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8|回复: 0

【原创】客家人学习普通话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及其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28 21: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人学习普通话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及其对策



                                          李生


     客家话是我们客家人的根,她对于我们来说是完美无缺的,我热爱客家话!但我们有不得不去学习普通话!
     
    客家方言因其本身的发音习惯和普通话的差异,使得客家人学习普通话时常常会带有比较严重的口音,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对于今年考上大学即将奔赴全国各地求学的学生,学好普通话尤为重要,各地方言各异,普通话作为一种全国通用的语言,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工具,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也是文明的标志。我也是从客家方言区到首都北京念书,对此深有感触,并通过努力有效的减少了口音,取得了一些进步。因为现在没有现成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帮助我们提高普通话,所以我便想结合我的专业知识(汉语言文学)和切身体验总结一些在提高过程中的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师弟、师妹和想提高普通话的客家人有一些帮助。

改变或纠正自己发音中的错误的口音称为纠正方音,纠正方音最为重要的事就是找出方言和普通话中的不同发音规律,并有意识的去改正它。

标准的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客家方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当然形成了与其他方言不同的语音特点:

1、             无古浊塞音声母,这类声母大多变成送气清塞音。例如:“大”(dài)念成“tài”,“道”(dào)念成“tào”等。

2、             只有z、c、s没有zh、ch、sh,把后三者分别念成前三者。例如:“史”(shĭ)与“死”(sĭ)不分,“找”(zhǎo)与“早”(zǎo)不分,“重(chóng)来”与“从(cóng)来”不分等。

3、             保留古入声韵尾:[–p]、[–t]、[–k]。

4、             鼻辅音韵尾有[–m]、[–n]、[–η]。

5、             [–x]音与[–µ]相拼时发成[fu]。

也正是由于这些发音的特点为客家人学好普通话增加了困难,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下面我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纠正办法。

一、“r”与“l”不分

典型案例:“老(lǎo)人”与“扰(rǎo)人”不分,“牢(láo)头”与“饶(ráo)头”不分,“篮(lán)儿”与“然(rán)而”不分。

发音原理:“r”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颤动,气流带音;而“l”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震动声带,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过。

分析:显然两者发音颇多相似,这也正是它们易混之原因。最关键的不同是:“r”音舌尖抵住硬腭前部,“l”音舌尖抵住上齿龈。

纠正方法:在平时说话时,或经常翻阅现代汉语词典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应注意哪些是发“r”音的哪些是发“l”音的,加以记忆,这也正是根本上提高发音的方法,应为只有知道什么字发什么音才能做到正确发音。当要发“r”音时注意将舌尖抵住硬腭前部,当要发“l”音时应注意将舌尖抵住上齿龈,如此不断重复记忆,上述错误自然会得到改正。

二、“f”与“h”不分

典型案例:“开花(huā)”与“开发(fā)”、“老虎(hǔ)”与“老斧(fǔ)”、“福(fú)如东海”与“湖( hú)如东海”、“坟(fén)头”与“魂(hén)头”等。

发音原理:“f”音下唇接近上齿,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不震动声带,从唇齿间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h”音舌面后部接近软腭,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震动,气流从舌面后部和软腭形成的窄缝中挤出。

分析:主要不同是气流阻碍的部位,“f”是上齿和下齿形成阻碍,“h”是舌根后部和软腭形成阻碍。

纠正方法:客家人一般是将“f”音发成“h”音,故应找出哪些是发“f”音的,当发音时将上齿和下齿形成阻碍,而不是全部用舌根后部和软腭形成阻碍。自然就会正确了。

三、把“zh、ch、sh”混成“z、c、s”

典型案例:“知道”念成zī dào,“专心”念成zuānxīn, “抄写”念成cāoxǐе,“史老师”念成sǐlǎoshī(死老师)。这在口语表达中是最明显的,有时不仅造成无法理解而且可能造成误解导致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应特别加以注意重点攻克。

发音原理: z音舌尖轻抵住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舌尖与上齿背的阻碍冲开一道窄缝,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c音与z音相比,只是气流较强,其余都相同;s音舌尖轻抵住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尖与上齿背的窄缝中擦出而成声。

          zh音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舌尖与上齿背的阻碍冲开一道窄缝,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ch音与zh音相比,只是气流较强,其余都相同;sh音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尖与上齿背的窄缝中擦出而成声。

分析:“z、c、s”和“zh、ch、sh”的差别就是前三者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后三者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客家人最易犯的错误是将后三者分别读成前三者。

纠正方法: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仍然是分别搞清楚哪些是念“z、c、s”的哪些是念“zh、ch、sh”的,加以重视纠正,这尤为重要。第二个是根据声韵配合规律,进行巧妙记忆。比如,ua、uai、uang三个韵母在普通话中只跟zh、ch、sh相拼,不与z、c、s相拼;ei韵母不跟zh、ch、sh相拼,只跟z、c、s相拼。

四、 “i”和“ü”不分                                    

典型案例:把“泉水”念成“潜水”,将“全面”念成“前面”,“预见”念成“意见”,“通讯”念成“通信”,“白云”念成“白银”,“小鱼”念成“小姨”,因之闹出不少笑话。

发音原理:“i”音唇形呈扁平状,舌头前伸使舌头抵住下齿龈。而“ü”音与“i”基本相似,但唇形拢圆。

分析:区别在于唇形不同,前者唇形扁平,后者唇形拢圆,发音时加以注意即可。

纠正方法及练习:先展开嘴唇发i音,舌为不动,慢慢的把嘴唇拢圆,就发出ü音了,另外就是通过查字典记清哪些字分别发哪些音,这已经重复了许多遍了,是非常重要的。

五、n[–n]和ng[–η]不分

典型案例:把“英语”念成“阴雨”,“长针”与“长征”不分,“影子”与“引子”不分,“忠臣”与“忠诚”不分,“人名”与“人民”不分。(具体的读音请查字典确认。)

发音原理:n[–n]音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震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气流冲破舌头的阻碍,不发音;而 ng[–η]音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舌面后部后缩抵住软腭,气流震动声带后从鼻腔通过。

分析:韵尾n[–n] 和ng[–η]发音关键在于造成阻碍的部位不同。

纠正方法:n[–n]音舌尖抵住上齿龈,ng[–η]音舌面后部后缩抵住软腭,除阻时不发音。

六、儿化音发不好

“儿化”音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在北方方言中是很普遍的。例如:事儿,味儿等等,在念“芽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只是一个形容性符号,表示在发“yá”时后加上一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舌音“儿”的音色,念做“yár ”。又如,“馅儿”念做“xìanr”,“花儿”念做“hūar”,“味儿”念做“weìr”,“事儿”念做“shìr”。

儿化在普通话中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在客家话中却没有什么表现。我们倘若不注意儿化音的发音现象及其原理,就有可能导致听不懂,或者无法使别人理解我们的话。因此必须平时多留心去记住哪些词有儿化现象,常见的儿化音还有:哪儿,锅盖儿,小孩儿,没词儿,铁丝儿,花瓶儿等等。当然还有许多,但限于篇幅,不便赘列,请你们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

总之,普通话中儿化现象非常常见,在韵母中除了ê、er之外都可以“儿化”,这是提高普通话会话能力的难点之一,应引起重视。

最后, 我想再提几个建议:①勤翻阅字典,纠正错误读音;②注意一些声韵规律,这样去记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尽量多感受标准普通话的语境,多听用标标准读音的广播,比如央广,多看用标标准读音的电视,如央视,北京电视台等;④注意日常说话中的发音,有意识的去纠正和提高

上述就是笔者根据专业知识和切身体验总结的一些问题,由于我才疏学浅,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刻,恳请各位指正。最后,预祝各位的普通话越学越好。
联系我:QQ:277143342

[ Last edited by xiaoxishan on 2004-6-29 at 01:5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9 05: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