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回复: 0

龙岩创新举措加强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建设——文脉绵延 客韵生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暮色渐染,在长汀县龙潭古戏台上,古朴的唱腔、悠扬的曲调,将汀州的历史故事与人文风情娓娓道来。
1.webp

11月1日,福建省级非遗项目“唱古文”展演暨2025年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在这座承载着千年记忆的戏台上启幕。一项项非遗技艺的展演,生动展示了闽西客家文化如何从博物馆的展柜、古籍的字里行间,一步步走回人间烟火,焕发生机与光彩。

2.webp
3.webp

闽西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2017年1月,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设立。今年6月,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借此东风,我市高度重视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的顶层设计与全域推进。

为此,我市组织编制了《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五年规划(2025—2030年)》,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纳入规划,并积极推动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5个客家核心县(区)完成辖区文化生态保护区五年规划编制,实现市、县规划全覆盖。

在数字化保护方面,持续升级完善龙岩市客家文化非遗数据库,整合文物、非遗项目、历史建筑等多元客家文化资源,完善其名称、传承脉络、现存状况等核心信息档案,借助科技手段实现客家文化资源“可查、可管、可追溯”,推动客家文化保护从“传统记录”向“智能管理”转变。以项目为抓手,推进特色空间打造,实现土楼奇谈文旅演艺等5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签约,2025年龙岩市14个全省文化和旅游重点推进项目年计划投资额13.42亿元,1-9月完成投资额10.37亿元,占年计划比例77.27%。

与此同时,聚焦发力项目“谋划、申报、实施”,争取国家、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6919万元,免开资金1330万元,合计8249万元,位列全省设区市首位;争取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358.3万元,重点推进客家文物项目抢救性保护。同时,构建“院校培养+实践培训+梯队建设”的人才培育模式,在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客家文化课程和讲座;设立非遗传承基地6个,累计培训人员628人次;依托市艺术馆“岩青夜校”、市博物馆“非遗大舞台”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不断壮大传承力量。

文化发展在于多样融合拓展文化空间。我市以文旅“客家美食”大赛为切入点,通过创新大赛举办方式,着力打造闽西文旅客家美食品牌;通过加快培育文创产业集聚区,提升打造龙岩市非遗主题街区、福建永定土楼数字文旅产业园等,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全市已评定157个市级非遗项目生产性重点保护传承单位,其中2个入选福建省首批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

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作,“周末戏相逢”“文化惠民演出”等常态化活动累计开展近200场次,服务群众近30万人次;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站)举办线上线下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1133场次,服务群众超907万人次。开辟研学融合传承新路径,依托《客家历史与文化》《汀州客家童谣》等非遗教材开发客家文化等五大主题板块150多门精品研学课程,策划推广35条非遗研学精品路线。今年以来,开展非遗研学活动800余场次,参与学生超过4万人次,推动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我市不断深化客家文化理论研究,《闽西客家方言词典》《闽西非遗美食图典》等一批学术、普及读物相续编撰出版。成功举办第三届“五洲客家音”文化交流对话会,吸引了海内外客属乡亲、高校学者、青年学子等逾300人参与,有效推动客家文化传承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同时,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超500场次。

记者手记
在龙岩,无论是年轻人为古老客家山歌注入现代元素,还是数字化让文物唾手可得,或是非遗技艺走进中小学课堂,这些都是客家文化保护工作最生动的注脚。文化保护不仅是留存遗产,更在于激活新生。龙岩并没有将文化遗产束之高阁,而是让它们“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活”在年轻一代的创意里,“活”在经济发展的脉搏中。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https://mp.weixin.qq.com/s/DebfTRz1x_RLBCiwitT4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13 04: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