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_ch_z 发表于 2012-2-25 22:46:03

客家人姓名中“万、千”、“郎、娘”由来

            客家人姓名中“万、千”、“郎、娘”由来     古人用XX郎,XX娘分别给同祖男、女编号排序,叫排行。如:张二十郎,陈三五娘等。    排行主要有两种:一曰大排行,系按同曾祖弟兄顺序排行,如张三十郎、张九四等;二为小排行,系按同父亲的弟兄顺序排行:如张仲二郎,小八郎等。    另外据说还有一种按出生时父母年龄之和排序的。        但客家人姓名中除了原来就用过“郎、娘”排序以外,还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了没有正名,仅用“郎、娘”加“万、千、念”等命名的情况。    唐宋以来,客家的先民(中原世族)为避难,以家族、村落为单位从北方颠沛流离、辗转迁徙进入闽粤赣边地区。那时闽粤赣边地区的原住民是畲瑶为主的少数民族,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占据着统治地位,客家先民则是后来的移民。尤其是宋元之际,有相当多的客家先民披荆斩棘,走进深山密林与畲瑶少数民族为伍。为避元兵骚扰、与畲瑶少数民族求安定等因素,吸收畲瑶的一些生活习俗,将名字改为畲族和瑶族名讳(畲族雷姓人的名讳就按百、千、万字行次,蓝姓另加—个“念”字,后加上“郎”)。明初以后.粤东、闽西一带的经济有较大发展,客家先民较好的文化素养,较高的生产技术等得以发挥。畲瑶等少数民族经过与客家先民五、六代人,百余年的共同生产和生活,文化交流而慢慢自然同化。客家人以及受他们同化的畲瑶少数民族都自然而然地改用了汉族名字。正如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李默所指出:“借更改名称为改变事物,乃是人类天赋的诡变法”。客家人先祖就是运用了这种“诡变法”,同化了相当数量的畲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这就是客家人先祖在宋末、元朝直至明初多有以“万、千、念”命名的郎名而明初以后却没有了的缘故。 在使用"郎名"的成员中,最初几代人没有其他名讳,而随后的几代人中,既有"郎名",也有正名。与男子使用"郎名"同时,在前几代女性成员中,普遍使用"娘"的称谓,如吕氏三十娘、吕氏十九娘、许氏三娘、李氏七娘、五娘傅氏、易氏二娘等。"郎名"完全消失,时间大致在明永乐至宣德之世。如贡川《陈氏宗谱》卷10《系总谱》在陈雍以下的第15代传人润字辈的后裔中,有润筠支系从第16代起,不再使用传统的汉族姓氏符号,而是使用与之迥异的"郎名":“文音传五八”。陈文音以上的16代家族成员中,人人皆有名讳,而传到了第17代,却突然抛弃了中原汉人按字辈取名的习惯,出现了一个不知名讳的"五八郎"作为传人。这种做法符合这样一个来自中原的"士大夫世家"的礼教传统和文化习俗吗?非但如此,在五八郎之后的几代后人中,还有继续使用"郎名"的情况。    罗香林先生在他的《广东民族概论》中,最先揭示过广东韩江流域一带客家人的祖先使用"郎名"的现象,对此,他并作了如下的解释:    韩江一带的客家人,其祖先有第几千几百郎的名号(大抵仅有郎字,而罕正名),相传即土著畲民雷、蓝、毛、赖、盘各巨阀所给与的符号,这是客家人的祖先由闽西迁至粤境,欲求性命安全,不能不纳点贽礼给那些强有力的畲阀,畲阀得客人贽礼以后,乃依其入境次序给以几郎几郎的名号。    其后,福建学者蒋炳剑以畲族地区的调查资料、李默以梅州地区客家人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分别探讨了客家人先祖使用"郎名"的习俗和来源依据。综合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畲族和来源于汀州府的客家人祖先中,确实存在过排郎名的习俗。如在畲族一些姓氏中,祭祖时,不同姓氏的祠堂陈列的香炉有5只或6只之别,以显示各姓排行的不同。排行的目的在于序长幼,死后载人族谱。排行按同姓年龄的长幼,以村为单位,由族长或祠长排,每年排一次,一般在农历二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祭祖后进行。男女都有排行,男称郎,女称娘。蓝姓以大、小、百、千、万、念6个字辈分,6代一循环。    根据梅州客家方言区的调查表明,客家人的族谱载其祖来自汀州宁化石壁村者,其祖先大多皆有"郎名"。如丘氏在福建宁化石壁村居住时,历代均有"郎名",而入梅州之后,一样取有"郎名",其排序为"仲、伯、千、万、念"。又如嘉应州雷氏始祖念一郎、念七郎,原居福建漳州府漳平县居仁里,宋理宗时迁居程乡,为雷氏始祖。由此可见,排"郎名"的习俗,存在于闽粤赣边的畲族和客家人祖先中。"郎名"的命名是一种习俗,要举行一定的法事仪式来取得,此名要人死后才能使用。从客家人的族谱看,粤东地区的"郎名"有的在明初已经没有,大部分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消失的。

曾建中 发表于 2012-2-26 03:05:29

:victory:

vongvong 发表于 2012-2-26 22:30:30

是否说明客家人的祖先是原南方少数民族,明代开始被完全汉化呢?

蓝立全 发表于 2012-2-26 23:08:29

数字命名,好像是元朝的规定。朱元章,叫重八

孤独行者 发表于 2012-2-27 00:23:54

很奇怪,怎麼都說郎名與畬族有關

明明隨著元朝的興亡而存廢的,這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namlow 发表于 2012-2-27 07:19:49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2-2-27 07:21 编辑

..................韩江一带的客家人,其祖先有第几千几百郎的名号(大抵仅有郎字,而罕正名),相传即土著畲民雷、蓝、毛、赖、盘各巨阀所给与的符号,这是客家人的祖先由闽西迁至粤境,欲求性命安全,不能不纳点贽礼给那些强有力的畲阀,畲阀得客人贽礼以后,乃依其入境次序给以几郎几郎的名号。.............
在这里缺少了元朝的控制和管理因素.

上楼孤独行者说的有理.

namlow 发表于 2012-2-27 07:23:54

回复 5# 孤独行者 的帖子
郎名與畬族有间接關系, 不是直接的.
元朝的興亡为主要原因.

namlow 发表于 2012-2-27 07:25:29

再看看:

客家以郎为名的密码是要后人用客家基因族谱来解读?客家姓氏namlow2011-8-14 09:589446namlow2012-1-20 00:01:45
大家来对对族谱-客家人以郎为名时期客家论坛namlow2009-3-25 20:58322234涯系迈佬?2011-9-30 18:58:30

level 发表于 2012-2-27 08:04:44

我家族谱上也有这种现象,但是族谱上没有记载年份,所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什么时候开始结束,但是可以查到的是南迁到哪个地方的时候开始出现,不过我忘记了。:L

西田苦笋 发表于 2012-2-28 11:46:52

认同本文观点.

涯话人 发表于 2012-2-28 20:46:40

这样看我族谱的祖先名字叫蔡千一郎,蔡万二郎就有解释了。

zhang_ch_z 发表于 2012-4-16 17:01:14

以“郎”、“娘”命名古已有之。
我文中讲的是在动乱年代(宋末-元-明初)客家为避元兵骚扰,走进深山密林与畲瑶少数民族为伍,与畲瑶少数民族求安定等因素,吸收畲瑶的一些生活习俗,将名字改为畲族和瑶族名讳相同或近似使用的“万、千、念”
如我客家张氏资公后裔福建连城张家营圣千公—二十郎公—南团水西三十郎公—上杭古田小吴地五郎公—万二郎—龙岩大池千五郎—始榮公。。。。
使用“万、千、念”的也仅有两、三代 。另外我祖也不是就没有正名。如:二十郎公,讳炳淮;三十郎公 ,讳希文;五郎公,讳尧建;万二郎公,讳福英(忠瑞);千五郎公,讳均和。

幽壹 发表于 2012-5-4 17:31:29

好像不止客家人才这样的,,,福佬好像也是这样的,,,

toysgu 发表于 2012-5-10 11:23:38

zhang_ch_z 发表于 2018-1-13 17:04:31

使用“万、千、念”的也仅有两、三代 。另外也不是就没有正名。如:万二郎公,讳福英(忠瑞);千一郎公,讳均政;甲二郎公,諱义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人姓名中“万、千”、“郎、娘”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