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客家人的清明节

2012-4-3 17:41| 发布者: huangchunbin| 查看: 2672| 评论: 0|原作者: 丘立才|来自: 客家风情网

摘要: 清明节的由来: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时,有一次在山中迷路,介之推割下大腿肉,救了重耳一命。流亡19年后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晋文公即位封赏功臣,独忘掉介之推。后想起介,要为他封侯晋爵,请其接受封赏。介之 ...
       清明节的由来: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时,有一次在山中迷路,介之推割下大腿肉,救了重耳一命。流亡19年后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晋文公即位封赏功臣,独忘掉介之推。后想起介,要为他封侯晋爵,请其接受封赏。介之推坚拒,亦不愿见,于是背老母躲进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晋文公让御林军上山搜,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主意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届时他会自己走出。晋文公乃下令举火,孰料大火烧三天三夜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死。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有片衣襟,题有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母子分别安葬在柳树下。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并伐一段烧焦的柳木,做双木屐,望着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相互尊敬的称呼,来源于此。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复活,绿枝千条。晋文公望着复活柳树,像看见介子推一样。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这是寒食禁火的由来,这是清明节扫墓的由来。
        客家人是汉民族南迁的一个民系,从中原迁徙到岭南,再迁移到世界各地,一直都祈求祖先的荫庇保护,所以厚葬和祭扫是客家人的一项重要活动。厚葬表现为“背祖骨”和“二次葬”。“背祖骨”就是客家人在辗转逃亡过程中背上祖先的骸骨,以免抛离祖上遗骨一任异族他人蹂躏,一旦找到了新的安居处,寻觅得风水宝地,将骸骨擦拭干净,置于“金斗罂”,重新安葬。客家人的这种习俗沿袭下来,即使不再迁徙了,也会在下葬先人三至十年间,重启坟墓,打开棺材,擦拭干净骸骨,贮于“金斗罂”,再择风水宝地及良辰吉时,再来“二次葬”。葬礼也是重要而神圣的祭拜活动。
        客家人祭扫祖先坟墓不在“清明节”,而是在“春秋”祭祀。为什么呢?原因有二:一是客家人在山区居住,耕地极为有限,再加上要讲究风水,所以都将祖先葬于各个山头之上,离住家都有一段路程。而清明时节又是客家人春耕大忙季节,“春争时夏争日”,春耕生产农时绝不能因扫墓而耽误,所以时间上不容许客家人清明去扫墓。二是客家人生活较为贫困,如果有孩子开学,学费不能赊欠的话,连下蛋的母鸡都得卖掉;清明春耕生产又得投资,此时扫墓,既无钱又无物,又如何面对列祖列宗们?所以从财物方面都不容许客家人清明去扫墓。
        客家人对中国传统的清明扫墓这一习俗进行了改革,改为“春秋”祭扫。“春祭”就是春天的正月祭扫,有时且有物,该添土的添土,该拔草的拔草,总之,该维修的维修。另外在祭辞中亦可以向祖先禀报新一年有哪些计划,如何实施,祈求祖先灵祐!“秋祭”是在夏收夏种大忙过后的农闲季节,一来有时间,二来有今年上半年的劳动成果可奉献于祖宗的灵前,并祈请祖宗灵赐下半年同样有好的收成。客家人的这一改革是非常明智的,更是从实际出发的。
        清明时节是客家地区小麦收成季节,家家会炒麺大吃,有些地方还要制作青叶艾米粄,即为踏青之意。当然随着生活改善,也有一些客家人清明办牲醴去祭祖的,也叫挂纸。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07:59 , Processed in 0.01353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