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6|回复: 1

【转帖】茶与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3 21: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chinawriter.org/whcz/neirong/cwh/chayuwen01.asp


茶与文

<郑启五茶散文欣赏之一>龙凤功夫茶
  厦门某老字号以经营芋包、春卷、烧肉粽地方名小吃而名闻遐迩,近年走出深巷原址,在新老闹市多店连锁经营,不但倚老卖老把原有的风味名点四下张扬,而且将海鲜佳肴、闽南名菜推陈出新,充满活力的组合,在美食界声誉日隆,笔者对此早有所闻。不过作为该店最新推出的工艺珍馐,这道"龙凤功夫茶"还是令笔者有柳暗花明之感,情不自禁回味再三。
  那天,名点佳肴轮番上桌,间歇,服务小姐悄然给每客送上一对清一色小巧的陶杯陶壶,令人好生纳闷:只道是席前有盅开胃茶,饭后有杯消化茶,吃白蜇虾有盘洗手茶;可这酒过三寻,菜出六道,冷不丁突如其来的热陶壶里盛的可是哪门子的"菜中茶"?红唇微启,轻言细语,小姐道出的是悬念依然的五个字--"龙凤功夫茶"。 忍不住立即自我动手,悬壶就冲,只见一注汤水盈满小杯,随即一口饮下,鲜浓甘爽,原来壶中盛的是汤!但似乎也不全是,汤味略带回甘,加之汤名的提示,便怀疑有茶的成分。于是就向同桌共饮的店老板探个虚实。老板笑而不答,颇有几分得意的神色,甚至有考我这个"美食家"的意思。如此我越发喝得认真,察颜观色体味,不敢含糊。一盅接着一盅细细品饮,饮下五盅,壶嘴余汤滴答时,心中方大致有个所以然了。于是揭开壶盖一观,果不其然:蛇肉一节为“龙”,鸡肉两丁为"凤",三颗乌龙茶米相随相依,共组一壶龙凤美汤。意料之外的是壶中还有人参一片,参、茶二君共同去腥调汤,无怪乎汤味如此清鲜醇香。回味之余,不禁为这道创新汤菜称赞有加:

  其一,以壶杯替代碗匙,进汤形式焕然一新,丰富了品饮时动手的感觉。据悉这是引进日本"海鲜茶"的饮法,但用闽南的陶壶陶杯取代了原来的瓷壶瓷杯,更具保温效果。 其二,鸡蛇茶参滋味和谐,汤味鲜浓而自然,创新中既保留了闽菜重汤的传统特色,又顾及现代人注重养生的欲求。也为茗茶入菜又辟蹊径。 其三,名字吉祥富贵又通俗易懂,不至于云里雾里。粤菜"龙虎斗"中"龙"意为蛇已人尽皆知;而"凤爪"乃鸡爪也家喻户晓。但美中不足的是"功夫茶"占了三字,比重偏大;却委屈了功不可没的人参。人参与人生谐音,何不称为"龙凤人生茶",让汤中四君在名中各居一席。更重要的是"龙凤人生"其实是"饮食男女"的雅称,男女双胞胎不是在民间早有"龙凤胎"美誉吗。只是不知老字号的大师傅们以为如何?

  一壶汤茶似乎令我悟出了什么,也许在吃的问题上,守旧与创新是可以携手同行的。

--------------------------------------------------------------------------------

<郑启五茶散文欣赏之二>茶香阵阵

  关于生活情趣方面的散文集往往少不了品茶的板块,且还有象《名家论喝》那样茶酒各占半壁江山的选本,然而专门的茶散文集就难得一见了。感觉中应该会有的,结果还真让我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中挖出一部,那是袁鹰1980代编选的《清风集》。可惜书名太雅,天下茶客有几人知道这"清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花竹松柳风",而乃茶饮的心境之风呢?袁君序中有"几杯茶罢,凉生两腋,那真是'乘此清风欲归去'了。"其实编辑《清风集》很大原因似出于喜茶厌酒,此情古以有之,才有"村茶比酒香"旧句。袁称"饮茶的人肯定比酒徒、酒鬼不知多出多少倍,尽管酒的名声大地多。""清风"显然旨在提升茶之名声,重振茶之雄风。

  1997年袁鹰和柳萌主编《名家谈生活艺术丛书》,除了扩容后的《清风集》仍由袁鹰当纲,另请方成编《说画集》、姜德明编《书香集》、徐城北编《梨园集》、汪曾祺编《知味集》……整个布局当为原《清风集》思路的拓展,分编各君多为《清风集》中的作者。名家编书(我指的是动真格的,而非请名家挂名的,二者往往可以一眼看破!)两手都很硬:约稿的实力和改稿的功力。至少从《清风集》里冰心《我家的茶事》、汪曾祺《寻常茶话》、宗璞《风庐茶事》、郭风《茶小记》、于是之《茶、〈茶馆〉和我》及秦牧《敝乡茶事甲天下》诸文开场白的透露可见,都是应袁主编的约稿而欣然或"被迫"动笔的,对爱茶人而言,可谓公德无量,一本书催生一批茶散文,尽管"赶鸭子上架",但毕竟"瘦死的鸭子比麻雀大"。

  名家谈茶的开场白有两大共同点,一是老实,不会喝的就开宗明义坦陈自己是"大碗茶",即便是汪曾祺这样的美食家;而绝无象某些"茶文化抄家"们那撑出的一副博大精深的嘴脸。然而作家能侃,茶之逸事茶之趣闻潺潺而来,令人十分解渴。二是不慎雷同,大多言必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为的是说明茶的重要。笔者实在不敢苟同?quot;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的排行榜,把茶排行尾巴,恰恰说明茶连醋都不如!独独方成的《老九和老七》另辟蹊径,把知识分子在"文革"时的"老九"身份与茶的排行第七巧妙地挂起钩来,妙趣横生,读来忍俊不禁!我从小就喜欢方成的漫画,至今仍保留不少剪报,想来真是"文如其画",幽默可人。

  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众茶客一旦上了袁鹰的"清风"号,那就身不由己,势必得在侃茶论饮的擂台上花拳绣腿一番,渐渐笔者看出赛台的趋势:青壮不如长辈,女士不如先生,精妙的茶散文大多为老男的好戏!三位加盟的才俊叫人颇感平淡:李辉《茶场的日子》是纯知青忆旧,文中的肉汤远比茶汤香,他给第二故乡的茶叶做广告,还真不如同为老知青的我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为闽西绿茶写的《将军绿》。叶辛的《茶思》也似门外汉的应景,对采茶女的描绘多属舞台的溢美,对粗茶细茶的褒贬也有生硬偏颇之嫌,想来叶君自己是不大喝茶的。伍立杨努力营造空灵,以谈《红楼梦》的茶事为导引,论禅院吃茶为中坚,前后拉扯,与他平日的佳作差了一截,流出?quot;警句"--"茶使人微醺"、"茶令人梦幻",也似乎有点荒腔走板。

  相形之下,才女们则明智地避实就虚,扬长避短:吕锦华的《太湖畔的熏豆茶》悄然铺开一轴民俗画卷,"于是,灯光桨声中的太湖小村,被一屡屡熏豆茶的香味包围了"。叶文玲在《茶之醉》中则笔锋一转,称"'洁性不可污'的茶,其品位就象散文,而清奇非俗流的散文,就是色香味俱绝的好茶。"陈慧瑛的《茶之死》是厦门作家唯一入选该书的佳作,她把茶写为曾经"幸运的女儿", "盈绿的青春,妩媚的笑靥",但却"甘心把万般柔肠,一身春色,全献于人间。任掐、压、烘、揉,默默地忍受,从无怨尤;在火烹水煎里,舒展娥眉,含笑死去……"颇具古典美,最是"娥眉",作为少女和茶共融的寓意,慧心独运,新颖而灵巧。

  "老男"中首推何为的《佳茗似佳人》,写乌龙茶铁观音,"琥珀色的茶汤入口清香甘冽,留在舌尖的茶韵散布四肢百骸,通体舒泰,此时以佳人喻佳茗愈见贴切。"但写狮峰龙井更妙,"只见茶盅的边缘浮绕着翠碧的氤氲,清亮鲜绿的叶片透出一种近乎乳香的茶韵。我慢慢啜饮,冲泡第二次茶叶更加香醇飘逸。"叫人心醉的是新春绿茶,"春天的早晨,一杯滚水被细芽嫩叶染绿了,玻璃杯里条索整齐的春茶载沉载浮,茶色碧绿澄清,茶味醇和鲜灵,茶香清幽悠远,……面对绿莹莹的满杯绿色,你感到名副其实是在饮春水。"

  但何为同志终不能算是茶的肝胆,因为他用情不专,绿茶就是绿茶,乌龙就是乌龙,岂能混喝?大?quot;春喝花茶夏喝绿茶秋喝青茶冬喝红茶"的教诲只能哄哄刚要入门的茶盲,嗜茶如恋爱,难得兼容"第三者"!不信且看忆明珠的《茶之梦》:"我不喜欢红茶,'玉碗盛来琥珀光'--我嫌它太象浓酽的酒了。还拒绝花茶,因为它的香是外加的,是别的花的香,就象一个被脂粉擦香的女人,香是香的,香得刺鼻,却无一点女人自身的气息了。"悬壶高冲,沸泉一注,这分明的爱憎足以化开"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蕴涵!

  "我只饮用绿茶,一因它的绿,绿是茶的本色;二因它的苦,苦是茶的真味。闻一多诗云'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我断定他这壶苦茶必是绿茶,是绿茶沏出的一壶苦,同时又是苦茶沏出的一壶绿。这茶却又是清淡的,是清淡的绿与清淡的苦的混合。好一颗忆明珠,喝茶写茶到这般境界,出神入化也! 喝茶,喝好茶,读茶文,读精美的茶散文,不亦快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4 15: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可三日无肉,
不可一餐无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30 12: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