药渣,再把药汤倒出来,这就叫“滗”。这个字很少出现,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字。
娭毑(读哀解)——祖母。四堡人从来都不说“奶奶”,一律叫“娭毑”或“毑毑”。
筅(读显)——即筅帚,锅筅,锅帚,洗锅用的竹制器具。四堡人管筅帚叫“耙拿筅”,“耙拿筅”的迷题是“千皮篾子没转头”。
挦(读闲)——挦扯的意思。有的人拔秧很快,别人说他“乱挦乱挦”。


有的字打不出来,不得不割爱,很遗憾。
由于是随想随写的,字序无规可循,很乱, 见谅为幸。

05年6月5日写于厦门科技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6 09: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晟光,刺眼。

涿,雨淋湿。

诱:在筵席上劝人吃东西

钁頭:锄头叫镢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6 23: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mayonghappy at 2005-6-6 01:51
比如我们想喝开水,而开水又很烫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用两个碗倒过来倒过去,使水温降低了再喝。这用普通话怎么说呢?应该说,“把开水折一折(读遮)再喝”,你看,言简意赅,而四堡的口语中没这个说法。

这个动作,兴宁话讲“量冷来”。
很形象,就像量米一样倒来倒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4 11: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兴宁阿哥哩 的帖子

忘记怎么说了,好像是讲“涝(lau4)一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5 17: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堡老乡你好,我是连城县城的,我们那说量冷哩,量冷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3 18: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