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细说中国江西赣南客家人的中秋节习俗

2013-9-18 14:26| 发布者: 客家影音| 查看: 2147| 评论: 0|原作者: 广西新闻网|来自: 广西新闻网

摘要: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故又称“秋节”“八月节”。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 ...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故又称“秋节”“八月节”。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赣南客家人,除了吃团圆饭和吃月饼之外,还有祭月、拜月姐、舞火龙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团圆饭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中秋节这晚,月亮不仅特别明,而且特别圆。因此,人们把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这一天,要吃团圆饭。

  团圆饭安排在中餐进行。一大早,家庭主妇就要赶赴菜场购买鸡鸭鱼肉佐料等。农村人就方便多了,鲜鱼塘里打,鸡鸭埘中抓,猪肉自家宰。像过年一样,人们照样地用新鲜猪肉在石碓里打出鲜脆的肉丸,用鱼肉掺入洁净的薯粉打出鲜滑的鱼丸。

  吃团圆饭之前,还要举行一项仪式:祭祖。用当地话说,供养太公太婆。在厅中摆上一张桌子,上面放上用盘子盛装的整只蒸熟的鸡鸭鱼和一些果品,在三只大碗里筛满米酒。然后,由大人点香燃烛,燃放鞭炮,对着天地和神龛跪拜行礼,表达节日不忘先人敬祖追远的意愿。

  这天,不论贫富,食用都要比平时好,菜肴也很丰盛。

  虽然比不上燕窝席、鱼翅席等贵宾宴席和三相点心席等高档宴席,也是满满一桌,骰子块、滑鱼、墨鱼蒸香菇、笋丝炒精肉、扣莲子、肉皮打汤等,应有尽有。

  一家人,不分长幼,夹菜敬酒,团团圆圆,好不热闹。如果家里有出门在外的,必须在餐桌上为他摆放一双筷子,分食月饼也要给他留一份,表示全家对亲人的深切挂念。


  祭月吃饼

  中秋节晚上,赣南客家人有举行祭月的仪式。届时,在庭院里摆放一张供桌。供桌上放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有枣子、柚子、桔子、石榴、花生、瓜子、豆子、粟子等祭品,用来祭月。

  祭月供果,要求色香味都佳,还注重它的形状,都要求尽量选用圆的,西瓜、桔子、石榴、柚子,形状都是圆的,图个“团团圆圆”,而且谐音美好,桔子表示吉利,枣子,早生贵子,柚子,与“又”同音,“福”又来嘛。摆放要求用偶数,成双成对,所谓“榴开百子,年年有留”,“吉吉利利,早早发财”,表示人丁兴旺、安居乐业。

  祭月,就是祈祷消除灾殃、去邪除恶,带来吉祥安康。

  祭月开始,如同吃团圆饭敬祖一样,照样点香燃烛,对着月亮跪拜行礼。

  礼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果品,这当中,有一项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中秋节这一天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

  一到中秋,街上的大店小摊全摆满了月饼,人们争相购买,有的买了做供品,有的给孩子品尝。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也可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几乎家家都必需必备。

  笔者记得小时候吃的月饼很普通,根本见不到当今包装华丽、造型高档的“天价月饼”,那时的月饼只有半个巴掌大,薄薄的,上面印着简单的花纹,里面是红糖做的馅,没有一点油腻,虽然硬,但很脆,有一股特有的淡淡的香,吃起来津津有味。

  这一晚,有文化的人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或怀念远方的亲朋好友,寄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


拜月姐

  拜月姐,就是请月光姐姐下到凡间来,人们向她祈福。“月光姐姐”是对月中仙子嫦娥的昵称。这种民俗从唐代一直沿袭至今,后来也流传到闽粤等地。

  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男人不能参加。

  中秋之夜,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女孩子相邀,用瓜饼、茶食,在净处对月祭拜,用米筛、竹筷为卜,俗称“请月姐”。

  供桌前不远处有个土泥钵,里面正燃起一些凿满了一排排括号状图案的土纸,说是赠送给嫦娥的路费,火苗在盆中透出一道道祥光。

  桌两边各坐着一对沐浴更衣、用檀香熏过手的老婆婆,她俩同时用手指勾托起米筛边,米筛两边插上筷子,像两根踏米碓上的轴,这样,使手中的米筛更能前后上下自如移动。洁净的布裙蒙盖着米筛。米筛上插着的筷子,刚好放在米盆上。筷子当碓嘴,装着米的盆子当碓臼。一切准备妥当,有少女就会问:“月光姐姐,来了吗?”老婆婆回答道:“来了来了。”她们抬着米筛的手突然感觉沉了一下,重量似乎增加了许多。这时,还有人问:“月光姐姐,我们这里一共围着多少个人呀?”说来也奇怪,筷子就会自动朝米盆中啄下去。几番试测之后,啄得准了,大家就可以问事情了。有的问:“月光姐姐,先给我看看,我的姻缘今年会动吗?如果会动,请您啄三下……”这米筛立刻在老婆婆的手中自如地动起来,米筛一头的筷子刚好啄在米盆上,还很有节奏。真灵,果真啄了三下就静止不动了。随之大家便啧啧赞许起来。

  多数人以问婚姻为主,也有少妇问自己肚中怀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问平安,问财气。好生奇怪,明明看着老婆婆抬着米筛的手没动,那筷子却有神助似地啄呀啄的。真神啊!直到现在,笔者也无法解开其中的奥秘。大家不管夜多深,问到尽兴为止。完毕,其中一位抬米筛的老婆婆又燃起线香,口中念念有词地把“月姐”送返月宫。


  舞火龙

  舞火龙,是赣南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些村庄都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火龙有长有短,用稻草扎成龙身,上面插满线香。盛会之夜,十多个年轻人生龙活虎地高举龙身,在大坪集中,一阵鞭炮响过后,一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锣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传说,舞火龙还可将瘟疫驱除,据说舞了火龙后的村子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

  有的县市,类似这样的活动更独具特色。譬如宁都县洛口镇的南云竹篙火龙。游火龙之前先要游火虎,要从农历八月初一游至十五。其间,村民要赶制竹篙火龙。竹篙火龙是一根长约三丈,圆约一尺的巨长毛竹,毛竹上半段横扎着一层层的竹片,每层竹片又扎着许许多多的火把,这些火把全用山茶油、菜油浸泡过,以易燃烧,扎好后的毛竹成飞龙形状。

  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开始游火龙。晚8时左右,8支火龙队依次来到火龙庙前的大坪上,他们将每根竹篙点燃,再将它们高高举起,共七七四十九根的竹篙火龙,把天空映得如同白昼。劲风吹动着火苗,犹如四十九条转动着的巨大火龙在与妖魔搏斗。然后,按照抽签结果规定的顺序,各支火龙队依次绕着村子游神。走在队伍前面的是由七名儿童组成的“火虎”队,他们生气勃勃,天真烂漫。火龙队伍的后面则是乐队,他们敲锣击鼓吹唢呐,和着不停的鞭炮声,气氛既庄重又热烈。火龙队伍快步前进,他们所到之处,带来一片光明。晚上,观看火龙者人山人海,除本村男女老少外,还有来自方圆十几里的邻村邻乡人。人们兴高采烈,沉浸在一片热烈气氛之中。

  笔者少年时,曾参与过多次舞火龙活动,可是,场面并不大气、壮观。那时,我们家住在一座小山城的一条巷子里。当我们看到县城组织的声势浩大的舞火龙活动时,便跃跃欲试地模仿他们,邀上六七个小伙伴就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我们每人用一根细竹子插在柚子底部,再在柚子周围插上线香,一到晚上,将它们一一点亮,手握细竹子,举起柚子,排好队伍,鱼贯而出。我们没有章法,左晃一下,右摇一下,嘴里“嗬哈嗬哈”地吆喝几声,大人们看了,都高兴地捧出炒熟的花生豆子和月饼塞给我们,衣袋鼓囊囊的。我们乐得屁颠屁颠地舞了一家又一家。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0 17: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