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1|回复: 1

除了爱,一无所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6 09: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_imgload.jpg
德蕾莎1910年生于南斯拉夫境内的一个阿尔巴尼亚族农家,本名阿格尼丝。她的家乡位于现在脱离南联盟独立的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那一带至今还为贫穷、混乱和民族矛盾所困扰,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思索人生,12岁时感悟到自己的天职是帮助穷人,这决定了她被称为活圣人的一生。
  17岁时,她发了初愿,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随后到印度大吉岭受训,27岁时发终身愿成为修女。结业后在加尔各答修会办的圣马利亚女校教授地理和历史。加尔各答的贫民窟又多又脏,在世界大城市中是出了名的,以至被印度总理尼赫鲁称为恶梦之城,德蕾莎所住的修院就位于其中最贫穷最肮脏的地区。
  在这位在女子学校和修院高墙内过着优雅的欧式生活的欧洲女子看来,周围那个凄惨破败、可怕肮脏的环境,那些瘦骨嶙峋、皮肤黝黑、衣不蔽体、臭气薰人的乞丐、孤儿、老弱、病人和穷汉,不但是不应逃避的,而且是不能漠视的;不但是不能漠视的,而且是必须帮助的;不但是必须帮助的,而且是值得去爱的!
  于是,出于对受苦受难者的爱,出于帮助他们的愿望,她退出了劳莱德修会,成立了一个专门无偿地服侍受苦人的修会,即仁爱传教会。她身无分文,只有两名志同道合的修女作帮手,先是到一个美国医护修女会学习医疗护理,然后向加尔各答市政府申请到一间旧神庙中的两个房间,收治被遗弃的危重病人,给予细心的护理,让孤苦的濒死者在修女们的爱抚中得到临终的关怀,最后还按死者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办理后事。
  这是仁爱传教会创办的第一个机构,被称为纯洁之心。随后,她又设立了一所露天学校,收容失学儿童和流浪孤儿,一面给予教育,一面为他们寻找愿意收养的人家。不久之后,她又开始关注麻风病人的境况,这种已可治愈的疾病被人们视为瘟疫,致使病人被周围的人遗弃,心灵的痛远胜于身体的病痛。德蕾莎为此开办了许多麻风病人收容诊疗中心,多年后竟使孟加拉大城市吉大港的麻风病汉愈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当艾滋病开始被人们视为新瘟疫,一般人对病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德蕾莎又奔走于欧美各国,设立了多家艾滋病患者收容所,在医生治疗的同时,她和她的修女们则给予护理。在所有这些事情中,德蕾莎不仅仅表现了罕见的组织才能,更重要的是表现了本真的爱心。她细心地从腐烂的伤口捡出蛆虫、亲切的抚摸麻风病人的残肢……所有这些深深地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们。
  靠着这种爱心,也仅仅靠着这种爱心,她赢得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近千个类似的机构,把食物、衣服、住房、药品、医护、教育……送到了千百万穷人、孤儿、灾民、病人和被遗弃者的身边,使他们感到有人在爱着他们。
  在这些事情中,德蕾莎和她的追随者的爱心已达到自我牺牲的程度,否则我们就不会看到,越是人们的自私自爱之心阻挡人们前往的地方,他们越是要去:大城市里的贫民窟,荒凉贫瘠的高寒山区,饥荒和瘟设流行的穷国,随时有生命危险的震区和战区……
  为了这些,有时她甚至得冒险犯难去克服一些政治上的障碍,例如,为了帮助海湾战后的伊拉克人民,她曾同一位神父两位修女前往巴格达;为了到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地区帮助受害者,她曾到当时禁止宗教团体办慈善事业的苏联去提出建立工作站的愿望,并终于在两年后得到批准……
  德蕾莎也曾经上法庭打官司。1984年,她同一个名叫赞助德蕾莎修女基金会的组织对簿公堂,目的是要向全世界宣告:她反对任何人以她的名义募捐筹款;她希望人们不要关注她而只关注她要去帮助的那些人。确实,她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及其资产,都来自她个人的奉献和人们自愿捐献。
  她要求手下的人只为受苦的人们服务,绝不要操心金钱的问题,因为,要让人感到被爱,需要的只是充满爱心的行动,其余的事听凭主的安排。她经常对手下的人说:你们不必注重成果数字。凡是有益于穷人和被弃者们的爱的行动,不管怎样微小,在耶稣看来都是重要的。
  1969年,被这种精神感动的人们成立了德蕾莎嬷嬷合作者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workers of Mother Teresa),现有会
  员数十万人。这个组织不要求会员缴会费,也不筹集资金,只是通过祈祷、克己和为穷苦人服务来支持仁爱传教会的工作,被称为世界上最无组织的组织。
  德蕾莎从少年立志到弥留之际,几十年如一日奔波操劳,身患重病时依然毫不停歇,只是为了世界上最底层、最悲惨的穷苦人们。所以,在另一位以慈爱之心感动千百万人的妇女,英国王妃戴安娜的葬礼正吸引世人目光的时候,德蕾莎去世的噩耗传来,引起了全世界更大的震动:在印度,成千上万的群众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悼念他们敬爱的德蕾莎嬷嬷,政府宣布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总统为此宣布取消官方活动,总理亲往加尔各答敬献花圈、发表吊唁演说;从新加坡到英国,从新西兰到美国,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纷纷发表讲话,为这位仁慈天使的逝世感到悲痛;联合国都教科文组织专门发表声明向她致敬,罗马教廷专门举行弥撒为她追思;菲律宾红衣主教梅辛称她为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甚至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的伊斯兰教长布哈里也说,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德蕾莎的一生,都在带领仁爱修女会一起服侍世人。她并没有达官显要在背后作为支持,修女会也没有获得社会名流的积极赞助,她只是单纯地依靠她那份几乎是无限的、但却是坚韧的爱。
  外表毫不起眼
  生活朴素无华
  生命却迸发出闪烁光芒
  她的生命演绎了她的信仰
  ——热爱人类生命
  ——满足人的需要
  ——唤醒人性尊严
  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多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
  可是,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
  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在这个世界上,古往今来有不少富豪,对穷苦人慷慨解囊,有不少慈善家,开办了不少孤儿院养老院……然而,她不是富豪,因为她没有留给自己一分钱,甚至她不去挣钱,不去募款;她也不是一般的慈善家,因为她的目的,不是仅仅为穷人和鳏寡孤独者提供衣食住处,不是仅仅为病人和遭灾遭难者提供医疗服务,而是要在这一切之中,这一切之外,给这些人带去爱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尊严、感到自己被人爱!
  为此,她愿意向这些人下跪;她立志要服侍穷人,所以先变成了穷人;她放弃了安适的修女和教师生活,穿上穷人的衣服,一头扎进贫民窟、难民营和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人之中,五十年如一日;她的追随者们为了让服侍的对象觉得有尊严,也仿效她的榜样,过着穷人的生活,以便成为穷人的朋友。
  这种远远超过一般慈善事业的宗旨,体现在她的这句话中: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所以,她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她,被称为贫民窟的圣人的德蕾莎(亦译德肋撒或特雷莎修女)。她也被世人亲切地称为德蕾莎嬷嬷。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促成埃以和谈的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她,把诺贝尔和平奖这项殊荣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修女。
  授奖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公报还说: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她的答辞是: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所以,把这笔巨额奖金全部用来为穷人和受苦受难的人们办事,这对她来说是最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一向克己的她还向诺贝尔委员会请求取消照例要举行的授奖宴会。诺贝尔委员会当然答应了这一请求,并且把省下来的7100美元赠予了她领导的仁爱修会。与此同时,瑞典全国掀起了向仁爱会捐款的热潮。自此以后,她的事业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支持。
  从印度伟大女儿奖到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从卡内基奖到史怀泽奖,全世界至少有八十多个国家的元首、首脑、政府和各大领域的机构以及各个方面的国际组织,都向她颁发过崇高的荣誉和奖项。她的态度从以下两例可见一斑:1964年,罗马教皇赠给她一辆白色林肯牌轿车,她将车作为抽彩义卖奖品,用所得款项建了一座麻风病医院;1992年,美国哥伦布骑士团将喜乐与希望奖牌授予她,获奖后她立即打听在哪里可以出售奖牌,以便将出售所得和奖金一起交给修女会,和于救助穷人的事业。
【联合国秘书长也做不了的事】
  1982年,以色列和死对头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发生激烈战斗,德蕾莎修女来到战地指挥官跟前问:“为什么你们要互相屠杀呢?村庄里一些妇女和儿童被围困着无法出来。”
  战地指挥官回答说:“对方不停火,我想停也停不下来啊。”
  于是,修女说:“那让我领她们出来吧,她从容地走进双方的交战区,面对这位举世闻名的修女,双方暂时停火,直到她带领出37名儿童,战斗才再次爆发。”
  联合国秘书长听闻此事,叹了口气,说:“这事连我也做不到啊”
  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
  德雷莎修女,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促成埃以和谈的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中了她,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修女。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她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她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在有仇恨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友爱
  在有伤害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宽恕
  在有绝望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希望
  在有忧苦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喜乐
  在有黑暗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光明
  不求他人的安慰,但求能安慰他人
  不求他人的谅解,但求能谅解他人
  不求他人的宽恕,但求能宽恕他人
  不求他人的付出,但求能为他人而付出!!
德蕾莎修女语录
1.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2.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3.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 功!
4.即使你是诚实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
5.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妒忌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6.你今天做了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7.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http://cache.qihoo.com/wenda.php ... C5%AE&src=wenda

[ 本帖最后由 海底世界 于 2009-7-16 09:1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6 09: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默的果实是祈祷
祈祷的果实是信仰
信仰的果实是仁爱
仁爱的果实是服务
服务的果实是和平
这是20实世纪最伟大的人------德蕾莎修女的一生写照
1997年9月5日,一个生命离开了我们,这一天,全世界都哭了,天也哭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大雨倾盆,在大雨中痛哭的人有回教徒、印度教徒、基督徒、伊斯兰教徒、佛教徒……,而死去的这个人是天主教徒,20世纪最伟大的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蕾莎修女。
不要以为只有信徒才会对她感兴趣,1985年在美国的青少年中作了一个调查,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他们选出9位,6个是歌星,一个总统,一个教皇,还有一个就是德蕾莎修女。
能感动一些人的人很多,能感动天下每一个人包括罪犯战犯杀人犯的只有她,德蕾莎修女。
1979年,德蕾莎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穿着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走上领奖台,不管是和总统会见还是服侍穷人,她都穿着这件衣服,她没有别的衣服。台下坐着珠光宝气身份显赫的贵人,她视而不见,她的眼中只有穷人。
她是那么瘦小,以至于大家使劲伸长脖子也只能看见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但是当她讲话的时候,台下立即鸦雀无声:“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领奖的,因为我相信,你们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
她本来不想领这个奖的,因为她牢记耶稣说过的话:“当你用右手行善的时候,不要让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但是她还是去了,为了那些饥寒交迫、流落街头和伤残疾病的人们,以及那些被忽略未被关怀的人们。她告诉我们,所有的人,包括穷人都不仅需要活着,还需要爱,还需要有尊严。 以穷人的名义领奖,是因为她一生都以穷人的名义活着。
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全世界最有钱的公司都争相给她捐款。但是她一生却坚守贫困,她住的地方,只有两样电器,一个是电灯,一个是电话。她的全部财产是一个耶稣像,三套衣服,一双凉鞋,她从来不穿袜子。她努力要使自己成为穷人,为了要服务最穷的人,她的修士修女们都要把自己变成穷人,只有如此,被他们服务的穷人才会感到有一些尊严。对她来说,给予爱和尊严比给予食物和衣服更重要。
成为穷人,成为和她救助的人一样穷的人,这是德蕾莎修女一生都在作的事情,也是我最敬佩的地方。我们也帮助人,但那更多的是给予,是施舍,是居高临下。德蕾莎修女极力避免这一点,她要恢复的是人的尊严,任何人都应该有同样的人格和尊严,她要给予的首先是爱,其次才是别的什么。
圣经里面有一个叫做保罗的人说过:“我即使把所有的财产都给人,甚至牺牲自己的身体,要是没有爱,我做的一切仍然没有益处。”
如果说献出自己的财物和同情是许多人可以做到的话,把那些身体溃烂发臭长蛆的人抱在怀中你能做到吗?把那些像鬼一样马上要离开人世的濒死者紧紧地抱在怀中,和他亲切地说话你能做到吗?把那些爱滋病患者抱在怀中你能做吗 ?
她在全世界127个国家有600多个分支机构,她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发展机构,仅1960年一年,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儿童之家。但是她的总部只有两个修女,一台老式打字机。她的办公室只有一个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来访者总是在她的工作岗位——平民窟,弃婴院,临终医院,麻风病院,收容院,爱滋病收容所……
她不需要机构和制度,她认为人世间的丑恶很多是从制度来的,所有的机构都难免要变成官僚机构,这也是人的罪性决定的。她的机构就在她所服务的每一个地方,他的成员大部分是志愿者。包括那些来采访的全世界的著名记者,必须和她一样蹲下来为穷人病人喂饭送药。
来她这里服务的有许多知名人事,有银行家,大企业家,政治家,大学生,演员,模特,富家小姐,美国加洲洲长……台湾大学校长李家同也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他在这里做了他一辈子没有做过的事情:洗碗,给病人穿衣服,喂水喂饭,洗衣服送药,搬运尸体……之后他写道:“现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着人类的真正穷困和不幸,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爱过。有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只默默地传递爱。
有一天,德蕾莎修女走在大街上,看见一个老人低头站立在马路边,她就走过去握住他的手,并不说什么,只是这样握着,许久许久,老人抬起满是泪水的脸来,轻轻地说:谢谢,很久没有接触到这么温暖的手了。不仅是穷人,许多很富裕的人同样需要修女的帮助。在那些豪华住宅里,有许多孤独的心。一次,德蕾莎修女走进一个孤独的老人家里,看见杂乱的家里连灯都不开,就问他为什么不开灯。老人回答:为谁开呢?我又不需要。修女说,如果我需要,你开吗?老人高兴地说,你来我就开。从此,她点燃了这个老人心中的一盏灯。
人们恐惧贫穷和疾病,但是更加恐惧的是被讨厌被忽视被遗弃的感觉。德蕾莎修女说:上帝创作了一个富足的世界,足以养活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如果有人因为饥饿而死去,一定不是因为食物不够,而是分配出了问题。生存权是上帝赋予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从他手中夺走。
修女是阿尔巴尼亚人,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18岁就来到了印度,以后就没有离开那里,最终成为印度的骄傲。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认为是“失去了母亲”,印度总理说:她是少有的慈悲天使,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她抹去了千千万万人苦难的眼泪,她给印度带来巨大的荣誉。她之所以去印度,因为那里是最贫穷的地方,仅加尔各答一个城市,街头流浪的人就有50多万。每天有无数人死在街头。据统计,80年代初,印度6亿人中只有2、47亿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上,大多数人死于饥饿、疾病,每年死以营养不良的儿童就有50万…… 正是因为看见这些报道,德蕾莎修女毅然来到陌生的印度。
一个18岁的姑娘,自己都还没有固定的地方住,但是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推着小车,在垃圾堆里,在水沟里,在教堂门口,在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去拣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就到处去找吃的喂他们,找药给他们治病,求医生来帮忙……很多人把她也当成乞丐,把她当成疯子,因为根本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甚至骂她打她赶她走。 但是后来,所有的人都被他感动了,她救的人里面大多数是和她信仰不同的印度教徒,她尊重他们,按照他们的信仰处理他们的后事。
德蕾莎修女从不论断人,她牢记圣经的话: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么论断人,上帝也会怎么审判你们。什么是爱,爱难道要区分人群吗?只有愿意去爱所有人,包括反对我们恨我们的人,这样的爱才是真爱,只去爱那些爱我们的人谁做不到呢?“绝对不要让任何人,尤其是你身边的人,感到孤单和不被爱,这是所有疾病中最糟糕的疾病”。德蕾莎修女一生都是在对付这个人类最可怕的疾病。
虽然德蕾莎修女一生没有结婚,但是她却深知家庭的爱有多么重要,家庭的混乱,必然导致社会的混乱。社会上的冷漠,往往是从家庭的冷漠开始的。让我们一起来努力,爱你身边的人。
从1928年德蕾莎修女只身来到印度,到1980年,她的同工达到了至少13.9万,分布在全世界,还不包括许多没有登记的。他的同工没有任何待遇,连证件都没有,他们不需要这些东西,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牺牲和奉献。
当她知道颁奖大会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的时候,她恳求主席取消宴席,她说这笔钱够15000人吃一天了,而你们只要宴请135人。 宴会被取消了,修女拿到了这笔钱,同时拿到的,还有被她这句话感动之后的40万瑞币捐款。那个被所有人仰慕的诺贝尔奖牌和奖金也被她卖掉了,全部献给了穷人。对她来说,那些奖牌如果不变成钱为穷人服务,就一钱不值。
有一次在飞机上,她发现飞机上的盒饭很多几乎没有吃就拿走扔掉,她立即要求都给她,多少穷人还是垃圾堆里找剩饭吃呢。从此,几个大机场的剩余盒饭每天都送到印度德蕾莎修女的机构。
为什么别人都想不到只有她想到这么做呢?因为她每天生活在最穷的人中间。她每天要推着小车满大街跑,为的是把那些快要饿死的,病死的人拉回来,给他们洗干净,穿上干净衣服,给他们治病,把那些临死的人抱在怀里安慰他们。但是穷人太多了,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他们还是要常常面临没有饭吃的局面,所以,当他看见有人扔掉食物,就会立即想起穷人。这就是她为什么要当穷人的原因。 一个身在苦难中的人更容易看见苦难,一个离死亡很近的人更容易感受死亡。耶稣为什么要道成肉身来到人间呢?为的是看见我们,变成我们,然后拯救我们。德蕾莎修女在火车上看见一个人在路边快死了,非常着急,当火车一停下,她立即向那个人跑去,来到他身边的时候那个人已经死了。她非常伤心,说如果我早一点来到他身边,他就会在爱中离开,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为此,修女下定决心一定要办起临终关怀医院。没有地方,没有钱,没有医生,但是这一切都难不住她。在祷告中她听见耶稣对她说话,给她鼓励,这是上帝要她做的事情,没有做不成的。德蕾莎修女说,她是上帝手中的一只笔,上帝使用她来写字。 
第一个临终关怀医院是德蕾莎修女办起来的,现在已经在全世界蔓延。 我们很多人都看见过濒死的病人,除了悲哀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应该是最需要爱的,他们可能再也得不到爱了。在这个时候只需要我们拉起他的手,给他爱,他就可以安详地离开了。包括那些一生在垃圾堆里爬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需要爱。 一个马上要离开人世的人努力地对德蕾莎修女说出最后一句话:我一生活得像条狗,可你让我死得像个天使。
德蕾莎修女是上帝给我们的一个奇迹,人固有的罪性,比如贪婪,虚伪,享乐,骄傲,自义,虚荣……为什么在她身上就没有一丝痕迹呢?人可以做到不卑鄙,不残暴,不凶恶,不欺诈,不掠夺。但是却不容易做到不平庸,不骄傲,不自私,不狭隘,不虚荣。人可以自觉地维护道德底线,却很难做到处处道德高尚。修女的这种高尚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为什么呢?只有一个答案,上帝的恩赐。
上帝发现人类越来越败坏,而且无法自救,便派耶稣来到人间,同时也派了一些和耶稣相似的天使来到人间,这里面有一个就是德蕾莎修女,在她的身上我们看见了许多圣经上要求我们做到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你们要彼此相爱”。 没有人看见过耶稣,耶稣当年和穷人,麻风病人在一起的镜头没有人看见过,很多人因此不相信耶稣真正存在过。但是却有许多人亲眼了德蕾莎修女从水沟里抱起被蛆吃掉一条腿的乞丐,看见她把额头贴在濒死的病人的脸上,看见她从一条狗的嘴里抢下还在哭叫的婴儿,看见她把爱滋病患者紧紧地搂在怀里,告诉他:耶稣爱你,他在天上等你……
从德蕾莎修女身上,我们看见了基督的影子,这个爱的天使让大多数人相信了耶稣的存在,而且他就是我们身边,他为我们人类树立一个榜样——德蕾莎修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6 08: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