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47|回复: 25

【讨论】谈谈地名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1-25 18: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5 18: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5 19: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那个县----大埔(古时曾叫万川)的不少镇名、乡名、村名、学校名在古籍中都能碰到,比如《诗经》、《易经》、〈论语〉等。现在随便举几例,比如大埔最有名的土楼花萼楼的所在地大东镇,〈诗经。小雅〉里 有一首诗叫〈大东〉;大埔有一个镇叫大麻,大麻下面有村名叫小麻,而诗经中关于“麻”记载有多处,如“麻衣如雪”、“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等等,这些植物都是古代的织布做衣服的原料;有一所小学叫明德学校,出自〈大学〉首章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一所小学叫养正学校,则来自“养天地正气”一语,而这句又是脱胎于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类似的还不少,不一而足。日后有空不妨专门作一番考据,写一篇半篇论文什么的。
隔壁饶平县的紧邻大埔这边的客家属地有地方叫上善、下善,上善是来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有了上善,紧邻的地势低的地方顺其自然就叫“下善”了。

这些都说明古代客家先民在起地名的时侯已经充分地得到了文化的浸润和滋养。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4-11-30 at 19:5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5 19: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那的地名好多都与动物有关的,比如,狗肚坪,蛇脐,狗门埔,鸭麻湖,老虎坷,狐狸坑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5 19: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吧,还有这么深的学问呀~~~~~
我以前在谈天版也提到自己对地名的皮毛认识: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hread&tid=15992
算啦,原文照搬过来,皮毛而已::

客家地名,唔知以前齐家有无讨论过哩个话题?
涯记得前几年涯寨(在普宁市)有个细人儿奔人揽走去,最后在广州火车站奔警察救到。警察问,汝屋卡在哪位呀?细人儿话,在梅林。结果奔警察送到梅州去了。
我听说后翻了翻地图,果真,普宁市有梅林镇,大坪镇,而梅州也有这两个镇。再看看,好象看出了点苗头。同北方那些马家店、石家庄、祝家庄一样,我们的地方名也有特色。就是以地理面貌来命名。其中居住地命名如下。
植物类:樟树下,梅树下,杉树下,竹子埂,桃儿斜……
方位类:“上”“下”等等。如上村,上坝,上霸,上坪,下村,下围,田心……
地理类:“坑”“洋”“坪”“岭”。如上坑,东坑,汤坑,下寨洋,东门洋,大坪,坪上,大岭下,蕉岭
在普宁,居住地命名也是同上。而自然地方名多用“嶂”(形容高峻的山,如鸭石嶂、娥眉嶂)“岭”和“凹”(好多地方都有伯公凹呀)
上面的归类是我归纳的,抛砖引玉,不全面。这方面肯定以前也有人系统地归纳过。但我只惊奇的是,这些地名太多重复了,关键字眼使用率高得惊人。这些字眼是不是仅客家地区才有的呢?是不是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5 22: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坑,石人塘 ,古石下,蓑衣塘,洋天背,窝丘,井坑里,甑下山,石龙里,猫头嶂,光板里,牛挨石,牛过段,牛背梅,大岭丘,下园,鸡沙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6 15: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shanquan33 at 2004-11-25 18:57
比如
   凹背
   背头
   岭上
等等,最好,加注音,让大家跟清楚。


凹,用“坳”字,指山间平地。坳里,客家话多指被山挡住的平地、凹地。坳上,多指半山腰,坳上高大的古树,被称为伯公树,有神位,供坳前后两边来往的人供奉,故有
俗语有:坳上个伯公-----两头食。指好位子、油水部门或黑白都吃的大佬

[ Last edited by adg on 2004-11-28 at 09:4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6 17: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adg at 2004-11-26 15:35
凹,用“坳”字,指山间平地,客家话多指被山挡住的平地、凹地。
坳背高大古的树,被称为伯公树,有神位,供坳前后两边来往的人供奉,故有
俗语有:坳背个伯公-----两头食。指好位子、油水部门或黑白都吃的大佬 ...



坳背的伯公--------食两头,使我想起一句民谣:一等公民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嘿嘿。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4-11-30 at 01:0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8 06: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8 06: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0 01: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shanquan33 at 2004-11-28 06:40
你那一句民谣是文革时候的吧?


文革谁敢讲这样话??立马就是反革命!不想活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5-3-14 09: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5-3-14 09: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5-3-14 09: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4 12: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哪个镇,很多地方的地名都很有趣的,比如“长江村”是因为村子里有一条很长的岌(YING)岗,“江下”是村子在在岌(YING)岗下面。还有“横径塘”,“丰田”,“车子排”,“神光上”等。还有是以姓为村名的 ,例如:“林屋”,“温屋”,“龚屋”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5 10: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