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69|回复: 1

国际著名治癌专家彭淑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7 11: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自梅州中学的美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
国际著名治癌专家彭淑牖


2004-05-27


--------------------------------------------------------------------------------

  
                                          本报特约通讯员 古进

       彭淑牖,1932年生于梅县的一个医生世家。父亲彭致达是梅城名医,三位叔叔分别在丙村镇、松口镇、新铺墟行医,也是当地名医。大姊后来在香港是著名病理学家,大哥在新疆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彭淑牖1949年毕业于梅州中学,成绩优异。
       1955年毕业于浙江医学院医疗系,分配到该院附属第二医院从事外科医疗工作。1981年,彭淑牖公派自费留学英国。留学期间,他涉猎广博,专业猛进,成绩斐然,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留学结束后,他回到祖国,回到原医学院附属二院,担任外科主任和外科研究所所长。
       当时在世界外科医生面前有一个大难题:如何将为数众多的肝癌患者从死神威胁中拯救出来。据统计,2000年我国死于肝癌的患者高达40万人,占癌症死亡人数的1/5。肝癌(恶性肿瘤)死亡率高的原因是肝肿瘤有许多手术禁区,不能做手术切除肿瘤。肝脏是人体的“血海”,微血管十分丰富,手术刀碰它一下,就会流血不止。多少年来,外科医生束手无策。西方许多外科专家认为:肝肿瘤外科手术已到了尽头。
       彭淑牖日夜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用什么方法、创造什么手术器械来进行手术。先后受到国内外同行们的各种手术方法和先进的超声刀的启发,认为必须把传统的手术刀、止血钳、镊子、剪子、“七刀八剪”的功能和电切、电凝、吸引、剥离等功能集于一个手术器械中。他孜孜不倦地设计出一种多功能的手术器械,经过两年反复试验、改进,又用它在动物身上做了无数次试验,终于在1990年成功创造一种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用它做手术时,可以一边刮耙肝区的病变组织,一边吸走碎粒、血水,使手术视野清晰,便于分解分离病变组织和血管,避免误伤误断血管,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健康组织。他用这样的刮吸手术解剖法和这把多功能手术解剖器,这“法”和这“器”结合在一起,使肝脏禁区的疑难手术变为常规手术,并且使手术时间缩短40%,出血量减少50%,治疗手术费用减少90%;许多过去被宣判为死症的患者得以起死为生。如过去被列为禁区的肝尾叶肿瘤切除手术,他做了80多例,例例成功,这是世界外科史上的奇迹。鼓淑牖所创造的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在国际上被命名为“彭氏刀”。被外国外科专家认为是世界外科手术上的革命,在世界外科领域引起震动。
       解决了一个世界性医学难题以后,彭淑牖又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另一个世界性难题:胰腺癌手术后的“胰漏”问题。胰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就是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胰肠缝合后很容易渗漏胰液。胰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渗到腹腔里就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死亡率高。这困扰全世界外科领域半个世纪之久。他从丰富的医疗实践中,针对胰肠接口和针孔容易发生胰漏的情况,设计了这样的缝合新方法:将空肠断端分成两层,外层向上翻过去,再将胰头残端套进肠内,与肠子的内层缝合,然后将肠子的外层翻回来,不用针缝而用线捆绑,这样接口紧密,肠外层又无针孔,胰液便无从渗漏了。1995年他在浙江省萧山县医院首次采用这种胰肠吻合术,术后没有发生胰漏问题,这位胰癌患者获救了。此后,这种手术方法,不断完善,称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他用此法继续做了210个病例,都没有发生胰肠并发症。于是推广到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等地80多家大中型医院,施行了1000例,跟踪调查结果,只有两例由于手术操作不严密而引发轻微胰漏,其余疗效很好。这一技术在国际上获得很高的评价。《PANCREA》医学杂志主编、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汉斯·彼格尔教授的评语是:“据我所知,在胰腺癌切除术的外科治疗方面,这技术是一次重大的贡献。”美国著名外科教授克莱克评价说:“他的技术和创造在外科史上具有时代意义。”英国皇家医学会外科学会主席乔治·帕克斯称:“这一手术样式应成为‘国际标准术式’。”
       他在外科器械方面有十多项发明创造,其中8项获得国家专利。主编和参编了27部专著;出版了7部医学专业影像教材;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331篇。亲自指导、培养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先后达60位,其中5位培养成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他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是医学界的最高奖。又在美国举办的国际上规模宏大的“新发明新技术展览会”上,荣获医学类惟一的金奖。2003年冬,美国外科学院授予他荣誉院士。他是中国大陆目前惟一的该院荣誉院士。




▲中为彭淑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5 21: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彭淑牖,男,生于1932年11月7日。1955年毕业于浙江医学院。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创伤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肝胆外科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席,浙江显微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临床医学杂志》主编,《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Chinese Medical Sicences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等多本杂志编委。建立了手术解剖方法的的操作系统---刮吸手术解剖法。并相应研制了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1996年获浙江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178篇,参与撰写的主要学术专著17本,主编医学影像教材6部。通过省级以上鉴定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5项获国家专利。
  主要研究方向:肝胆胰脾胃肠外科及外科基本问题。

经过美国外科学院的投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外科教授彭淑牖被授予该院荣誉院士称号,这是迄今为止得到这一荣誉的第三位中国外科医生。12月8日,彭淑牖已收到美国外科学院执行委员会主席Thomas.R.Russell博士的正式通知函,要求他出席2004年10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第90届全美外科年会,并在大会的开幕式上接受这一荣誉。
   
    此前,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已于本月初收到了来自美国外科学院的电邮。美国外科学院成立于1913年,是一个由外科医生组成的专科及教育组织,旨在促进外科医疗服务,并为教育与临床服务制定标准。美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目前全球不足百位,当选者均为在国际外科领域具有领导地位,同时在医疗服务上,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士。彭淑牖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李国章教授、香港大学黄健灵教授是目前中国仅有的美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他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在于,作为华人,他们在西医外科领域作出了世界性的贡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6 09: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