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13-5-5 11:16:19

徐亞湘-日治時期台灣戲曲選讀—「演唱採茶」此篇報導解說與分析



【文/林詩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演唱採茶

    採茶戲係粵人為之。其所唱音調皆作粵語。名曰山歌。粵人聞于耳即了于心。是以喜觀採茶甚于喜觀他劇。風傳近日東勢角內某庄。無夜不演採茶。聞每到演唱之時。則紅男綠女擁擠不開。多則數千人。少亦數百輩。皆翹手側耳至採茶罷唱。使各歸家云。


【解說】

東勢角是今天台中縣東勢鎮,為中部最大的客家部落,1920年刪去「角」字改稱「東勢」。

  中部的採茶戲演員多出自於東勢,日治初期東勢周圍的客家部落常有邀請演出的情形,如1900年6月,即有揀東上堡翁雅社庄(位於今豐原市境內)人招東勢角的採茶戲演員到庄演唱數夜之例。此則報導除了言及採茶與山歌的關係之外,亦對當地觀眾的觀劇喜好及採茶戲受歡迎的程度進行了描述。”



此篇報導內容所言之,當時稱看採茶戲的觀眾與採茶戲的演員為「粵人」,認為當時的語言、唱腔、曲腔為粵語,只知道唱腔的名稱為「山歌」,稱之當時的粵人(民眾)喜歡看採茶戲的程度不只是表面上聽聽看看而已,喜歡的程度已經是超越其他的劇種。

 當時傳言,在當時的那幾天某個村庄內,請了一班採茶戲是每天晚上都有演出,只要到了演出的時段,不分男女,全部擁擠在戲台下,多到千人,少的話至少也也有幾百個,在演出過程中,人群未散,直到採茶戲演出完畢,民眾還會要求繼續演出,到戲班罷唱,民眾會才各自回家。




--------------------------------------------------------------------------------

引用徐亞湘老師【日治時期台灣報刊戲曲資料選讀-史實與詮釋】P.48-4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亞湘-日治時期台灣戲曲選讀—「演唱採茶」此篇報導解說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