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图说赣南客家地区古塔建筑

2009-9-11 16:42| 发布者: andrew| 查看: 2431| 评论: 0|原作者: 袁贤民|来自: 客家风情网





上犹文兴塔  图片作者:一杯清水




         塔,源于印度,其中一称“堵波”,最初是印度僧人的坟墓。原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砖石等建造成的建筑物,后来又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处、般涅槃处,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土、石、砖、木等筑成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塔随着佛教进入中国后,很快中国化,演变为仿中国楼阁式的建筑形式。但它的功能没有变,主要是用来存放高僧的舍利子,同时也成为人们瞻仰观光的高层建筑。它们建于寺内,多为九级,筑有外檐回廊,穿壁上绕可至顶层。所谓的“九级浮屠”即源于此。

         西晋,佛教传入赣州,赣县契真寺就是僧人最早驻锡赣南的寺庙之一。在契真寺附近的宝华寺唐代大宝光塔,是赣南现存最古老的佛塔。唐宋赣南佛教的大发展,使许多佛塔应运而生,保存至今的有:唐代赣县的大宝光塔、宋代赣州的慈云寺塔、信丰大圣寺塔、安远无为塔、石城宝福院塔5座珍贵的古塔。它们成为今天江西省唐宋塔群之最。

         赣南明清古塔,更是星罗棋布。其中又以明代赣州的玉虹塔、瑞金龙珠塔、兴国朱华塔、宁都水口塔、定南巽塔及清代于都的重光宝塔、赣州龙凤塔等为著名。它们不仅用砖石砌筑,还有用生土夯筑的土塔。与宋塔所不同的是,这些明清塔大多建于乡野河畔,而不在寺庙中出现。这一切,都与塔的功能变化有关。

         明代,塔的功能起了变化,大多数塔已经不再埋藏舍利子,而成为象征文运,营造风水的玄秘高层建筑。所以,这些塔往往建在河旁水口和风水界山的特定位置。赣州城郊的明代玉虹塔,坐落在赣江之滨的小山头上,那是万历年间为了镇赣江水患而修建的宝塔。1992年5月,在玉虹塔地宫里出土了一只重76.5公斤的铁元宝,上面铸有“中流砥柱”四个大字。

         又如定南老城镇不远处,与广东省交界的江西一侧青云峰有座明代崇祯年的石塔,塔高17米,五级,用花岗岩砌筑,是赣南惟一的明代石塔。因为塔建于老城镇东南,是八卦方位的“巽”向,所以塔名为“巽塔”。其实,它更深层的寓义还是:主镇外来煞气,永固定南风水。正因为出于这种目的,所以人们不惜工本,采用了厚重坚实的花岗岩材料来建塔。






宁都水口塔(图片作者:江山摄记)

 

       宁都水口塔,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水口塔七层,高41.5米,典型的八卦图案。清乾隆二十六年飓风折顶,清乾隆四十三年修整。1996年重修。塔内铸有真武大帝神像,意在塔有真武大帝镇守,保风调雨顺、太平昌盛、荫福万家,有风水宝塔之美誉。





宁都步青塔(图片作者:江山摄记)



          宁都步青塔,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砖木结构。高九级,形六角,与经纬阁遥相呼应,位于赖村镇莲子村境内,是宁都县目前仅存的四座古塔之一。共九层,高34.5米。




宁都湖心塔(宁都文峰塔,图片作者:江山摄记)



        宁都湖心塔,位于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山上。这座山形如匐伏在地的狮子,这就是东龙的宝塔镇狮山。这里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本地有头狮子天天晚上出来骚扰百姓,白天却无法找到这头狮子。某天,有个道士前来投宿,听说此事后,决心帮村民除去此害。第二天清早天朦朦亮时,全村人听到一声巨吼,只见一头大狮子倒伏在村的西头。道长说这是只千年成精的狮妖,要想彻底将它制服,需用宝塔镇压。于是将宝塔移至此地来镇压狮精了。其实这座塔叫文峰塔,原位于水口外侧的一小山上。由东龙李氏外甥、明都察院副都御使陈勉捐资修建,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雍正五年重建,并将塔址移到了今天的位置。现塔为砖木筒式结构,外呈六棱形,高七层22米,底层周长17.2米。东龙村中有大大小小百口水塘,联成一片,如同一湖。凭高而望“湖”中碧波荡漾,莲荷亭亭,文峰塔倒影于水中,其景如诗如画,是东龙十景之一的“塔影湖心”。有诗赞云:“七层古塔插云宵,倒影湖心景孰描。追会都堂当年赐,万载流芳仰高标”。




宁都社溪塔(图片作者:江山摄记)



        宁都社溪塔,位于宁都县安福乡社溪村东南山上。此塔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五层六角式砖塔,顶部已被毁坏,现塔高12.5米。





赣州慈云塔



          赣州慈云塔又名舍利塔,位于赣州城东,是一座典型的宋代高层楼阁式砖塔,为赣南古塔中的佳作。是古代慈云寺的附属建筑。该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等部分组成,塔原高42米,现高49.9米,塔身平面呈六角形,共9级,塔中心空。据考证,该塔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距今已有980多年的历史。该塔原来位于慈云寺内,故名“慈云塔”。此塔原来有登临远眺的功能:木构件及出檐回廊每层用平座挑出塔身以外,便于人们伫立和行走,形成回廊,供游人登塔赏景。清光绪23年(1906年),廊檐木板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留下孤塔一座。195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慈云塔”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赣州市政府拨款对慈云塔进行了维修复原。

         赣州慈云塔,信丰大圣塔,安远无为塔,石城宝福塔和大余嘉佑寺塔。这五座古塔(尤其前四座)的风格和结构特点非常相似,具有浓重的地方(客家)特色,而又如此集中,为全国罕见。例如,五塔均建于北宋(嘉佑寺塔可能为唐末),平面六角形,不施普柏枋,砖木混合,内部结构为穿壁绕平座式(嘉佑寺塔为空筒式);另外,除嘉佑寺塔外,其余四塔高度均超过50米,为当地标志性景观建筑。



赣县大宝光塔



        赣县大宝光塔又称宝华玉石塔。在赣县宝华山寺内。7层,高1丈多。塔内有一个菩萨。塔顶为大理石雕成,雅致美观。据《赣州府志》,该塔是唐穆宗为大觉禅师建,武守时废,大中七年(853年),宣宗复诏立,唐技撰碑铭,权德舆丹书。按唐技铭云:“咸通五年八月八日建。”按邵启贤《赣石录》卷一百六有“宋沙门觉显书唐技大宝光塔碑铭”。又云:“咸通五年八月八日建,元丰二年七月十五日住持传未能沙门释觉显重立并。”又附曰:“右元丰二年沙门觉显重书。”唐技大宝光塔碑铭在赣县龚公山,额篆“重建大宝光塔碑铭”八字,字径3寸,凡文24行,行40字,字径7分,行书。由此可知此塔在北宋元间(1078—1085)曾经重建过,现存者并唐物,原是宋物。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5 17: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