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论客家文化的地域性

2011-5-5 18:30| 发布者: level| 查看: 2194| 评论: 4|原作者: 罗勇|来自: 赣南师范学院

摘要: 论客家文化的地域性 (罗勇: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教授、客家研究中心主任)   一、引语   客家文化是一特色鲜明的文化,这已为学界所公认。然客家文化“特”在哪里?目前尚缺乏系统地科学地概括。有学者根 ...

论客家文化的地域性


(罗勇: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教授、客家研究中心主任)




  一、引语


  客家文化是一特色鲜明的文化,这已为学界所公认。然客家文化“特”在哪里?目前尚缺乏系统地科学地概括。有学者根据历史上中原汉民曾数度迁徙到客家大本营地区的背景,主张“客家文化是移民文化”,如丁毅华先生认为“客家人长期保持着祖先从中原住地带来的文化因素,幷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1〕林晓平教授在《关于客家文化特征的思考》一文中也把客家文化归属于一种移民文化。〔2〕刘劲峰先生则认为“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所以它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藴,而且还具有作为移民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文化面貌。”〔3〕等等。但我们知道,客家民系是历史时期迁入赣闽粤三角地区的北方汉民与先前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古越族的后裔及畲瑶等少数民族经过长期交融而形成的。客家民系之形成,也就意味着其民系表征的客家文化之形成。而客家文化一旦形成,就应当具有相对独立的系统和稳定的结构。她与原生态的中原文化保持着血肉联系,但又有自己的鲜明个性。换言之,她不是原生态的中原文化的“原版”迁移,而是融入了许多南方山区地域特点和少数民族因子的一种新型文化。这种文化的属性如何?她又具有怎样的特性呢?本文提出了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权作引玉之砖,如能引发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则于愿足矣。


  二、移民文化论的误区



  移民文化是移民社会产生的观念形态文化,即移民社会中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主要包括伦理道德、宗教、哲学、艺术、政治法律思想、教育思想等成分。它在结构上表现为两大基本层次:一是移民心理,是指移民社会人们的情感、意志、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等要素,以及以价值观为核心,包含在经济、政治、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观念因素。其中,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因素是移民心理的深层结构,制约着情感、意志、风俗习惯等其他要素。二是直接反映移民心理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即以移民心理为基础,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伦理学说以及宗教、哲学等思想体系。〔4〕

  移民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严格的时空界限。客家文化的形成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关于客家民系的形成,学界有“五代宋初说”、“宋元说”、“明清说”等不同的观点,但不论哪种观点,都肯定客家民系形成之后,客家文化也就成为一个独特而稳定的系统。而客家大本营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又使这种文化较少受到外力的干扰,其稳定性不断增强。客谚“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正说明瞭这一点。一些论者认为客家民系是因迁徙而形成的,客家文化之中保留了许多中原文化的因子,故客家文化就是移民文化。这实际上是对客家文化的一种误解。

  移民文化是相对于非移民文化而言的,它不同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与非移民文化的分水岭并非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或所属民族的差异所致,而是由移民社会与非移民社会的内在结构及变迁来确定的。与其他文化相比较,客家文化极为独特,这种独特就在于客家文化是一种以人口迁徙为背景而发展来的。所谓以移民为背景的文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突现出移民生活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影响。强调客家文化形成的迁徙背景、而不是一般地将客家文化称为移民文化,是为了与现代意义上的移民文化相区别。客家文化赖以生成的基础是历史上的人口迁徙、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合。客家文化既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与中原文化不同的特质。就像孕儿从母体中脱胎而出,但孕儿并不是母体的“克隆”一样,客家文化也不应该是中原文化原版迁移的“移民文化”。

  在研究中,有的论者也注意到了客家社会的移民问题,并藉以分析客家文化的移民性。他们认为客家民系是因迁徙而形成的,客家社会是一个移民社会,故客家文化就是移民文化。诚然,在客家民系形成之前,客家先民社会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客家民系的形成与移民有很大的关系。客家民系形成之后,也一直存在人口流动,如明清时期闽粤客家的倒迁入赣。〔5〕但这些人口流动主要是客家内部的人口流动。用客家社会的人口流动来证明客家文化的移民性显然不可取。

  一些学者还混淆了客家文化与客家移民文化的内涵。客家移民文化是指客家民系、客家文化形成之后客家移民的文化,如四川洛带镇的客家移民文化、陕西南部商洛山中的客家移民文化。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说,香港的移民文化中,有客家移民文化;台湾的移民文化中,有客家移民文化;新加坡的移民文化中,有客家移民文化等等。显然,以上列举的客家移民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一种同质迁移,而不能据此说,客家文化是移民文化。就如历史时期里中原文化会随着汉民族人口的迁移而发生迁移,给不同的地区带去“中原移民文化”,我们难道能据此说,中原文化是移民文化吗?显然不能!



  三、客家文化是在赣闽粤边区形成的地域文化


  文化是生态环境的适应。客家文化是在唐末至明清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毫无疑问,孕育这一产儿的母体就是赣闽粤客家大本营地区。在这一特定的时空范围条件下,诸多因素对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完善起了作用,择其大端,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个方面。

  首先,唐末至宋末的中原移民运动是客家文化形成的直接动因。一方面,汉民们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入了客家地区,使这一地区得到较快的开发,迅速改变着往昔那种“人烟稀少,林菁深秘,野兽横行,瘴疠肆虐”的面貌。另一方面,汉民们与畲瑶等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在一起,势必以自己优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他们发生方方面面的影响以致最后同化他们。上述两个方面便促使赣闽粤三角区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以至到了南宋时期,这里人文蔚起,一个以中原传统文化为核心同时又藴涵着其他文化因子的新的文化形态——客家文化便初步形成了。

  其次,赣闽粤三角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客家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客家先民从北方迁到南方,从平原地带入居山区丘陵,他们虽然远离了动乱与战火,却面临新的生存劣境。因此,他们不得不对原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作某些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由此久之而形成新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客家大本营地区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为客家文化保存其浓郁的地方特色龢民系个性创造了条件。如客家方言中保留着较多唐宋时期的中原古韵和古汉语词彚,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第三,赣闽粤三角地区土著居民的文化给客家文化的形成予重大影响。从人类发展的通则来看,不同民族间文化的影响和融合是双向式的。南来汉民在进入客家大本营地区后,以自己的文化去融合、征服土著居民,那么,土著居民也势必以自己固有的文化去迎接这种外来文化,双方便在这种不断的撞击中激荡和交融,最终孕育出一种新文化,即客家文化。

  王东先生指出:“客家文化不是中原文化的单向、简单移植,而是包括了燕赵文化副区、黄土高原文化副区、中原文化副区、淮河流域文化副区、荆湘文化副区和鄱阳文化副区等众多区域文化在内的多向、复杂整合。”〔6〕一部汉民族发展史,一方面是不断融合周边其他民族的历史,另一方面又是汉民族向北向南播迁、伸延的历史,而且,前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后者得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客家民系与汉民族的南方其他诸如广府民系、福佬民系,都是北方汉人南迁的产物。既然有一部同源的南移史,为什么广府文化、福佬文化就不是移民文化,而只有客家文化是移民文化呢?这显然也是讲不通。事实上,历史时期由于战乱、饥荒、疫病等原因,中华大地的人口是不断流动着的,一个姓氏在一个地方居住几百年、上千年的情况是不多见的。也就是说,人口是动态的,而文化却是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对进进出出的人口就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同化力,而不会因为人口流动而改变其整体属性,客家文化当然也不例外。

  综上所述,如果主张客家文化是移民文化,也就等于主张中原(北方)地区原来就存在一个客家民系、客家文化;赣闽粤三角区的客家文化是由中原(或北方)的客家文化迁移过来的。这样一个判断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忽略了客家文化的形成过程及赣闽粤三角区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土著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也在实际上否定了客家文化的独特性,因而是难以成立的。客家文化,概括地说,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古越族和畲、瑶等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客家文化不仅是指产生于赣闽粤客家大本营地区这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文化,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她具有自成体系的历史渊源、特定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个文化体系,具有其风格的地域性,历史发展的稳定性和构成的完整性等特点,由此才形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在全国地域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四、客家文化的亚文化属性



  人类学认为,“亚文化是一个社会或族群的次一级群体的文化,既有所属的母文化特点、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而又有其本身独具的特色,与母文化有所不同。”〔7〕“亚文化”一词是从Subculture翻译过来,在中文世界里的历史并不悠久。根据《韦伯斯特百科词典》的解释,它包括两个相联的定义,一为“社会中某一族群所特有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二为“在社会、经济和伦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特征的族群”。我们通常引用第一种定义来指亚文化。社会学对“亚文化”的概念还有一种定义,“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亚文化可以围遶着职业种类发展而成,如医学或军事部门的亚文化。亚文化还可能是基于原来的国籍,如美国黑人亚文化。亚文化还可能是源于地区的差异,如美国南部各州的的亚文化。”〔8〕“每一个复杂的社会都包括着许多亚文化,社会成员常常是在一个以上的亚文化中发挥作用,反过来说,他们在一生中也会经历许多种亚文化。”〔9〕亚文化是在亚文化族群的特殊土壤中衍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不等同于主流文化在亚文化族群里的简单嫁接。

  谈到客家文化的属性问题,就不能绕过客家文化的特质问题,李晓方给客家文化特质概括出一个概念:“它是对最能反映客家文化个性的众多文化因子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这种抽象与概括相对别的文化而言具有凸显性和稳定性,长期以来对客家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发生着深刻的影响。”〔10〕关于客家文化特性问题,因篇幅有限,容另文撰述。但诸如客家民间信仰、客家风水术、客家山歌、独特的客家饮食文化、客家丧葬礼俗等就是客家文化个性的众多文化因子的代表。这些文化因子都是在赣闽粤边区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下以中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当地土著文化因子而产生的新的文化事象。客家文化是在客家族群这一特殊土壤中衍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并不是中原主流文化在客家族群里的简单迁移和嫁接。历史上,客家人长期处于“处处为客”、辗转迁徙的状况,无论是处在地理空间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边缘,还是从边缘山区向中心地带的平原流动,都势必与当地族群发生融合与冲突,清末的土客大械斗就是这种客家生存形态的集中体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客家人迸发出一种很强烈的族群意识,在群体性格与心理上突出表现为团结、奋进、热情、质檏、保守、警觉、谨慎。早期客家研究的主流强调根系中原与血统的纯正,以争取“正统”地位和回归国家与社会的中心,正是客家文化亚文化属性的生动写照。关于客家文化的亚文化属性此前已有学者进行过研究。如程世平以四川客家话为研究对象,认为“客家话的话语信息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史上从主流文化演变为亚文化的过程”使“客家话联结的移民聚居区已经形成一种相对于主流文化的较为典型的亚文化圈。”〔11〕。客家文化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是中国整体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与其它区域文化或族群文化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它既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与中原文化不同的特质。因此,我们主张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母体中衍生出来的一种亚文化。


  五、结语



  当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面临丧失话语权的危机时,那些带有地域色彩的文化存在和发展方式,无疑都为21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可能的发展启示。对于21世纪中国文化而言,地域文化类型并不在少数。在这些文化中,客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客家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不仅是一种新质的东西,而且客家文化这种地域文化经验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传播方式,换句话说,这种地域文化经验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种参考作用。〔12〕不同文化价值观的长久性存在及对主流文化同化功能的消解等仍然持续地影响和作用着这个世界,有的甚至还可能化解并生成新的文化价值观,以弥合文化间的差异,在全球化进程中找到新的出路。因此,探讨作为一种地域性、多元性龢民间性类型的客家文化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我们思考中国文化发展的可能性提供思路。


  注释:
  〔1〕
  丁毅华.客家与“客家文化”四论[A].“移民与客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2〕林晓平.关于客家文化特质的思考[A].“移民与客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3〕安国楼、刘劲峰、刘晓春.话说客家人——客家学研究者三人谈[A].新华文摘,2004 19.
  〔4〕张然.论移民文化及其特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
  〔5〕参见罗勇.明末清初闽粤客家的倒迁入赣[A].客家学研究[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6〕王东.客家学道论[J].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7〕黄淑娉主编.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C].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9〕〔美〕戴维·波谱若.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李晓方.客家文化特质研究的几点思考.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3
  〔11〕程世平.四川客家话与亚文化圈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5
  〔12〕李惠娟.客家移民与文化的变迁[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hd136302 2011-5-5 13:06
客家文化是在赣闽粤边区形成的地域文化

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

如果去掉“客家”这一名词,冠于地名的梅州-汀州-赣州,和闽南语区的厦门-漳州-泉州,粤语区的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地区比较,三者显然都是土著,没什么区别。
引用 hd136302 2011-5-5 13:10
客家之所以为“客”,因为梅州-汀州-赣州等地区,向外移民所致,广西、台湾、四川、粤西等地。没有后者各地区的客家移民,无所谓“客家”。
引用 廖正刚 2011-5-5 21:14
欣赏一下
引用 曾建中 2011-5-12 18:50
很好,客家文化并不是移民性的文化,要勇敢的表达文化的存在的正当性。客家的命名本来就是中性的,是我们没有忘记故乡的寄望和汉文化的传承。就如作者所论述的闽南文化和广府文化不能论为移民文化一样。我们多多的讲客家话,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先进科技促进客家话的更新和融合,产生新的、让广大客家人可以接受的统一的客家话,至少形成客家话的流行中心片区,如梅州市-汀州旧属地-赣州市,以及有连片的纯客家属地,先期形成当地优势统一客家话。再通过客家话的影视传布更大的客家话统一。拥有客家话的电视台和广播是语言优势的竞争利器。至少在互联网上要有更多的客家话 影视节目。大家有力出力(帮人场),有钱出钱(组织节目资源)。

查看全部评论(4)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14:26 , Processed in 0.01542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