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台湾东北角的客家聚落

2010-2-20 16:57| 发布者: andrew| 查看: 2292| 评论: 0|原作者: 网络转载|来自: 网络转载

来到了福隆、双溪或贡寮火车站,这里有古早味与平实的火车便当、草岭古道与海滩。除此之外,还有更为古老与平实的客家聚落及民居,值得一探究竟。

这里的临海或近山的老村落,有些是千真万确的客属聚落,现居子裔,照旧声明祖先是客家,不是福佬。举凡双溪乡鱼桁诏安吕氏说:“照原始我应该是客人,上缘有在讲,到这去给闽南人吃去”;或如两代之前,还是使用客语的双溪乡内厝简氏所称:“祖先嘛是客,以前拜公妈要说客话”;又如贡寮乡内隆林吕氏颇为大方的回答:“卡早阮拢是客,祖拢是说客…阿祖也会说客”;福隆火车站旁的油车魏氏亦知自己是南靖梅林的“客人底”,至今且以客家常用的“牲礼”祭祖等报导,皆为显例。

拜访东北角客家,任何时候都好。有孝思堂公厅的鱼桁、有石头屋群的内厝、有福隆车站旁的车埕、有草岭隧道旁的内隆林、有兰营守府官镇守的大坪,这些都是台北县东北角客属的人文经典。

一、东北角的客家聚落

东北角客家大都是在清代中期,就已进入各溪谷与海滨开基立业,并且繁衍至今的姓氏家族。基于宗族的凝聚力,加上适地发展的社会与在地产业,使得人数相对有限的东北角客家,在史迹与文化景观的表现,尚有不少可兹介绍与流传的项目。

在聚落景观方面,可兹推荐的东北角客家聚落,大都是单姓村形式的小集村或山区散村。当地值得一探究竟的客属老聚落,计有以石头圆窗当门面的吕氏孝思堂公厅为地标的双溪鱼桁聚落;石头屋群立,且在屋顶上摆设壮观的石枧的简氏内厝聚落;位在福隆车站旁,拥有古朴祖坟的魏氏车埕聚落;草岭隧道旁的暗坛与吕氏内隆林聚落;兰营守府官与红坛镇守的曹氏大坪聚落等,皆是推荐亲访的首选名单。

这些家族现今尚知自己是客家后裔,且有家传的手抄族谱,佐证与开台祖的血脉绵延。东北角客家后裔对于姓氏祖先及族脉的眷顾,才是让这些家族与其老聚落拓垦故事,能保存至今的关键。

汉人重视风水宝地的概念,也将东北角的客家宗祠建筑与有情的山河,联系在一起。位在福隆火车站西南缘的油车梅林魏氏,家族拥有的钜鹿堂公厅与民居群,散置在向海的矮岗山脚,山后的贵应公祖坟地,则是观音抱子的吉穴。又如,据鱼桁吕氏指出宗族公厅孝思堂,是选建在莲花座上的一块宝地。

这些客属聚落中的庙宇,具代表者有位于双溪乡泰平村大坪的总爷祠,以及平和曹氏等祭祀的庄庙构筑“红坛”;主要信奉者是漳州南靖简氏,且是贡寮乡内,神明祭祀圈辖境最大的石壁坑德心宫;在新旧草岭隧道旁,守护内隆林的“暗坛”;以及三叉港慈安宫、泰平寿山宫、鱼行福德正神庙、挖仔港福德庙、大坪总爷祠,这些皆是东北角客家丛聚之地中的信仰中心。

二、东北角客家的传统民居

东北角地区的聚落形态,除在主要陆路与海路的要津或港澳,有较大规模的街市聚落,本地区的整体聚落形态,大都为小集村至散村的形式,适应地形破碎的山海环境。

(一)、民居格局与形式

东北角客属赖以遮风挡雨的传统聚落民居,也就是一般的民厝仔,大体上与宜兰民居较为接近。常见的是正身与双护龙的合院组构,正身两旁与横屋护龙交接之处,有设石造导水槽的“石枧”,屋檐下端常见有挡风的女墻。在东北角地区无论福佬及客裔,临海或近山,普遍以石头厝作为主流的居屋形式。

在这些民居外观上,常见所谓的“女儿墙”。女儿墙疑为福佬话“雨篱墙”的谐音用词,通常设置在屋檐上方的屋顶面下缘,压紧屋顶铺面,以阻挡风袭,并且将雨水导向屋檐两端并落下地面的矮墙。早期女儿墙是以石头平砌而成,至于经济较佳的家屋,则改以砖造及水泥修面施作女儿墙。

(二)、民居建材应用

以打石筑砌屋宇,这是从北滨直到东北角地区,乃至宜兰北部近山常见的民居景观。除了石材取得方便之外,打石匠与滨海气候亦为石材得以在这里流传的主因。石头墙壁处处盛行,砌法有斗仔砌、平砌、乱石砌以及少数的斜砌,如竹片交编的斗仔砌长石,则称为“篾仔料”。

目前仅在东北角的客家聚落里,有着相当罕见的“石枧”构筑。走访几处客属聚落,发现一种长达 六公尺 以上的石槽,一体成形的这种石槽,相当壮观。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当地俗称“石枧”,且是数代前的祖先所打制的石槽,竟然是摆放在屋顶上的一种排水构件。这样的石枧其作用主要有三:一是避免正身排水侵损护龙,其次是让正身墙壁可更自由的向上增高,三则是让后人赞叹与凭吊。

石枧是如何制作的?传闻是先至远处山上的采石场,直接在当地打制完工后,族人再合力搬至聚落中备用。将又长又笨重的石枧摆设在屋顶上,似乎是东北角直到宜兰才有的民居特色。离开东北角,就没有见过这样的石枧。

(三)、客家祠堂建筑

在东北角客家的宗祠建筑方面,有位于双溪乡鱼桁山脚,由诏安吕氏客属所兴筑的孝思堂;有位于贡寮乡虎仔山油车,由南靖梅林魏氏客属所建立的钜鹿堂。

东北角客属所筑祠堂,以鱼桁吕氏孝思堂最具代表性与观赏价值,自日治时期至今,历经多次修建与美化。孝思堂的屋架梁木,据闻是购自远从福建运来的原木。这些原木先以竹筏绑住,拖进孝思堂前方的池塘中,再以最硬的青麻仔石所制的四座大舂臼,将原木压进池底净泡相当时日之后,再取出施作为梁栋。另外,孝思堂的正身墙体部份,是以本地山区开凿的“青同石”打成石块,以平砌法砌成,并镶进两面打石圆窗。

(四)、三面壁构成的鱼寮

东北角从事渔业的客家后裔颇多。原本在原乡位处山林的客家人,渡台至东北角的海滨之区后,有的便顺应环境改行从事渔捞与渔获加工业。

海滨常见内有鱼灶的“鱼寮”。三面壁构成的鱼寮,墙壁完全以就地取材的原石组砌,入口门户也有以石条制作的,相当古朴。鱼寮内有煮鱼的大鼎,过去在煮鱼时节,自然是烟雾迷漫,晚期也有将灶口设置在屋外的作法。早期的鱼寮屋顶,是简单的覆草,现况中只见如鱼鳞栉比的瓦屋顶。

三、余 论

在福隆海水浴场、草岭隧道、双溪车站与烟云山河之中,存在让人留连的与四季光景。就在东北角的山水之间,还是可以找到客家,及其长居久住的传统聚落与民居。

原来在东北角也有客家。在东北角极为难得的少数客属姓氏,对于族谱抄写、渡台祖坟祭祀、公厅设置、以及购置公田与维持祖公尝会的意愿极高。他们以“客人底”及“祖先说客”,或是“我应该是客人”的念旧心情,通过吕氏、简氏、魏氏等客裔的老人家们,用闽南话、漳州话或俗称的宜兰腔,述说自己是客属的典故,相信祖先听到了都会感动万分。

﹝廖伦光,台北县东北角客家调查记事,2009节录﹞
http://tw.myblog.yahoo.com/jw!k7 ... prev=25&next=18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23:21 , Processed in 0.01182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