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60|回复: 0

惠州市各区县主要姓氏详情,惠州人你们都姓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2 14: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惠州市各区县主要姓氏
《惠城区志(1988-2002)》第五节 姓氏 方言
【姓氏】
  姓氏数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人口不断增多,1988年初,惠城区有367个姓氏,1993年,有536个姓氏。2002年,有715个姓氏,10001人以上的姓氏有黄、李、陈、张、刘、林、曾7个,比1988年初有黄、李、陈、张等4姓增加3姓;5001—10000人之间的姓氏有钟、王、杨、叶、何、吴、罗、邓、严、郑、梁、邱等12姓,比1988年初的刘、曾、林、钟、王等5姓增加7姓;1001—5000人之间的姓氏有黎、朱、江、谢、周、赖、廖、骆、郭、范、苏、胡、徐、欧、谭、冯、许、邹、余、戴、吕、蔡、高、丘、翟、卢、彭、姚、房、温、魏、袁、肖、潘、马、孙、文、邬、尹、古、蓝、唐、赵、颜、曹、田、方、陶、杜、沈、庄、任、董等53姓,比1988年初的杨、何、叶、严、邓、吴、罗、梁、郑、江、范、黎、邱、郭、骆、朱、苏、高、周、谭、谢、廖、赖、欧、戴、胡、翟、许、余、徐、冯、袁、丘、姚、邹等35姓多23姓;101—1000人之间的姓氏有95姓,比1988年初的74姓多21姓。
  姓氏分布 市区的姓氏比较复杂,市郊各镇的姓氏相对比较集中。10001人以上的7个姓氏中,主要分布在市区桥西办事处、桥东办事处、龙丰办事处,黄姓在惠环镇比较多;5001—10000人之间的12个姓氏中,主要分布在桥东办事处、桥西办事处、河南岸办事处、龙丰办事处等;5000人以下的53个姓氏中,主要分布在市郊各镇。市郊各镇基本上以一个姓为主的村落,河南岸办事处楼下村小组,丘姓占90%,其他姓氏占10%。
《惠东县志》第五节 姓氏
据1995年的调查统计,全县共有261个姓氏,其中人口数在2万以上的有7姓,依序排列:陈(56273人)、黄(41763人)、李(37183人)、林(36644人)、张(30281人)、刘(28349人)、周(23508人)。人口在1万以上至2万的有10姓,依序排列:钟、杨、赖、何、罗、朱、胡、曾、蔡、徐。上列17个姓的人口数合计为399576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62.5%。
全县261个姓氏中,单姓有259个,复姓2个。以笔划为序录下:
刁、丁、卜、于、万、卫、马、贝、王、文、壬、方、邓、孔、韦、车、尤、牛、卞、丑、区、尹、毛、石、龙、包、邝、白、申、布、占、古、艾、左、史、弘、叶、丘、甘、田、冯、齐、农、邢、列、伦、向、安、华、刘、关、李、任、阮、江、许、庄、吕、孙、成、乔、匡、闫、伊、纪、池、朱、危、尧、伍、闭、祁、邬、吉、观、杨、沈、谷、佘、闵、应、张、陈、辛、利、连、沙、汪、邵、宋、余、邱、苏、吴、劳、肖、巫、严、邹、杜、汤、麦、岑、陆、何、卢、和、尚、林、罗、周、范、羌、於、苗、武、岳、练、金、庞、卓、欧、易、房、单、郑、冼、屈、招、孟、官、幸、彦、封、柏、洋、洪、柯、赵、段、郝、项、荆、姚、俞、香、胡、蚁、姜、祝、骆、施、费、将、柳、贺、钟、涂、秦、陶、翁、晏、恭、贾、奚、聂、闻、带、饶、莫、倪、顾、侯、殷、夏、唐、袁、原、容、郭、凌、诸、钱、徐、班、阳、梅、戚、高、符、崔、盛、梁、曹、营、游、常、康、龚、黄、章、盘、商、阎、彭、舒、蒋、童、辜、鲁、蒙、董、温、谢、曾、葛、寇、鲍、韩、覃、湛、强、植、傅、程、詹、雷、简、誉、甄、窦、雍、鄞、裘、解、赖、阙、蓝、缪、裴、暴、廖、谭、管、翟、熊、蔡、黎、颜、樊、潘、墨、薛、霍、戴、穆、魏、瞿、藩。复姓:司徒、欧阳。
《龙门县志(1979-2000)》
第五节 姓氏构成
至2000年,龙门县姓氏有:李、陈、黄、廖、张、钟、吴、刘、何、谭、梁、罗、王、潘、林、叶、谢、邓、杨、徐、姚、郑、邬、曾、朱、苏、伍、赖、沈、许、路、旋、唐、茹、余、吕、黎、邹、骆、石、肖、温、洪、胡、欧、卢、连、冼、彭、万、江、范、赵、袁、邱、龙、古、冯、俞、邝、翁、关、涂、房、蔡、龚、薛、侯、任、穆、沙、孔、尹、魏、陆、翟、庄、蓝、殷、姜、阮、幸、汤、阙、甘、高、邵、郭、麦、周、严、曹、巫、卓、孟、傅、管、程、董、莫、孙、刁、湛、倪、占、杜、游、夏、韩、聂、熊、冥、车、霍、巢、葛、劳、文、成、单、利、于、饶、扬、汪、易、蒋、马、秦、丁、施、崔、康、凌、方、童、宋、哀、纪、简、贾、毛、练、田、金、卫、雷、钱、顾、佘、包、辜、泽、尤、池、裘、云、老、寇、应、思、元、佐、季、闭、邡、宏、带、戴、鳌、桂、白、干、封、岳、布、主、卜、娄、基、牛、戚、吉、屈、危、楚、营、全、浓、宣、谷、等、柯、符、章、梨、犁、樊、詹、尚、伦、庞、邢、辛、柳、宫、植、梅、容、暨、陶、萨、鲍、佟、褶、席、苍、岑、官、毕、阳、鲁、韦、郁、段、招、缪、苗、兰、丘、颜、庾、裴;复姓有:钟泳、司徒、欧阳。
全县236姓。排列最前的6个大姓是:李姓,有2760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1%,居首位;陈姓,有2351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42%,居第二位;黄姓,有1948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5%,居第三位;廖姓,有1796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7%,居第四位;张姓,有1671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27%,居第五位;钟姓,有1359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9%,居第六位。
《龙门县志(1979-2000)》
第六节 民族构成
龙门县人口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其次为瑶族,其他民族人口甚少。汉族是祖居龙门的民族;瑶族是从外地迁入龙门蓝田后逐渐繁衍起来的一个小族群;其他民族以个体散居境内,因工作、职业等因素迁入龙门。瑶族人口原纳入汉族统计,1987年1月20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蓝田瑶族乡,核实瑶族人口6966人。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县内有汉、瑶、回、藏、壮、满等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24857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98%。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县内有汉、瑶、蒙古、回、壮、满、土家、仫佬、仡佬等9个民族,其中,汉族27069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7.26%,瑶族752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7%,其他民族共79人,占全县人口的0.04%。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县内有汉、瑶、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白、土家、哈尼、黎、畲、水、土、仫佬、仡佬等22个民族,其中,汉族309457人,占全县人口的97.23%,瑶族6726人,占全县人口的2.11%,其他民族共2086人,占全县人口的0.66%。
《惠阳县志(上)》第三篇 人口 姓氏
第四章 姓氏
第一节 概述
惠阳姓氏源远流长,自隋朝设归善县始,经1400多年。据1990年7月1日零时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定居惠阳县内人口共有316个姓氏。人口较多的有黄、张、李、陈、刘、杨、叶等11姓。
10000人以上的有11姓:
黄(45055人)、张(30119人)、李(30076人)、陈(25284人)、
刘(24017人)、杨(22705人)、叶(21978人)、林(17929人)、
曾(16366人)、钟(15093人)、罗(11749人)
5000人以上至9999人的有11姓:
吴(9821人)、邓(8220人)、严(8198人)、赖(6562人)、邱(6150人)、
佘(5993人)、徐(5765人)、何(5658人)、周(5549人)、王(5547人)、
廖(5131人)
3000人以上至4999人的有15姓:
卢(4385人)、朱(4211人)、温(4079人)、文(4053人)、郑(3988人)、
翟(3830人)、潘(3706人)、谢(3537人)、胡(3462人)、吕(3440人)、
黎(3337人)、魏(3243人)、练(3129人)、梁(3118人)、郭(3004人)
1000人以上至2999人的有28姓:
冯(2652人)、许(2626人)、陶(2356人)、丘(2351人)、蔡(2324人)、
肖(2102人)、马(2096人)、骆(2085人)、孙(2060人)、唐(1991人)、
董(1934人)、姚(1929人)、苏(1871人)、袁(1828人)、戴(1748人)、
谭(1735人)、颜(1632人)、邹(1613人)、古(1560人)、方(1536人)、
薛(1482人)、凌(1425人)、高(1409人)、闻(1286人)、巫(1273人)、
童(1251人)、彭(1249人)、欧(1016人)
500人以上至999人的有7姓:
范(992人)、江(903人)、杜(809人)、曹(772人)、莫(797人)、
田(622人)、袭(526人)
300人以上至499人的有18姓:
蓝(498人)、涂(482人)、纪(449人)、韩(443人)、洪(443人)、
翁(431人)、简(424人)、香(381人)、赵(377人)、宏(375人)、
石(363人)、汪(356人)、容(340人)、弘(337人)、万(336人)、
汤(323人)、庄(322人)、付(320人)
100人以上至299人的有26姓:
孔(292人)、沈(282人)、成(274人)、宋(252人)、尹(242人)、
傅(239人)、夏(225人)、陆(223人)、甘(219人)、阮(193人)、
熊(190人)、詹(187人)、饶(167人)、刁(164人)、利(162人)、
游(142人)、伍(135人)、沙(131人)、邬(130人)、秦(124人)、
贺(120人)、房(116人)、钱(113人)、占(111人)、关(103人)、
麦(100人)
50人以上至99人的有21姓:
雷(96人)、芦(88人)、韦(87人)、程(86人)、卓(84人)、潭(84人)、
包(83人)、毛(80人)、缪(79人)、丁(78人)、蜂(71人)、龙(64人)、
诸(62人)、管(60人)、葛(60人)、龄(58人)、夸(56人)、杨(52人)、
典(50人)、任(50人)、崔(50人)
10人以上至49人的有73姓:
俞(49人)、樊(49人)、聂(47人)、池(46人)、邝(44人)、岑(43人)
落(42人)、于(40人)、柯(39人)、车(38人)、农(38人)、蒋(38人)、
阙(37人)、殷(36人)、镐(35人)、查(35人)、霍(34人)、段(33人)、
庞(31人)、侯(31人)、姜(29人)、连(29人)、项(29人)、邵(29人)、
官(27人)、金(26人)、覃(25人)、雍(24人)、郝(23人)、符(22人)、
顾(21人)、申(20人)、泮(20人)、蒙(20人)、候(19人)、白(18人)、
带(18人)、倪(18人)、章(17人)、贾(17人)、劳(17人)、卜(17人)、
柳(17人)、史(17人)、冼(17人)、贝(16人)、母(16人)、施(16人)、
宣(15人)、孟(15人)、卿(15人)、娩(15人)、易(14人)、谬(13人)、
华(13人)、英(12人)、兰(12人)、尢(12人)、招(12人)、篮(12人)、
康(12人)、伊(11人)、相(11人)、列(11人)、东(11人)、毕(10人)、
鲁(10人)、艾(10人)、弗(10人)、梅(10人)、路(10人)、甄(10人)、
祝(10人)
9人以下的有96姓:
9人:尧、耿、区、牟、全、冉、谷、乐、向、滕
8人:左、曲、逛、伦、五、卫、闫
7人:虞、幸、季、揭、乔、党、和、壬、廖、戚、禹、武
6人:舒、贡、齐、克、郎、单、薄、常、浦、柴、薜、毅
5人:阳、原、钊、雪、顺、寻、云、冠、阿、焦、南、藏、葵、苗、蒲、青、敦、封、亚、苻、盛、裘、师、泰、祖
4人:饶、逯、岳、屠、辛、番、鸿、布、吉、裴、芳、褚、柏、琴、迟、尚、要、印、景、明、宗、晏、吴、植、桃、君、次、粟、优、仲
《博罗县志(1979~2000)》
第一节 姓氏录
2000年,博罗县193个姓如下(以笔画为序):
丁、卜、刁、马、万、于、贝、车、王、邓、方、丰、孔、区、韦、文、乌、毛、尹、白、甘、冯、付、古、龙、卢、宁、丘、申、石、司、田、叶、由、占、邝、吉、成、池、关、纪、江、刘、吕、农、祁、任、阮、孙、汤、伍、向、刑、许、朱、庄、邬、闫、陈、杜、何、旷、劳、李、利、连、陆、麦、邱、邵、沈、宋、苏、汪、巫、吴、肖、严、言、杨、余、张、邹、佘、承、单、范、房、官、季、金、居、练、林、罗、欧、欧阳、庞、屈、尚、易、岳、周、郑、卓、冼、段、贺、洪、侯、胡、姜、柯、骆、饶、茹、施、闻、香、姚、俞、赵、钟、祝、闾、高、顾、郭、凌、莫、倪、聂、钱、秦、容、诏、涂、翁、夏、徐、袁、殷、娆、原、载、崔、龚、曹、黄、梁、梅、盘、戚、隋、眭、程、董、傅、葛、韩、蒋、彭、童、温、谢、游、喻、曾、嵇、覃、赖、简、蓝、雷、詹、甄、蔡、翟、管、廖、漆、谭、熊、缪、冀、蕉、黎、潘、澎、颜、薛、戴、魏。
《博罗县志(1979~2000)》
《博罗县志》
第一节 概 况
据调查,全县共有195姓(单姓194个,复姓1个)。其中陈、李、黄三姓人数最多,均在两万以上,各占全县人口的4.14%、3.06%和2.96%;一万以上不到两万的有张、梁、朱、林四姓;一千以上不到一万的有邓、王、廖、周、钟、蔡、许、刘、曾、叶、石、杨、郑、邱、冯、谢、孙、吴、徐、蓝、赖、温、关、袁、黎、罗、余、殷、毛、骆、苏、童、龚、邹、何、高、谭、莫38姓。另有庄、俞、陆、庞4姓,均不足10人。
博罗东部山区和西部水网地带,开发时间较早,姓氏人口比较集中,如陈、李、黄三姓。北部和中南部姓氏人口较少,如开发较晚的义和、响水、湖镇、横河等镇。
《博罗县志》
第二节 姓氏录(以笔划为序)
丁、卜、刁、马、万、于、贝、车、王、邓、方、丰、孔、区、韦、文、乌、毛、尹、白、甘、冯、付、古、龙、卢、宁、丘、申、石、司、田、叶、由、占、邝、吉、成、池、关、纪、江、刘、吕、农、祁、任、阮、孙、汤、伍、向、刑、许、朱、庄、邬、闫、陈、杜、何、旷、劳、李、利、连、陆、麦、邱、邵、沈、宋、苏、汪、巫、吴、肖、严、言、杨、余、张、邹、佘、承、单、范、房、官、季、金、居、练、林、罗、欧、欧阳、庞、屈、尚、易、岳、周、郑、卓、冼、段、贺、洪、侯、胡、姜、柯、骆、饶、茹、施、闻、香、姚、俞、赵、钟、祝、闾、高、顾、郭、凌、莫、倪、聂、钱、秦、容、诏、涂、翁、夏、徐、袁、殷、娆、原、载、崔、龚、曹、黄、梁、梅、盘、戚、隋、眭、程、董、傅、葛、韩、蒋、彭、童、温、谢、游、喻、曾、嵇、覃、赖、简、蓝、雷、詹、甄、蔡、翟、管、廖、漆、谭、熊、缪、冀、蕉、黎、潘、澎、颜、薛、戴、魏。
第二节 博罗县十大姓氏
一、陈 姓
陈姓在全国排名第五位,广东为百姓之冠,博罗为姓氏之首。到2000年,博罗陈姓人口为58618人,主要分布在罗阳(13894人)、园洲(9537人)、龙华(6235人)、石坝(3850人)、石湾(3315人)、响水(2933人)、义和(2697人)等镇。
据永丰《陈氏族谱》记载,陈氏在中国版图上建立过7个王朝。自春秋至清朝,当过宰相的陈氏子孙达42人。其中有连任三朝宰相的陈平;有本人及子、孙、曾孙、玄孙五代同朝连续为相的陈乞;有父子同朝为相的陈群、陈泰;有兄弟同朝为相的陈尧奥、陈尧佑。
约公元前700年,陈氏公族由河南淮阳迁往境内的长葛。陈朝败亡后,陈朝后裔有的以避战乱,有的因封官纷纷迁徙全国各地。陈宣帝郡顼公的第六子叔明,大建五年(573年)封宣都王,先后任杨州长和徐州刺史,为待中翊右将军,他的12世孙旺公,于823年从江西庐山迁江西江州(九江)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划坪(今德安县车桥乡义门陈村),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诏赐“义门世家”。到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人口增至3700余人,19代同居共灶,实为家族史上一大奇观。嘉祐七年(1062年),江州义门陈姓奏请朝廷分家,宋仁宗皇帝指令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初、太守吕海、县令穆恂、湖口镇巡检范彬等府、州、县众官亲临监护分家财产,将291处田庄分给11房共155支系的人。这些田庄分布在江西23个县、湖北25个县、江苏17个县、湖南8个县,河南8个县、安徽7个县、四川5个县、广东6个县、福建4个县、山东3个县,山西、河北、陕西、天津、云南各1个县。各房各支族,按所分田庄在那里便把家迁到那里,就地落居。这次陈氏大迁徙使江西江州义门陈氏分布到全国18个省144个县市,以后发展到国内外。博罗陈氏是南宋末年后从江西、福建陆续迁来落居的。‘
’二、黄 姓
2000年,博罗黄姓人口53796人,在博罗境内姓氏排名第二。主要分布在罗阳(12681人)、观音阁(4175人)、柏塘(4131人)、公庄(3920人)、石坝(3730人)、长宁(3456人)、杨村(3282人)、园洲(3152人)等镇。
据洪湖《黄氏族谱》载,陆终氏娶鬼方氏之女生惠连,惠连受封于黄。战国楚孝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惠连的后裔黄歇为楚相,赐号春申君,先封淮北12县,后改封江东(芜湖南岸地区)。西汉宣帝时,黄歇的后裔黄霸任颖川(今河南许昌一带)太守,后为御史大夫、丞相。东汉帝时,黄霸后裔黄香居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官至尚书令。黄香的后裔逐以“江夏”为堂号。东晋时,黄香后裔黄正广迁往信州(今四川万县)。唐初,黄正广后裔黄纶举家从信州迁至福建郡武。五代末(950~953年)黄纶的后裔黄化迁至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南宋末年,黄化后裔南迁粤东、粤北一带,明代陆续迁至博罗部分镇村。
三、李 姓
李姓人口43361人,在县境内排名第三。主要分布在罗阳(9930人)、麻陂(6522人)、石湾(4803人)、园洲(3311人)、公庄(2753人)、龙华(2752人)、石坝(2700人)、龙溪(2687人)等镇。
周、秦两个朝代,前后约800年历史,李氏公族一直住居在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203年,李老子的后人中有一支迁往赵郡(河北邯郸)定居,理征的儿子利贞逃往伊侯之墟(河南)避难。南宋末年,在赵郡定居的这支李姓公族开始南渡黄河,迁居福建、粤北一带,明朝中期李姓陆续迁居博罗。因战乱,李火德两个儿子从福建迁到广西,李火德和另一个儿子李勉迁往广东兴宁长乐,后来李勉又带儿女迁到博罗安居乐业。
四、张 姓
张姓人口30542人,博罗姓氏排名第四。主要分布在罗阳(9662人)、柏塘(4713人)、杨村(3500人)、麻陂(2638人)、龙溪(2473人)、公庄(2190人)等镇。
张姓不但人口多,而且郡望也特别多,别姓郡望只有一两个或三几个,而张姓却有43个,这在百家姓中独一无二。张姓的迁徙大体上是:战国时期,张仪、张仿等三兄弟在河北清河郡建立家庙,张氏成为清河郡望族。张姓各代都有名臣名将,如汉朝的张良、唐朝的张九龄、宋朝的张载,传至南宋张化孙迁长汀上抗县北乡深井(张化孙为136世),到张氏138世张腾瑛迁居连城(今福建),其子张昭上迁至宁化县中琴堡,第142世张先伦于元朝(1264~1294年)迁居种泉大埔,其子分迁大埔溪南,第157世张文道于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656年),由大埔三河坝迁居海丰县河田圩,后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迁至归善鹤山乡(今惠阳区沙田镇)开基创业。到惠阳后张姓后代分迁沙田东坳、宝安、肈庆、恩平等县市。南宋张化孙另一支后代,传至张明上则迁居福建永定县、其曾孙张芫寿转迁武平县岩前盈塘里,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张洪恩再迁长乐(五华县)琴江都大田乡,后陆续迁来博罗,迁至博罗麻陂的则是张洪恩之弟。
五、刘 姓
刘姓人口22805人,博罗姓氏排名第五。主要分布在罗阳(7152人)、石坝(2500人)、石湾(2331人)、横河(2255人)等镇。
夏朝,帝尧后裔的一支刘姓公族,自河北唐县南迁到河南鲁山一带定居。到了周朝,这支刘姓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北上山东,一部分东迁江苏。南宋末年,这两部分刘姓公族又南迁福建、江西和粤东。明末清初福建、江西、粤东部分刘姓逐步迁居博罗。
六、梁 姓
梁姓人口19134人,博罗姓氏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园洲(14011人)、龙溪(1821人)、长宁(1350人)、柏塘(1187人)等镇。
唐末,梁氏南迁,散居福建汀州、南安、惠安、广东合浦。宋时,梁孟坚为兵部左侍郎,居汀州、宁化石壁。宋末,梁孟坚六世孙永元、永利、永贞沿汀江南下,移居梅州,部分入潮州。梁姓于明末清初于合浦、梅州等地迁居博罗。
七、朱 姓
朱姓人口18533人,博罗姓氏排名第七。主要分布在园洲(4817人)、石湾(4029人)、杨村(3290人)、石坝(2800人)、平安(1425人)等镇。
八、林 姓
林姓人口18289人,博罗姓氏排名第八。主要分布在罗阳(5306人)、公庄(4340人)、泰美(3000人)、横河(1565人)、龙溪(1248人)等镇。
周武王赐坚为林姓后,林坚的子孙大为发展,初期多居住于河南汲县与陇西(甘肃)一带,周朝中期,部分东迁山西离石。林坚98世孙林禄,字世荫,隋朝被升任晋安太守,封为晋安郡王。到了南宋末年,林禄子孙南渡黄河迁入福建。明初,福建林氏公族分成3部分,一部分留在当地,一部分东渡台湾,一部分迁入江西、粤东一带(嘉应州),即禄公38世孙(林氏136世)的千六郎。明初,居住在嘉应州的林氏子孙陆续迁来博罗。
九、曾 姓
曾姓人口15579人,博罗姓氏排名第九。主要分布在罗阳(4965人)、长宁(3405人)、园洲(2712人)、福田(2680人)、响水(1817人)等镇。
宋代之前,曾氏公族的迁徙不多,大致都生活在山东境内。南宋末年始南渡黄河迁入湖湘和粤东一带,明初始,曾氏才陆续迁来博罗。
十、杨 姓
杨姓人口14477人,博罗姓氏排名第十。主要分布在罗阳(6154人)、柏塘(3202人)、龙华(2911人)、观音阁(2910人)等镇。
公元前514年,刚正的杨食我因反抗倾公无理拘捕其好友,结果杨家被抄,杨食我被处死,其家族便从山西洪洞逃往华山一带避居。战国末期,杨氏公族从华山一带南迁河南灵宝定居。南宋末年,再度南迁福建、江西和粤东等地。明初后,陆续迁入博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11: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