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2|回复: 2

【转帖】广东蕉岭展出40幅古画见证500年前“中原人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9 19: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蕉岭展出40幅古画见证500年前“中原人家”




古画见证500年前习俗

  “五一”黄金周,蕉岭县博物馆古画馆对外开放展出的40幅明清古堂画,吸引了大批前来观赏的游客和当地群众。这些高近2米宽1.5米、忠实记录了400至500年前明末清初中原人家“全家福”的巨幅古画,无不令参观者叹为观止。而一个县级博物馆竟珍藏了40幅之多并且形成了系列古代堂画展览馆在我省同级博物馆中亦属罕见。

  古画见证500年前习俗

    记者在蕉岭县博物馆看到,这批古堂画以家族群体肖像画为主,虽然画面上少有题跋,已难于考证出于哪位画师之手,但每一张都形神兼备,不但人物形象符合人物的形体,服饰结构、比例、场景透视原理等。而且人物的性格、气质和精神、神态均栩栩如生。博物馆库房部主任赖文光告诉记者,据他们考证,这批古画很可能出自北方中原一带。明代中叶以来,中国画艺术思想趋向活跃,各种绘画流派繁衍,绘画作品中的个性表现和地方特色竞秀比美,艺术形式和风格呈多样化,浙派、院派、吴门画派等竞相争秀。这批古堂画,正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形成的。虽然画中人物衣帽服饰随着朝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艺术风格却是一脉相承。这些古堂画不但见证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而且为了解当时中原汉人及清朝初年的社会习俗提供了物证而显得弥足珍贵。

  40幅古画成镇馆之宝

  据了解,为了让这40幅古画重见天日,蕉岭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没少吃苦头。1989年,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将海关从走私分子手中截获的40幅明清古堂画拨给蕉岭县博物馆收藏,40幅古画成了镇馆之宝。当时由于蕉岭县博物馆没有展馆,这批古画只好一直收藏在库房中,这一放就是13年。为了完好保存这批古画,蕉岭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绞尽了脑汁。岭南气候潮湿、库房设施简陋,为了防潮,他们每年春夏季节都给库房更换木炭;为防止木箱脱掉的颜色浸染宣纸使古画变花,他们将装古画的木箱换成铁箱,并按当地的土办法用烟叶防蛀,13年来,他们光烟叶就用掉了好几十斤,因陋就简硬是用土办法将这40幅古画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古画装裱用时半年

  为了给这40幅古画找到安身之地,2000年,在海外经商的蕉岭县乡贤钟法刚先生带头捐资50万元作为建蕉岭县博物馆的启动资金,与此同时,省、市、县拨出300多万元支持博物馆建设。2001年春天,被当地群众誉为蕉岭县标志性建筑的博物馆建成后,博物馆专门拨出近500平方米展厅为古画馆,40幅古画终于有了“家”。赖文光主任告诉记者,博物馆建成后,他们请来当地最好的裱画师对古画重新进行装裱,由于古画从走私分子手中截获时已相当残旧,加上在库房藏了13年,每幅古画展开后再卷起来便会掉色片,所以装裱时画一打开便要一口气将它裱完。这可苦了裱画师,每天10多个小时连续干,一张画也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为了给裱画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专门为腿脚不便的裱画师设计了一张工作椅,让裱画师坐着也能工作,他们的真诚使裱画师大为感动,终于用半年多时间将40幅古画裱完了,博物馆为此花了5万多元。(记者绿叶 通讯员汤铭琛摄影报道)

转自新浪新闻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5-3-9 at 19:54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9 0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那些画的色彩很鲜艳,不象是四百年前的古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3 21: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到现在不过百年。清朝不过三百年。最多四百年而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21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