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37|回复: 23

台灣各地的客家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6 11: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苗栗县:西湖/南庄为海陆客家话强势地区

        头份/竹南:外来人口多些,但是仍然以客家话为主

        卓兰多半是讲饶平腔客家话,但是也有海陆话(食水坑一带)

        海边的:通宵/后龙/苑里则是闽南话强盛区域,但是靠山的地方也有不少客家话

整个来说苗栗县仍以客家话为主,且是以焦岭客家方言为主!

[ Last edited by 丫林 on 2005-4-6 at 11:1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11: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据时代由桃竹苗/东势有不少的海陆客/四县客/大埔客/饶平客移民至屏东平原,至今还有在说客家话,但是海陆/饶平/大埔客家话已经开始流失或是渗入了闽南语音的成份,而北部的四县客家话也逐渐被六堆客家话融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11: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时代满洲/恒春半岛的六堆/高树/佳冬等地的客家话也不断的流失

佳冬的客家话使用率已经低于10%,值得警惕!

有部分客家话甚至语音/名词都已经严重的“福佬话”!

例如:“猪脚”的“脚”,打拼的“拼”万峦客家话念:“Ka”/“Pia”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6 23: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鄉和南庄鄉海陸通行,但四縣在這二地仍然是強勢語.
竹南鎮是閩南人為主的,頭份鎮已經快成為"雙語"區了.
卓蘭鎮在地理上和苗栗是分割的狀態,和台中縣東勢連成一氣,閩南語入侵情況也很嚴重!
通霄是個區域很大的鎮,在苗栗海線算是客家人較多的地方,閩南人多居靠海的的平地,客家人分布在面積較廣的山區.
後龍鎮在竹南鎮南方,主要是閩南人,客家人不多.但因接近苗栗市,不少閩南人通客語.
苑裡鎮也因鄰近台中縣,居民多往台中發展,客家人也很少,客語在當地幾乎不通,不過因為苗栗縣福利較台中縣好,所以房子蓋在縣界上的居民,都選擇掛苗栗縣門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09: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venen111 at 2005-4-6 23:35
西湖鄉和南庄鄉海陸通行,但四縣在這二地仍然是強勢語.
竹南鎮是閩南人為主的,頭份鎮已經快成為"雙語"區了.
卓蘭鎮在地理上和苗栗是分割的狀態,和台中縣東勢連成一氣,閩南語入侵情況也很嚴重!
通霄是 ...


苗栗通肖那里的客家人有些语音受到闽南话影响
例如:瓦斯的"瓦"念:GA而不是NGA  我念GAI  并非NGAI...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09: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venen111 at 2005-4-6 23:35
西湖鄉和南庄鄉海陸通行,但四縣在這二地仍然是強勢語.
竹南鎮是閩南人為主的,頭份鎮已經快成為"雙語"區了.
卓蘭鎮在地理上和苗栗是分割的狀態,和台中縣東勢連成一氣,閩南語入侵情況也很嚴重!
通霄是 ...


卓兰食水坑一带的海陆话受到了梅州话影响,所以带有梅州话的特点,是海四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09: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venen111 at 2005-4-6 23:35
西湖鄉和南庄鄉海陸通行,但四縣在這二地仍然是強勢語.
竹南鎮是閩南人為主的,頭份鎮已經快成為"雙語"區了.


这么说来,海陆话在那里已经不是主流语言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09: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venen111 at 2005-4-6 23:35
卓蘭鎮在地理上和苗栗是分割的狀態,和台中縣東勢連成一氣,閩南語入侵情況也很嚴重!
通霄是個區域很大的鎮,在苗栗海線算是客家人較多的地方,閩南人多居靠海的的平地,客家人分布在面積較廣的山區.


台中东势客家话受到闽南话影响也满大的...

有些词汇接近闽南语

例如:

过了念:了后   一样念:共款    乡下地方念:下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8: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特别行政省的苗栗本隶属新竹州,清代客家移民遍及除了今泰安乡以外各乡镇,并且以广东省梅州市焦岭县移民为主,其次是梅州市,再其次为五华县,平远县。由于焦岭人居最多,所以今天流行于台湾省的四县客家话,基本上就是“焦岭口音”。焦岭话的语音和兴宁/五华/平远/梅州仍有些许差别,一般不太了解,误以为所谓的四县话应该与兴宁/五华/平远/梅州完全一致。而且今天苗栗一带的四县客家人,向来都说他们说的是梅县客家话,事实上是说焦岭县的客家方言,与兴宁/五华/平远/梅州并不相同。
      除了四县占最多以外,在头分/三湾一带也有部分人说海陆丰客家话,南庄/西湖更为海陆丰客家话强势力地区。后龙(校倚)/铜锣/造桥(丰湖)/通宵(北势。福兴)/卓兰(十八股)也有特定的海陆丰客家话的聚落。最突出的家族是卓兰的詹姓,属潮州搬来开垦,集中在卓兰的老庄里一带,詹姓占该地人口40%,但目前只有老庄里一带说饶平口音的客家话,稍微外围的中街/溪州等里由于饶平客家话跟四县居民两百多年来的混合形成了兼有四县/饶平特色的客家方言,称之为“卓兰腔”,该镇南方的新厝/新荣等里则为刘姓饶平移民集中地,也说饶平客家话。该镇郊区的坜西坪/埔尾等地则未受饶平话的影响,仍会说一般的四县客家话。此外由,由于卓兰镇跟隔邻的台中县丰原市/东势镇往来密切,该镇居民大多会说闽南语和东势大埔客家话。公馆乡中小义的大埔刘姓只剩下“祖父”成为A22 DA55,祖母称之为A22NEI31,其他均改说四县客家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7 23: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住在公館中小義附近,你知道中小義的"小"是怎麼發音嗎?:z::z::z: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8 08: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venen111 at 2005-4-7 23:23
我就住在公館中小義附近,你知道中小義的"小"是怎麼發音嗎?:z::z::z:


难道跟梅州话一样念:SIAO31???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8 09: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住在台灣省新竹县/桃园县一帶客家人所講的祖語,叫做"海陸話"由于他們

的祖先大都是從旧時廣東省惠州府海丰、陸丰兩縣輾轉來台的,所以簡稱海陸話。

事實在梅州、惠州、揭陽、汕尾、河源都有講海陸話的,如梅州市五華的南半部,揭陽市

的揭西,普宁,河源市的龍川.和平.紫金(永安).汕尾市的陸河,惠州市的惠東,长宁;反而海丰

和陸丰城鎮都說潮汕話(闽南方言),郊區才有說海陸的客家人居住。
   
     在台湾说這种次方言的人祖籍以廣東省海丰、陸丰為主,所以才稱為海陸話,不過很

奇怪的是苗栗一帶的客家人說的是廣東省梅州是蕉岭口音的客家話,但是在台灣從未稱

「蕉岭話」,都說是「四縣話」,而從廣東省汕尾海丰、陸丰來的不稱「兩縣話」或「惠

州話」,反而稱海陸話,可見方言名稱的形成,實在是沒厘頭的,后人只能接受的份。就

像今天在台灣的閩南語,明明是「學佬話」,卻硬要很霸道的稱呼,以「台語」同等于

「學佬話」,如此一來,台語僅只閩南語,那原住民語、客家語要置身何處?這豈不是比

「國語」同等北京話更霸道,因為「國語」早期滿洲人統治漢人時自稱「國語射騎」為基

礎,「台語」則全無所本,硬把台灣的語言(包括原住民語、閩南語、客家語及普通話)簡

稱為「台語」,然后以閩南語等同于「台語」,而把原住民語、客家語、國語排除在外,

這是更莫名其妙的稱呼。

[ Last edited by 丫林 on 2005-4-8 at 09:06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8 10: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到底有多少客家人?分布在哪些地方,他们的地位怎样?祖籍地在哪里?其祖先是何时迁台的?现在台湾的客家人与原乡大陆的客家人有哪些异同点?这些可能都是海内外学者关心的问题。也是我1998年3月台湾之行考察的主要内容。

台湾客家 遍布全省

这次访台,林瑶棋理事长为我考察活动作了细心安排,重点考察了台湾客家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台中、高屏地区棗“六堆客家”、新竹、嘉义、台南、南投、苗栗、台北等县、市,对台湾的客家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考察和所掌握的资料看,台湾的客家人遍布各地,总人数达400多万人,能讲客话者有2OO余万。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台湾政要、商贾和文化名流,如李登辉、吴伯雄、简汉生、许信良等。

在台湾的客家人中,许多人以为广东籍客家人最多,如我们以其原籍的府州县分,的确如此。如陈运栋先生所著《台湾的客家人》一书就有记载:古嘉应州属(包括镇平、平远、兴宁、长乐、梅县等县)的客家人占最多数,约占(全部台湾客家人口的)二分之一弱;其次为惠府属(包括海丰、膝丰、归善、博罗、长宁、永安、龙川、河源、和平等县)的客家人,约占四分之一;再次为潮州府属(包括大埔、丰顺、饶平、惠来、潮阳、揭阳、海阳、普宁等县)的客家人,约占五分之一强;而以福建汀州府属(包括永定、上杭、长汀、武平、宁化等县)的客家人最少,仅占十五分之一。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有这样一个明摆着的事实,福建汀州府是客家人的祖籍地,根据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及客家姓氏族谱记载,不论何姓的客家人(当然包括广东省嘉应州府、惠州府和潮州府的客家人),其祖先都曾徙居过闽西--福建汀州府,基本上都把最早迁抵闽西的那代祖先奉为始祖或一世祖。海内外各地区客家人绝大部分是从闽西迁播繁衍的,当然包括台湾的客家人。

客家迁台 始于清朝

客家人何时迁台,也就是说,台湾客家人的祖先是何时渡海;垦辟台湾的?据史料记载和考察研究,一般认为,或者说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客家人去台,大约在清朝平定台湾之后二三年间,即康熙二十五、二十六年(公元1686-1687年)间。那时海禁初开,闽粤人民因受生活环境所迫,大量东移赴台谋生。闽南人因占地利(近台渡海容易)、人和(台在明郑成功时代原为闽南人的天下)关系,自然较居优势;而汀州、粤东客家人赴台较迟,受各种政令限制(当时施琅奏请清朝禁止汀、潮、惠人自由赴台),故占下风。其时,客家人度海赴台,想在府治(现台南市)附近拓垦;而府治附近已被闽南人占有,无余上可垦,便在东门外拓垦菜园,以维生计。以后大约在1688年,清政府续遣部队中有一队是闽粤客家兵,人数约100多人。他们在安平.台南等区服役四年后退伍,被安置在屏东县万丹乡附近从事屯田。到1691年左右,客家人逐渐往屏东下谈水东岸一带开垦荒域。至1696年施琅死后。海禁渐驰,闽、粤客家人才闻风而至,于是人口激增,垦区日广。北迄罗流门南界,南至林仔边溪口,沿下淡水、东港两区流域,大小村庄,星罗棋布。由此可知,客家人入垦台湾,在康熙年间,是以屏东的下谈水溪东岸近山平原为中心;供他高雄、台南、嘉义等地区,虽也有若干点状的拓殖,但是人数不多,垦面也不大。至雍正年间,他们入垦地的中心,渐次移到彰化、台中一带地区,到乾隆年代,则北移至台北、桃园、新竹、苗栗一带。新竹的东南山区,则退至道光年间,才由客家人所开垦。这是由于客家人赴台较迟于闽南人之故,只能选择一般人不愿居住的偏僻瘴疣地区,以及靠山麓或贫脊的丘陵地开辟。

六堆客家 忠勇代表

提起客家,人们都认为客家人很优秀,是中华汉民族中一支重要民系,具有四海为家、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爱国爱乡、崇文尚武、英勇献身的客家精神。因而在当今人类学中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热闹话题。在台湾也不例外。

但是,在台湾,较能代表客家人忠勇硕劲精神的,恐怕要数六堆客家人。 所谓“六堆”,即清朝康熙六十年(公元1712年),朱一贵起义,引发乱事,暴民趁势欺凌其他族群。高雄屏东地区来自广东梅县、蕉岭、汀州等地,语言、风俗习惯相同之十三大庄、六十四小庄(即佳冬、枋寮、杉林、高树、长治、监埔、麟洛、竹田、潮州、内埔、美浓、六龟、万峦、新埤、及里港之武洛等十余乡镇之广大地区)的客家人,为了保卫家乡、维护身家性命,相约于内埔天后宫,分先锋、中心、前、后、左、右六个地区,组成“六队”兵马协助弭平战乱。乱事平定之后,清廷感于“六队”后称“六堆”客家人士之忠义勇敢,特敕建“忠义亭”于竹田乡西势村,以奉祀先烈英灵。从此,“忠义祠”成为“六堆”客家人士之精神堡垒,“六堆”也因此成了台湾规模最为庞大之民间自发性自治、自卫组织,“六堆”人士皆能协力合作,奋勇抗暴,故在“六堆”部落所兴建之隘门(客家人称作栅门,为一防御性建筑)上,清廷都曾封赐“褒忠”、“怀忠”以为表彰。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侵台,“六堆”人士亦奋起反抗,死伤无数,尤其在长治火烧庄一役,“六堆”精英牺牲殆尽,其英风伟烈,悲壮之史实,实为客家人硬颈精神之典型。 如今,“六堆”已不是一个行政区域,而是同族在精神上的认同感;只因其语言、风俗习惯相同,二百多年来,敦亲睦族,祸福与共,团结协作,始终不变。

台湾客家族群意识强烈

台湾的客家人,是大陆闽粤客家迁插过去的,因而在血脉、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因为两岸客家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中,而且台湾的客家人与闽南人相比,仍属少数。因此,他们的“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显得特别强烈,大大超过大陆客家人。在交谈中,台湾客家人认为,他们的地位不如其他族群,尤其是语言方面,闽南话成为台湾通用的语言,叫“台语”,许多客家人都讲“台语”,尤其是年青一代。所以,客家人作为弱势族群的危机意识显得相当强烈,担心客家话、客家文化、客家人被同化,而逐渐消失。因此,有一批“客家运动”的倡导者,以抢救客家文化为己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宣扬客家文化,如兴办客家电台、电视台、客家文化杂志、报纸,介绍客家文化;举办各种讲座、演唱会、文体活动,学术研讨会,宣导客家精神;兴建客家文化中心、民族馆,展示客家文化;成立客家文化教育基金会,组织学者输写、收集、出版有关客家乡土文化的书籍、歌谣、画册,等等。这些都能够传播客家文化,使之能在台湾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8 15: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客家话早期的消失,以漳州客家话最严重,占全台湾13%以上的客家产话,几乎通通变成福佬客,如今无论从南靖/平和/诏安/云霄迁徙来的台的客家话区,都变成只说闽南话的地区了,唯一剩下的是云林二仑/仑背两乡中年以上的人还会说诏安官陂,秀篆一带的客家话而已.可见漳州客家话的消失,是消失在四周闽南话的强势语言环境.

    下面就举几个特殊词汇,以目前诏安的客家话,与仑背,二仑的客家话做一比较,顺便把平和县九峰乡的漳州客家话来和台湾四县客家话一起做比对,就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异,从而了解他们与四县客无法沟通的原因:

     诏安秀篆   台湾仑背   平和九峰   台湾四县/梅州/惠阳

船    FIN2       FIN2       FIAN2     SON2

水    FI3        FI3        FI3        SUI3

乳    ZZY2      ZZI2        ZY2       YI2

桌    ZOU7     ZO7        ZO6      ZOK6

屋    VU7      BBU7       VU6      VUK6

看    MONG4   NGIANG4   NGIANG4  KON4

裤      KU4      KU4        KU4       FU4 

溪    KEI1      KIE1         KE1      HAI1

   从上面所举数例,可以看出无论诏安秀篆,台湾仑背,平和九峰,这些漳州客家话都与台湾四县话差异很大.因此,从南靖/平和/诏安/云霄/漳蒲等县来台的客家人,无法与桃园,新竹,苗栗及高雄,屏东的客家沟通,加上清康/雍/乾的时代,中北部的交通动轧十头八日,要使他们互相学习没可能.在此同时也有不少同为漳州的闽南人,以及泉州人,一起聚居在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南投等地,平日往来交易的对象,以漳州,泉州的闽南人为主,所以久而久之就放弃自己的客家话而改说闽南话.

    另外,漳州的客家人一直认定自己的语言是闽南话,所以后来改说闽南话,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客家研究的这几年的了解,在福建省闽西/闽南/广东省潮汕/梅州一带的人眼中的客家话,是指梅州人所讲的话,汀州人说的是汀州话,漳州人说的是漳州话,泉州人说的是闽南话,潮汕人说的是学佬话.从来没有把南靖/平和/诏安/云霄/漳蒲一带的漳州话称之为客家话,因此由漳州客家话转化成漳州的闽南话,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与梅州客住新竹变海陆客,或海陆客住苗栗变梅州客一样,是非常自然的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9 00: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丫林 at 2005-4-8 08:35
难道跟梅州话一样念:SIAO31???

嘻嘻,不告訴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4 15: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