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邓缵先研究的现实意义

2013-5-27 17:45| 发布者: 客家影音| 查看: 2931| 评论: 1|原作者: 阎旭光|来自: 喀什日报

摘要: 邓缵先,一个出生在广东省紫金县蓝塘镇布心村的客家人,从民国5 年(1916 年)到民国21 年(1932 年)18 年间历任叶城、乌苏、叶城(二次任职)、疏附、墨玉县知事、知县,莎车稽税官、巴楚县县长,直至1933 年殉职于 ...

邓缵先


        邓缵先,一个出生在广东省紫金县蓝塘镇布心村的客家人,从民国5 年(1916 年)到民国21 年(1932 年)18 年间历任叶城、乌苏、叶城(二次任职)、疏附、墨玉县知事、知县,莎车稽税官、巴楚县县长,直至1933 年殉职于巴楚任上。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邓公,用研究邓公的德、政、文等丰厚成果来告慰先烈,勉励后人,邓公在天之灵当安息。

        邓缵先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给后人留下的东西太多太多,但笔者认为,他首先留下的是一笔精神财富,是对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贡献,是我们研究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重要课题。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作为从辛亥革命的发源地广东到新疆履政的基层官员,他把最为传统又最为先进的理念、思想以及文化著作带到新疆,传播着民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引领人们从封建走向民主。从他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一个世纪前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风土人情,他每到一地,必修史立著,为当地留下宝贵的历史文献,他用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地一域的文化氛围,直到今天,他对新疆特别是对喀什文化发展的贡献,都是不可估量的。

        邓缵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彰显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方的软实力。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已被高度关注和普遍认可,邓公身受开明之教化,又为文明之使者,自是倡导文治和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先驱之一。
 
        笔者认为:不是只有现在才有现代文化,只要是能够在不同历史时期用最为先进的思潮来引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应该称之为现代文化引领。邓公正是这样一个现代文化的引领人。
 
        他出生在广东紫金县,广东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王制,开启了中国一个全新的时代,在当时来说,它的先进性不言而喻,邓公接受了辛亥革命的先进思想,并积极投身于革命,可以说,在他身上融合了中国从古至今都有的忠君爱国思想和民国时期打破一个旧世界的改革思想,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潮碰撞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造就了邓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仁人志士胸怀。
 
        邓公在叶城等多地履新时撰写和编纂的文稿、史志,无一不是研究当地政治、历史、风俗、民情和自然资源的宝贵财富。邓公可能不会想到,近半个世纪后,他在叶城实地考察后撰写的《巡边日记》对中印边界争议的勘界确认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巡边日记》有这样一段记叙:“谨按中坎分界当以星峡为限,水流出坎巨提者属印地,水流入县河者属中地。星峡分界中外,分明诚天然界限也。检阅旧卷,光绪二十五年有以玉河为界之议。如果斯言实行是不啻将玉河流域断送于人,更不啻将玉河两岸地方断送于人。玉河水源不一,支派分歧,若以玉河为界,纠葛愈多,得寸进尺越占无厌。且玉河为叶尔羌河,莎、叶、皮、巴等县人民命运攸关,若以玉河为界,始则占我河西南土地,继必占我河东北土地,甚成秦泾水毒赵堰遏流,将莎、叶、皮、巴等县数十万生灵受制于人,其贻害曷有极哉。”在巡边日记中,邓公更精确讲到巡关卡的地理位置:“卡在叶城县西南一千二百八十里,西距喀什道治一千九百二十里,北距省治五千四百六十里,与坎巨提交界,亦可通往印度国,防边戍边关系重要”。邓公是不是历史上第一个深入昆仑山深处勘查边界的官员我们不能断言,但是,正是他守土有责的强烈爱国精神,使他写下了极具价值的《巡边日记》,这篇日记中所描述时空概念已俨然不是文人写情描景的儒雅做派,而是一位气宇轩昂镇守边关的三军统帅。邓公的《巡边日记》在1962 年中印边境之争中派上了用场,其巡察边情的报告作为领土之争的重要依据。可见邓公对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所作的贡献。说到历史,修史,亦是他对新疆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邓缵先每到一地任职,都不忘修史,先后编辑了《乌苏县志》、《叶城县志》,撰写了《叶迪纪程》,其历史文化价值难以估计。
 
        邓公是社会活动家。他以诗文游记描述新疆的风土物产,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瑰丽的边塞画卷,其社会层面的贡献尤为壮观。其中一篇《昆仑赋》非常有代表性,文中曰“其中有山,名曰昆仑。巍峨崔崒①,岪郁②胚浑。奇标邻界,雄镇戎藩。西控榆谷葱岭,东扼阳关玉门,南驰仙乡佛国,北走康居大宛。巃嵷③塞陲,视天下而若小;崛崎寰宇,推此山为独尊。此言昆仑形势冒起。尔其玉涧黄芽,瑶池紫蕊;云桂月芝,琳腴石髓。雪山三面以珠环,星海百泓而流驶。奇花异草,香浮阆苑之中:仙果灵瓜,秀茁层城之裹。疏条则百尺无枝,密叶则五纹成绮。荫嘉木于扶桑,竦寒柯于弱水。博物志未详其名,大荒经莫纪其美。郁郁纷纷,连绵万里。此言草木瑰富。”文辞精美、视野宽广、志向高远、喻情怀于大志其中,充分体现了廉政思想、为官品德、戍边思想、县治思想、广东人精神等。
 
        邓公是诗人。诗言志、抒情、记事、录史,而邓公的边塞诗词不仅是个人文采彰显,学有建树,也是客家文化和新疆西域丝路文化的宝贵财富。新近整理的《毳庐诗草》集诗611 首,《毳庐续吟》集诗671 首,若再加上《叶城县志》、《乌苏县志》、《叶迪纪程》中的诗词,近1400 首诗词足以奠定邓缵先在边塞诗坛上的地位。
 
        他的诗词主要以反映民国初年的时代风貌和士大夫的精神情操为主。通过以诗证史的方法,为客家文化和新疆西域丝路文化增添了一朵奇葩。今天重读邓缵先的诗词,愈发感觉到,他的诗词不仅填补了客家诗词研究空白,再现了客家人忧国忘家、重义忘利的高尚情操,打造广东客家文化新名片,更以史为鉴,让邓缵先的精神服务于国家援疆大政。崔保新先生在研究邓公边塞诗时曾有这样的感慨:邓公诗词与众不同,不在其形式创新,而在其内容博大精深,鲜有人及。一个岭南文人胸怀马背立功之志,仗剑出关,游走于昆仑与天山之间,此中阅历几人能有?西域的朔风填充了邓缵先的胸襟,将岭南红棉化作西域胡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邓缵先对边塞诗作出的杰出贡献后人研究发掘不够。“男儿负壮志,立功西北陲。投鞭万里去,骏马如飚驰。愿携鸾为群,不与鸡争食……”原新疆师范大学博导、古代西域文化研究家胥惠民教授说:“最初读到邓缵先的诗词时,即感受到一种思想的震撼力,诗作者不仅是旧体诗的行家里手,而且是边塞诗承先启后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真实地记录了民国时期的历史。”就现代边塞诗而言,无论从数量或质量而言,邓缵先不仅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重要人物,更是民国诗坛一座罕见的高峰。

        邓缵先留下的文化财富给我们的启示

        邓缵先为新疆文化发展作出了如此贡献,为什么我们到现在才发现他?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
报国之志。作为一个民国的官吏,邓公常怀报国之志,常抒爱国之情。邓公自幼受国学熏陶,自然秉承了中华民族的这一优良传统,不惑之年从婉约灵秀的岭南,来到粗犷豪放的漠北。若没有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何以不远万里赴新?若没有爱国之精神,又何以50 多岁的年纪去巡边?
 
        边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对邓公的研究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治疆方略等多个领域,但其文化发展方面的成就应尽快纳入边疆学研究,进而转化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主题教育的一部分。笔者薄见,在我国各类学会很多,但针对疆土或地域研究的却较少,如对边疆学的研究可能不及美国。邓公在疆十八年,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涵盖的层面很多,归结起来就是边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胥惠民先生广泛收集边塞古体诗词,并从3000 余首诗词中精选出700 篇佳作,编注成《现代西域诗抄》看,其中不乏大家、名家之作,诸如杨增新、吴霭宸、于右任、李根源、罗家伦、朱绍良、王子钝、王孟扬、董必武、陈毅、叶剑英、沈钧儒、郭沫若、刘萧无、星汉、黄瑞云、冯其庸、吴丈蜀、王蒙等的诗作。单就数量而言,诗抄中收录邓缵先与王子钝的诗词作品最多,分别为87首和70首,仅从这一个方面可以佐证邓公在边疆学中的地位。
 
        2011 年7 月底,由新疆社会科学院、中共喀什市委、人民政府主办的喀什噶尔学研讨会,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等20 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建言献策喀什噶尔学研究与编纂。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启动喀什噶尔学研究、编纂《喀什噶尔学研究》的条件已经成熟。笔者有幸参加会议,今天回想起来,在整个研究的策划、成果汇集、编纂成书等具体方面,关于邓缵先的内容还是一个弱项,鲜为人提及,当重推之。

        邓缵先研究的现实意义
 
         许多前辈以对邓公之敬仰不遗余力,潜心研究,笔耕不辍,建树丰厚,但是,历经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留给我们的反思似乎多于成果的分享。

        笔者认为:研究邓缵先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还不够,还缺乏科学的、社会的、综合性研究;推力不足,成果转化更为不足。

        一本赞誉邓公的书《沉默的胡杨》从成书到面世历经坎坷,电影或电视剧的制作,因市场、经费等因素,至今未果。
 
        2011 年初夏,笔者与崔保新先生请益《沉默的胡杨》创作体会时,有这样几点可以与大家分享:
 
        ——研究邓缵先,旨在高度重视和发展地域文化,文化是软实力,软实力平时似乎没有吃饭重要,关键时刻则维系国家安全、领土完整。
 
        ——研究邓缵先,不仅仅是攥史作书,更是通过发掘像邓缵先这样的历史人物,丰富喀什的人文、历史,追溯喀什多元文化的渊源。
 
        ——研究邓缵先,可建立邓公纪念博物馆,增加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文化研究基地,一个集历史、人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喀什不仅有丝绸之路、高台民居、艾提尕清真寺、还有突厥语大辞典、福乐智慧、民族乐舞,更有周穆王、张骞、班超、阿凡提、香妃……还有邓公等许多致力于边疆文化研究的圣贤之士……

        ——研究邓缵先,可借此做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大文章。客家经济、客家文化是世界瞩目和研究的重点,对邓缵先准确的历史定位,必定会引起海内外客家人的关注,客家人重礼仪、重孝道,邓公在这里奉献、逝去,客家的海内外商贾名流、文人墨客来喀什必定要对邓公进香、谒拜,带动喀什的大旅游、大投资。

        就在本文草就修改之时,笔者应邀前往巴楚参加“巴楚反恐英烈事迹宣讲”材料的审定,看着一篇篇英勇悲壮、感人肺腑的烈士事迹材料,听着宣讲员饱含对烈士崇敬怀念之情和对暴恐犯罪分子无比憎恨的宣讲,心中却是无限感慨,两相对比,令我们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从巴楚反恐勇士到80 年前的邓公在巴楚县长任上罹难,笔者想起新疆著名学者王念慈老人的一段回忆:“我父亲案头放着邓缵先两部诗集《毳庐诗草》、《毳庐续吟》,是他最爱。18 岁时父亲告诉我,1933 年春,和田来的大头棒队袭击巴楚,邓爷临危不惧,一方面安抚百姓,一方面自正衣冠,从容说道:丈夫死,必正其衣冠。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邓爷死得惨烈,死得悲壮,死得庄严,死得令暴徒生畏,死得令君子感佩小人汗颜。邓缵先的形象早早就在我心中扎根,年长后诵读其诗词,更觉其人气度非凡。英烈们生前对国家表现的大忠,铸就了他们死后的英名。

        八十年前巴楚暴乱和4·23 暴力恐怖案件的反人类罪行如出一辙,烈士的英勇无畏同样悲壮,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节点如此相似,但一切善良的人们决不允许暴徒肆虐,勇士们决不让悲剧重演,留给我们的是对惨痛教训的深刻反思。

        英烈身处不同的社会,但他们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大无畏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在建设美好家园,建设喀什经济开发区的伟大进程中再立新功。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曾建中 2013-5-27 21:52
壮哉!先贤!

查看全部评论(1)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19 21: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