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用户注册 登录
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返回首页

andrew的个人空间 https://www.hakkaonline.com/?536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外星人與基督教信仰

已有 3022 次阅读2011-4-11 22:51 |个人分类:活潑的生命

外星人與基督教信仰    趙 剛  

大眾文化中的外星人

據新聞報導,“近十年內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 NASA )發射的最後一個火星探測器──‘火星勘查軌道者'號(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很可能於三月十日進入火星軌道。……火星勘查軌道者號於去年八月十二日在佛羅里達的卡納爾角空軍基地,郵 Atlas V 火箭推動升空。本次耗資 7.2 億元的任務是 NASA 火星探索專案的一部分,該專案向火星派遣了一系列太空船,對火星地表和軌道,以及星球的氣溫和地理進行不間斷的觀察。”1  “如果一切順利,今年 11 月火星探測軌道飛行器將在距離火星地表只有 250 公里的軌道運行。這麽近的距離足夠讓火星探測軌道飛行器近距離觀測火星的大氣層、地表特徵和地底的地理結構,並調查 火星是否曾經有水及生命存在 ,爲未來的火星任務尋找降落地點。”2

早在1996年,一塊在南極洲發現的火星隕石( ALH84001 )被認爲可能包含了火星曾經出現過生命的證據,因而又一次掀起人們對地外文明興趣的熱潮。不過,即使撇開科學的探索不談,“外星人”這個話題早已成爲今日大眾文化的一部分。以影視作品爲例:當今好萊塢天王級導演斯皮爾伯格,就一直對外星人的話題情有獨鍾。由他執導、以外星人爲題材的著名影片,除了最近由阿湯哥領銜主演、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威爾士( H. G. Wells )同名小說的電影《世界大戰》( The War of the Worlds )外,還有《第三類接觸》(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 ET 》等等。此外,吸引了幾代人的,如《星球大戰》、《異形》等作品,更是不勝枚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朱蒂福斯特( Judie Foster )主演的《接觸》( Contact ),以 NASA 的“搜索地外文明計劃”( SETI )爲背景,精彩地探討了科學與信仰之間的關係。

在電視方面,最著名的當數風靡美國幾十年而不衰的《 Startrek 》;專家們一致認爲此劇衍生了一種大眾文化現象。其他如:《 X-Files 》、《 Stargate 》等更是多如牛毛。斯皮爾伯格曾以 UFO 爲題材,拍了一部系列短劇《劫持》( Taken ),亦頗受好評。一九三八年的萬聖節,同樣是根據威爾士小說《世界大戰》改編的廣播劇《火星人入侵》播出後,竟然造成了幾乎席捲全美的恐慌,紐約和新澤西則是重災區;此一事件至今還常常被文化學者談及,成爲研究媒體和受眾關係的經典案例。

若把文學創作也包括進來,信不信由你,第一個進入我們眼界的竟是魯益師( C. S. Lewis )和他的《太空三部曲》( Space Trilogy )。有傳記學者說,這還是産生於他與托爾金( J. R. R. Tolkien )的一次捻鬮:兩人有感於基督教文學作品太少,於是決定各選一種幻想題材來寫。捻鬮的結果,魯益師抓到了科幻,於是産生了《太空三部曲》;而托爾金則被分到魔幻,於是爲我們帶來了《魔戒三部曲》!

不過總的來說,這方面的涉獵還是以非基督徒作家居多。畢竟,用十八世紀佩恩( Thomas Paine )在《理性的時代》( The Age of Reason )一書中的話說:“相信上帝創造了許多世界,多得就像我們稱之爲‘星星'的這種東西那麽多,會讓基督教信仰系統立即變得渺小和荒謬,非叫它煙消雲散不可。這兩種信仰系統完全不相容,不可能被同一個頭腦所擁有;若有人以爲他可以同時接受兩者,那麽就說明他對這兩者都知之甚少。” 3 而在中國大陸的教育系統中,布魯諾被燒一事也與此有關。據說這是典型的宗教壓迫科學案例:布魯諾不過是因爲宣講宇宙中有很多世界(當然也就有很多小綠人了),就被天主教送上了火刑架。所以追求科學、爲真理獻身,就成了至少是筆者這一代人的理想。

筆者以前從事物理科學研究的興趣就與此相關。雖然那時並沒有聽過康得那句針對浩瀚星空所發的著名感慨,但那種莫名的嚮往實是當選擇物理爲專業的主因。而對筆者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美國著名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 Issac Asimov )。不久前由史密斯( Will Smith )主演的電影《機器人》( I, Robot ),就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而來。阿西莫夫是個無神論者,因爲他相信科學和理性與宗教並不相容。但有意思的是,在阿西莫夫眾多的作品中,直接談及外星人的其實並不多;原因或許是阿西莫夫更願意把自己看作是一個人文主義者。4

但阿西莫夫避免觸及外星人這個題材,還有一個可能原因,就是這類題材與僞科學或迷信的聯繫。曾經咶噪一時的新紀元運動、氣功、史前文明等等,很多時候都可以與 UFO 、外星人劃入一類。在大陸信仰真空的時代,這些曾經都是一時的風潮。當然,由於種種原因,潮起潮落,現在還在人們記憶中的,大約就只有法輪功了——在法輪的世界裏,外星人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信仰、科學、迷信這幾者之間究竟是怎樣的轉化關係,顯然超出本文的範圍。但無論如何,到二十世紀末,外星人這個“出現至多一百年的事物,就已經在大眾文化和科學想像裡佔據了一個中心位置,”5  則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

科學探索中的地外文明

從科學史的角度來說,火星運河的發現和被推翻,可以算是探索地外文明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一八七七年義大利天文學家 斯基亞帕雷利 ( Giovanni Schiaparelli )第一次觀測到火星上似乎有各種各樣成系統的線條。從一八九四年開始,美國人羅威爾( Percival Lowell )開始據此宣傳他的“運河”理論:這些線條是火星人用以灌溉的運河!在隨後的一、二十年裡,羅威爾因此成了歐美的大眾文化人物。另一方面,從斯氏的第一次發現開始,關於火星運河的爭論也成爲當時整個歐美天文界的重大話題,參與者遍佈大西洋兩岸最頂級的科學中心。直到1909年法國天文學家安東尼亞第( Eugène Antoniadi )用 83 釐米的望遠鏡證實並沒有所謂的“運河”之後,人們才慢慢放棄了火星人的想法。不過,安東尼亞第保留了在遠古時代火星上存有智慧生物的可能性,並認爲火星上現仍有低等生物(比如植物)生存。又經過幾十年的持續探索,一直到一九六五年火星探測器四號飛臨火星上空,拍下其荒涼的地表圖像,人們才基本放棄了火星上有任何生物的想法。直到本文開頭提到的發現,人們在火星上發現生物(這回是原始生物了)的希望再次被點燃。不過,到目前爲止,結論似乎仍然是否定的。接下來,當然就是去年升空的火星勘查軌道者號。

最近的地外星球是月球。縱然有古代的神話,但從科學上來說,人們早就放棄了月球上有生命的想法。接下來比較近的目標是太陽系裡的行星,其中又以火星和金星的可能性最大。但到目前爲止,在它們上面也沒有發現智慧生物。木星的一顆衛星(木衛六)曾被列爲候選者之一;現在我們也知道,那上面亦沒有值得外星人愛好者留戀的東西。但當我們把目光轉出太陽系的時候,情形似乎就不大一樣了。用電影《接觸》裡的一句台詞來說,“這麽大的宇宙中,若只有我們人類,實在有點浪費空間。”這就要說說大名鼎鼎的 SETI 了。6

一九六一年射電天文學家笍克( Frank Drake )提出了一個方程式,用來估計我們銀河系中可能有的高等文明(至少發展出來類似電磁技術或更高級的星際交流技術)數目。現常稱爲“笍克方程式”:

N = R * . f p . n e . f l . f i . f c . L

其中, N 代表可用電磁波或更高級技術探測到的文明數目; R * 代表適合智慧生物的恒星形成率; f p 代表在那些恒星中,有行星系統的比例; n e 代表每一個行星系統中,適合生命的行星數; f l 代表在那些適合生命發展的行星中,事實上産生了生命的比例; f i 代表在那些産生了生命的星球中,有智慧生物的比例; f c 代表在那些有智慧生物的星球中,發展出星際交流技術的比例;最後, L 代表那些高等智慧生物發出信號的時間。

很顯然,最後的數目 N 取決於我們對這些參數的估計。雖然笍克本人持樂觀態度(他估計出來的數位在百萬上下),並立即開始了在氫原子頻率上的單頻搜索;但後來有人根據此方程估算出,在一千個像我們現在這樣的銀河系中,可能最多出現三個高等文明。無論如何,人類以笍克方程式爲基礎,正式開始了對地外文明的科學探索。總的來說,六十年代,前蘇聯在此領域投入了最多精力;七十年代後則都是由美國遙遙領先, NASA 並在1992年正式立項 SETI 。雖然美國國會很快就在1994年取消了對 SETI 的資助;但通過私人捐款, SETI 現有超過一億美元的資金。 SETI 的鳳凰計劃( Project Phoenix )在1995到2004的十年間,同時在二十億個頻道上,對約二百光年以內、超過八百個星球進行了地毯式地搜索。遺憾的是,結果爲零。2005年 NASA 再次資助 SETI 專案。

經過如此大規模的搜索,小綠人似乎仍然音信全無,於是費米佯謬( Fermi Paradox )的問題變得越發突出起來。費米是二十世紀物理學界中的一個天才,在粒子物理領域貢獻卓著。一九五○年一次午餐的閒聊中,費米突然想到,如果地外文明真的如此眾多,那麽只要其中一、兩個文明有擴張主義傾向(看看人類歷史,這似乎不太難理解),不需要多少時間(最多一千萬年),整個銀河系就應該到處都是他們的蹤跡了。一千萬年對宇宙的歷史來說,算是非常短的。那自然的問題就是,現在這些小綠人究竟在哪兒呢?

二千年,古生物學家沃德( Peter Ward )和天文學家布朗李( Donald Brownlee )共同出版了一本書,《稀有的地球》( Rare Earth: Why Complex Life is Uncommon in the Universe )。他們在書中宣稱,儘管宇宙中的低等生物可能很多,但要發展到像人類這種高等生物的機會卻微乎其微。無獨有偶,著名的進化生物學專家古德( Stephen Jay Gould )等人也認爲,人類在地球上的出現是非常偶然的現象——即使不是唯一現象。普林斯頓的物理學家迪奇( Robert Dicke )在1961年提出的“人類原則”( Anthropic Principle ),現在越來越維多人所接受,讓我們對發現外星人的期望雪上加霜。根據人類原則,整個宇宙在最深層的結構上,似乎是單爲人類的存在而設計的。對有信仰的“科學家”來說,這當然是不可放過證明上帝存在的機會。然而討厭信仰的“科學家”立即指出,這原則並不必然意味著人類是宇宙孤兒,只不過表示,如果宇宙中有其他文明的話,他們與我們的差別一定不大。

不管怎麽說,目前地外文明的問題在科學上仍然懸而未決。當然這不能阻擋我們探索的決心。用 SETI 的奠基者柯克尼( Giuseppi Cocconi )和莫里森( Philip Morrison )的話說,“我們很難說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但若我們根本不探索的話,成功的可能性一定是零。”而一旦成功,在佩恩先知性的“預言”下,或許很容易想像基督徒難堪的模樣。不過,事實果真如此嗎?

地外文明與基督教信仰

迪克( Steven J. Dick )和克蕘( Michael J. Crowe )幾年前各自研究了地外文明話題在人類不同歷史時期的呈現,他們一共出版了三本書,合在一起,正好涵蓋了這個話題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的發展。7  結果非常令人吃驚:對這話題感興趣的人,“幾乎涵蓋了人類知識的各個領域。”神學家們當然也不例外!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如: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等自然不在話下,宗教改革時的悍將墨蘭頓( Phillip Melanchthon ),以及當代的田立克( Paul Tillich )、魯益師等也都毫不避諱這個話題。看來似乎佩恩才是對這兩者都知之甚少的那一位。而所謂“科學烈士”布魯諾的故事,不過也是以訛傳訛的結果:他被教庭審判,不是因爲他講了什麽有關地外文明的科學理論,而是因爲他否定基督的神性、甚至有魔鬼教傾向。8

當然,從另一方面說,佩恩的看法還是頗有代表性。按迪克的研究,雖然宗教人士(至少在這個問題上有過認真思考的那些宗教人士)一般都不認爲地外文明對他們的信仰有什麽影響;倒是那些非宗教人士常常以爲,地外文明的發現一定會導致這些人的信仰崩潰。9  所以本文最後將從基督教的角度簡單說幾句。

在很多人眼中,基督十架救贖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處理“外星人”。此類問題常是這樣:如果有外星人的話,那基督是不是還要在他們的星球上再道成肉身一次? Gordon-Conwell 的系統神學教授大衛斯( John Jefferson Davis )就曾專門撰文處理這個問題。10  但在筆者看來,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回答:當然不必。大衛斯教授以歌羅西書一章 15-20 節爲基礎來說明基督救贖的宇宙性,從而證明此點。這當然很重要。不過從宣教的角度來看其實更簡單。基督道成肉身爲猶太人,不表示猶太人有何特別,或基督在其他民族當中要再道成肉身一次;這只不過表示神的救贖是在歷史中發生,而歷史中的啓示必然有一個起點。所以福音要從耶路撒冷傳到猶太全地、撒馬利亞,直到地極。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發現了外星人,那無非表示宣教士們又多了一個工場——福音需要傳到宇宙的那頭而已啊!

倒是創造和墮落的問題相對要大一點。當然,這不是從神創造的能力來說(阿奎那早就告訴我們,全能的神當然可以造出很多外星文明),而是從我們都是亞當的後裔來說。這對特別如天主教等強調生物遺傳的神學來說,問題比較大一點(但也並非不可克服)。在改革宗的盟約神學中,則比較容易處理:亞當作爲全人類(現在得說是全宇宙人了)的頭與神立約,並因其墮落而陷全世界(全宇宙)於罪中。所以亞當在創造和墮落中的角色,是從“盟約之代表”的角度來說的。這就好像布希總統對伊拉克宣戰,於是所有美國人和伊拉克人原則上就都進入了戰爭狀態一樣。但布希作爲全美國人的代表,不一定表示布希與每個美國人都有血緣上的關係,也不一定表示布希是美國人當中最優秀的。所以地球人亞當做了全體宇宙人與神立約的代表,也沒有什麽文化帝國主義或沙文主義的問題。根據迪克,猶太人的神學家早在中世紀就把這一點想得很通了。

創造、墮落、救贖,這三件事在面對地外文明的挑戰時,都沒有什麽不可逾越的困難。那麽我們就很難說地外文明──即使有一天被發現了的話──對基督教信仰能構成什麽挑戰。這大約就是路益師,以及後來許多基督徒作家用外星人爲題材來創作科幻作品時,毫不遲疑的原因吧(《 Startrek 》的創作群裡據說就有基督徒)!而事實上,從幻想作品的角度來說,外星人常常是表達信仰很好用的一個題材。這或許也就是猶太人斯皮爾伯格對它情有獨鍾的原因。那麽,這對你我又可以有什麽啓發呢?

作者為恩福畢業生,現於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博士班。


路过

雷人

鸡蛋

握手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18:00 , Processed in 0.01093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