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南是“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有376座围屋,每座围屋都各具特色。近年来,该县以“一围一品”的思路逐步开发围屋旅游,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尤其是从围屋中打出的“和谐牌”、“造势牌”、“风情牌”、“生态牌”,堪称挖掘地方文化助推经济建设的精彩之笔。
模式一:村围合一,打“和谐牌”
开发典型:栗园围
今年以来,龙南县里仁镇栗园村喜事连连:1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客家围屋新生活》为题刊登了栗园围的大幅图片和文字稿;1月31日,栗园开发合作社的319位股东参加了旅游收入的分红,领到一沓沓的票子;短短的时间内,该村先后获得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西省十大和谐村庄”、全市首届“十佳和谐魅力乡村”等殊荣……
从貌不起眼到声名远播,栗园围的旅游开发火起来了!村主任李邦镜说,这多亏走对了路子。
栗园围的特色在于村在围中,占地68亩的围屋内有田园、池塘、水井、巷道、晒场、祠堂、学校等,既有江南水乡的灵秀,又有客家建筑的庄严,一派“桃源”风光,加上浓厚的文化气息与悠久的人文历史,促使人、景、村自然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走进村里,和谐之风扑面而来。
在旅游开发中,栗园围根据这个特点,成功实现了村庄整治与围屋改造、和谐社区与文化建设相结合,被当地称为“栗园围模式”。
“栗园围模式”既严格按要求进行全面环境整治,又保持围屋原有的建筑风格;既遵照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又注重体现客家风俗。特别是在围屋改造中,围绕“客家围屋、江南水乡、农耕体验、客家文化体验”四大主题修缮布景,使村庄整治与古围屋改造相得益彰,体现出亦雅亦俗、有情有趣的风貌。
注重文化是栗园围开发的点睛之笔。以“一祠三厅”为主的宗祠文化,以八卦围、八卦巷、八卦林为主的八卦文化,以怡心池、垂钓台、柳树林为主的水乡文化,以农田耕作区、农耕生产流程区、农耕生产器具陈列室为主的农耕文化,以香火龙、舞狮、腰鼓、轿嫁、山歌为主的民俗文化和以客家博物馆、围中围、文化体验场为主的客家文化,让围屋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
模式二:借船出海,打“造势牌”
开发典型:鱼仔潭围
在深山古堡中,贮藏着两万多瓶美酒,设立了一个名人艺术创作基地!
够有诱惑力吧?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客家酒堡”的鱼仔潭围。
鱼仔潭围是龙南县正在开发的一座围屋。围屋雄伟古朴,汇合了龙南各种类型客家围屋的优点,且所处之地山清水秀,远离城市的喧嚣,很适合开发,但苦于寂寂无名,不利于宣传包装,打出名气。时机恰好,一位酒类收藏家有意选择一座围屋存放他珍藏的2万瓶各类酒,龙南县因势利导把鱼仔潭围腾出来放置展览这些酒,规划将其打造成客家围屋中贮藏酒数量最多的酒窖。
龙南县从北京请来策划名家进行一系列的策划包装,把鱼仔潭围定位成以赏酒、品酒、藏酒为三大主题,集展览、品尝、收藏、艺术创作展览交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客家酒堡。酒堡分为五个功能区:一是酒文化收藏展览区;二是酒类品尝区;三是传统酿造工艺演示区;四是游客服务区;五是艺术创作区。
借酒扬名。该县对内一边深挖本地传统酒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引导鱼仔潭围农户家家酿客家米酒,进行“客家米酒”的商标注册,一边在县内及邻县广泛征集各地客家美酒到酒堡展览;对外一边与各地酒文化协会、酒类行业协会联系,邀请组织会员到酒堡进行交流活动,一边与各地旅行社联系,推介其列入客家旅游精品线路。
酒香不怕围子深。鱼仔潭围通过对外广泛宣传,吸引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香港国际画院周庄画家村等国内众多艺术团体的目光,他们纷纷派出专人前来考察,签订在这里设立创作基地的意向。为此,龙南县又将鱼仔潭围增设为客家名人艺术创意村。
模式三:提炼原味,打“风情牌”
开发典型:关西新围
看过关西新围的人纷纷惊叹:“真不愧是客家人的‘乔家大院’。”
这个评语一点都不夸张。论气势,枕山傍水,墙高壁厚;论规模,占地面积7700多平方米,百余间房屋呈“九栋十八厅”布局;论历史,巍然耸立迄今已有近200年,耗资百万,费时十年;论价值,兼具军事防卫、住家实用、客家民俗、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可以说,身为国保单位的关西新围在旅游开发的价值上丝毫不逊于“乔家大院”。
由于曾被指定为第19届世客会的参观点,关西新围在旅游景点设施配套上比较完善:一条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修建的龙关公路从高速公路直通关西围,中英文对照牌、指示牌、宣传牌,大型停车场,公共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餐馆、商店等也合理分布。因此,旅游开发的条件比较成熟。
关西新围本身就是一座客家博物馆,建筑、雕刻、绘画三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再加上围内客家人的生活用具、农耕工具、服装头饰等都洋溢着浓郁的客家风情,逛围屋对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为方便游客参观,十多名熟知围屋历史文化的农民经培训后当起了围屋导游。围绕着客家特色,关西新围兴建了徐记食府,推出各色客家菜肴,还安排一系列客家节目:穿戴客家服饰拍照,学唱客家山歌,学做客家特色小吃珍珠汤、烫皮、米馃,乘坐客家人娶亲特有的花轿等。最后,关西新围还建立旅游商品销售点,销售反映围屋文化的画册、光盘、丛书、戏曲以及客家土特产品和工艺品。
模式四:串点成线,打“生态牌”
开发典型:横黄线上的10余座围屋
横黄线与广东仅一山之隔,线上镶嵌着燕翼围、乌石围、田心围等十余座各具特色的围屋,还连接着九连山、小武当山、汤湖温泉等生态景区。
每逢周末假期,从珠三角地区自驾车到小武当山与九连山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一年可达5万人次以上。
横黄线上的围屋所处地大多竹茂林密,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围屋呈现出原生态的特点。同时,这里也是龙南县客家风俗保存最醇厚的地方,具有独特的婚俗文化、“过山溜”、池塘龙舟赛等,非常适合摄影爱好者拍摄图片。该线路整合了客家古围和客家山水两条拍摄专线,并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翼围旁边设立“客家风情”实拍基地,配备了相关摄影器材和辅助设备,聘请了几位业余兼职模特,并派出专人负责景点联络。
根据这条线路多为自驾车游客的特点,该线路开发了从山上俯拍围屋、在围屋里露营、体验围屋生活的一天、山溪漂流等生态旅游项目,将围屋和生态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作 者:李伟明 傅亮
来 源:中国赣州网
实习编辑:黎秋萍
http://www.jxcn.cn/525/2008-6-6/30104@400006.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