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20|回复: 0

赣南直击:“工荒”逼得官员 下田“抢”民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6 20: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赣南直击:“工荒”逼得官员 下田“抢”民工
--------------------------------------------

------------------------------------

金羊网 2005-03-07 09:28:55




●因本地用工量大增,与珠三角“抢工”成了赣州

市基层官员的政治任务


一份特殊的调查报告几乎令整个赣州市政府高层感

到震惊。

报告认为,这个与广东、福建接壤的江西第一劳务

输出大市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工荒”———这份由

“市委招工难问题调研组”披露的《关于企业招工

难问题的调查报告》刺激着赣州市招商局局长蔡济

群的神经———因招工难,该市章贡区已有3家针织

类企业被迫迁往吉安,瑞金的3家织造厂无法正常生

产,一些有意到赣州投资的客商临时放弃了投资计

划……

一名工人的“头一回”

“从来都是我们求着老板要工作,现在却变成政府

找我们去上班。”2月28日中午,在赣州某针织厂打

工的瑞金工人陈冬妹“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这

在她六年多的打工生涯中“还是头一回”。

与28岁的陈冬妹一样,春节过后的几天里,许多赣

州农村来的打工者开始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他们甚至可以免费坐着劳动部门提供的豪

华大巴去看厂,“现在上不上班无所谓,请你先看

看厂里的环境,感到满意就留下来。”

多年来,赣州18个县市一直是整个江西最大的劳务

输出地。统计显示,赣州去年劳务输出113万人,多

数前往珠三角地区。“庞大的打工经济长期以来都

是政府的‘流动银行’,让一些官员引以为豪。”

一位乡政府工作人员说,早些年,甚至还有地方官

员私下抱怨:“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划归广东管辖?



据了解,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

毗邻的珠三角几乎成了赣南年轻人的“第二故乡”



这里有一个场景特别鲜明。每到年关,赣州各大乡

镇的银行、储蓄所、信用社及街道上总会彩旗飘扬

,到处挂满鲜红的标语———“欢迎外出务工人员

回乡团聚”、“家乡父老期盼亲人回家过年”。年

长的当地人还记得,当时从广东回来的打工青年往

往会受到家乡人对其英雄般的崇敬,在乡亲们眼里

,深圳、广州、东莞等地是暴发户的天堂。年后,

又一批打工者出发了。

“前所未有的‘工荒’”

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间在去年———2004年,

在对外招商引资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赣州自身却

在去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工荒”。

为了应付“招工难”问题,赣州不得不成立了由外

经贸局、招商局、劳动就业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

“市委招工难问题调研组”。“这真是我们赣州前

所未有破天荒的事情。”面对记者,调研组成员之

一的赣州市劳动就业局副局长吴玉明露出一丝苦笑



据调研组统计,2004年赣州市章贡区、经济技术开

发区、大余、信丰、兴国、瑞金、龙南、全南等8个

县(市、区)中,各类招商引资企业共3073家,约

6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招工难问题,用工需求总

量206932人,现有员工174152人,缺工32780人。“

本地工业发展得太快了,简直可以和十多年前的深

圳速度相比。”赣州市职业介绍中心负责人张小龙

说,“只有区区30万人口的龙南县,在两年间就冒

出了7个工业园。”

“今年又有一些在建企业将建成投产,一些企业新

增加的生产线也将陆续竣工,赣州用工需求还将增

加3万人以上。”一位政府官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原

以为廉价劳动力资源是赣州招商的巨大优势,不料

招工问题却变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而导致赣州缺工的原因并非劳动力资源不足———

据统计,赣州831万人口中有多达550多万人的劳动

力。

经过调研,当地政府把矛头指向了挖走劳动力的珠

三角与本地企业的“不良用工”。于是,在政府主

导下的与珠三角地区的“抢工”行动开始成了一项

重要的政治任务。

政府“抢工”南下民工大减

“原来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是给水给电给地皮,还

有巨大的税收优惠,现在不同了,关键还是要有大

量的廉价劳动力。”赣州市招商局一位官员称,“

一些企业引进来后却招不到工人,最后还是怪到政

府头上”。

吴玉明告诉记者,在缺工较为严重的赣州市章贡区

、南康、龙南等地,给各级政府摊派为本地企业招

工的任务是非常普遍的行政行为,“多数乡镇的任

务是30-50人,指标能否完成,是评价领导是否称职

的重要指标。”

政府态度的变化立即给民间造成巨大影响———连

日来,记者在赣州的许多乡镇看到,“打工还是家

乡好”、“孔雀不必东南飞,家乡天地一样宽,就

近打工‘三不误’”之类的标语已经挂到了田间地

头。而有的县市甚至开始在当地电视台插播类似的

“公益广告”。

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马雪松认为,抛开所有的务工

环境不说,政府的强势介入,其实是控制当地民工

流向的重要信号。取而代之的是,赣州出省务工人

员数量的相对减少,积极性在不断降低。

受这种变化影响,最大的是珠三角的制造业———

据赣州火车站统计,截止2月24日,春运期间发往深

圳方向的旅客为6371名,发往东莞方向的旅客为

39968名。“这比我们预想的数字还有差距,每天从

赣州上车的打工仔越来越少了。”服务于江西九江

与广州对开的K85次火车的列车长徐瑜说。


图:在赣州,由于政府有意引导农民留在本地务工

,农民进城找工也变得更加容易了。新快报记者魏

凯林波/摄


2004年江西劳务输出流向表

总量   502.6万人

流向   人数   所占百分比

广东   202.5万人  40.3%

福建   77.8万人  15.5%

浙江   75.2万人  15.0%

上海   45.4万人  9.0%

北京   20.8万人  4.1%

海南   11万人   2.2%

江苏   28.2万人  5.6%

湖北   6.8万人   1.4%

新疆及其他西部省区  12.2万人  2.4%

其他省市       22.7万人  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2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