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60|回复: 6

江西老表话”与“客家话”(转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3-5 22: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西老表话”与“客家话”





语言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和维系文化的纽带,对地域性文化形成至关重要。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语言自然是南腔北调。语言学家统计全国汉民族语言共分七大语系,客家方言是其中一大语系,这是客家人引以自豪与骄傲之所在。

赣南大部分地区属于客家方言区。客家方言俗称“客家话”,在广西叫“嘛介话”,四川叫“土广东话”,江西又常称作“老表话”。所谓客家,是相对土著居民而言。自东晋始,迫于战乱,中原地域的汉人曾有过五次大规模南迁。“客家”称谓,大概始自宋代。今日之赣南、闽西、粤东地区的客家话大概在第二次南迁时就已基本形成。

闽粤赣边的闽、赣南、粤东、粤北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地方。客家方言,居然能在粤、闽、赣、桂、川、琼、湘等省及港、澳、台地区八千万客家人中世代相承,并且还在散居国外60多个国家的一千万华侨、化裔当中得到认同,且经久不衰,足见其根基之深,生命力之强。

为何说“江西表老话”乃指客家话呢?据笔者探寻,“老表”一词,追溯其源头,应是出在赣南。

据传当年朱元璋与南方两大军阀争雄,在一次交战中,兵败于赣南山区的南康县,前后受敌追捕,性命危在旦夕,幸遇赣南人民把他隐藏起来,躲过一劫。朱元璋感激涕零,许诺说,日后若能称帝,定请救命恩人做“座上客”,以报大恩大德。赣南农民戏谑道:“你若真的当上了天子,怕会翻脸不认旧情,我们同你一不沾亲,二不带故,门禁森严,何以进得京城,进得金銮殿来见你这个皇帝呀?”朱元璋想想也有道理,便信口说:“那你们就说是我的老表亲吧!”后来,朱元璋果然得胜称帝,建立大明朝,建都应天府(南京)。数年后,赣南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百姓处于饥饿之中。于是,有人想起了朱元璋当年的承诺,便公举代表赴京求见朱元璋。结果,门禁栏阻,他们便亮出了事先准备好了的朱氏“老表”名贴。朱元璋一听赣南老表来了,果不食言,亲临殿前大呼道:“嗬,老表啊,我的老表亲来了!”“老表”称谓,由此便名扬天下了。

其实,“老表”称谓是江西客家人为着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而发明的。客家先民举族南迁,大都定居于关山重重阻隔的闽、粤、赣山区。土著人自诩为“坐地虎”,称客家人为“过山虎”。土客相争,夺田夺山,两虎相头甚为激烈。而彼此不同籍、不同姓、不同宗的客家人,便睿智地用“老表”这种似亲非亲、似故非故的称呼来加强与其他客家人的感情,以达到携手团结、同舟共济、患难相依的目的。久而久之,“老表”便约定俗成,成了江西客家人之间联谊,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亲切称谓。

无独有偶。驰名中外的陈毅元帅,当初在赣粤边区坚持游击战争时,同样与赣南老表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结下了没齿难忘的深情厚谊。全国胜利后,陈毅当上了元帅、副总理,当年和他在赣粤山区风餐野露、同床共眠的游击队员朱赞珍进京拜访陈老总。电话打进去工作人员不明来者身份不予通报。朱赞珍的犟脾气来了,怒发冲冠地大喊:“岂有此理!就说我是信丰的朱老表!”陈毅一听,赶紧吩咐秘书派专车迎接。两人相见,朱赞珍热泪盈眶,抬手捶陈毅一拳,亲昵道:“崽古头(意指带兵的人),我还以为你忘了我们作田老表呢!”陈毅抱着他的肩膀说:“哪里哪里,苟富贵,毋相忘。老表同志哥,你瞧我陈毅是那号角色吗?赣南老表与我陈毅情同手足,恩胜父母,我岂敢忘怀!”60年代初,时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的刘俊秀进京汇报工作,周总理向毛主席介绍道:“这位就是江西老表刘俊秀。”毛泽东呵呵笑道:“稀客稀客!呵,江西老表出了名哩。”笔者以为,“江西老表”真正闻名,当是始于解放后这些故事.
      “老表话”是赣南客家乡音,赣南大都讲这种话。追源溯流,与粤北梅州话,闽西上杭话,几乎同出一辙。如,闽西人呼儿叫“囝”,赣南人呼儿叫“崽”。又如,“走”念“行”(读han),“荒”读如“方”等等。在习惯用语上,“做什么”叫“做麻格”,“卖米”叫“粜米”,“买米”叫“籴米”,“饮酒”叫“食酒”,“月亮”叫“月光”,“太阳”叫“日头”等等。在称谓上,“我”念“ηai”,“他”读ji,“公爹”叫“家官”,“婆母”叫“家婆”,“妯娌”叫“仔嫂”。这些叫法,在闽粤赣边区都大同小异。但与其它语系却大相径庭,绝然不同。如“出租”,吴方言叫“租”,燕京话叫“赁”,客家话叫“税”;吴方言称“层屋”为“几进”,北方叫“几层”,客家话叫“几栋”。

为什么赣南客家话与闽粤客家话是如此相近、相同呢?查赣南地方志,客家人的迁徙流向,在历史上有过多次重迭的反复。兴国明末年间曾有大量闽广移民迁入。《潋水志林》卷一中载:“寇祸始末,至今编户绝无土著。闽广流民集耕其地。”又《清同治·兴国志》载:“国初兵燹,地旷人稀,流民争集。闽广之侨户,自为党类,势遂张。”由此可见,兴国客家人很多是明末清初从闽、粤两省返迁来的。赣南各县,大致如此。

客家方言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客家子孙繁衍不绝之外,另一因素,是因为它本身具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语言的独特个性,形成了客家方言的自身优势。客家方言有哪些特性呢?

  其一,语音响亮优美,富有音乐性。说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如客家话叫母亲为“唔姆”(念mumei)、“媪喂”(念aowei),叫父亲为“阿爸”或“爹爹”,叫起来,响亮悠扬,悦耳动听;其二,客家方言没有卷舌音,念起来没有佶屈聱牙之感觉,好念好说。如,“知”、“资”都念“zi ”;“诗”、“私”都念“si”;“痴”、“剌”都念“ci”。其三,客家方言语汇丰富多彩,表情达意,准确细腻。例如“死”这个词,称小孩的死曰“取债”;年轻人的死叫“短命”;老人死称“归仙”,如有忌讳则说“老了”或“走掉了”。其四,就语法结构来说,具有兼容性、包容性。有海乃大,客家方言吸收了中原文化的长处和优势,和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相通,很少特殊现象,只不过稍有细微的差别罢了。如构词法中,有时语素相同,排列颠倒,例如普通话中的“客人”,客家话叫“人客”;普通话中的“热闹”,客家话叫“闹热”。有时语素相同,附加成分不同,例如普通话中的“虾”,客家话叫“虾公”;普通话中的“虱子”,客家话叫“虱婆”。又如形容词的重造,普通话表示程度深浅,往往用ABB式,如红彤彤,绿油油,黄澄澄等,含有喜爱的感情色彩。而在客家方言中往往是BBA式,且有贬的感情色彩,如“斑斑老”、“冰冰冷”等。总而言之,客家方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是响亮优美的;客家方言的建筑材料――语汇是丰富多彩的;客家方言的结构规律――语法是简单易学、通俗易懂的。这就是客家方言之所以广泛流传、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
客家语言是极富文学色彩的语言。客家语言的文学性。表现在修辞格的比喻、拟人、形容、顶针、重迭、夸张、对仗、反衬、起兴、描摹等多种手法上。因为客家语言幽默诙谐,情真意节,生动形象,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表现力,特别是在客家方言中的民谣、儿歌、俚语、谚语、歇后语中尤为突出。

如谚语“雷公先唱歌,有雨冇几多”,俗语“山中冇老虎,猴子称霸王”、“千田万地,唔当一门手艺”,歇后语“老鼠沿称钩――自称”、“火烧眉花――救眼前”、“木匠担枷――自作自受”,民谣“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这些客家方言因源于生活,和劳动者贴近,所以用它描景状物,有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用以叙事,娓娓动听,淋漓尽致;用来写人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这就是客家方言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赣南作家罗旋所写的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南国烽烟》和《红线记》,赣南电视剧作家舒龙写的《封锁线上的交易》、《赤都财魁》等电视剧,以及获得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采茶剧《山歌情》,这些红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一朵朵异彩纷呈的艺苑奇葩,无一不是用鲜活的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写作的。著名的赣南采茶传统剧目《钓拐》、《补背褡》、《秋麦》、《茶童戏主》,都是客家方言的传统剧,也是客家人喜闻乐见的好剧目。

“亲不亲,听乡音”。客家人主要的认同标志是客家方言,所谓“天下客家共一家”。客家人走遍天涯海角,只要一听到说客家话的,彼此之间就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乡土感情和同根同脉的意识,感到无比的亲切。

用客家方言唱的客家山歌,从字眼、音韵上别具风味,尤其是意境上的生动,别的语系是无法相比美的。若将客家话换成“官话”、“白话”、“普通话”来唱,就不伦不类,大为逊色。客家山歌有别于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的诗词歌赋,它是一支独特的艺术奇葩。如兴国客家山歌“郎有心来妹有心,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引路,水深自有撑船人。”那语句的整齐与韵律,同古时“七绝”之美差不了多少。从这个角度看,客家方言、客家山歌同中原诗歌,有一定的渊源。

客家方言是人民创造的,它深深扎根于劳动群众生活的土壤中,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它不仅有着辉煌的过去,同样也必将有着灿烂的未来。




http://www.red-soil.com    江西赣南红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3-7 00: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江西老表话”与“客家话”(转摘)

梅州的客家还是和江西的客家有点小小的差别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3-7 17: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江西老表话”与“客家话”(转摘)

你来自越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3-7 20: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江西老表话”与“客家话”(转摘)

我们兴于南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3-7 21: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江西老表话”与“客家话”(转摘)

我是说那个骂客家人的那个人的id是 wolaizhiyuenan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2 14:1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中北部的都不是老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5 02: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愚见!一个原则,客家是汉族!所有的臆想和杜撰都不能为立论去破坏这原则。今有不以汉人宗室传统依据族谱为准,信标新立异为寻找课题费的砖家什么基因论与优化而于少民的杂交的臆想论,恰与臆想祖宗杂交症患者不谋而合,大肆说客家说畲客,壮客,满客,甚至认百越者;极大的破坏汉人客家的形象。这也正给不了解客家文化的人,北方人,或仇视客家文化的人,拿以把柄和立据来混淆视听。希望客家宗亲们以自家的族谱为依据,保持我们客家的传统,大胆说自己是汉族。对破坏客家形象的砖家、学者,进行批判,极大过者开除族谱籍贯,以慰祖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1-1 07: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