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28|回复: 29

【求助】对客家民居间隔的一些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4 23: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兴宁阿哥哩讲:中国式的厨房,因为油烟多,不能与厅、房形成对流。
但也不能灌到西北风。同时,最好要有窗对东方,方便早上煮粥的时候看清楚。

那客家民居除了厨房(灶下)的位置外,对其它如主人房的位置有没有定论?

我们家是典型的上下堂左右横结构(这个结构叫什么名字?),两个叔在两边横屋,我爸是老大,就分了正门下厅左下堂间,我想问一下左下堂间是不是就是主人房?那我爷爷住的上堂间呢?

[ Last edited by 燕子姐姐 on 2004-12-4 at 23:4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4 23: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猪栏牛栏,我们家的猪栏就建在房子右侧,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建的。
太郁闷了,以前我住的房就在右横屋“盐台上”的一间,后窗开的位置正对着猪栏,事实上,右横屋那一排所有的房间都对着猪栏开窗。

再一个疑问就是“盐台上”(音)一词是怎么来的?横屋天井边上的房间好像叫“盐台上”,这个叫法在梅西很少听到,石坑我外公外婆是这么讲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10: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家是典型的上下堂左右横结构(这个结构叫什么名字?),两个叔在两边横屋,我爸是老大,就分了正门下厅左下堂间,我想问一下左下堂间是不是就是主人房?那我爷爷住的上堂间呢?
厅堂一般来说是不能用来住人的,主要用于家里的公共活动.只有在住房紧张的情况下才会在堂间住人.住人主要在两边横屋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10: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燕子姐姐 at 2004-12-4 23:19

我们家是典型的上下堂左右横结构(这个结构叫什么名字?),两个叔在两边横屋,我爸是老大,就分了正门下厅左下堂间,我想问一下左下堂间是不是就是主人房?那我爷爷住的上堂间呢?


可以稱做四合院吧?台灣是這麼說的.

說說台灣的習慣吧.
燕子家還真是保持著傳統的喔,
堂(台灣稱做廳)兩邊的房間稱之為"正身間",住著家中的長子與次子.
習慣上的確是下堂(台灣稱做廳下)左側房間住著已結婚的長子.今後你的大哥(或大弟)要結婚時,燕子的爸爸還得讓出這個房間呢!

你爺爺住的上堂間也是稱為正身間的.

不知道大陸跟台灣有沒有差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11: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mayonghappy at 2004-12-5 10:48
厅堂一般来说是不能用来住人的 ...


燕子說的不是堂間,而是堂旁邊的房間.
與堂仍是有隔間的.

或是大陸與台灣的習慣不同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11: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好像都不论的....就只是堂间不能住人而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11: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冰子静雅 at 2004-12-5 11:09
我们好像都不论的....就只是堂间不能住人而已.


那還真不一樣呢!

我想,真有可能如 mayonghappy 所說的,是空間不夠情形下的權變吧!
因為早期的客家移民初到台灣,經濟狀況較差,營造的房舍應該也是從簡了.

抑或是有著地域性的區別呢?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4-12-5 at 11:3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5 11: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堂(台灣稱做廳)兩邊的房間稱之為"正身間",住著家中的長子與次子.
習慣上的確是下堂(台灣稱做廳下)左側房間住著已結婚的長子.今後你的大哥(或大弟)要結婚時,燕子的爸爸還得讓出這個房間呢!
--------------------------
对哟,是叫“下堂间”。我们的堂厅也不住人,间很多,有客人来也不必住厅。
我们家那种房子从正门入去严格来讲有四个厅,下厅放一张食饭桌,左右两旁各有一间,左边间住的是我爸妈(现在我们姐妹住),右边间以前是聊我们姐妹住(现在我爷爷奶奶住)。
上下厅之间有个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一个偏厅,以前可能是过道,现在两个叔叔建了新房,就在那里放了鸡栅养鸡鸭(很郁闷)。
上厅是一个神坛(我外婆家的围屋还有一间叫“神背间”的,就在神坛背后),祭祀及拜神做法事之类的都在上厅。上厅两侧各有两个房间,靠厅的两个叫上堂间,两个上堂间隔壁的叫“廊间”,左边上堂间以前住我老祖母(爷爷的妈),右边上堂间以前住我爷爷奶奶。
廊间都做过厨房(分家后一间我家一间大叔家),厨房对面是“药堂”,即浴室。

两个横屋的是对称的,也设有上下堂。大叔住的是右边横屋,小叔住左边横屋。嘿~~~不知道多几个叔是不是要建多几个横屋,像鹤山民居一样五六个横屋排过去
从横屋小门进去,有一个下厅,左横屋右边有一个房间,左边有两个房间(右横屋相反)。中间一个天井,天井旁并排两个房间是檐台间,左横屋上厅左边有一间,右横屋上厅右边有一间。
横屋下堂共两间住人,一间做厨房,上堂多用来招呼客人。盐台间一般是客房及杂物房。

累计正门不计神背间有6间房,两个横屋各6间房,完整的上下堂左右横共18间房。

[ Last edited by 燕子姐姐 on 2004-12-5 at 12:3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5 11: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andrew燕子說的不是堂間,而是堂旁邊的房間.
與堂仍是有隔間的.

或是大陸與台灣的習慣不同呢?


是呀,是下堂有厅,左右两边各隔出一个间,叫“下堂间”。

Posted by andrew at 2004-12-5 11:15
我想,真有可能如 mayonghappy 所說的,是空間不夠情形下的權變吧!
因為早期的客家移民初到台灣,經濟狀況較差,營造的房舍應該也是從簡了.

抑或是有著地域性的區別呢?

[ Last edited by and ...


不是很像经济状况及空间不够隔出来的哟。
下厅的两个下堂间的门是对着厅开的,想想,如果正堂只有两个厅多不合适。
上厅就很正式,只设一个神坛。两旁的房间门与房屋坐向相同,不对厅开。
应该讲,我们家的上厅才是正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11: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燕子姐姐 at 2004-12-5 11:29
上厅是一个神坛(我外婆家的围屋还有一间叫“神背间”的,就在神坛背后)


台灣一般是下堂才放祖先牌位的.

台灣夥房還有個特色,就是廊間.在正身間之側,也有人稱為廊下,這是客家夥房的建築特色。一般閩南人的正身及廂房成垂直狀。而客家人則在正身間與橫屋之間設有一緩衝(即 轉角處),這就是廊下。廊下通常是空曠的起居室,供族內各戶人家聚集、聊天、開會、社交之用,也是外客來訪之時,接待客人的場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5 11: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by andrew
台灣夥房還有個特色,就是廊間.在正身間之側,也有人稱為廊下,這是客家夥房的建築特色。


也有廊间,就是上堂间隔壁的两间叫廊间,都做过厨房。
看来还是很相似的哟。
盐台间一般用来做客房。

[ Last edited by 燕子姐姐 on 2004-12-5 at 11:4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11: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燕子姐姐 at 2004-12-5 11:36
,想想,如果正堂只有两个厅多不合适。
上厅就很正式,只设一个神坛 ...


想想,如果正堂只有两个厅多不合适。

這句是什麼意思?看不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5 11: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andrew at 2004-12-5 11:45
想想,如果正堂只有两个厅多不合适。

這句是什麼意思?看不懂.


如果从大门进去,就只有上下堂两个厅,没有间。
个人觉得是浪费,不知道拿两个厅来做什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11: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燕子姐姐 at 2004-12-5 11:48
如果从大门进去,就只有上下堂两个厅,没有间。
个人觉得是浪费,不知道拿两个厅来做什么


原來是這個意思.

的確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12: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燕子姐姐 at 2004-12-4 23:39
再一个疑问就是“盐台上”(音)一词是怎么来的?横屋天井边上的房间好像叫“盐台上”,这个叫法在梅西很少听到,石坑我外公外婆是这么讲的。

“檐”字。
但我们一般是说“檐阶”,没有听过檐台。
檐阶,客家人来到南方为了适应环境,檐阶做得都比较高,是小孩子经常跌交的地方。
相应的,在檐阶上就是檐阶的上面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8 15: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