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64|回复: 1

[转帖] 云霄县客家民系现状的初步调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 22: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霄县客家民系现状的初步调研




来源:厦门大学漳州校友会


◎张煌辉








为进一步了解云霄的地情、社情,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云霄县政府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于2009年9月下旬,对县境内客家民系4个居住乡(场)的现状做了专题的摸底调查,基本掌握了其居住人口、渊源播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现分述如下:




一、区域分布主要概况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云霄客家民系大部分分布于马铺乡、下河乡、和平乡及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等4个乡(场),涉及8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地理位置上位于云霄的西北部,与诏安、平和山区毗邻,居住区域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5%左右,呈村落聚居状态,户籍人口数5178人;




此外,尚有部分居住于云霄城关地区者,来源较为复杂。清、民国以来,有来自漳浦之刘姓,大埔之张姓等,人数约数百人(无法完全统计);另有部分是上世纪60年初、70年代末自东南亚、越南迁入,大部分为梅县、永定或广西客属人,人数约1000多人。




就调查情况看,云霄客家民系较之诏安、平和,聚居分布区域较小,人口总量亦少,大部分系明清两代自平和、诏安迁入。闽西客家民系特色不很鲜明,信仰认同、宗教行为、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等方面,与旁近民系——福佬人并无多大不同,且与福佬民系和谐相处。但从其客家民系认同、语言习惯及某些生活习俗尚保留着客家人的烙印。




二、4个主要居住地




(一)下河乡客家




下河乡客家现分布于三星、仙石二个行政村5个自然村,人口1056人。其中三星村之掩树坑自然村496人(现移居下河世坂村),赤土自然村240人,后溪自然村160人;仙石村之取切自然村50人,白石自然村110人。据云霄平和2008年编修之《清河张氏马堂族谱》记载,其祖先发祥于清河郡,原居华北、出身宦家。宋末入闽宁化,自汀而杭。于明洪武廿七年(1394)南徙平和马堂开基,保福公为一世,传至八世尚新公大约于明中叶间,因烧碳为生开基今三星村赤土自然村,而后分衍三星、仙石、俺树坑、后溪、白石,部分散居和平乡及莆美镇马山村。至今繁衍至22世。东渡台湾已知的有19批(人),迁泰国、新加坡的有5批(人)。其郡望为“清河”,祖祠(八世祖)堂号为“光裕堂”。明清曾修有旧谱,后散佚。2008年与平和合修《清河张氏马堂族谱》,凡827页,封面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题签。村内均通行客家方言,口音大致靠近平和大溪,与永定、大埔、梅县可以通话。村内客话有“死客”、“活客”之分。大部分为所谓“活客”者,一般通晓河洛话(福佬话),唯有后溪自然村为“死客”,不会讲闽南话。宗教信仰上,大多信奉佛教之观音佛祖或如来佛祖。有庙曰“高隐寺”,位于平和赤安村,供18手观世音佛祖,村民最为崇祀膜拜。村民没有信奉闽西客家之共同信仰“定光佛”的习惯,亦不清楚是否“从宁化石壁迁移过来”。婚丧喜庆、衣食住行等习俗与周边福佬民系(闽南人)没有根本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过去七月“普渡节”其供品只允用糖饼、水果、蔬菜等,鱼肉等腥品禁用。但此风俗从1998年起开始改变,供品与周边福佬人同。




(二)马铺乡客家




马铺乡客家主要分布于上洋行政村共6个自然村,共有人口1162人。其中旧寨自然村188人,新寨自然村175人,横寨自然村240人,石古后自然村280人,大片自然村173人,坑罗坑自然村106人。据现存明弘治间《石壁径吴氏族谱序》及复序记载,明洪武时真寿公徙于永定金丰里汤湖寨黄花采地溪仔漈,历经三世于明正统年间散迁云霄等处,未几移南靖平和社之新安里石壁径(今云霄县马铺乡大伯径村)。开基祖为九世定维公。传说其祖上未定居今上洋时,曾经过云霄、世坂等处,后因“上洋水重过云霄、世坂”,才定居下来。现传于境内25世,2000多人。12世、13世、20世时先后有文著、家惮、赞团等20多人迁台或往南洋谋生。据调查和本村人口述,旧寨原为黄氏祖居地。新寨原为江氏祖居地,现尚有江氏22人。其开基祖定维公先开祖于石古后自然村之顶槽(小土名),后于万一公时从黄氏买下旧寨楼(土楼,尚在)才逐渐发达起来。


其郡望为“石壁径”,或“延陵”。原有旧谱初修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手抄本,后散失不全,2001年由裔孙吴汉忠等重修,机印本,219页。现全村通行福佬话,不讲客家方言,族人均不清楚自己祖上是原从“宁化石壁”迁徙而来,亦不清楚自己是客家人。亦即,现上洋客家人已忘却自己的“祖宗方言”,文化习俗上亦完全“福佬化”。宗教信仰上一般信奉佛教为多,主要寺庙有水尾庵等,崇祀观音佛祖、关帝君和发源于粤东、传播于闽西闽南之“三山国王”等神祇。


另据说,马铺乡车墩罗氏祖居广东丰顺,衍传大埔等,至7世美源(又称源美)公约于明宣德间(1426-1435年)开基于马铺奇岭,为奇岭罗氏一世。郡望为“豫章衍派”。是否为客属,待考。




(三)和平乡客家




和平乡客家主要分布于通贝、桥头二个行政村共11个自然村,共有人口1600人左右。其中桥头村5个自然村人口600人左右,通贝村6个自然村人口约1000人。据重修《清河云霄西林张氏族谱》记载,其祖先张愿仔大约于明宣德间从云霄西林迁往诏安官陂入赘廖姓后,于官陂10世时(约清中期)从官陂坪寨迁徙水晶坪通贝,其后从故居地陆续开来。全村均通行客家方言,其口音接近永定、梅县客话,与外地交往时会福佬话、普通话。自认为客仔、客家人。祖先没有从客家祖居地“宁化石壁”的传说或口碑。建国前旧谱散佚,今谱纳入《云霄西林张氏族谱》。




其郡望为“清河”,堂号为“思教堂”、“庆泽堂”。经常与云霄、诏安、漳浦张氏宗亲联络;但少与云霄“马堂张”(如下河仙石、三星或平和安厚张氏)“会亲”。有主要寺庙“宫仔庙”、“水晶庙”、“溪流庙”,庙内供奉“观音佛祖”、“三界公”等佛教神祇。没有听说信奉客家共同保护神“定光佛”。衣食住行等生活传统与福佬人基本无异。唯有七月“普渡节”供品不用鸡鸭鱼肉,只允用粮饼、蔬菜、水果,此与三星、仙石村风俗同。60-70岁左右的人尚会唱山歌,歌词内容、曲调韵律与大埔、永定略同。如《婚姻歌》《一枝茶》:“半山一枝茶,东西南北咱俩人。有缘无缘天注定,不要翻心甲别人。”《桐仔开花》:“桐仔开花白茫茫,俩人相好睡一床。七寸枕头两人枕,一枝葵扇扇风二人凉”。




(四)常山华侨农场客家


常山辖区内有坪岭村(东厝200人、新厝100人、大岩100人)、白竹村(丝竹洋200人、新楼180人、旧楼200人、白水磜150人)和柘林管理区的坪水自然村330人共8个自然村是客家村,人口约1360人左右,都通行客家话,与本地人交往时用闽南话、普通话。




据调查,常山的客家人大约于乾隆年间从诏安县官陂镇转诏安金星乡乌内十八间(小溪村),而后迁入现居住地坪水等村。至今传承23世。祖宗有赴台后裔几千人。始祖为锦林、天官、畲子(八世)等。郡望为“清河”。坪水村原立祖祠堂号为“万石堂”,族谱尚在整理中。一般信奉道、佛教,崇祀太上老君和观音佛祖以及天地公、民族神(如关公帝)、地方神(如林太史、陈元光等),与福佬民系基本一致。




近年来,有部分村民迁往外地(如漳浦、诏安、云霄等周边县区),有部分搬到开发区场部周边管理区。如坪水自然村因1978年农场兴建“坪水水库”而搬迁至石牌村。1978年后,周边客属村至今有30多户(诏安官陂张洪铭等)客家人搬迁到常山场地附近居住。此外,老归侨中也有部分家客人(广东梅州、大埔等),而越侨基本为广西客家人。人数1000多人。但近年部分迁入香港及东南亚等地。




三、大体的结论


透过谱牒资料自称之“郡望或远祖居地”、“迁移年代”、“途径地”、“栖止地”等事项,可以看出:云霄客家人大都应是宋元之际北方汉人迁徙闽西南之后向闽南沿海地区的又一次移民活动。从定居时间、地带看,大都在明清两代迁徙,大致处在客家福佬过渡带上。这个时期正是漳州南部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高峰,基本符合客家人在闽西南迁徙活动的规律。同时也反映了福佬民系与客家民系的相互交融,如马铺上洋的“客家福佬化”、和平水晶坪的“福佬客家化”正是这种交融之有力印证。但从生活习俗遗存看,客家方言、山歌、客家特色食品“子孙棒”(亦做供品)等在云霄客家地区流行,还是可以找到客家文化的存在影子。我个人认为,云霄客家人可基本定性为“福佬客”。不知可否?并以此就教方家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8 02: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