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5|回复: 4

和平五爪八龙蟒袍是乾隆特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2 19: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平五爪八龙蟒袍是乾隆特赐?  
作者:李远飞等 时间: 2004年2月17日 11:23:17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一件清乾隆年间的彩绣官袍在和平县安坳镇(已并入彭寨镇)川九村委会新楼村小组被发现,并首次公开亮相。

  官袍现存于该村最大的古屋——奉政大夫第内,由61岁的村民林日新等人保管。

  林日新说,此官袍为其祖上所留,是清乾隆年间奉政大夫(正五品)林适中70多岁荣归故里时所携。

  五品官治黄有功荣归故里留蟒袍

  据《林氏族谱》记载,奉政大夫第为林适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所建。林适中,字权先,号敬亭,和平安坳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殁于乾隆六十年”(公元1720-1795)。乾隆四十年选授河南舞阳县知县,历任滑县知县、开封通判、南阳府同知和河南省丁酉科(1777年)乡试同考官等职。他在河南任职期间,因修水利、救济灾民和治理黄河有功,被朝廷诰封为奉政大夫,官居正五品。

  笔者日前驱车川九村,见到气势非凡的奉政大夫第和尚未真正与世人见面的清朝官袍。

  奉政大夫第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前低后高,整体布局为椭圆形,长95米,宽55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七间布局。每“进”夹一天井,砖石墙,木架梁。凹肚门楼式大门,门额嵌一麻石匾,阳刻楷书“余庆楼”3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正厅、中厅装饰有华丽的屏风,栋桁均浮雕有花鸟鱼等。次间天井中一株粗壮的苏铁,相传是林适中手植,至今枝繁叶茂,据说每年开花。

  林日新等人向笔者展示了那件保存了两百余年的官袍。

  官袍以石青色绸缎为主要面料,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红褐色光泽。左腋下有一衣带,斜衩处缀圆形镂空小铜纽扣,周身密布金绣图案,前后均有3条五爪金龙,两肩亦各有一条,共8条。胸前和背部的龙,首向正面,头部左右对称,双目圆睁,正视前方,蜿蜒而坐(据民间称,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清朝官袍通称为蟒袍,蟒与龙以爪区分,其余形、神无大异)。此官袍还绣有祥云、金菊、蝙蝠等图案,下端衣摆处绣有海浪,中有三山。官服下摆左右各有开衩。龙鳞及其它图案均以金黄色或蓝色线绣成,层层叠叠,甚是密厚,颜色逐层过渡,层次分明清晰,虽历经两百年风霜,仍如新绣一般。据悉,清朝的官服多有讲究,线外包金银的叫做平金绣,在夏服上用的叫戳纱绣,只用彩线而线外不包金银的叫彩绣。

  据说,当年奉政大夫第建成后,有人上告朝廷,称林适中建房逾制,后朝廷派人调查,证实其并未逾制。林适中任官近20年,任职期间,朝廷每年拨3万两白银给他用于整修黄河水利。在其任职期间,负责河段未发生过决堤事故,曾受朝廷嘉奖,乾隆曾赐“皇恩叠赐”匾,此匾于“文革”时被毁,而官袍被收藏起来,幸免于难。

  官袍官阶不一致是否特赐尚未知

  据史料介绍,清朝时的蟒袍为王公大臣及各级官员杂役最常穿的礼服,行制、文饰均同龙袍。据《大清会典》颁布的有关规定,蟒袍分四个等级:一、亲王、郡王、文武一品、二品除特赐穿金黄色者,蟒袍一律用蓝色或石青色,片金边缘、通绣四爪蟒九条。特赐五爪蟒者除外。二、贝勒、贝子、奉国将军、文武三品、一等侍卫蟒袍准用石青、蓝色片金缘,绣四爪蟒九条。三、奉恩将军、文武四品至六品官、二等侍卫为一等级,可着四爪蟒八条。四、文武七品至九品官着“过肩蟒”纹,全身共绣五蟒。

  照此规定,林适中时为正五品官员,“可着四爪蟒八条”。可笔者发现,官袍上的“蟒”均清晰地显示出“五爪”,五爪蟒袍只有“特赐”者方能着之。可是,在有限的史料记载中,并未见林适中被“特赐”的只语片言。

  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一篇学术论文里提及的一件清朝官袍与这里发现的官袍非常相似。文中说“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清朝乾隆皇帝赐给云南车里宣慰使的官服。按照民间‘五爪龙、四爪蟒’的通称,这件龙褂前后两肩各绣之物皆为五爪,当属龙纹之列。且此龙褂绣四龙,龙首面向正面,头部左右对称,双目圆睁,正视前方,蜿蜒而坐,被称作坐龙,是龙纹中最为尊贵的纹饰。”

  该文还称:“按照清代服饰定制,龙袍只限于皇帝、皇太子穿用,而皇子也只能穿龙褂。五爪龙缎、金绣等都在官民禁止穿用之列,大臣官员有特赐五爪龙衣服及缎匹。四开衩的衣裾,宗室才可穿用,其他官吏士庶只能穿二开衩的衣式。团龙褂非奉上赐不得用五爪龙团花、四团龙,唯诸王有特赐正龙者才许使用。

  据此,从和平发现的龙褂通身遍布金绣、四团五爪正龙图案以及四开裾样式等方面的特征来考证,此官袍不失为一件珍品。“

  那么,这件官袍是不是非林适中所着?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除林适中外,该家族尚未出过另一位比五品更大的官员。照此推测,如果在安坳发现的这件官袍的确是林适中所有,那么只能是因为他治黄有功而“奉上特赐”的。  
















http://www.elandpc.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3: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人顶下!
              










































































http://joke.52yl.co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3 19: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图片就更好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 15: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家伙,看一下图片更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6 22: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民前锋  浩气长存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日寇出兵10万,飞机100架,军舰60多艘,夸下海口,要在4小时内占领上海。我十九路,以一当十,英勇奋战,激战32昼夜,粉碎了日军5次总攻,使日军三易其帅,伤亡近万。
  在淞沪抗战中,广东省和平县籍官兵英勇杀敌,前仆后继,充分表现了不怕流血牺牲,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团长黄汉廷身先士卒,勇敢机智地指挥战斗,是一位爱国的且富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官。他是本县附城镇新塘人,生于1892年,出身贫寒,仅读过几年私塾。15岁开始当童工,18岁赴广州参加新军,不久升为班长,护法之役有功升任排长,后考入护国军第二军讲武堂深造,与后来当上十九路军军长的蔡廷锴是同期同学。汉廷毕业后升为连长、营长,至1930年任上校团长。淞沪抗战时,他奋笔疾书,立下誓言:“愿做沙场鬼,不做亡国奴。为国捐躯,虽马革裹尸在所不辞。
  黄汉廷团原驻防苏州、无锡、常州。1932年1月29日奉命调赴前线增援,在大场镇构筑强固工事;并担任浏河警戒。2月8日至12日推进至候家宅、燕毛湾一带,无日不与日军周旋。19日开始,日军屡攻不下,指挥官植田谦吉(日本陆军中将)挑选精兵二三千人,组成敢死队,在飞机、大炮和坦克车掩护下,向吴淞、闸北、江湾总攻击,战斗十分激烈。我军黄汉廷团官兵沉着应战,并引发地雷炸毁敌车多辆。当敌人接近阵地时,我军战士像猛虎一样跃出战壕,与敌军肉搏,杀得敌人血肉横飞,敌气馁而后退。稍后敌人再次进攻,同样被我军杀得七零八落。这样相持了5天,敌军死伤颇多而溃退。此次战斗,我方伤亡官兵7名,其中县籍七连连副黄振民、士兵曾娘金壮烈牺牲。27、28两日全线沉寂。29日拂晓,日军在重炮数十门、飞机数十架掩护下,倾巢出动,分数路向我阵地进逼,情势十分紧急。我军不得已撤出钱家荡,但敌人仍继续前进。我军士气振奋,以一当百,誓死坚守,敌军伤亡过半,终不得逞。在这次战役中,十九路军第三团为国捐躯者有第九连连长黄瑾、连副王标以下105名,其中我和平籍官兵50名(名单附后,含录自广州淞沪抗日和籍两名烈士)。三营九连连长黄瑾是县籍大坝镇人,在与敌激战中,身中三弹,血流如注,仍坚持指挥不下火线,最后壮烈牺牲。在连长黄瑾英雄气概感召下,九连战士固守阵地顽强地与敌搏斗,最后全连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
  据“活着的烈士”黄德俊(和平县上陵镇人,误作烈士,实负伤后送医院救治)口述:“我入伍后编入十九路军三团三营九连任士兵,团长黄汉廷、营长周刚如、连长黄瑾同是和平县人。在上海保卫战中,经数日恶战,我连只剩下八九个人。一天下午连长黄瑾被猛烈的机枪击中,倒在战壕里,我前往救护,刚到连长身边,我右肩胛被敌机枪射中数弹,倒在血泊中,此时有一炸弹落在我身边,幸未爆炸。我昏迷过去,后被送往后方医院救治。部队首长以为我已牺牲,将我的档案定为烈士寄回和平。二年后,我复员回乡,特意去瞻仰‘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果然有我的名字。”
  和平籍官兵在淞沪抗战中英勇杀敌的精神,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李以?在《黄汉廷团长传略》中说:“黄团长在此次战争中,率领该团在上海大场、江湾一带屡立战功。该团多是和平子弟兵,实为广东人、和平人的光荣,黄氏之功不可没也。”“和平子弟兵刻苦耐劳,善于作战,平时很团结,为十九路军最有特色的一个团。”
  为纪念淞沪抗日的和籍烈士,十九路军团长黄汉廷于1933年5月倡议全县各界募捐,在和平县城东山南坡创建一座“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让爱国抗日的英雄事迹流芳百世,供后人世代缅怀。此碑系淞沪抗战系列纪念物之一,和广州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同为广东特有的两起珍贵的历史文物。1958年后,它与“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相互辉映,象征和平县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诚为和平县革命文物之“双壁”,1985年均被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被列为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时,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筹建委员会办公室致函我县政协称:“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和平县籍十九路军官兵英勇善战,贡献巨大,牺牲也不少,上海人民不会忘怀。我们初步打算以群体形式在纪念馆中展示和平县官兵的英雄事迹,让后人瞻仰,永远纪念。”
  淞沪抗日和籍50烈士英名如下:
┌────┬───┬────┬───┬───┬────┐
│姓名  │籍贯 │ 职务 │姓名 │籍贯 │ 职务 │
├────┼───┼────┼───┼───┼────┤
│黄瑾  │大坝 │ 连长 │袁寰 │大坝 │ 列兵 │
├────┼───┼────┼───┼───┼────┤
│黄振民 │附城 │ 副连长│张允 │大坝 │  列兵 │
├────┼───┼────┼───┼───┼────┤
│王标  │附城 │ 副连长│吴少平│大坝 │  列兵 │
├────┼───┼────┼───┼───┼────┤
│陈添元 │林寨 │上士班长│叶青盛│大坝 │  列兵 │
├────┼───┼────┼───┼───┼────┤
│曹雄  │附城 │中士班长│刘章甫│青州 │  列兵 │
├────┼───┼────┼───┼───┼────┤
│吴盛尧 │上陵 │中士班长│巫标 │长塘 │  列兵 │
├────┼───┼────┼───┼───┼────┤
│黄玉阶 │上陵 │中士班长│张立胜│长塘 │  列兵 │
├────┼───┼────┼───┼───┼────┤
│刘德  │青州 │下士班长│李廷芳│长塘 │  列兵 │
├────┼───┼────┼───┼───┼────┤
│徐定远 │下车 │下士班长│徐维翰│长塘 │  列兵 │
├────┼───┼────┼───┼───┼────┤
│徐木林 │下车 │ 列兵 │石得胜│长塘 │  列兵 │
├────┼───┼────┼───┼───┼────┤
│徐明元 │下车 │ 列兵 │吴煊 │上陵 │  列兵 │
├────┼───┼────┼───┼───┼────┤
│徐汉州 │下车 │ 列兵 │黄永 │上陵 │  列兵 │
├────┼───┼────┼───┼───┼────┤
│除声标 │下车 │ 列兵 │吴福才│上陵 │  列兵 │
└────┴───┴────┴───┴───┴────┘
┌───┬──┬────┬───┬──┬────┐
│姓名 │籍贯│ 职务 │姓名 │籍贯│ 职务 │
├───┼──┼────┼───┼──┼────┤
│徐明华│下车│ 列兵 │凌乐平│贝墩│ 列兵 │
├───┼──┼────┼───┼──┼────┤
│刘云清│下车│ 列兵 │罗成标│贝墩│ 列兵 │
├───┼──┼────┼───┼──┼────┤
│郑振湘│下车│ 列兵 │林凤鸣│贝墩│ 列兵 │
├───┼──┼────┼───┼──┼────┤
│徐国基│下车│ 列兵 │肖亚彬│贝墩│ 列兵 │
├───┼──┼────┼───┼──┼────┤
│徐南扬│下车│ 列兵 │陈金章│林寨│ 列兵 │
│陈汉 │大坝│ 列兵 │陈才 │林寨│ 列兵 │
├───┼──┼────┼───┼──┼────┤
│刘绍先│大坝│ 列兵 │林丙廷│安坳│ 列兵 │
├───┼──┼────┼───┼──┼────┤
│黄德材│大坝│ 列兵 │林云廷│安坳│ 列兵 │
├───┼──┼────┼───┼──┼────┤
│黄德标│大坝│ 列兵 │叶廷忠│彭寨│ 列兵 │
├───┼──┼────┼───┼──┼────┤
│袁英雄│大坝│ 列兵 │吴益云│合水│ 列兵 │
├───┼──┼────┼───┼──┼────┤
│黄鸿基│大坝│ 列兵 │曾娘金│礼士│ 列兵 │
├───┼──┼────┼───┼──┼────┤
│黄桂标│大坝│ 列兵 │黄李胜│附城│ 列兵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5 21: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