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陈汉民

客家人朗读唐诗,抑扬顿挫,雅韵有味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21: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你那嘴脸,那里是汉人?还自称汉族!

太洋网民说:“大猫你真像回族人,如果那相片是你的话,真的,绝对不是汉族。”
看你那嘴脸,那里是汉人?还自称汉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21: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心术很差的亲属。心坏!

  珠江大猫还自称:“本大猫是客家人的亲戚和朋友,因而非常诚恳地到客家论坛,指出客家网虫对岭南文化认识的误区,包括不.......”你这个色目人在太洋网都污辱别人到什么程度?恨不得挑动别人到人家家里来乱打乱砸,还说是客家的亲戚。如果是亲戚,就是心术很差的亲属。心坏!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66523-8-1.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8 22: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看陈汉三那副混淆是非的鸟样。海外客家人通过电邮骂你“很坏”倒是真的。整天说谎、编造,跟LIN大肉一个德行。本大猫在大洋网的帖子,你不跟、不转,就在这凭你那一套东东来歪曲?广东“汉族”三大族群体质特征比较一下,文化比较一下,等等,就要打架?你傻别人没傻。

LIN大肉师徒等等社会混混,简直把客家文化看成垃圾缸了,什么社会混混、什么文盲都可以靠烘托狂热找到位置?那是不可能的。江湖混混自己在社会上混不开,在客家论坛狂呼两句狂热口号,就可以“号召”客家人应该怎样怎样,呼风唤雨很威水?就像在前边帖子说谎、歪曲别人观点甚至歪曲事实的行为,在别的论坛、在社会上是吃不开的,但在偏执网虫聚集的论坛会有市场。

然而,真正的客家文化这种地域特色文化的弘扬,真正靠的是那些不屑于与网络论坛上的无脑网虫聚堆、更不屑于让江湖混混大呼小叫的有识之士,这些有识之士只需通过自己的诚信,向亲朋、社会展示客家文化存在的必要,和客家文化进步改良的主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22: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错,这些杨家人是放羊的

大猫阴鸷着脸,心事重重;给他一顶毡帽,一把赶羊鞭子,让他去中央电视台扮演新疆放羊汉子,还用得着化妆吗?大猫在太洋网道:“壮族有杨姓,本大猫曾经在网上查找其族源,结果发现是来自羌系民族,老祖宗是放羊的,不知怎么回事融进了壮族,呵呵。整个西南的羌系民族中,到处都是伟大的杨姓。杨姓的来源应该来自西部的羌系民族,而羌人是伟大的华夏的主体。羌民族万岁!呵呵。对比照片,也发现与我们伟大的杨家有很多相似之处。”
    没有错,这些杨家人是放羊的,祖上唐朝时为西域突厥,元朝时为色目人,来到南方管理南人。虽经七百五十年,大猫族没有被同化,白天老做梦,希望汉人再来一次一盘散沙,好再象其祖先一样,骑在南人脖子上。客家人崇敬“驱逐鞑虏”英雄人物,不管他是文天祥、朱元璋、史可法、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大猫在太洋网“粤语群落”版反复攻击客家人,是因为此群体总说北方战乱,宗族南迁,揭露胡人雀巢鹫占。太洋网网管还是明智,不给大猫提供乱喷舞台,将该版“客家源流”题目关闭。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11: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汉三又来胡言乱语。
本大猫那是在沉思,思考国家大事!军队的团参谋长、团参谋就是这样,举轻若重,一件小事都要想好几个方案,凝神沉思,到了成为师参谋长、师部参谋的时候,举重若轻,就不会沉思这么久了。学校的教研组长、组员,工厂的产品研发组长、组员,都是这种表情。本大猫容易经常被人误认为军人、老师、技术工人(本大猫仗着会玩自行车DIY全车修整,客串动用工具的时候动作很熟练,无知无畏,什么都敢拧,呵呵,竟被认为是熟练工),偶有误认为阿SIR的,就是因为这种气质。陈汉三如果敢偷懒、捣乱,你的组长同样“阴鸷着脸”看着你!那是一种责任,整天思考国家大事的人就是这样!

而阴郁者往往是逢人就傻笑的,要不怎么叫阴郁捏?

陈汉三捏造、伪造历史是没用滴。古汉族的主体就是羌人。羌人与阿尔泰语系的突厥不是一回事。孙中山之伟大,陈汉三懂什么?就懂得愚昧滴、死皮赖脸滴攀附。史可法是锦衣卫特务分子世家,洪神棍是邪教教主、开历史倒车的半文盲,本质上与蒙元、满清反动派一样都属于烂仔头。中国要振兴,不能寄望于烂仔头。

陈汉三搞自欺欺人的谎言,吹擂祖先和自己的假东东,被踢爆了,就说谎假造别人和别人祖宗的历史,整一个说谎假冒分子的品行。

此外,大洋网封了晕山大胸那个“客家=九黎”(所谓“客家来源的真相”)的帖子,是因为晕山大胸和LIN大肉一唱一和,跳脚谩骂,扰乱论坛秩序,因此就封了。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mp;extra=#pid638101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2: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在网上评论

有人在网上评论:蒙元从西域征掉来波斯、阿拉伯等色目人来管理中国,是为了搜刮财富,绝不是为了民族融合。蒙元不但屠杀了大批各族平民,而且造成了激烈民族矛盾。蒙元统治结束后,中原汉人已牙还牙,有不少屠杀各地胡人报复。这绝不是华夏文明的传统。而是蒙元残暴逼迫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15: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汉三扯什么色目人?错别字成堆,历史概念也混乱。色目人主要是西域人,唐宋元时期来到中原和南方一带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波斯人虽然信奉伊斯兰教,但种族与阿拉伯不太一样,波斯人、阿富汗人、塔吉克人等属于欧洲雅利安人种)等等。所谓“色目”,就是这个种群有很多人的眼珠是蓝色、绿色或灰色。西域人中的维吾尔、哈萨克人的主体是北亚蒙古人种,眼珠棕色、头发浅黑或棕黑的居多,与北方汉族有共同点,但相貌、外形与波斯等“色目”类似,信奉伊斯兰教,也归入“色目”一类。

色目人属于蒙元野蛮统治中的“二等人”。三等人是所谓“汉人”,就是北方汉族、已经汉化的女真人(金朝境内)、西夏的羌人以及北方除了蒙古、色目以外的各族等等。四等人是“南人”,就是南方汉族和除了蒙古、色目以外的各族。色目人善于经商,汉化程度高,而且处于蒙古野蛮统治者与“三四等人”之间起中介作用,两头不得罪,因此元朝灭亡对色目没什么影响,老回回参加抗元起义的也有。

蒙古人被杀的倒是有不少,因为当时还是非常野蛮的民族,对汉人、南人的压迫非常残酷,而且毫无人性,红巾军揭竿而起,四面八方群起响应,大规模的报复行动开始。蒙古统治者逃回了蒙古高原。但有些没跑掉的,也没被杀掉。云南有一支蒙古族,是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后代,世代屯守于彝族地区,有家属,自成一个生活圈,没有怎么对汉族和其他民族搞野蛮的奴隶统治,因而没有被干掉,而且实际上还被彝族同化,讲彝族语言,还汉化了,其中形成了一个李姓家族,老毛器重的哲学笔手艾思奇,其实本姓李,属于这支蒙古族,其祖父、父亲属于清朝文人,还是袁世凯的狗头军师,鼓吹复辟汉族帝制,袁大头当大汉皇帝,他来当大汉大臣,让四方蛮夷臣服(呵呵,这两个老东西自命“汉人”)。还有一些零星的蒙古族小官,并没有被杀,可能是没怎么作恶。电视剧《亮剑》主角的原型王近山将军,其祖先就是南方的蒙古族小官,元亡后,后代变成穷光蛋,成为汉族贫农。王近山从小耕田、放羊,不识字,不知道“死”字怎么写,把锄头一扔就参加红军,出生入死打出来了。还有在元朝以前就已经融进汉族的蒙古族,例如蒲松龄家族,其祖先是宋代被蒙古高原上的统治者排斥的一个部落,流落到长城边放羊,跟塞外汉族混熟了,开始农耕,并根据居住地的蒲草很多的特点,取了汉姓“蒲”,成为北方汉族的一支。蒙元反动派杀到,这些蒲氏子孙也成了三四等人。广东南海就有一个蒲氏家族是来自北方的蒙古族后裔。另有一个蒲氏家族是“回回”后代,两者不同,同姓不同祖宗。

本大猫为大汉民族。陈汉三毫无依据滴乱扯,是不行滴。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3-19 17:2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7: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语遭明太祖朱元璋禁止

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变革旧制,禁止辫发、椎髻等发式和胡服、胡语、胡姓等,这一变革在南方各民族中留下鲜明的记忆...

   色目人 方言岛内的家族有杨、林、郑、黄、刘、翟、骆、许、赵、韩等多个姓氏。......是一种外人难懂的方言,与四邑话一样,与白话的差距很大,外人是不会学讲的。胡语遭明太祖朱元璋禁止。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22: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汉三捣什么乱?七老八十了还这样搞,是不好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22: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猫是西域人后代,你看看其照片,就会知道

   中华汉、满、蒙、回、藏五族,因为他们都属黄种人,外表特徵并没有明显差别;大家总要和谐相处,相互信任,融合不难。被称为色目人之一的回回,六百多年下来,在北方大体能与他族相处,好好的。难就难在鼻高眼绿的色目人,他们于宋末、元初,从西域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地区来到东方,其外表与黄种人差别甚大,一眼就看得出来。其族的融合,就非易事,难度颇大。福建明史载: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省军兵临泉州。千户金吉、龚名安等人夜开西城门引入,泉州一带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乱方得平息。由于十年的战乱,致使番舶不敢进港,商贾不敢抵泉,陈友定乘机大肆杀戮西域色目人,也致使大批穆斯林逃离泉州,下海、迁徙乡间或他方,多隐姓埋名,以求生存,至此盛极一时的泉州港开始冷落。 史称“亦思巴奚兵变”。 显然,泉州的色目人,因为外貌太特别,受到南人报复,遭到杀戮。
  大猫外表明显属西域色目人,于元末在泉州遭到陈友定追杀,逃到海岛。有人说,“福建沿海的疍民是色目人”;应该说,福建疍民不见得都是色目人,疍民中其中一部份是色目人倒也是真;大猫族就是。鉴于明朝时闽海海盗盛行,大猫疾口否定其祖为海盗,可能是脸面不好看的缘故吧!
  本来明太祖朱元璋不准色目人相互通婚;因为大猫族为疍民,山高皇帝远,这些色目人姓氏相互婚配。大猫说,有如杨、林、郑、黄、刘、翟、骆、许、赵、韩等多个姓氏。
  正是这些西域色目人婚配范围相当窄,大猫保持了其元蒙时祖先外貌特徵,一眼就看能得出来;他是西域人后代,你看看其照片,就会知道。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0 10: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汉三这种家伙,说谎吹擂被踢爆,就来耍无赖,但太蠢了,蠢得超出了想象。这条文盲,把福建、潮汕沿海的人都看作“疍民”,真是无知透顶,正如陈汉三他爹姓陈,陈汉三就歪着脖子认为姓陈的都是他爹

你敢当着面说本大猫或者粤语区的随便一个人说是“疍民”,那就是欠揍。这种蠢蛋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疍民”。又是西域又是色目又是闽越又是疍民,这家伙简直是精神错乱,无可救药。疍民为典型的百越后裔,体质特征基本偏南,不可能有明显的偏北特征,而且是以船为家的,解放后才在岸上安置一部分。

东莞移民方言岛的姓氏,到了陈汉三的帖子,竟成了“色目人姓氏”,如此无脑无聊的东东,也许只有客家论坛有人追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2: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3-20 10:46 发表 说谎吹擂被踢爆,就....来耍无赖,但太蠢了,蠢得超出了想象。这条文盲,把福建、潮汕沿海的人都看作“疍民”,真是无知透顶,..........lol。

你敢当 ...


  明初开始,明太诅朱元璋把对立面赶入湖海,称之为“疍民”。他们在水上行船、打鱼、跑运输,不准上岸,不准与岸上人家婚配,不准科举,地位很低。从明、清、到民国,浙江、福建、广东海面,水上人家很多,所有水上人家,大家就称他们为疍民。六十年代报纸报导,广州珠江白鹅潭附近水面,就有三万多疍民,长年吃住在水上;当然,各地凡有水道可以行船的地方,都有疍民,连兴宁河水上,也有几十家水上疍民。他们从那里来的?不得而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0 16: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愚蠢的陈汉三,还是坚持“姓陈的都是陈汉三的爹”这种可笑玩艺。

兴宁是没有疍民的,那只是以船为生,而不是以船为家。“疍家人”,只是粤语区人对水上居民的称谓,与“客家人”称谓一样,最早形成于明清时期的珠三角,主要根据户籍来确定。粤语区人如果不是疍家人、客家人,你说他是,肯定翻脸。疍家人只分布于韶关到珠江口周边江海水面上,鉴江流域从信宜到吴川入海口一直到硇洲岛、海南岛都有分布,一张船就是一个家,有炉灶、床铺、日常生活的一切用品,喜欢捡水面上漂流的废旧木块,晒干以后用来煮饭,这种湿柴又叫“水流柴”。“水流柴”又是深圳粤语区对疍家人的称呼。还有一部分是疍家已经上岸的,例如顺德、中山沙田区就有疍家看到冲积而成的沙田就上岸定居,与陆上蜂拥过来的居民混居,形成“沙田话”。阳江沿海有一部分渔民在旧时代是“疍家”,在海滩搭“疍家棚”(非常简陋,不打算常驻),解放后全部上岸定居,原来讲什么话无从查究,搭疍家棚的时候讲的是闽南话,后来改说阳江话,大船出海,远达南沙群岛。当然,大部分渔民不是疍家。渔民与疍家是完全不同的。本大猫到过吴川博茂的渔民那边,“做海佬”(渔民)和“疍家佬”是不同的,但两者可交朋友,有个渔民跑到疍家船上喝得醉醺醺回家,被其儿子送个“草泥马”,要一脚把跑去疍家船喝酒的老爹踢下海,因为觉得没面子。其实,传统的偏见,新一代比老一代更厉害。

陈汉三认为姓陈的都是他爹,坐过沿海沿江航行大船的都是“疍家”,简直是精神错乱,无可救药。本大猫家乡这个移民群体,是宋元时期东莞的强势族群,十几个姓氏的乡亲结伴航海寻找新陆地,只要是精神正常的人,都不会像陈汉三那样乱扯、捣乱。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3-20 19:06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8: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上人家,漂泊不定,旧时就称为疍民!

水上人家,漂泊不定,旧时就称为疍民!
县志载:疍民是居住在东南地区的越人。据史籍所载,本县疍民迁入时间迟至元朝末年。明洪武初年,在本县水口“立河泊所管辖之....有三十八户,船三十八只,每船纳鱼课米四石多......。”

[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09-3-20 18:56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0 18: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疍民 2008-06-07 10:48
http://blog.163.com/wang_1984093 ... 401920085710481452/分类:消失的文明
疍民,是对在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及水上运输,并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的称呼在中国的历史上,疍民是个特殊的群体,有的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古越族的后代,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解放前他们被称为疍家贼,因为常年漂泊海上,他们又被称为海上的吉卜赛人,甚至,解放初期民族甄别时,他们差点儿成了中国第57个少数民族关于这个特殊的群体,史料中有很多记载,其中最早的是南宋周去非撰写的岭外代答,内曰:以舟为室,视水为陆,浮生江海者,疍也可见疍民水居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之前再往后,黄佐的嘉靖广东颁志中有类似的说法:疍户者,以舟楫为宅,捕鱼为业,或编蓬濒水而居至清朝,雍正皇帝在1729年发出的一个关于疍的上谕也有以下的描述:粤东地方四民之外,另有一种,名曰疍户,即瑶蛮之类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通省河路,俱有疍船生齿繁多,不可数计而对于疍家人的来历,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人类学家的说法是,疍家人是原居于陆地的汉人,秦朝时被官军所迫,逃入江海河上居住,以捕鱼为生,此后世代传承

这个富有诗意而形象的名字,一说来源于早前,他们居以为家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一说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民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不管名字由来如何,我联想起我们生活的这座海岛岂不是也像一只漂浮在汪洋海面上的而实际上,疍民和海南之间,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光绪崖州志记载:疍民,世居大疍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间亦有置产耕种者妇女则兼织纺为业据考证,海南的疍民原本是生活在两广和福建的阳江番禺顺德南海莆田等市县的水上人家他们漂行于中国南方沿海各地,为了抵御海浪,大约在1000年前,疍家人就造出了名为鸟船的船只,其船身狭长,上阔下尖,冲波劈浪无所畏惧也正因为他们很早就具有了远航的能力,才能为了追逐鱼群,或为了逃避战乱和荒灾,由珠江流域驶进南海,并进而跨过海峡来到海南,见岸遇港就泊船扎营,靠海繁衍生息如今,海南的疍民除少数仍留在原居地外,大部分迁移到三亚港红沙港海棠港(即后海港海尾港)新村港等地,在上述港湾里形成他们特有的海上村寨,并依然以鱼为生,固守着他们海上吉卜赛人的称号

据人类学家考察分析,疍民属于汉族,是我国一个独特的民系,类似客家人和客家人一样,他们漂泊迁徙避世不过,更多的是不同吧客家人躲进深山老林,而他们隐身于汪洋大海客家人族群庞大负重历史,而他们,更多的是淡泊轻松知天命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3-20 18:59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9 06: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