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印度塔坝——风光依旧的海外客家村

2011-2-24 15:26| 发布者: huangchunbin| 查看: 1666| 评论: 0|原作者: 李国泰|来自: 梅州日报

摘要:    印度,是世界东方一个神秘的国度,是佛教诞生地,也是佛教的寂灭之地。去年12月上旬,我作为梅县客家杂志的记者,从昆明登上了飞往印度东部加尔各答的飞机,去采访那些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的印度 ...

 

     印度,是世界东方一个神秘的国度,是佛教诞生地,也是佛教的寂灭之地。去年12月上旬,我作为梅县客家杂志的记者,从昆明登上了飞往印度东部加尔各答的飞机,去采访那些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的印度华侨们。

    来接机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投资梅县新县城“文化城”的侨领钟雪芳女士和钟其林先生,钟先生亲自驾车送我们直接来到海外客家村——塔坝。

    小车行到在距离塔坝社区入口处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用中、英文、印地语和孟加拉语四种文字写成的“塔坝中国城”的路标(见图)。

    进入社区,迎面而来的,是马路两旁低矮的房屋和店铺。这里街道狭窄,路面年久失修,污水横流,不时有印度工人拉着装满蓝灰色生牛皮的车子缓缓而过。我们的汽车不时停下来,钟先生兴奋地用纯正的梅县客家话向当地华侨介绍从梅县来的我们,不时映入眼帘的“南京餐厅”、“信兴皮厂”、“北京饭店”等中文招牌,才使你真正意识到,这就是加尔各答塔坝“客家村”了。

    塔坝中国城表面虽然破旧,但是却蕴藏着勃勃生机。它位于加尔各答市东郊,是印度最大的华人聚居区,目前仍有三四千客家人,他们绝大多数从事皮革和餐饮业。社区拥有一所华文学校和一家华文小报报社。塔坝的总面积只有约10平方公里,皮革生产却远近闻名,皮革产量占全印度1/5强。

    过去,塔坝是一片沼泽地。1778年,一位叫杨阿钊的客家人来到塔坝,于当年6月19日获英国总督华伦哈斯丁批准定居并同意他回中国带工人,随后大批梅县客家人陆续到这里落地生根。上世纪70年代,皮革畅销欧洲,塔坝地区的华人皮革厂遂扩大规模,从外国购买各类新式机器,制革技术由此得到改进,到80年代中期已达253余家。塔坝中国城皮革业鼎盛时期曾经聚居了1.2万华人,同时也给印度人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塔坝的皮革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皮革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硫化钠等多种化工原料,它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80年代中期,当地政府因塔坝被划入省城市区范围,要求皮革厂限期搬迁到10多公里外的新工业园区。一些小厂因无力治污、搬迁和进行再投资,只能关门歇业。除了迁厂因素外,印度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发展受限等因素,也使很多年轻人宁愿到海外创业、求发展,也不愿在家守摊子。现在塔坝中国城登记有户籍的华人只有1500多人,工厂只剩20来家。

    华人的皮革业衰落后,80%以上的客家人移民加拿大等国,但仍有20%的人持有加国护照后回塔坝经营皮革厂,一些无污染的生产流程仍在塔坝生产,但也有一部分人转营餐饮业,目前有20多家,形成了一条中华食街。我们在丙村人廖太生先生儿子开的金喜餐馆用晚餐,他听说唐山来了人,特地来见我们,我问他生意情况,他说尚可。不过他的中餐已让我吃不惯,印度风味太浓了,但见就餐的有很多是印度人,也只能顺其当地口味了。

    历史上,塔坝的客家人就对家乡建设多有捐助,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以后,塔坝的华侨为家乡捐建道路、桥梁、电力设施、学校、医院等社会福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3 03: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