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0|回复: 0

客家音樂 交流無國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9 1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音樂 交流無國界

──謝宗翰

        「這裡什麼音樂都有,就是沒有客家音樂。」位於美國波士頓的柏克里音樂學院師生頑皮的回應來自台灣的暑修新生謝宗翰。他在築夢計畫的補助下,前來這個有「音樂聖堂」的學院學習新的虛擬音源技術,企圖打造客家歌曲交響樂化的新曲風。聽到同學們對他此行目的的回應,謝宗翰感到有點兒灰心。

        柏克里以兼蓄國際各民族音樂聞名,學生有百分之二十九來自世界各國。因此他下定決心,好好利用「這裡沒有客家音樂」的機會,將客家音樂帶入柏克里,以音符架出一道文化交流的虹橋。

        結訓成果發表,謝宗翰將有「客家鄧麗君」稱號的女歌手陳雙主唱的「樹蘭」,以新學的電腦合成樂手法編曲,號召學院的華裔學生組成合唱團演出。執行過程中,他安排陳雙以及原作曲者傅也鳴透過網路視訊,親自教導這群初識客家的海外華人子弟客語發音、語調等特色,以及客家山歌演唱技巧。「看到他們在樂譜上註記密密麻麻的羅馬拼音,認真好玩的揣摩客語腔調,我的音樂文化交流可說是非常成功哩!」這回,輪到謝宗翰莞爾得意。

        就讀輔大應用音樂系期間,謝宗翰即受邀參與各台灣本土音樂會、專輯的製作和編曲,學習到不少經驗,也啟蒙了他所謂的「七年級生意識悸動」-一種對身為台灣人,尤其是客家血緣的覺醒和認同。他婉惜的說:「從小到大,接觸的流行音樂一味只有華語與閩南語的市場,學校的音樂教育也沒有客家音樂。」

        出國研習,除了見識到資源更健全的音樂教育環境,能夠得到課程上所使用的原文書作者親身傳授,充實編曲新元素,是謝宗翰最大的收穫。「以前腸思枯竭時,我曾經整整一星期想不出任何一小節音符,因為腦海中的資料庫元素太少,能夠想到的風格都用完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柏克里給了我新的能量,彷彿開啟了一條新路,使我在創作上有了新的選擇。」

        從國中開始熱衷音樂創作,謝宗翰始終堅持學音樂是為了自己快樂,為了走入人群,帶給人間美的感動,而非為了升學、求職,甚至不是為了當個音樂家。如願至嚮往的音樂殿堂短期留學,他認為自己的幸運和際遇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歸國後,他與一群客家年輕音樂工作者結交,互相激盪,一同朝提升客家音樂層次而賣力前進。

        謝宗翰坦言:「剛聽到他們唱客家歌謠時覺得很那卡西,像電子花車樂,可是歌手的聲音真的很美。」經過多次溝通和嘗試,一夥有共同理想的音樂人,接受了他的建議,將原歌加入交響樂和爵士樂風格重新創作,新專輯「黃揚葉滿天飛」不僅入圍金曲獎,更獲得長榮航空肯定和採用。

謝宗翰喜不自勝的宣布:「這代表客家音樂走出台灣,躍上國際領空了。」


————————————
客委会築夢計畫系列文章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4 21: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