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79|回复: 21

四川筠连县内客家人的基本状况[作者温涛提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1-5 09: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筠连县内客家人的基本状况
                                                                                     温涛
          客家人是汉族中的一个较独特的民系,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因从东晋、南北朝时避战乱
从中原迁居今广东、福建、江西交界一带,相对当地土著人来说后来者是客,故名客家人。客
家人固守古汉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语言等,语言古朴、民风淳厚。又因生存环境恶劣,
故客家人以勤于开拓、坚韧不拔的性格著称,在清朝初年,大批客家人迁入四川,使四川成了
客家人数占全国第五位的省份。由于客家人独特的习俗、语言、迁徙史等,近年在海内外形成
了以研究客家人为主题的“客家学”,在此笔者也不择深浅,就筠连县境内客家人的基本状况
作了一些调查。
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西、南面与云南省昭通地区相邻,幅员面积1255。37平方公里,
人口37万,95%为汉族,其余为苗、彝、回等民族。筠连县在唐宋时为羁縻州建置,明洪武四
年(1371年)改土归流后正式建县,汉族才开始大规模迁入,县内现有的詹、陈、苏、母、郝
等汉族均为明朝时迁入的。清初康熙年间开始“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大批湖广籍移民迁入
筠连,清雍正四年(1726年)对四川、云南省界进行调整,筠连县成了川滇两省结合部重要的
物资集散地,市场繁荣、商贸活跃,此后客家人才开始迁入筠连。
         由于地缘关系,客家人迁入筠连的时间相对较迟,大致处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
因为明朝时迁入的汉族和清初迁入的湖广籍移民较多,所以客家人到筠连到后已无土地可插占
,到筠连后多在场镇附近当佃农、做小生意以维持生计,然后慢慢地勤俭积累,逐步地买田置
产,陆续地在筠连定居下来。故现在筠连的客家人多居住在县城筠连镇及巡司镇、腾达镇一带
。据笔者调查统计,现在居住在筠连县内客家人的主要姓氏为:
  廖姓 筠连廖姓客家人原籍在广东省和平县,乾隆十三年(1748年)廖瑞元来四川做小生意,乾隆二十年(1755年)初其子廖世宾夫妇入川,在威远县父子相聚,父子三人在威远县刘家滩租地佃耕难以维持生计,于当年冬又迁居筠连县城,以打零工、当佃农为业。到筠连第二年廖瑞元去世,当时廖世宾夫妇已经到了赤贫的地步。廖世宾夫妇靠着坚韧的性格,从帮工到做小生意,慢慢地勤俭积累,逐步地买田置产,到晚年几乎买下了筠连城南廉溪坝上一半的沿
河坝田,当时人称“廖半坝”。廖世宾去世前两年议定廖姓客家人在筠连的字辈为“元世德廷
正,国鸿新运昌,孝友敦宗礼,文昭武穆光”。现在筠连廖姓客家人多为“新运昌孝”四辈,
总人数大致在900人左右。多居住在筠连城南廉溪坝上的真武村、星星村。
  郑姓 筠连郑姓客家人原籍在广东省长乐县,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有郑氏七兄弟从广东迁
入居住在隆昌、富顺一带。乾隆八年(1743年),郑必顺从广东迁入宜宾县宣化乡,二十三年
(1758年)又迁梨汤乡,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迁入筠连县海银乡。郑必顺入筠后安居乐业
,晚年专程派人回广东故乡挖出父母遗骨,迎奉到筠连安葬,这也就是客家人独特的葬俗“金
骨葬”。随后又有一批原住隆昌、富顺一带的郑姓客家人迁入筠连定居。筠连郑姓客家人的字
辈为:“应元必德永清朝,廷显忠良世泽昌,学仕西天舒绵绣,经邦治国庆隆光。”,现在的
郑姓客家人以“忠良世泽”较多。《筠连郑姓族谱》以南宋时的太尉兼枢密院事郑侠为始祖,
其族谱脉络清晰,详细地记载了其祖先从闽迁粤,再由粤迁川的过程,到现在的“良”字辈为
第三十七世。筠连郑姓客家人主要居住在筠连镇北部(即原海银乡),总人数约为3000人。
黄姓 筠连黄姓客家人原籍在江西省龙南县,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黄德行背负双亲遗
骨入川,到筠连后先在正街会龙栈帮工,稍有积累后在筠连城北郊的莲花坝买地置业,并将双
亲遗骨安葬在莲花坝边,人称“金坛坟”,为筠连黄姓客家人的总坟。《筠连黄氏族谱》记载
的源流较长,据其记载:黄氏出自颛顼之曾孙陆终,陆终受封于黄国后世遂以国为姓,黄姓的
鼻祖为黄浮,其子黄渊为一世祖,到黄德行为第六十六代。黄德行定居筠连后,议定以“德盛
元朝廷,光宗显耀升”为筠连黄姓字辈,后虽将其续为八十字,但现在的筠连黄姓客家人以“
光宗显耀”四辈较多,总人数大致在500人左右。
朱姓 筠连朱姓客家人原籍在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中赤村,清乾隆二十四年(1771年)朱有
珩和妻童大珍背着其母邱氏入川,途中与陈、郑二姓同行,三姓人在途中相互照顾、感情甚笃
,相约结为异姓兄弟,后世不准通婚。朱、陈、郑三姓一同迁居高县安宁乡平寨场(今为筠连
县腾达镇),相互扶持,到后来在平寨场修建天后宫,作为三姓人共同的家庙,至今遗址尚作
为腾达镇政府的办公地点。筠连朱姓客家人后与另一支江西籍朱姓客家人联宗,统一字辈为:
“有昌新兴,元成永绍,朝廷仕启,尚国宝珍”,现在筠连朱姓客家人约有2500人。
   钟姓 筠连钟姓客家人原籍在广东省梅州各县,在清乾隆年间先后迁入,分居于县境中部
的巡司镇、武德乡、大乐乡等地,分为杨家湾、黄牛岩、大乐瓦、红岩湾、酸枣坪等五大支。
筠连客家钟姓自称为商朝的后裔,以商汤为始祖,到今已传到129世,筠连钟姓客家人在民国
32年(1943年)已理清各自自商汤以下的世数,并统一字辈为“学志启家邦,孝友福泽长,贤
才宠大道,永远继书香”。筠连钟姓客家人今约有3500多人。
   刘姓 刘姓在客家人中较为独特的,即是由南宋末年人刘开七为客家始祖发派下来的,筠
连刘姓客家人也不例外。筠连刘姓客家人以刘累、刘邦、刘备等为远世祖,刘开七为中世祖,
入川第一代刘萃为近世组。《筠连古楼刘姓支谱》载:刘萃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广
东省兴宁县入川,先居于重庆巴县,其孙辈在乾隆年间迁入筠连。筠连刘姓客家人的字辈是到
筠连后议定的,为:“永朝奕明文,世泽万福兴”。筠连客家刘姓现主要居住在筠连镇南部古
楼及巡司镇一带,总人数大致在1000人左右。
  温姓 温姓即笔者本人这一支,筠连温姓原籍在广东省长乐县(今五华县)。据《玉磨里温
氏族谱》记载:温姓客家人原住在江西省宁都县,元末温贵和迁居广东省嘉应州长乐县琴江都
玉磨里,是为玉磨里温姓的始祖,故这支温姓的堂号为“玉磨祖堂”,以区别其他宗支。以后
玉磨里温姓一直居住在长乐县周边一带,清乾隆六年(1742年),第十七世温元扬、温元贞、
温元会三兄弟同其母张氏及子孙辈共7人上川,先定居于江津、隆昌,后代便散居川南一带。
《玉磨里温氏族谱》中有一封书信,是温元扬三兄弟上川15年后其叔温紫彩从广东省托人带来
的,其内容主要是询问四川是否真的好,以便他们决定是否随后搬家入川,并叙述了广东家乡
连年饥馑、谷价飞涨的情况。这封书信可以作为研究当时民情的原始材料。温姓客家人在筠连
的字辈较乱,以清世数为准,笔者是玉磨里温姓客家人的第二十四世。温姓客家人在筠连约有
400人左右。
以上是笔者通过家谱、口碑收集到的筠连客家人姓氏的主要情况,此外还有一些李、郭、
陈、范、胡等姓氏的客家人由于家谱散失及说不清来源的原因没有收集到。据粗略估计:筠连
县内的客家人约为1?2万人左右。虽相对人数较少,但都居住在筠连镇、巡司镇、腾达镇三个
大镇周围,也存在着一些相对集中的区域,如筠连镇的星星村、莲花村、前丰村、堡合村。巡
司镇的红星村,均为客家人占多数的村。筠连客家人一直同明末清初前定居筠连的汉族及上川
人数较多的湖广人生活在一起,各种生活习俗相互影响、交融,已经不存在客家人方言岛了,
但仍可以从其称谓、供的祖先神位、祭祖习俗、葬俗上了解其客家人身份。
         称谓 筠连客家人多数仍保留着客家人传统的带汉语古音的称谓,把祖父叫做“阿公”、祖
母叫做“阿婆”、父亲叫做“阿爷”(读成“阿牙”)、母亲叫做“阿娘”或“阿咪”、姐姐
叫做“阿姐”(读成“阿夹”)、妹妹叫做“阿妹”(读成“阿梅”)、舅舅叫做“舅爷”(
读成“舅牙”)、舅母叫做“舅娘”。筠连县内刘姓客家人把祖母叫做“阿尊”,算是一种较
独特的称谓。除称谓外,其它客家口语保留就很少了。
  祖先神位  筠连客家人在祠堂或家庭的堂屋内供祖宗的神榜上,中间直书“某氏历代高曾
祖考妣之神位”,神位上面写堂号,两边写对联。而其他汉族在中间直写“天地君亲师”五个
大字,把自己的姓氏写在“天地君亲师”的右上角。
  祭祖习俗 筠连客家人在每次敬家神点燃香烛后,又用口来“请”家神,而其他汉族是用
敲磬的方式请家神。筠连客家人请家神的具体做法是:面对神榜立正肃静后,先打拱作揖,然
后一边用双手撕纸线,一边口里念:“ 某氏堂上、满堂众神、历代先祖、皇魂等众、六曹得
道、阴司法官、镇家王爷……说不到的,请不到的,一律普见香坛,备有香蜡钱纸,亲身来领
受”。然后伤势揖、叩头(三叩首)、再作揖,请毕由其余人员按辈份、长幼次序依次叩头作
揖。清明时上坟,筠连客家人只在坟上铺纸钱(一般铺三行,中间一行铺六张,两侧各一行,
每行三张,总共十二张),铺好纸钱后,就在坟前焚香燃烛献酒等。而其他汉族则要在用竿挂
着飘钱插在坟上。
    葬俗 前面介绍的金骨葬、金坛坟均为早期迁入客家人的葬俗,近代后已少见。现在筠连
农村的客家人还保留着埋“八字坟”的习俗,“八字坟”又称“广东坟”,即坟头较高并以坟
头为中心向外逐渐减矮扩展成“八”字状,而湖广人的坟则以坟头为中心向内收缩成“U”状

客家人入筠的二百多年时间里,和其他汉族一道,为四川省的盆周山区的开发作出了自已
的贡献。但由于地处边远,所以筠连客家人中尚没有出现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人物。在这其中稍
有名的人物有:廖鸿畴(1875?1968年),早年同张澜、熊克武参加保路运动,曾任省第一届
议员,1925年在广州任黄埔同学会秘书、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人部主任,南京政府时供职于国民
党中央组织部、宣传部,1935年参加全国中医考试名列第二,被授予“国医”称号。廖新楠(
1907?1994年),黄埔四期学生,南京保卫战时任江阴要塞司令。廖涵秋(1912?1950年),民
国时期川南著名的蚕桑专家。郑仲瑶(1898?1951年),民国时的工商业者,曾参与腾川丝厂
(当时川南最大的丝厂)的经营。
   笔者虽是客家人的后代,但还是第一次撰写这方面的文章,拉拉杂杂写了这样的篇幅,也许还算不上严格的论文,只是作为一种真实的记录。但愿它能起到一点拾遗补缺的作用,供专家和学者们参考。

                                        作者 温涛
                                        单位 四川省宜宾工商局筠连分局
                                        电话 (0831)7721610
                                        手机  13022880495
                                        邮编  645250

按语:
管理员严查到温涛在客家联谊留下的地址,向其求教该县的客家分布。难得温涛先生如此认真仔细地报告那里的客家人的情况。希望边缘地带的客家一起来做这个事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11-5 15: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筠连县内客家人的基本状况[作者温涛提供]

2000人以上的方言岛也丢失了客家话吗?
因为您的村庄比较小,400人。
请您了解一下其他姓氏是否还保留母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1-5 23: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筠连县内客家人的基本状况[作者温涛提供]

筠连的客家人与湖广人、原四川人是混杂居住,加上是在县城附近,所以保留母语很少,只有上述的一些称呼。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11-6 09: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筠连县内客家人的基本状况[作者温涛提供]

你是否知道大概在什么年代丢失原来的客家方言而改口为当地方言的?
没有了母语,对客家的认同主要依靠什么?是族谱,口碑,习俗,组织还是别的?
谢谢你的讨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9 22: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筠连县内客家人的基本状况[作者温涛提供]

对客家人的认同主要靠族谱、墓葬(客家人的墓葬是“八”字型)和称呼但多数认同的广东人或为土广东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3 13: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筠连县内客家人的基本状况[作者温涛提供]

寻求四川蔡姓相关字辈与人口统计,包括姓氏排名! 谢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4 14: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筠连县内客家人的基本状况[作者温涛提供]

yanxiuhong9 于 2002-11-5 15:20 写道:
2000人以上的方言岛也丢失了客家话吗?
因为您的村庄比较小,400人。
请您了解一下其他姓氏是否还保留母语。

我是绝对相信温涛的,当时他们并非一个村的搬迁,仅仅是一家一户的少量人的搬迁,被同化是不可避免的,而号称四川客家人最集中的洛带,实际上也只是中心区域尚保留部分客家话,但和广东的已经有较大的区别了,其周边地区基本上是无人讲客家话的,我在双流县(成都以南大概二三十公里)从来未曾听到过客家话,只是听我哥说在附近有一些老年人讲客家话,而中年或青年人是不讲的,全都讲四川话,记得儿时,我阿婆叫我回家或干吗?其他人会问,你奶奶在说什么,我总会给他们解释是广东话(当时没有客家这一概念),这说明,凡是散居外地的客家人,能保留客家话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据说,双流县的客家人已是比较多的,尚且不能保留客家话,何况温涛他们少量人的搬迁,我在成都只呆了9年,客家话就已经说不流畅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16 09: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筠连县内客家人的基本状况[作者温涛提供]

亲爱的各位人士:您们好!请问:您们能否提供四川各支蔡姓的字辈等相关资料? 我来自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系闽粤客家移民后裔,我祖蔡某于清朝年间,与姻亲董、杨(其字辈为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二家一道由粤东一带迁居四川,几经周折,随后定居当时的西昌府盐边县同德乡道中桥村(即今攀枝花市仁和区同德镇道中桥村),后因家世衰败,族谱亡佚,我仅知祖父字辈为“官”,父亲字辈为“永”,我的字辈是“志”,急切恳求各位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查找相关蔡姓字辈,感激万分! 我的邮箱:caizhibin@ah163.com, 真诚恳请您们能够与我联系,定有厚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6 23: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一篇相关的文章

客家先民入筠的故事
                两百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一批客家先民迁入筠连,由于来到的时间相对于湖广人较迟,到筠连后已没有土地可插占,所以客家人到筠连后更加艰辛,他们往往是先帮工、做小生意,然后再勤俭积累,逐步在筠连定居下来。除前几篇介绍的廉溪廖姓外,笔者还采撷了县内其他姓氏的客家人入筠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勤于开拓的精神和独特的习俗。
海银郑姓客家人原籍在广东省长乐县,乾隆八年(1743年)郑必顺入川,先后在富顺、宜宾一带迁徙,直到二十六(1761年)才迁入海银。郑必顺入筠后安居乐业,遂决定在此定居,便派孙辈回广东老家取出父母遗骨,迎奉到筠连安葬在白塔山下。此即为客家人特有的习俗“金骨葬”。
莲花黄姓也是一样,莲花黄姓原籍在江西省南丰县,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西发生灾荒,黄德行便决定迁居入川,他挖出父母遗骨清洗后放在一个坛子里,个人背负着双亲遗骨到筠连。到筠连后先在城内的一家客栈内帮工,稍有积累后便在莲花坝买地置业。并将双亲遗骨埋在莲花坝边,到今天就形成了一个小地名:金坛坟。
腾达朱姓原籍在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中赤村,乾隆二十四年(1771年)福建生活困难,朱有珩便同妻子童大珍背着母亲,和同村的陈、郑二姓一同入川,三姓人在途中互相照顾、感情甚笃,便相约结为异姓兄弟、后世子孙不准通婚。朱、陈、郑三姓一同迁居高县安宁乡平寨场(今腾达镇),互相扶持,到后来在平寨场修建天后宫(供奉妈祖),作为三姓人共同的家庙。天后宫旧址即今腾达镇政府所在地。此外,陈姓修建在泉水村的陈家寨和郑姓修建在珙县沐滩的郑家寨,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客家人民居的风貌。
维新、乐义、古楼有一部分刘姓是原居住在广东省的客家人,他们是在乾隆年间分别迁入县内。据说区分在刘姓中是否是客家人主要是依据刘姓客家人先祖刘广传所作的一首诗。刘广传是南宋末年人,共有十四子,他曾作诗一首鼓励子孙走向他乡开创基业,后来这首诗便成了刘姓客家人的认宗诗。其诗为:“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苍天佑我汉家室。十四男儿共炽昌”。全诗虽然有些封建伦理色彩,但其中的“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可谓是客家人坚忍不拔、勤于开拓精神的最好注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7 13: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各位人士:您们好!请问:您们能否提供四川各支蔡姓的字辈等相关资料? 我来自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系闽粤客家移民后裔,我祖蔡某于清朝年间,与姻亲董、杨(其字辈为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二家一道由粤东一带迁居四川,几经周折,随后定居当时的西昌府盐边县同德乡道中桥村(即今攀枝花市仁和区同德镇道中桥村),后因家世衰败,族谱亡佚,我仅知祖父字辈为“官”,父亲字辈为“永”,我的字辈是“志”,急切恳求各位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查找相关蔡姓字辈,感激万分! 我的邮箱:caizhibin@ah163.com, 真诚恳请您们能够与我联系,定有厚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1 00: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我的贴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9 17: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原籍是四川资中的,也有舅娘的叫法。记得父亲那个村好些姓温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客家人哪一枝呢。父亲是洪字辈,我是光字辈。

[ 本帖最后由 lmmxjkr 于 2006-9-23 00:1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0 20: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富顺的

一直以为我就再也听不到,听不懂客家话了,结果——一天听见福建的同学讲客家话,发现,我还听的懂,很多还会说!哇!叙永的人就有很多保留了客家话的东西,你们听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1 18: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笔者了,我就是在你说的广东省长乐县(今五华县)的客家人。你真不容易哟,查得这么清楚!!!如果你有什么要我帮忙的话,请直言吧,不用客气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2 00: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涛是好样的!尽管其族人在筠连并不太多,他对客家历史却有深入研究,真难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8 09: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