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44|回复: 5

客家圍屋客家人 客家風土客家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5-21 01: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202.108.249.200/news/china/20010204/4.html

直播中國》劇組在“烏石圍”忙碌工作的時候,圍屋裏的客家居民也開始了一天的。客家老媽媽還是裹著頭巾,身著粗布衫,有的手提燒著炭火的自製小竹爐,有的正辛勤勞作。雖然在做準備工作的時候已經來過好幾次了,但一見到我們,每一個客家人的臉上依然露出忠厚樸實的喜悅,看來他們的好客果真是名不虛傳。有親戚朋友來訪時,一定要帶上一挂鞭炮以示慶賀。


     客家人熱情,見我們工作累了,就送上“燙皮”、茶水和米酒,以示慰問。這些食品都是他們自家製作的。


    “燙皮”是用芋頭磨成粉,先把河裏的沙子炒熱,在把芋頭粉餅放入熱沙子中製成。茶葉是當地居民自己種的。米酒是用圍屋中水井中的水釀製,頗有獨特的製作工藝。他們喝茶都是用小杯子,客人喝茶的時候,如果不想喝了,就喝一口然後倒掉,他們就不會再敬茶了。客家人還會向來客敬酒,要一飲而盡,他們的夫人敬酒一敬就是兩杯。剛來了幾天,說到這裡的風俗就已經要滔滔不絕了。

     客家老師賴先生介紹說,這裡還真的曾發生還發生過許多戰事,本期《直播中國》——“客家人的圍屋”將會具體向大家描述當時的情況。


    賴先生還告訴我們,烏石圍是客家賴氏子姓的民居。他們的祖先在三國末年,從河南穎川遷來桴源開基,把中原文化、齊魯文化帶來,與當地土著文化融為客家賴氏文化,經1700年衍傳,客家賴氏遍佈江南各省和港、澳、臺地區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美國等地。總人口已逾100萬。經記者四處尋訪,得知“烏石圍”中年齡最大的老人已有87歲高齡。



    贛南史稱“南撫百越,北望中洲,據五嶺之要會,扼贛閩粵湘之要衝”,故秦漢時便建有縣治,至漢末已設有府一級的行政機構。唐末五代時,中原衰亂,贛南因地廣人稀,相對偏僻安靜,因此,成為避亂者的理想棲身之所,大量中原難民擁入贛南,到北宋初年人口劇增十倍,外來移民已遠遠超過原有的土著居民,從而極大地改變了當時居民的成分和文化傳統結構,於是,在此特定的歷史和地理環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個新的特殊民係——客家。同時及此後,從中原遷入贛南的客家先民或客家人,又不斷往閩西、粵東遷徙。

    贛南比同為客家人聚居地的閩西、粵東地區,建縣建州時間都要早的多,秦代時便設有南墅縣(今南康或大餘縣內)。據《淮南子》載,秦世皇為統一祖國南疆,曾令大將屠唯率五十萬大軍,分五路進軍百越,成功之後,其中便留“一軍守南墅之界”。這是史書上最早所見中原漢人進入贛南的記載。

     自唐末黃巢起義後,五代分爭,中原喪亂,北方漢民以及原居江江淮、荊湖地區的中原移民,開始溯撫河、贛江流域大量擁入贛南、閩西。明《嘉靖贛州府志》載,唐武德年間(西元618——626年)贛南僅有8994戶,39900口,至唐元和十五年(西元820年),贛南也只有26260戶(見《元和郡縣圖志》)。而到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 年)。 據《宋書》· 地理志)載,則猛增至310153戶,人口逾越百萬。自晚唐元和年間到北宋末期,這280年時間裏,戶口增加了約十倍,這決非自然增殖所然,說明這期間贛南接受了大量外來移民。據《元史》和《明太祖實錄》等史書載,明初洪武年間(西元1368——398年)贛南總人口約在44萬左右,較之南宋人口高峰期,人口損失達80% 因此,相對宋代的繁榮來說,贛南又處於一個“地廣人稀”的歷史階段。然而,在閩西和粵東情況則完全兩樣。客家人自贛南誕生後,一部分在遷往閩西、粵東腹地的發展中,日臻成熟壯大,發展異常迅猛,尤其是經“朱明至清初時的生息,係裔日繁,資力日充,而所佔地域,山多田少,耕植所獲,不足供用,以是,乃思向外移動“(見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第二章“客家的源流”)。因此,到明末清初時,開始從閩西、粵東地區大規模向外移民,其中便有一支勁旅返遷入贛。據《定南縣誌》載:明末清初“廣東異籍窮民來此墾種,異藉環處,日漸繁劇”。《瑞金縣誌》也載有“閩廣及各府之人,視為樂土,繩繩相引,僑居此地”。上猶的《張氏宗譜》則謂:“贛水東西之客家,十九皆閩粵之人“。這地區的客家人,基本上都是這時期自閩粵遷入的。

    贛南客家文藝形式豐富多彩,如採茶戲、東河戲、獅舞、龍舞、宗教酬神舞、南北詞、唱詞、五句板、古文、山歌、風俗歌、民間小調、民間故事等等,可謂眾彩紛呈。但其中最具影響,且係土生土長純客家風情的是:贛南採茶戲和贛南客家山歌。民居,是一種綜合的文化現象,是群體文化的無聲語言,客家民居風格獨特為世人矚目,有趣的是,贛閩粵邊界這個客家三角地區的民居、還恰巧都有代表自己地方個性的民居、即:贛南圍屋、閩西土樓、粵東圍擾屋。贛南客家民居大致可分為“廳屋組合式”民居和“圍屋”民居兩種。

    圍屋,即圍起來的房屋,其外墻既是圍屋每間房子的承重墻,也是整座圍屋的防衛圍墻。它的大門門額上大多有某某圍的題名,如磐安圍、燕翼圍、龍光圍之屬,故有是稱。也有的將之與村圍,及有堅圍墻的民居,統稱為“土圍子”或“圍子”。贛南圍屋主要分佈在龍南、定南、全南、以及安遠、信豐、尋烏縣的南部鄉村。這些圍屋大都佔地約一萬多平方米,內住數百人,龍南武當鄉的田心圍,最多時曾住過900多人,小者僅四五百平方米,圍內僅住一戶人家。平面大體可分為“囗”字形和“國”字形兩大類。囗字形,是指圍心位置上不建房屋,這種形制的還包括“回”字形圍屋。國字形,是指圍中還建有一棟廳屋組合式民居,此形制為圍屋的主流形式。此外,除常見的方圍外,還有少數圓形,半圓形和不規則的圍屋結構形式有三合土、河卵石構築的,也有青磚、條石砌壘的,其做法多采用俗稱為“金包銀”的砌法。即外表皮約30公分厚,用磚石材料,墻內側厚度則均用土坯磚或夯土築成。贛南最具代表性的圍屋有龍南的關西新圍、楊村的燕翼圍、桃江的龍光圍、安遠的鎮崗的東生圍、定南鵝公的田心圍。

    圍屋的最大特點是“防禦性”。其外貌沒有複雜的裝飾,僅以巨大的尺度,完善的防禦體系、固若金湯的結構,令人感到一種威懾力。它外墻厚一般為一米左右(燕翼圍厚達1.45米),高二至四層,中間樓層均設環吊樓,俗稱“外走馬”。四角構築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碉堡。碉堡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僅在轉角處設,有的還在墻段中間設置,如同城防之“馬面”。為了消滅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一單體小碉堡。圍屋頂層設置一排排刺目的槍眼炮門,門,是圍屋防衛的重點所在,因此門墻都特別加厚,門框皆用巨石製成,厚實的板門上包釘鐵皮,板門後大多還設有一道閘門,閘門之後還有一重便門,或在板門前設一道柵欄門。為防火攻,門頂上又備有水漏。除少數外,一般圍攻屋只設一孔門出入。圍屋的頂層間是戰備用房,通常都不準放雜物,並取外墻的大部分內側墻體,作環形夾墻壁的,久困缺糧時,便剝蕨粉充饑。

    圍屋,是一種聚族而居的民居。它集家、祠、堡於一體,住在圍內的居民,都是某一個共同祖先的後裔。圍屋內的人相見。互以宗親長幼相稱。因此,圍屋的第二大特點,就是“血緣性”。維持這種血脈關係的紐帶,便是每年定時進行敬宗祭祖活動,故圍屋內必設有“祖堂”這一公共建築。圍內實行族長管理制,統一管理圍內諸如交通、衛生、排水、糾紛等。他們平時各為家政,祭祖行禮時,便是一個大家庭,遇到外敵入侵,則整個圍民又是一個統一的戰鬥集體。

    贛南圍屋產生於明末清初,民國初年以後,便基本上不建了。現存最早的兩座圍屋是:龍南楊村烏石村的盤石圍(建於明末)和楊村的燕翼圍(建於清順治五年1658年)。從大量圍屋年代考察的比較看,一般年代越晚,圍攻屋的防禦設施越完善,形制也趨統一。現常見的那種四角構築炮樓的方圍屋,便是清代中期時開始流行的。

    贛南客家大的喜慶事主要有:添丁、婚嫁、壽 誕、做屋及入學、拜師等。他們的婚俗,大致可分為議婚、訂婚和完婚三個階段。歲時內容大致包括漢族傳統信仰,地方性神明和雜神崇拜,以及傳統的歲序節的。有過年、立春、驚蜇、春社、花朝日(農曆二十五日,相傳是百花的生日)、立夏(“補夏”)、四月八(佛祖誕辰日)、端午節、六月六(“嘗新”)、入伏、立秋(這天要“嬲秋”,即男女均不下地)、中元節、八月初一(俗語稱“秋清明”“大清明”)、八月初三(灶君生日)、中秋節(俗稱“八月節”)、重陽節、下元節(十月十五是相傳為三界公誕辰)、冬至(這天為白無忌日,稱“補冬至”)。

    客家,有人稱之為中國的吉普賽人或猶太人,是說這是個長年流徙的族群。客家人永遠保持著他們“誠\實、勤奮、堅忍、開拓”的特質。





責編:曹勁 來源:央視國際網路  









[ 本贴由 hcb8188 于 2002-5-27 21:26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5-25 21: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客家圍屋客家人 客家風土客家情

好像江西广东的围屋是方形的,福建的是圆形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5-25 21: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客家圍屋客家人 客家風土客家情

不是,广东的围屋一般都是半圆型的,你说的方形的那是客家的另外一种建筑,应该叫做一字墙了。也就是那种上下栋了。

[ 本贴由 hcb8188 于 2002-5-26 10:34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5-25 22: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客家圍屋客家人 客家風土客家情

广东省客家围屋按其构造形式有的应属中原府第殿堂式围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6-3 22: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客家圍屋客家人 客家風土客家情

围龙屋分为方楼、五凤楼、等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6-4 20: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客家圍屋客家人 客家風土客家情

是的,我上次到了浏阳,那里还可以看到一些所谓的围屋,就是五凤楼,但这一般都是一个姓的祠堂建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20:51 , Processed in 0.012367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