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張翰璧:台灣客家研究其实是接續香港

2013-10-5 09:23| 发布者: 客家影音| 查看: 2400| 评论: 1|原作者: 黃文杰|来自: 中評社

摘要: 台灣中央大學客家語言與社會文化系教授張翰璧    台灣中央大學客家語言與社會文化系教授張翰璧2013年10月4日指出,香港的客家研究已經空白一段時間,1990年代以後台灣的客家研究,事實上是接續1960年以前香港的客 ...

 台灣中央大學客家語言與社會文化系教授張翰璧  


   台灣中央大學客家語言與社會文化系教授張翰璧2013年10月4日指出,香港的客家研究已經空白一段時間,1990年代以後台灣的客家研究,事實上是接續1960年以前香港的客家研究,因此港台客家研究,時間上兩者是接續也是接棒。 

  第2屆“台港二地人文與管理比較研討會”4日在台灣中央大學登場,首場論壇議題關注,港台兩地的政治與人文社會,尤其後者,邀請張翰璧教授以“台港二地客家研究之比較及其對台灣客家政策之啟示”為題,討論兩地客家研究內容豐富,連主持人也是“台北論壇”董事長蘇起,都深深佩服“收穫很多”。 

  張翰璧說,客家研究學者都知道,香港是早期發展的重要基地,主要是1910年以後,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傳教,看到客家人與所謂“本地人”發生摩擦,羅香林寫了《客家研究導論》等客家研究的重要著作。

  羅香林把客家研究分成四個時期,1868-1904太平天國與廣東西路的土客糾紛,1905-1919,上海商務印書館的教科書,提出客家人不是漢族的說法,引起客家人不滿,1920-1930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以後,從外國留學回來學者,運用人類學民族學與民族學新興學科,以及1930年以後的研究。 

  張翰璧說,20世紀前的香港客家研究,最早出現“客家”,跟傳教士有關係,為了向內陸傳教,先在香港學習客家話,因此對香港客家有初步研究紀錄。 

 她說,1844年,外國傳教士郭士立,成立“福漢會”派遣華人傳教,郭士立很早就注意客人群體,可能是最早使用“Hakka”一詞的人。 

  張翰璧分析,港台兩地的客家研究,首先在社會脈絡就可以看到差異。香港因殖民的歷史背景,以及作為傳教士向內陸傳教基地,使得客家或是Hakka概念,多是起源於香港或是與香港有關的傳教士研究,經由英國殖民政府的網絡擴散到其他殖民地官員的人群分類系統,這是香港客家研究最輝煌的時期。 

  之後大部分為理解中國大陸的窗口,希望經由香港的客家聚落,觀察中國大陸社會變遷與發展,因為殖民地地位影響,不再有全面客家研究的發展。 

  她認為,反觀台灣客家研究,起步較晚,但沒有受到英國殖民政府與傳教士影響,主要的發展是跟隨羅香林的“客家源流”而來,因為具有國家的政治形勢,使得台灣社會逐步朝向多元社會,1990年代以後的台灣,嚴格說來是接續1950年以後的香港,成為客家研究重鎮,2003年以後,更成為海外客家人建構客家認同和學習客家研究重要基地。 

  張翰璧從“客家學術研究的基礎”來看,港台早期客家研究集中在歷史學、人類學,但是現在台灣客家研究領域相當廣,好比社會學、大眾傳播、公共行政、文化產業、區域環境等,朝客家學的知識體系發展。 



  最後是,客家研究的時間性。張翰璧教授說,香港與台灣的客家研究,有時間上的接續性也就是接棒,概念上的承接,1990年代以台灣的客家研究,接續1960年以前香港的客家研究,且發展出自己的論述,這從許多“中國客家”到“台灣客家”的論述轉型可知,2003台灣“客委會”、客家研究機構的成立,也對客家研究的推動具有制度上的意義。 

  她認為,客家研究不只是為客家人發聲,還是讓台灣朝向文化多元性的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namlow 2013-10-8 06:36
言之有理.
"   台灣中央大學客家語言與社會文化系教授張翰璧2013年10月4日指出,香港的客家研究已經空白一段時間,1990年代以後台灣的客家研究,事實上是接續1960年以前香港的客家研究,因此港台客家研究,時間上兩者是接續也是接棒。 ....."
现在的世客会只是世商会吧了!

查看全部评论(1)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15:34 , Processed in 0.01164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