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69|回复: 14

2006年是梅县松口中学的百岁华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5 20: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年是梅县松口中学的百岁华诞!

百年风雨,沧海桑田。一代代师生薪火传承,奋斗不息,使松口中学不断发展壮大、桃李芬芳,教育质量享誉粤东侨乡。2002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百年校庆是松口中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承续光荣传统,展示办学成就,总结经验,再创辉煌,经校庆筹备委员会决定,我校于2006年12月9日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活动。在此,谨诚邀海内外校友、乡亲届时聚首松中,欢庆母校百年华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5 20: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他們的網址:http://www.mxskzx.co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8 16: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欢迎校友撰写回忆文章,提供反映校友显著业绩的照片、证书、证章、著作及生平事迹简介等,以编印《桃李飘香》。

二、欢迎提供与校庆相关的诗文、绘画、书法、楹联或题词等,以举办校庆书画展和编印《松口中学百年校庆纪念画册》。(以上资料请于2006年7月底前提供)

三、欢迎校友、乡亲提供力所能及的资助。拟设立“百年庆典校园建设基金”,以建造学生宿舍及篮球场等设施。学校将以适当的方式对捐资者表达谢意。

校庆活动日程等有关具体事宜,将于2006年10月另行公告。

联系地址:梅县松口中学

联系电话:0753-2762430

传真:0753-2768009

邮编:514755

联系人:肖汉彬(手机:13823819368)  

        张建辉(手机:13823803867)





    百年松中,精彩百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1 18: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母校华诞100年了.
时间过得很快啊,眨眼又十年了.


[ 本帖最后由 滴滴清纯 于 2006-5-21 18:17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2 18: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怀念母校呀,转眼间又过去3年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11: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松中迎来了百年校庆,要打好宣传仗!不久前也是蕉岭中学的百年校庆,他在梅州日报刊登了几天整版整版的校庆广告,搞得梅州人都知道了,还弄来了广东中烟公司的赞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广告对学校声誉和招生工作的重要性!校庆前建议学校要在南方日报,梅州日报认真宣传!至于费用,可以向一些我们校友的大企业拉赞助,比如超华集团甚至是梁亮胜先生的丝宝集团。要也许要花几万元,但这比校庆时在松口多摆几张桌要好很多!只要能扩大影响力,只要能吸引来优质生源,这是值得的!

希望松中能抓住机遇,扩大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来松口就读!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来松中读书的学生中,不仅仅是松源的`松东的,也有来自雁洋的`丙村的(松中比丙村中学好几十倍,可那里的学生不来松口,现在都到梅城读书了,这里面不仅仅是地区的缘故),甚至是外县的!只有这样才能松中的办学实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31 09: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松中毕业的,支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9 14: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16: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支持用媒体宣传的方法来扩大咱们学校的声誉!松中的学子在广州的非常多,将此消息在广州日报上刊登一定会收获不少的!支持!
我是2001年松中高中毕业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0 18: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呀,很久没回去看看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8 20: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xingda 的帖子

我三年前还是松中的一份子转眼时间过的真快,没想到我竟然可以同母校同一天生日。我好想回去看看。。。有时间我一定到。。祝母校生日快乐,越办越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0 19: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回去看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3 19: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就是母校的百岁华诞日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3 21: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mzrb.com.cn/news/0612/22/061222004.htm

     今年12月24日,是梅县松口中学大喜日子——百年校庆。回眸百载历程,松口中学在孙中山、邓颖超莅校谆谆教诲激励下,烽火洗练启民智,薪火相传育桃李,重振雄风晋升省一级学校,成为粤东农村一流的中学。

    培育救国英才

    清末“戊戌维新”,松口的翰林温仲和、孝廉饶芙裳就与嘉应州的维新派黄遵宪呼应:“办新学,启民智”。1905年春,饶芙裳召集各村绅耆,成立“松口兴学会”,将梅东书院改建为新式的高等小学堂,命名为“松口公学”;1911年,同盟会粤东主盟温靖侯任校长后,吸收了大批师生为会员,带领松口同盟会员参加了广州“3·29”武装起义。接着,攻占清朝在松口所设的武装指挥部“丰顺司”。松口公学,成了同盟会农村革命摇篮之一。

    1918年5月29日,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由谢逸桥、谢良牧、胡汉民、邹鲁、姚雨平等陪同,到松口公学视察。孙中山在学校礼堂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会后合影留念,师生深受鼓舞。1925年4月,广东革命政府东征时,由周恩来率领的政治部,由汕头路过松口,曾派邓颖超等到校演讲,点燃革命火种。

    日寇侵占我东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松中师生变革图新,纷纷拿起枪杆,推翻反动统治,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松口中学是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在校园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友烈士纪念碑上,留下英名的有饶辅廷、周增、林修明、李公剑、李啸、温盛刚、李霭、李颂平、温健公、梁锡祜、蒲风、温盛浩、陈晏臣、宋梅通、赖镜清、张捷生等革命烈士。

    严师孕育高徒

    要有好教师,才有好学生,才能办成好学校。这是松口中学百年来的优良传统。老校友梁集祥说,严师出高徒,松中一批批知名的教师,培育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兼备的人才。

    松口公学创办之前,成立了“松口兴学会”,选举饶芙裳为会长,派出饶一梅、梁少慎到日本学习办新学的经验。为解决办新学缺教师的问题,饶芙裳办起了“松口堡初级师范讲习所”,共招收了123名有文化基础的学员,开设了伦理、教育、心理等16科,成为师资质量高、科目齐全的师范学校,为松口公学及各地小学培养了一批既有先进思想又精通业务的教师队伍。

    此后的历届校长也都是接受新教育、德学俱佳的学士。他们上任后,带来了一批批年轻有为的教师,学校教学面貌不断推陈出新。抗战时期,一批广州回乡的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加盟松中,该校校长古文捷教授、代校长梁宇民、教导员丘勤修都是留学生,教师多是大学学历。该校还聘请了著名诗人蒲风任教。建国初期,为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该校一方面请上级调派骨干教师,另一方面严格筛选吸收流散在社会的知识分子,同时从小学调进一批优秀教师。改革开放后,松口中学广招愿望回乡任教的外地老师,将梅东片部分高中毕业班老师留任松中。师资力量大为增强。

    如今,松中师资力量雄厚,拥有17名高级教师。该校在培育优秀教师的同时,还不断为各地输送师资。严师出高徒。建国以来,松口中学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1名,考上清华大学的4名。近20年来,学校教学质量已逐步攀升,2001年本科入围突破百人大关,省专线入围突破200人大关;2006年省专A线入围接近300人。

    谋合力创新境

    松口,百年来就有“华侨断家唔断屋,学堂断屋唔断村”的美誉。

    由梅东书院改建的松口公学,于1908年夏被焚毁后,海内外人士踊跃赞助。金山南麓,重建起新校舍。抗战前,学生毕业后,很多“出南洋”(赴印尼等地)谋生。他们回到家乡后,回报母校。1982年,校友余连庆首先捐一百万港元建“连庆礼堂”,他的儿子余国春继承父志,捐建裕华楼等系列建筑。印尼校友梁锡佑因健康原因未能回乡,特嘱咐妻子潘淑容要回报母校,捐了教师宿舍等;他的儿子梁世桢继承父志,捐建新校门、校友楼等;当学校百年大庆即将到来时,梁世桢又主动捐建“锡佑纪念楼”,重建新校门,预计造价达600多万元。20多年来,由校友、乡亲、侨胞捐建的楼、堂、馆有18栋,达2000万元以上。百年庆典,该校有6项工程剪彩、奠基,由海内外乡贤校友捐资1300多万元兴建。

    随着教学设备设施的进一步充实,该校明确提出营造更加优美的校园环境,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效率,走名牌教育之路。在各界热心人士支持下,该校先后建起了两间电脑室、3间规范化物理实验室、10多间多媒体教室,筹资建起了生物园、地理园、校园统一声源室、校园办公电话网、规范学校档案室、校园网。管理上实行强化级组管理,完善“主管校长——主管主任——级组长——备课组长”的级组管理体系,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大胆使用青年教师,鼓励教师进修。省级学校专家评估验收组盛赞:松口中学是广东省一流的农村中学,是经济欠发达山区农村中学的典范。2003年初,松口中学被正式命名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该校先后评为市文明单位标兵,市创建美丽校园先进单位,省、市、县绿色学校,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5 2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mzrb.com.cn/image/0612/25/m250104.jpg
       百年风雨砥砺,千年薪火传承。昨日上午,梅县松口中学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活动(如上图)。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常委、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张廷翰,省纪委副书记梁灿盛,中国前驻巴西、玻利维亚、莫桑比克、安哥拉特命全权大使肖思晋,中国空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温清澄少将,省统计局局长卜新民,原广东省政协秘书长李国泰;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会长余国春,香港梅州联会永远荣誉顾问、中华大成行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焕昌,香港梅州联会会长林光如,香港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香港梅州联会咨议会主席余鹏春,美国国际日报、印尼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香港梅州联会永远名誉会长、有权集团董事长李有权,香港大华集团董事长何中华;梅州市领导刘日知、李嘉、古小平、李金元、李纯德、古银增、陈卫平、陈丽霞、曾小华;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文轩,广东药学院党委书记吴梅兴,嘉应学院党委书记李俊夫;梅县五套班子领导及来自海内外的校友和嘉宾、上级领导、松口中学师生等共3000多人参加了庆典仪式。

       市委书记刘日知在庆典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自古山歌松口出,今日喜事迭迭来”。梅州刚刚成功举办了省第四届“山洽会”,成功召开了市第五次党代会,今天更是“三喜临门”:上午举行松口中学建校百年庆典,下午还要举行东山教育基地李有权艺术培训中心、市艺术学校奠基,晚上,香港梅州联会回乡访问团在嘉应学院举行“传灯爱心晚会”,市委、市政府还要举行欢迎晚宴。在此,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500万人民,向前来参加“三件喜事、四场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海内外乡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刘日知对松口中学迎来百年华诞致以热烈祝贺。他说,参加这次庆典,我想表达三层意思:一是崇敬之情。千年古镇别有风情,百年名校名人辈出。松口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山歌之乡,淳厚的历史魅力,让世人崇敬。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松口中学百年如一日,传承文化,培育人才,成绩瞩目,自建国以来,培养的学生成为专家教授和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就达千人。2003年,松口中学被省誉为“全省欠发达山区农村中学的典范”,在全市农村中学中率先成为省一级中学。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让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二是感激之情。百年来,松口中学校友遍布五湖四海,他们中不乏国家栋梁、社会精英,不乏海外名流、商界巨贾。有的虽然身在他乡,但时时挂念家乡建设,为家乡发展出谋献策、捐资出力;留在家乡的校友,不少成为建设梅州的中坚力量,在各条战线上艰苦奋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对各位松中校友和嘉宾对梅州的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三是希望之情。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松口中学等学校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大发展。希望梅县和松口镇要按照省、市的要求,深入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增创文教优势,努力争当建设文化强市的排头兵;希望千年古镇百年名校焕发青春再创辉煌,为“文化之乡”增光添彩。

       刘日知还向与会领导和嘉宾通报了近年来梅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希望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乡贤继续发扬爱国爱乡和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为梅州教育事业的腾飞,为山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嘉宾代表余国春、林光如和校友代表何中华、梁亮胜、古小平分别作了讲话。

      与会领导和嘉宾还为松口中学及松口镇9项工程竣工剪彩。这9项工程总造价2500多万元,包括:梁潘淑容女士捐建的松口中学新校门、校道,梁世桢先生、李丽英女士伉俪捐建的梁锡佑纪念大楼,捐资共约800万元;以余国春先生为首的香港裕华国货公司捐建的松口中学裕华桃李苑、裕华园,松口中心小学裕华教学楼、官坪小学裕华教学楼,捐资总额132万元;松口镇政府新办公大楼,总造价930万元,其中何中华先生捐资80万元,各级领导和乡贤、老板关心支持480多万元;松口中学百年桃李园,由傅振东、古锦成等众多校友捐资45万元;由八二届、五五届校友会捐资24万元兴建的松口中学塑胶灯光篮球场。同时,还为松口中学一百周年纪念大楼奠基。该大楼为实验教学楼,由何中华先生独资捐建,建筑造价138万元。何中华还现场为松口中学离退休教师、在职教职工捐赠了慰问金共15万元。
http://www.mzrb.com.cn/news/0612/25/061225001.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5 09: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