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绣品上的江西客家风情

2011-2-24 15:38| 发布者: huangchunbin| 查看: 2563| 评论: 0|原作者: 客家上犹网|来自: 客家上犹网

摘要:   江西乐安流坑传统儿童头饰      江西民间床沿帐挂,中间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上面造型既象征蝙蝠,又象征如意。莲花下面的似莲籽的小荷包象征小孩   乐安流坑的民间刺绣仍保留有太阳图腾崇拜的文化遗存 ...
 

  江西乐安流坑传统儿童头饰
 
     江西民间床沿帐挂,中间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上面造型既象征蝙蝠,又象征如意。莲花下面的似莲籽的小荷包象征小孩
 
 

  乐安流坑的民间刺绣仍保留有太阳图腾崇拜的文化遗存
 
    中国民间刺绣源远流长。虽然绣品不易保存,但从出土文物中,我们仍能见到殷商和西周时期的绣品。特别是在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绣衾(被)和禅(单)衣,上面绣着龙、凤、虎和花卉等,形神兼备,绮丽多变。证明刺绣在中国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当时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工艺门类。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有佩带绣品小饰物的习俗。据《礼记·内则》中记载,年轻人看望父母、舅姑等长辈时,一定要随身佩带香囊,以示对长辈的尊敬。
 
    进入秦汉时期后,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篇》中所描述的:“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汉代剌绣的空前繁荣,使刺绣的艺术处理又前进了一大步,在马王堆一号汉墓里的竹简“遗册”中记载着三种刺绣名称:“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汉末、六朝剌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始出现了人物形象,为以后的人物绣品开了先河,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意义。
 
    唐宋时期的刺绣已向着精致化的方向发展。这主要由它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在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里,女孩子都要学习“女红”,都要掌握刺绣,由于参加刺绣对象的进一步扩大、作者的文化修养和物质条件不同,加上文人们开始参与,剌绣到了唐、宋期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客家服饰图案夸张变形,色彩艳丽,现江西境内客家聚居地偶尔还能见到
 
    明、清时期,全国城乡出现了众多的商品性生产的专业作坊。尤其是明代,官府手工业的衰落,却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从缺乏竞争力的官府院落手工艺品,到商业性作坊的专业化生产,加上唐宋期间文人艺人结合刺绣工艺品的巨大影响,刺绣技术和生产获得了全所未有的活力,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进入了中国传统刺绣的巅峰时期。清代开始出现了对后世影响非常之大的几个艺术流派,如上海的顾绣、北京的京绣、开封的汴绣、山东的鲁绣等,以及后人誉为的“四大名绣”即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江西,在陶瓷文化、青铜文化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几千年来农耕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的民间刺绣,在江西的文化积淀也非常丰富,但它一直默默无闻地淹没在民间,不为人们所重视,更不要说在全国有什么影响了,直至盛世的今天才慢慢涌出水面。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江西民间丰富的绣品资源首先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引起了广东等邻省收藏界的关注,一些外省文物商贩先期进入江西山区大量收购,一大批珍贵的民间绣品流入广东收藏界。又有日本收藏界人士也通过有关部门进行大量购买。江西民间绣品的流失引起了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民俗专家黄明延的关注和痛心。从八十年代开始,他倾一己之力,开始了对江西民间绣品的研究和收藏。本期“走近江西民间艺术”系列之二,发表了记者对他的专访,也希望藉此引起有关部门和民间有识之士的重视,为保护和研究江西民间艺术创造出良好氛围和环境,为把江西建设成文化大省而共同努力。
 
    明代中期江西民间老年妇女穿的大袖口上衣,围裙采用十字绣工艺,用汉字“长命富贵、福禄双全“组成图案。相传明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30万江南大军去西南征讨叛军后,围垦贵州屯堡,所以至今在贵州农村仍有人穿此服饰。据说目前民族未定的贵州穿青人为明初随军丛江西迁入贵州民户后裔。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0 08: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