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136302 发表于 2013-12-29 12:47:06

粤西-桂南 梅州客家话 词汇比较图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5-10-28 14:06 编辑

本篇介绍的“粤西-桂南地区”包括政区划分上的广东省西南地区的三个地级市: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以及广西 南部沿海地区和桂东南地区的四个地级市:玉林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两省合计七个地级市,本地区客家人口大约有500万,占该地区总人口约2900万(2013年)的17.24%。该地区的客家话有两个本地特色的称呼:涯话(所有粤西地区、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新民话(玉林市、钦州市浦北县、灵山县)。
这两个省的一部分客家地区相连成片,是粤西-桂南地区的核心区域,相对来说核心区域保留的客家话语音较为纯正,包括廉江市、化州市、博白县、陆川县、合浦县等5个县(市)。这5个县(市)的客家人口合计约300万,其中博白县大约有110万人以客家话为母语,廉江市和陆川县各有约60万客家人,化州市和合浦县客家人口各约30万以上。
粤西-桂南地区无论是核心区域还是外围区域,都受到粤语的比较大的影响,从语音、词汇到语法,尤其是词汇更加明显。
梅州市人口大约500万。
粤西-桂南和梅州两地区客家人口合计约1000万,占全世界客家人口5000万(或6000万)的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



001 花生

“花生”,在图中粤西-桂南16地点的客家话中主要有“番豆”和"地豆"两类说法。比较特别的是电白沙琅,说“泥豆”。具体分布如下:

1、地豆:信宜思贺、信宜钱排、阳春三甲、阳西塘口、兴业高峰、北流西琅、玉林新桥、陆川横山(兼说“番豆”)。
2、番豆:廉江石角、廉江青平、化州新安、高州新垌、博白新田、博白龙潭、陆川横山(兼说“地豆”)、防城港【fān tèu】。
3、泥豆:电白沙琅。

粤西-桂南核心区主要说“番豆”,外围区普遍说“地豆”。

梅州、五华华城说“番豆”。五华水寨、五华棉洋说“地豆”。

关于花生的说法,多年前社区有专门讨论过: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417


各地客家话及参考资料:
梅州市市区:谢永昌《梅县客家方言志》、李荣主编《梅县方言词典》
五华县华城镇:朱炳玉《五华客家话研究》
五华县华城镇、水寨镇、棉洋镇:徐汎平《广东五华客家话比较研究》

粤西地区:李如龙《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
廉江市石角镇
廉江市青平镇
化州市新安镇
信宜市钱排镇
信宜市思贺镇
高州市新垌镇
电白县沙琅镇
阳春市三甲镇
阳西县塘口镇

桂南地区:陈晓锦《广西玉林市客家方言调查研究》
陆川县横山乡四和村
博白县新田镇村头村
玉林市福绵管理区新桥镇新沙村
兴业县高峰镇
北流市西埌镇木棉村

博白县龙潭镇:王巧明《博白龙潭客家话研究》

防城港市防城区:本人母语(据说我的祖先在防城居住几十年,而世居地是博白县,在博白几百年时间),本篇所说的防城港客家话指的就是我家族说的客家话,并非广西防城港市本土的客家话。事实上防城港、钦州和北海三个市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地点有完整的词汇资料,这三个市客家话人口100多万。














hd136302 发表于 2013-12-29 12:55:21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5-8-6 14:42 编辑


002 睡觉

“睡觉”,在图中的粤西-桂南地区16地点客家话有15个说“睡觉”,只有信宜思贺说“睡眼”。防城港客家话说”睡觉"【sòi gàu】。

梅州、五华各地说“睡目”。

hd136302 发表于 2013-12-29 13:04:54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5-8-6 14:49 编辑


003 下雨

“下雨”,粤西-桂南地区16地点都说“落水”。防城港客家话,落水【lòk sǔi】。

梅州说“落雨”,五华各地说“落水”。

hd136302 发表于 2013-12-31 14:26:17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5-8-6 23:20 编辑


004 太阳

在图中粤西-桂南16地点中有两种说法:“热头”、“日头”。
防城港客家话,热头【njiàt téu】。

粤西-桂南地区绝大多数地点说“热头”,兴业高峰兼说“热头”和“日头”,玉林新桥说“日头”。

梅州、五华水寨、五华棉洋说“日头”,五华华城兼说“热头”和“日头”。《五华客家话研究》记录五华华城兼说“热头”和“日头”,但是《广东五华客家话比较研究》只有“日头”一词。

hd136302 发表于 2013-12-31 15:32:07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5-9-9 12:56 编辑


005 寻找

“寻找”,在图中粤西-桂南共16地点客家话中有6种说法。按分布点多寡顺序排列:
① 跟:11点,其中6点是单一说法,5点兼说其它。
② 揾:5点,其中3点单一说法,2点兼说其它。防城港客家话,揾【vǔn】。
③ sèm:2点,信宜思贺、信宜钱排,兼说“跟”。
④ 寻:1点,博白新田(兼说“跟”)。
⑤ 找:1点,博白龙潭
⑥ pε:1点,兴业高峰。

梅州、五华水寨、华城、棉洋说“寻”。
粤西-桂南地区以说“跟【gen】”为多数,其中单一说“跟”的有6地点,兼说“跟”与其它说法的有5地点,合计11地点可以说“跟”。来自粤语词汇“揾【vun】”也有一定市场,共有5地点有此说法,其中单一说“揾”的有3地点,兼说其它的有2地点。
博白新田说“寻”(兼说“跟”),和梅州、五华地区说法一样。博白龙潭说“找”,和普通话说法一样。



hd136302 发表于 2014-1-1 00:29:32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21-6-8 02:53 编辑


006 挑(担)

“挑”,在粤西-桂南地区16个点客家话有三种说法。① 担:分布点13个。防城港客家话,担【dām】。
② 荷【kai】:分布点2个,兴业高峰、北流西琅。
③ 挑:分布点1个,博白新田。

梅州、五华水寨、五华华城,讲“荷”【kai】。五华棉洋兼说“担、荷”。

粤西-桂南地区绝大部分地点(13个)讲“担”,粤西地区9个地点全部用“担”,无一个用“荷”。
2地点(兴业高峰、北流西琅)讲法同梅州、五华水寨、五华华城,讲“荷”【kai】,保留原有客家话的说法。
1地点(博白新田)讲“挑”,同普通话说法。


hd136302 发表于 2014-1-2 06:55:53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5-10-5 02:23 编辑


007 拿

在图中共16个地点的客家话中,表示“拿一本书给我”的“拿”有大概5种说法。
① 10点说“拈”:廉江青平、化州新安、信宜钱排、玉林新桥、陆川横山、博白新田、博白龙潭、防城港(兼说“攞”、“荷”)。
另外,阳西塘口、信宜思贺。
② 3点说“攞”:廉江石角、防城港(兼说“拈”、“荷”),读音都是lo。
另外,阳春三甲读,应该是同一个字。
③ 3点说“nak”:北流西琅、电白沙琅、高州新垌,读音都是nak。
④ 1点说“拿”:兴业高峰。
⑤ 1点说“荷”:防城港(兼说“拈”、“攞”)。

粤西-桂南地区说“拈”的占多数,共10个地点。
防城港客家话可以说“拈”【njiām】、“攞”【lō】,还可以说“荷”【kāi】。表示挑担的意思用“担”不用“荷”【kai】。
“荷一本书分涯”=“攞一本书分涯”=“拈一本书分涯”。

梅州说“拈”【njiam】。

hd136302 发表于 2014-1-6 04:06:29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5-10-5 02:26 编辑


008 什么

疑问代词“什么”在粤西-桂南16个地点的客家话中大概有三种说法:么个(脉介)、乜嘢、乜货(廉江石角)。具体分布如下:
① 9点说“么个(脉介)”:廉江青平(兼说“乜嘢”)、化州新安、信宜思贺、信宜钱排、阳西塘口、玉林新桥、兴业高峰、北流西琅[]、陆川横山。
② 8点说“乜嘢(埋惹)”:廉江青平(兼说“乜个”)、廉江石角(兼说“乜货”)、阳春三甲、高州新垌、电白沙琅、博白新田、博白龙潭、防城港。
③ 1点说“乜货”:廉江石角(兼说“乜嘢”)。

防城港客家话,乜嘢(埋惹)读【mai njia】。么个[mak gai]——>乜[mai,音“埋”], “嘢”来自粤语 。粤西-桂南地区的部分客家话,“乜”读mai是“么个”连读的结果,用来表示“什么(事、物)”的组合词除了“乜嘢”、“乜货”,还有“乜西”。粤西-桂南地区说“么个/脉介”的地点9个,说“乜嘢/埋惹”的地点8个,分布点数量非常接近。偏北说“么个”为主,偏南说“乜嘢”较多,“乜个”也有分布。

梅州、五华水寨、五华华城、五华棉洋说“乜个/脉介”【mak ge/ mak gai】 。

hd136302 发表于 2014-1-13 14:43:00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5-8-7 13:04 编辑


009 哪里

“哪里”在图中粤西-桂南16地点的客家话中有很多种说法,主要是以发音区分,有些音稍异但字(词)可以看作是一类,粗分为三大类型(“口”表示暂时不知道是哪个字):
1、以高州新垌为代表的“nài”,一般写作“奈”,或直接写“哪”,分布最广,有8个点。细分有“哪【nai】”(高州新垌) 、“哪口【nai tiang】”(信宜思贺、信宜钱排、电白沙琅)、“哪口【nai tang】”(兴业高峰)、“哪口【nai ding】”(北流西琅)、“哪口处【nai dêt cu】”(阳西塘口)、“哪口【nai vong】”(阳春三甲)、
2、以防城港为代表的“nó”,直接写作“哪”,有5个点。细分有“哪哪【no44 no21】”(陆川横山)、“口哪【i no】”(博白龙潭)、“阿哪【a no】”(廉江石角、防城港)、“哪口【no tiang】”(防城港)、“哪【no】”(廉江青平、防城港)。
3、化州新安的“nǎ”,“哪只口【na zèk tiεn】”。

另外还有:
博白新田:“口口【ga42 ngo23】”
玉林新桥:“口处【at cu】”
表示“哪里”,防城港有三种说法:no、a no、no tiang,“no tiang”与信宜思贺等地的“nai tiang”相对应。

梅州读“哪口”【nai ie】,五华水寨、五华棉洋说“哪里【lai li】”。五华华城说“哪哩”(读【nai li】《五华客家话研究》,读【lai li】《广东五华客家话比较研究》”)。

粤西-桂南地区,以说“奈【nai……】”的分布点最多,共有8个地方,占了一半,全部是在粤西-桂南核心区以外。核心区说“nai……”的反而没有,主要是说“no……”或“na……”,博白-陆川-廉江-化州都有分布。




hd136302 发表于 2014-1-20 06:54:44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5-8-8 10:03 编辑


010 这里

“这里”的说法,在图中的粤西-桂南16个地点中有许多种说法,不太好分类,按发音可以细分为5种,其中有2种说法比较普遍,关键字是“go”和“di”。
1、6点说“go”:廉江石角、廉江青平、陆川横山、博白新田、北流西琅、防城港(兼说“di tiang”)。
2、6点说“di”:阳西塘口、阳春三甲、信宜思贺、信宜钱排、电白沙琅、防城港(兼说“go/a go/go tiang”)。
3、玉林新桥[gut cu]。
4、兴业高峰[gi tang]、高州新垌[gi tang]。
5、化州新安[giεk tiεn]。

梅州市区说[e ie],五华华城、五华棉洋说[le li],五华水寨说[lia gi],与粤西-桂南地区都不一样。
粤西-桂南地区可能受粤语影响,有一个表示方位的“tiang/tang/ding/tiεn”,应该是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有8个地点有此说法,占了一半。另外,有6点用“go”,应该也是受粤语影响。
北流西琅
信宜思贺
信宜钱排
电白沙琅
兴业高峰
高州新垌
化州新安
防城港【dǐ tiàng/gó tiàng】






hd136302 发表于 2014-1-20 07:58:28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5-8-8 23:00 编辑


011 那里

“那里”的说法,在粤西-桂南地区16个地点中,有7种说法,其中“gai……”的类型居多,其次是“gau ……”和“ga……”。
1、【gai……】,7点:阳西塘口、阳春三甲、信宜思贺、信宜钱排、陆川横山、博白龙潭、防城港(兼说)。
2、【gau……】,3点:廉江石角、廉江青平、防城港(兼说)。
3、【ga……】,3点:电白沙琅、化州新安、博白新田。
4、【ai tang】:兴业高峰
5、【na ding】:北流西琅
6、【nu】:高州新垌
7、【nai cu】:玉林新桥
防城港客家话,表远指有三种说法:gài tiàng、gài hó、gàu。

梅州【ge ie】,五华华城【gai 哩】,五华水寨兼说【gai 哩/gai 边】,五华棉洋说【ai 哩】。
粤西-桂南地区16地点客家话有7地点说【gai……】,与五华各地相同相近,粤西、桂南都有分布。3点说“gau”,应该是“gai ho”的连读,防城港就有“gau”和“gai ho”两种读法。
以上合计10地点,表示远指的“gai”占了图中粤西-桂南地区16地点客家话的多数。
兴业高峰的“ai tang”与五华棉洋的“ai 哩”相近,没有“g”声母。

葱林藏客 发表于 2014-7-2 20:03:10

樓樓真行,歸納得很好,很值得客家人去學習進而增強客家人與其他地方客家人交流的能力。不介意我復制製到客家吧去吧!

葱林藏客 发表于 2014-7-4 21:03:40

好的。已注明來源客家風情網,還寫上了你的大名。我還轉到了我剛建立的「廣西客家網」吧。(為何我不能發網址,我剛才發網址時它說我沒權限)

葱林藏客 发表于 2014-7-30 23:38:41

在百度廣西客家網吧一位北流西琅的網友說的和你寫的有一些出入,以下是她的原話
一心一意lovete:na ding是哪里,那里是ai du或者ai ding

葱林藏客 发表于 2014-7-30 23:41:52

貼子鍊接
http://tieba.baidu.com/p/3144961121?share=9105&fr=share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粤西-桂南 梅州客家话 词汇比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