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用户注册 登录
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返回首页

孤独行者的个人空间 https://www.hakkaonline.com/?9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网络精品]理解“教育”的关键词

已有 694 次阅读2007-4-3 11:34 |个人分类:教育日志

理解“教育”的关键词

肖川

用概括出“关键词”来梳理出一个学术领域的基本样貌,是当今国际学术界一个比较流行的做法。它的可取之处是可以做到纲举目张、以简驭繁。当然,它也的确有冒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危险的可能。况且,哪些词可以作为关键词,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不管怎样,这一学术探索和表达的方式仍然是有着无可争辩的价值的。

基于我的教育探索,基于我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如下一些词应该是作为理解“教育”的关键词:学习领域,人的发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经验课程,有效教学,课堂互动,知识建构,教师成长,学校文化。

学习领域 学习是对学生来说“有意义的活动”的精蕴。今天年轻一代究竟该学些什么?学习内容的性质又是怎样的?这是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人类纷繁复杂的学习活动,从其学习内容的性质来说,无外乎这六大领域:语言、数学、科学与技术、艺术、历史与社会(包括社会实践)、体育与健康。任何学习,从其内容来说,都可涵括在这六大领域之内。这六大学习领域的划分,有助于我们对学习内容与人类生活之间关联的认识,亦即根据学习领域所建构的课程学习的意义。

与“学习领域”相关联的是“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领域都有不同层级、不同谱系的学习主题。认识到这一点,这对于我们教师建构知识的系统框架,从而自觉地帮助学生建构出知识的系统框架,有着很重要的价值。过去,广大中小学教师只有关于“课”的观念,一节一节地上课,却很少思考或清晰地意识到“课”的知识内容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这也是教师课程意识缺失的一个表现。

学生的发展   从教育活动的绩效来看,我们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究竟为了什么”,这是一个更高的、带有教育终极价值关怀的问题。

学生是有着发展需要和丰富的发展潜力的一类人。“发展”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怎样的变化可称之为发展呢?这有一个“发展观”的问题。首先是我们将学生发展的关注点放在哪里?我们又如何来检测学生的发展?在我看来,学生理想的发展应该是“自主的发展,和谐的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从“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这四个维度来关注和检测学生的发展是实现学生理想发展的概念框架和实践策略。这个概念框架较之于“德智体美”或                                                                                         “德智体美劳”要合理得多。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教育领域的小敲小打、缝缝补补虽然对教育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但是也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教育原有的根本性东西并没有真正被触及,具体个人的生命状况仍然并不乐观。我们的教育无助于学生生命尊严的提升,却有愧于学生生命尊严的失落。

我理解的生命教育有三个层次: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的教育――真正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

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次是作为教育的存在型态――它关注学生当下的生命状态,努力创造生命化的校园,生命化的课堂。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的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是生命教育视域中教学的自觉追求。

生命教育是一个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因而是地方课程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主题和领域。这些领域和主题包括:安全教育,信仰教育,感恩教育,死亡教育,人权教育,和平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三个层次。

公民教育   教育、个人、社会,这三者的繁复关系是我们理解教育的最基本结构。教育要服务于个人,因而我们强调生命教育,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教育也需要服务于社会,所以我们强调公民教育,强调教育要为自由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用英国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T·H·Marshall)的话说,公民身份(citizenship)是指个人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或民族国家普通的成员,享有与他人同等权利和待遇的资格。他还认为,公民权利至少包含三类权利:民权,包括与个人自由相关的一些基本权利;政治权,具体说就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社会权利,即公民享有国家提供的经济保障、教育、基本的生活和文明条件等的权利。这些权利在某种程度上呈层层递进的关系,民权的实现有利于促进选举权,选举权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各项社会权利。

一个真正的公民,他既不是唯命是从、逆来顺受的草民,也不是明火执仗、以暴制暴的暴民。公民对于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仅仅具有认同意识,而且还有自觉意识。一个真正的公民,应该将自由、平等、博爱、和谐、幸福、人权、民主、宪政、法治、和平这些人类共同创造的普世性价值看作是自己的个人目标并正确理解之。

中国过去的政治挂帅、空话连篇的说教,其实是一种精神奴役。在公民社会远远没有充分发育的环境里,我们需要真正的公民教育,通过“立人”而“立国”。人类的文明史充分证明:所有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莫不以保护人民的自由与公民权利为第一任务。历史也已经证明:只有人民最自由的国家才能成为最稳定、最繁荣、最和谐、最强盛的国家。

经验课程   “理解的课程,文本的课程,感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一个概念框架。它要描述和解释的无非是:假如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理想的课程”,它的确是代表着人性、正义的课程,怎么样变成学生“经验的课程”、落实在学生真切的发展上呢?这首先取决于课程标准、教材是否编得好;其次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是否足够的高,能否很好地领悟文本;再次取决于学校教学的条件以及教师的“怎么教”;最后还取决于学生的素质,而学生的素质又取决于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家庭及所在社区的文化水准。只有当我们所有的教育追求和努力真正变成学生的生命经历和体验时,我们良好的教育理想才不是“画饼”,因为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出发,我们的追求才有了一个正确的起点。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这一概念首先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它可能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可能是负效的。何种教学就可称为“有效教学”,也就是说,满足何种条件或具备哪些特征就可算作“有效教学”?基于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学生非常明确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学习主题和任务;对于教学过程学生有实质性的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将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美国密苏里州的教育目标:知识+表现=成功。这个公式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是有帮助的――“通过在实践中整合和运用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使用各种办法通过所有的训练,学生将会对经验学习更有兴趣和动力。这种学习在考试过后仍长久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作为超越课堂直至成功的一块跳板。”“表现性目标”就是提出需要学生从事的活动,它描述的是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和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

“有效教学”,对教师来说,意味着精神享受,意味着尊严的获得与提升,意味着生命价值的实现。而对学生来说,意味着智力的愉悦、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

课堂互动  今天我们课堂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教师的“讲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传统习惯”所塑造的我们的性格是重要原因,我们的个性普遍缺乏表现力,我们大多过于内敛,过于拘谨,而缺乏奔放的、洋溢的生命活力。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将“课堂互动”特别强调的一个原因。学生的课堂生活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参与课堂和表现自我的机会,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过于内向、拘谨的不良性格。

乐于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乐于一起心平气和、客观理性地一起辩论,是民主社会的建设者的重要品质,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我们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通过商谈来解决冲突、分歧而达成共识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这是我特别强调“课堂互动”的第二个原因。

 “课堂互动”也是实现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形式和过程――这是一个产生想法和发展想法的过程:你的思想会点燃我的思想,而我的思想又可能丰富、深化或修正你的思想。当我们对一个问题理解和意见一致时,我们就有可能实现由“知”到“信”的转变;当我们理解和意见不一致时,则有可能开阔我们的思路,实现对问题的多元理解。

知识建构 美国诗人佛罗斯特有一名言: “双目合,视乃得”(My two eyes make one in sight)

。这句诗包涵着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学习者是在自己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来建构对世界的认识的。孟子讲“万物皆备于我”,理学家讲“吾心即宇宙”、“心即理”、“心外无物”,其实都是强调我们“看”(认识、理解)世界,主要不是凭肉眼,更多的是凭“心眼”,即我们头脑中的认识结构、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兴趣与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知识建构也意味着教学不是一个“客观知识”的“授—受”的过程,学生的头脑也不是一个容器,知识只能由学生自主建构。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呢?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必要的强化和反馈来实现。

教师成长  凭经验我们就可以认同: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师。实践证明,通过校本培训来促进教师成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校本教研的真正目的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育素养,所以是校本培训的一种实践策略。

今天,学者们概括出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模式,其可取之处就在于: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的现时代,教育专家作为“术业有专攻”的人,他们是能够给广大教师以专业引领的。这可以通过专家深入学校的合作研究,专家的学术报告和教师仔细阅读专家著作来实现。对自我经验的反思,是教师提升教育智慧的不二法门,但自我反思有个前提就是理论的学习。英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应该修正为:“理论学习+对经验的反思=成长”。没有理论武装的反思必定是缺乏深度的、低效的,甚至可能是“瞎琢磨”。“同伴互助”创造着一种学习与探索的精神氛围,一个“心理场”。同伴之间的相互切磋,相互砥砺,相互提醒和相互借鉴,能够有效地整体提高着一个团队的教育素养。

学校文化   学校是一种社会机构,任何机构都有其文化。作为学校文化,有三个基本元素:使命(mission)、愿景(vision)和核心价值(core  value)。所谓“使命”就是学校要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这背后就蕴涵着社会理想,特别是政治信念。“愿景”就是一个团队的成员共同认可的,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富有感召力的前景和目标。学校的明天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我们在向着一个怎样的目标努力?为了培育学校的“愿景”,就需要系统地规划学校,尤其是要给学校一个合理的定位。而“核心价值”就是全校师生需要共同守护的原则、规范和价值观。核心价值可以体现在学校的校训中,更体现在学校全体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体现在教风和学风之中。人是文化产物,也是文化的创造者,还是文化的载体。在学校中,每一个人都是学校文化的体现者、创造者和传承者。

 

http://blog.cersp.com/81650/824108.aspx


路过

雷人

鸡蛋

握手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23:20 , Processed in 0.01326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