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79|回复: 18

【转帖】“市管县”走到了尽头? 联想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8 12: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市管县”走到了尽头?   
2004-10-02
--------------------------------------------------------------------------------
  辽宁试行“省管县”
       给县以地市级经济自主权
       据《时代商报》报道,“目前,还没有实施‘省管县’的具体方案,但思路已经有了,准备在一些县先搞试点。‘省管县’的主要做法就是绕过市,由省里直接管理县干部,改变现行的财政分配体系,给县以地市级的经济自主权。”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名官员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上述表示。 
       9月22日上午,辽宁省省长张文岳主持召开省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省本级财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此时,距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闭幕刚刚两个月。在这次会议上,关于“改革县域经济管理体制,进一步下放经济管理权限,扩大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对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县(市),赋予其省辖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的提法十分引人注目。
       省直机关工委党校陈崇宇教授说,赋予省辖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实质就是“省管县”。辽宁“省管县”的改革目标已经确立,具体方案已在研究中,但由于涉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其实施还待有关部门批准。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名官员透露,辽宁准备在一些县先搞试点,海城市、瓦房店市、庄河市、普兰店市和大石桥市5个百强县(市)最有可能成为“省管县”的试点县。 
       “省管县”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留利于县”。省直管的县级财政留成比例将大大增加,以便使县里能集中更多的财力来发展县域经济,从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缓解财政矛盾。
       (《南方日报》9月29日)
      
学者观点
“市管县”不适应市场经济  
2004-10-02
--------------------------------------------------------------------------------
    就辽宁省委决定,改革县域经济管理体制,对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县(市),赋予其省辖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这一重大决定,《时代商报》记者高斌独家采访了著名经济学者、辽宁省省情研究所所长梁启东。

       “省管县”是重要创新

       记者:中国共产党辽宁省委为何决定实行“省管县”,“省管县”是否仅仅是地方财政分配体系的改变?
       梁启东:实行“省管县”实质上是对公共行政权力和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省管县”后,一方面由于县级财政留成比例增加,可以使县里集中更多的财力来发展县域经济;另一方面,由于减少了市级管理层次,可以大大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从而减轻农民负担。如果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农民收入上不去,城市经济也就会受到拖累,诸多社会矛盾就无法解决,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也就无从谈起。目前,辽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已经从1996年的1.96:1扩大到2002年的2.37:1,这充分说明了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迫切性。省委决定实行“省管县”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创新,它来自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具体点说就是浙江经验。

       “神话”源于“省管县”
       记者:浙江经济发展有什么经验,它与“省管县”有何联系?
       梁启东:浙江经济就是“老板经济”。千百万农民闯市场,办企业,不但造就了名震天下的“浙商”,也使浙江县域经济率先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浙江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已经连续19年高居全国各省区榜首。
       研究地域经济发展的专家们普遍认为,浙江省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与体制不无关系。浙江省虽然在名义上实行市领导县体制,但除宁波市外,浙江省其他县(市)的财政和党政一把手却直接由省管理,是实际上的“省管县”体制。由于避免了市对县的财政截留,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到2002年底,浙江全省财政总收入上亿元的县(县级市)达到57个,其中上10亿元的县(县级市)有16个。浙江省8000多亿元GDP中,县域经济占80%,2003年全国百强县中,浙江有26个入围。

       利于发展民营经济

       记者:实行“省管县”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它能带来哪些机遇,城市经济是否会受到较大影响?
       梁启东:从根本上讲,“省管县”最直接的受益者应该是广大农民。浙江经济的主体为民营经济。浙江的“领带之乡”、“摩托车之乡”等国内外著名的产业聚集地,给当地农民创造了上千万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浙江经济的发展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滚滚财源。发展县域经济就是发展民营经济,辽宁的民营经济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从短期看,一些城市财政收入可能因“省管县”而受到一些影响,但从长远看应该不会。再说,“市管县”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经济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牺牲,现在城市经济也应该回报农村经济。

       “市管县”走到尽头

       记者:“市管县”有何弊端,为何称其已经走到尽头?
       梁启东:现行的“市管县”体制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市管县”体制有着明显倾向性,它主要是为市里服务的,县(市)成为了地级市的“附属行政单位”,市里依靠行政权力,侵占县及农村地区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市的市政府为了在短短任期内搞出政绩,往往集中县(市)财力建设地级市,从而富了一个地级市,穷了诸多县和乡镇,形成“市压县”、“市卡县”、“市吃县”、“市刮县”的局面。而县里在市里的行政压力下,又将财政收支的压力,通过层层分解,压到了最基层的广大农村。
       梁启东表示,“市管县”体制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不破除这种体制,县域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束缚,国内主流经济学界认为,“市管县”体制在中国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在未来的2到3年时间里,“省管县”模式将会在国内大面积推广。
       (《时代商报》9月28日)
      
      
       ●另据《瞭望》周刊报道,一位县委书记告诉记者,现在他至少有1/3的精力是用来接待地级市领导和各种部门的检查。
   “省管县”网上热论  
2004-10-02
--------------------------------------------------------------------------------
     赞 成
      撤销“市管县”是时候了
      览长空:中央、省、县、乡四级管理,确实足够,不但节约成本,关键还能保障政通人和……只要国防、国内安全系统保障完善,少一些行政环节好!
       韩流:省管县是减少行政成本,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珠穆朗玛峰09:当前还有村、社两级,相加起来是七级管理,百姓是第八级,党中央的政策、法令,如果不是现代传媒如报纸、电视、广播等等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党中央和老百姓是天各一方,严重地堵塞了党中央与群众的血肉关系。
--------------------------------------------------------------------------------
       担 忧
       省里管得过来吗?
       青春江湖:只搞省管县,不进行缩省,省里管得过来吗?
       九斤老太:省能直接照顾到穷县吗?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试行“省管县”,西部这样搞行得通吗?

       吃皇粮的越来越多
       概念车:到头来是市级不动,县越来越大,吃皇粮的越来越多。
       九斤老太:市不管县了,机构怎么撤,人员怎么安置?
       九斤老太:县里很多事情直接对省,光省财政厅人员要增加多少?各县上个项目现在都要上报省,省计委(发改委)要增加多少人?市行政管理人员减不下来,省里要大量增加,这样的改革有何意义?
  
“省管县”相关报道
       浙江
       撤销地级市方案摆上桌


       在改革先行的浙江省,从2002年8月起,把地区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包括绍兴县在内的20个县区,经济上近似省管县。这种直管扩展到社会管理职能,如出入境管理、户籍管理、车辆管理等,重点是县财政直接对省负责。当时由浙江省委下发的一份文件中,涵盖了计划、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扩权事项,几乎囊括了省市两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的所有方面。
       浙江已试行经济上省管县,扩权的总体原则:能放则放。
       据《财经时报》报道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权责,一位参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研究的专家透露,短期目标是:逐步取消计划单列市,或者转变为直辖市,或者变为省辖市;而除了直辖市外,其他地方行政单位均由省政府管辖;市管县体制除了郊区县,要逐步取消,由“城乡合治”改为“城乡分治”。
       市只管理城市
       专家还介绍,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在现有条件下实行市县分置,即市只管理城市自身一块,县改由省直接管理,并且考虑逐步撤掉地级市。改革将根据属地原则,由市县政府更多地直接管理公共事务;而在经济领域,将逐渐缩小地方的经管职能,特别是市县以下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涉及给企业制造障碍、涉及经济环境的职能,要大为减少。(《天府早报》2003.10.28)

   
       江西
       将进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

       省21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进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就是在维持现行行政隶属关系、确保各级既得利益的基础上,改变原来市管县的财政管理模式 ,将县财政划归省财政直接管理,财政收支划分范围暂不调整,各类补助(上解)、资金调拨等由省财政直接和县财政结算。江西省将从试点县切入,逐步建立起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财政分配机制。
       (9月29日《法制日报》)
      

   
       福建 湖北
       实行省管县(市)财政体制

       2003年10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意见明确规定:除国家法律和政策明确规定由地级市审批或审核的外,其余的省、市政府审批权均授予县(市)政府行使,由县(市)自行审批;省直各部门对县(市)的各类专项补助直接下达到县(市),抄送各地级市主管部门备案。
       1994年以来,湖北省逐步实行了省管市、市管县(市)财政体制。今年8月下旬湖北省政府宣布:全省今年起实行省管县(市)的财政新体制。湖北省现有县(市、区)102个单位。
       (据新华网)


裁撤地市级分三步走
--------------------------------------------------------------------------------
       第一步是“放权”,即赋予县相当于地级市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审批权限。
       第二步是“脱钩”,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由省直管县,实现县市和所在地级市“脱钩”。保留地级市的行政级别不变,但其主要职能将集中用于所在城市的中心城市建设上。
       第三步是“分省”,即划小省的管辖范围。方式之一是在经济发达和地位重要的中心城市实现中央直辖,用增设直辖市的办法划小省的范围。“重庆模式”对这一步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重庆市实现直辖以后,通过两次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撤销了由四川省划过来的原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三个地市级中间管理层次,构建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实现了重庆市对40个区县的直接管理。重庆市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节约了大量机构和编制,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目前全国财政供养人口比例为35∶1,而重庆市为52∶1,由此每年节约的财政支出就达32亿元。
       (《北京青年报》2004年6月9日)
        
      :)客家地区很多的县级地区将何去何从?客家众多县市级的经济发展对客家文化的宏扬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力, 兴宁已经在进行乡镇撤并,是大动作,我们更希望的是出现实质性的效益,不要换汤不换药。以上文章已经很透彻地分析了市管县的种种弊端,已经是严重不是带动而是影响县市一级的经济发展,如今年梅州地区人均加工资300元,去年是200元,兴宁分文未有,无形之中又和梅州的距离拉远了500元以上???!!!这仅仅是表面现象,还有很多统筹兼顾的战略发展大计,往往也是穷了和尚富了方丈!广东省情况如何?我们客家地区发展情况如何?这是直接影响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巨大政策因素,我们拭目以待!!我希望的是随着客家主流地区经济的快速追赶,客家文化的发展终将进行系统性的挖掘,希望这一天快点到来!!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4-10-10 at 11:5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8 14: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也是地级市管县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8 19: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是可以成为特别行政区,有自已的县旗,县微,和特别行县首脑,
有自已的县议会,有县立法会,
还可以参加奥运会,亚运会,东亚运动会,
多威呀。呵呵。
为什么同人不同命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0 11: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笔】

      联想真是丰富,有一定管理约束还是需要的,但我们只要实在点,只要自主,只要给我们足够氧气呼吸,我相信我们的地方建设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被管制得太久了,简直不敢透个大气了!!!该松松绑了!!!我们才可以直起腰背,仰望长空!背负起责任!!

[ Last edited by 东方不败 on 2004-10-10 at 11:3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0 11: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削尖了脑袋想进市直属,现在削尖脑袋想下县里,看来辽宁的冲击还是蛮大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0 11: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少一级行政机构好,少了一个“理解”就少了一份“误差”,与人民群众是大大的有好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0 13: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即将实行省管县(市)

“(四)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培育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推进工业化。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和鼓励生产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集约农业、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社会化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的原则,扩大县(市、区)管理权限。凡省已下放给地级市的管理权,除法律、法规另有明确规定外,一律下放到县(市、区)。有条件的县(市、区)撤销城关镇,设立街道办事处。抓好乡镇“七站八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以上摘自《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
http://www.southcn.com/news/gdne ... xx/200410080017.htm

广东将会在未来半年内正式实行省管县(市),现在在各县市进行的撤并乡镇的动作是省管县(市)的前奏,地级市在管理功能方面将会逐渐淡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0 13: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gongcy at 2004-10-10 11:50
少一级行政机构好,少了一个“理解”就少了一份“误差”,与人民群众是大大的有好处。

好还是不好,现在还不宜过早下定论,一切等待实施之后才能知晓。
省管县的好处是杜绝了地级市一直以来对县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吸血”,让县能够放开手脚,更好地集中本身的财政、资源发展县域经济,缩短落后地区地级市(市中心所在的城市)与县的经济差距和贫富悬殊。
当然,其不好的地方则是让本身已经相对落后的地级市(市中心所在的城市)变成光棍司令,经济和建设失去财政与资源支撑,发展前景黯淡无光。这一点,从佛山前十年因顺德、南海相对独立而失去财政、土地资源支持后经济一落千丈便可看出。可以预见,梅州、河源两个城市在未来的日子里经济将裹足不前,而原来所辖的各县将迎头赶上,从客家文化的层面来看,这种群雄逐鹿、各自为政的局面恐怕不利于凝聚和整合客家资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0 14: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市管县,省直管县怎么管?大家说说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0 14: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hd136302 at 2004-10-10 14:03
没有市管县,省直管县怎么管?大家说说看。

县财政不再上缴地级市财政局,直接上交省财政厅,这样可以有更多的钱截留在县财政范畴内进行基础和经济建设,对县域经济的扶持作用可想而知。其作用就相当于深圳等计划单列市在财政上绕开省财政,直接上交财政收入给中央,省下了许多钱留作自身使用。
届时各地级市的财政收入将主要靠省下拨以及自身造血,但对于造血功能奇差的梅州、河源市(市区)来说,其财政状况绝对捉襟见肘,毕竟省下拨多少钱控制在省政府手里,自己再也不能像往常那样可以自主地向县要钱了。
不过除了财政状况的重新洗牌外,官员的任命制也会有所改变,毕竟经济利益的分配与官员的任命是息息相关的,届时可能会加强各地级市的城市观念和意识,县委书记将不再兼任地级市常委一职。可以预见,省管县政策的推行将引起连串发应,促进地方及官员利益的再分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0 20: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省管县,反对市管县!

支持省管县,反对市管县1
涯本来就对河源管和平抱有很大的异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0 22: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梅县并为梅州市的一个区。
东源并为河源市的一个区。
就不会产生这个问题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1 21: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闽西各县不归龙岩管,对客家来说就好多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1 22: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hke at 2004-10-11 21:11
闽西各县不归龙岩管,对客家来说就好多了

惠州各县不归惠州市管,对客家来说也是好事。赣州亦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1 22: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ihakka19820417 at 2004-10-11 22:42
惠州各县不归惠州市管,对客家来说也是好事。赣州亦然。

惠阳可是区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5 21: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