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客說客話:誰是文化的主人?

2009-9-7 11:35| 发布者: huangchunbin| 查看: 978| 评论: 0|原作者: 清大人類學研究所博士洪馨蘭|来自: 台湾立报

       客委會於2009年8月底開始啟動客語專長人才的認證,分為語言、文學、歌謠、戲劇等4項分類,通過者將給予「客語薪傳師」頭銜,並將對其未來的教學研習課程予以補助。原則上,這將使過去許多地方的文史工作或文學創作者,躍升具備中央級認證的專業人士,無可置疑是一大肯定。

  在現實上,目前客語使用在生活領域中的逐漸退縮,特別顯現在世代使用客語比例的等比落差,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有時候,即便雙親都具有流利的客語交談能力,一旦子女開始接觸學前教育,就必須絞盡腦汁來引誘子女有繼續使用客語的動力,否則與同儕之間的對話語言往往排擠了客語使用的意願以及實際使用的時間;日常生活的母語使用率偏低,也直接影響客家認同的比率。

  站在社區的立場,我另一方面思考的是,薪傳師的認證來自「社會公正人士」,這必然表示希望具有客觀的審核標準,但優秀的客語薪傳師除了提供好的教材、文字、戲劇等作品,並開設傳承的課程,「文化課程化」的過程帶著經費申請、企畫書寫、經費核銷、成果評估等。這是否又要花去薪傳師許多的心力?而走出課堂之外,學員從薪傳師身上學到的是「語言技術」,還是真的學習到「客家語言中的世界觀」?

  以一條河流為例,目的性地迅速奔馳直達海口的河流,因為無法與河岸親密對話,泥沙沈澱不了魚蝦要的養分,生不出沿岸豐富的植披,基本上是無法孕育出生命的。但緩慢、綿長、與河岸細膩摩擦的河流,則往往清澈見底,有著無限生命的可能。

  客語的薪傳也如一條河流,它必須是每天、每天地發生在我們的周圍。客語薪傳師傳承的不是單純的「語言學」或「文學」,而應該是「文化」,因此如何在客語薪傳師得到認證頭銜提供語言課程的同時,也鼓勵並提供他們更多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實踐客家文化於街角巷弄及村落小鎮,才能達到「客家文化」真正獲得薪傳的機會。

  在鄰近的日本有個小鄉鎮三島町,居民將生活工藝視為村落集體文化的精華,頒佈的「生活工藝憲章」同時鼓勵與約束了當地工藝品的傳統生態製作工法。為了讓遵守傳統工法與精神的傳統工藝師得到尊敬,當地社區頒佈了傳統工藝薪傳者一種特殊的認證;他們用書法寫出這位薪傳者對於工藝上的貢獻與獨特,然後在村落大會上親手交給他們。

  因此,他們的認證是村落生活者的集體認證,就不是一種「由上而下」的認證。是所有的村落居民都「認同」的薪傳師,也就成為對集體共享文化的再確認。

  「如何」認證與「由誰」提供認證,所代表的意義是很不一樣的。當認證是由中央提供時,文化的傳承就成為一種「政策」;相對地,由社區居民自己認證時,這意謂著文化仍是村落中活著的生活,因此每個人都具有「認證他人」的能力。文化傳承的立意很好,但還是覺得「政策」的實際操作與創意是越來越僵硬了。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6 03: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