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 发表于 2012-1-22 09:12:13

圣徒与天使

http://www.tudou.com/v/Etsb2zaXshk/&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天使对某一圣徒说:“你同我在一起会不耐烦的。假使你陪伴我,将会遇到许多奇闻怪事。有些事表面上看来是坏事,其实骨子里是好事。在你身上也有上主赋予常人的那种爱闲谈和刨根问底的癖好。你要见到我所做的事,不可能保持沉默,甚至还会表示愤慨和生气。你怎么能改掉那些习惯,对超乎你理解程度的事情安之若素呢?”
圣徒出于对知识的向往,哲理的渴求,便说道:“如果上主愿意,你会看到我是个有耐心的人。我不会违拗你的命令。”
天使说:“假如你要跟随我,我要对你提出要求,订立誓约。这个要求便是你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克制自己,要有耐心不能抢在我的前面发问,也不能对我的所作所为表示任何反对意见。等到走完这段路,完成了我的使命之后,我再来向你解释那些疑窦。”
圣徒接受了上述约法三章,表示要恪守这个约定。他们在岸边走着,看见海上有一艘航船,便要求船上的人载他们到某个地方去。船上的人见到他们相貌和善,眼中发出预言者的熠熠光芒,便免费让他们搭乘,极为尊重他们,待如上宾。
上船不多一会,天使便从船上拆下两块板。圣徒见状——他作为派到人们中间指导行善御恶的使者——骇然了,他竟然遇到了这种以怨报德的恶行。他害怕船上的人淹死,便忘记了事先的约定和天使规定的条件,大声喊道:“你不是要报答这些对我们行善的人吗?你怎么反倒要弄沉他们的船,淹死他们呢?你做得好事!”
天使朝他看着,提醒他那个约定,还说起本来就说过他忍不住就会提出诘难,不会对见到的事情保持缄默。天使说:“我不是早说过,同我在一起你是忍耐不住的吗?”
圣徒这才省悟到自己犯下了过失,因为健忘而使自己进退维谷,便向天使道歉,请求宽恕,说道:“请不要对我的健忘见怪,但不要剥夺我伴随你的荣誉和所得到的恩惠。从现在开始,我要恪守那个规定。”两人离船后继续赶路,见到一个眉清目秀的孩子正和别人一起玩耍。天使上前一把抓住那漂亮的孩子,把他拖向远处,等他睡着后,将他杀死。圣徒对这种残暴的杀人行为又大为震惊,认为这罪孽太大了。这个孩子正值青春年少,也许还是个独生子,却无缘无故地被杀了,甚至都无人给他报仇。这个罪恶是当着上主和宗教的头面人物的面犯下的。他忍耐不住,不顾原来的约定,将答应的条件也抛在一边。圣徒对天使说道:“你干了什么样的丑事,犯下了什么样的罪行啊!竟然杀掉了一个纯洁的生命!” 天使又注视他良久,这次没有提醒他答应的那个条件,对他的诘难也不加任何评论。过了一会儿天使说道:“我早就说过你忍耐不住的。”这时,圣徒羞愧难当,他又给这位有德行的奴仆添了麻烦,本来他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拴住舌头,倾听那些疑惑的解释,耐心地等候事情水落石出。事到如今,他害怕这样一味地蛮干下去,会给自己招致怨恨和恶果。他给自己规定不再匆忙发问,否则天使可以不要他陪伴。圣徒说:“假如以后我再问你什么,你就别让我陪伴着你了。你接受我的道歉吧。”
两人以此条件继续赶路,走着走着,感到又饿又累又倦。看到路边有个村子,他俩便进村去想找点食物之后,再继续赶路。尽管两人饿极了,可是村里的人生性悭吝,居然不予接待,还粗暴地拒绝他俩留宿。他俩没吃到饭,悻悻然朝村外走去。快出村时,他俩突然看见有一堵墙濒于坍塌,天使抢步上前用东西先将它撑住,然后再把它修理好。圣徒又忍不住地说“咄咄怪事!你竟然以行善来报答这些吝啬小人。假如你愿意,你倒可以靠这挣钱来养活我们!”天使相信圣徒又不耐烦了,便说道:“这就是你同我的区别所在。我来告诉你这些事情的原委吧。”“那艘船是那些可怜的人用来在海上干活的,他们靠它谋生,好渡过生活的沙漠之地。可是,有一个暴君正在到处追所有的好船,追上了便霸为已有。我把船弄坏,是为了同情和怜悯这些可怜的人。暴君见到这艘破船,会撇下不要。这就是表面上看来是坏事,骨子里却是仁慈的道理。你原先以为那是罪孽,实际上是保护了可怜人的权益,给不幸的人留下了一条生路。
“说起那个孩子,他是个惹人讨厌而又不知廉耻的人。他的双亲都是信教的,具有信仰上主因而疼爱子女的天性。我担心他俩会溺爱和偏袒这个孩子,使他随心所欲地胡作非为,最终堕入不义和不孝的深渊。所以,为了保护父母的信仰,我把孩子杀了,并祈请上主再赐给他俩更加清秀和仁慈的孩子。”
“至于那堵墙,我从上主那里得知那底下有一宗财宝,归两个孤儿所有,他俩出身在一个仁厚的好家庭。我要修好那堵墙,等他俩长大成人,能够独立生活,再去取出那宗财宝。”
“做这些善事,全凭智慧,而不是靠眼力。智慧来自上主的启示和指引。这些便是以你所不能理解的解释。”   

海底世界 发表于 2012-1-22 09:34:16

http://www.tudou.com/v/MlnZHCqgXPs/&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宗教与生活

「生命有什么意义?」或「生命是荒谬的吗?」每次当人问这类话的时候,其实人是在寻找有关「神」的问题。回答有关「神」的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都是与生活发生关系的。

    现实生活中的宗教现象

    源于内——人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许从未想到神的问题,但是,当遇上了问题、身陷苦恼无法解决的困境时,内心便会想及神,希望有一个超现实的外在力量来「打救」自己。这种发自内心的自然现象,就是人对神的一种倾慕和渴求。这种自然的、诉诸心理的自发情操,是深藏于人心深处的,是人心最真切的流露,甚至在那些自以为「无神论者」的心内也会出现的。

    形于外——生活于二十世纪电脑时代的人们,享受着高度的实用科技,和超水准的繁荣生活。信仰宗教早被视为落后、无知的玩意,连早些日子有些人以星期日上教堂为象征时髦生活的特点,也派不上用途了。可是,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今天的香港人,愈来愈迷信于占卜问卦、看风水等玩意。说是潮流使然,又尽不是,因为如今看风水一事,不只是乡间俚民所信奉,连某某大机构、大集团的公司、写字楼也会请来风水先生指导迷津,甚至有些机构的老板也不少是外国人呢!还有另一实例是,常听闻电影、电视开镜之前,必集合全体职艺员烧香拜神,以求工作顺利,平安大吉。若果其中有人拒绝参拜的,想必会受到怪责,日后如工作上有任何差错意外发生时,这人的心理负担可大了。所以,人人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来烧香拜神。当然,在其中亦有许多人是诚心笃信不疑的。

    另一流行的年青人时髦玩意,就是占卜看相,如今更流行一种叫紫微斗数的新式方法,以测知自己的未来运程。纵使有人只是带着「好好玩」的心情前往占卜,但是,对着占卜所带来的内容说法,或多或少必影响到自己做人的目标和处事的方法。这些都是发自心理的必然结果。

    总观以上的这些现象,是由于人本身没有「安全感」的缘故。其实,这是一种宗教现象,是基于人本身对自己有限度的能力,失去安全感,所以外求于其他力量的庇护。

    自古以来,有人类、有社会团体,便有「宗教现象」的出现。例如原始民族的精灵、庶物崇拜,是认为万物都有神灵,将特别喜爱的物件,如兽骨、饰物等,视为降福消灾的灵符。这些现象,显示出人对超现实力量的恐惧,并寄予希望。世界上差不多每个民族、国家,都有神话故事,尽管描述过程及故事发展,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就是神仙有超于常人的力量,而且都是赏善罚恶,维护公正的。

    宗教是什么?

    当谈到「宗教是什么」时,很直接的马上便想到一些常见的宗教团体,如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现在我们试从这些不同的宗教中,找出它们的共通点,看看宗教是什么?

    首先,这些宗教团体都有自己的组织结构,最初教会内有一些专责管理教内事务的人士,或称之为教长、道长、神职人员等;然后集合众多的信徒来组成一个教会。他们在教会内分工合作,彼此负责。只不过有些宗教团体的组织,较具系统性及严密,有些则较简化。

    其次,每个宗教都有自己一套教义(教理),从而更引申出一些规条,要教徒遵守,作为生活的法典。当信徒愿意皈依加入教会时,通常都会研习教会的教义,并表示愿意遵守,在生活中笃信力行。

    最后,每个宗教团体在信众聚会时,都会用一些「礼仪」来表达他们的宗教信仰,例如基督徒的上教堂守礼拜,参与弥撒,而佛教徒的诵经、拜神等,都是为了对其所信奉者表达的一种敬仰和爱慕的方式。

    宗教的内容

    我们看完各大宗教团体的一些共通点后,究竟宗教所谈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当然,在讨论宗教问题时,我们不能离开现实的生活,而现实生活中是那么的广泛,包罗万有,所以,如从广义来说,宗教的论题真是大之又大。但是,无论它所涉及的事物何等广博,一定离不开两个主体:就是人与超越的存在者。换言之,宗教的内容就是讲论此二者间交往的关系和过程。

    这个所谓「超越的存在者」,在不同的宗教中有不同的称呼。例如回教称为「阿拉」;基督教称「上帝」;而天主教则称为「天主」,在一般人来说,这些都是对「神」的称呼。由此可知,宗教的内容,从人的角度来看,所研究的对象是神,所叙述的事迹是人神交往的过程。在这个人神交往的过程中,人透过对「教义」的理解,和对「神」的真诚信赖,逐渐推广其对神的了解、认知,继而发展加深神人间交往的关系。

    不同的宗教

    上文说过,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基本教义,向人宣示一种超现世的境界,鼓励人着眼追求一个不灭的永恒生命。例如佛教认为人生是无常、无我和苦的,而这个苦不在于现实环境造成,而在于「我」的修炼,在于能否修善行,这些就成为生死轮回不息的后果。佛教修炼的最高境界叫「涅槃」,意即解脱。

    印度教亦相信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并认为人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有灵魂。躯体死后,灵魂还可以在另一个躯壳中复活,而现在的生活,便成为人转世的准则。

    回教笃信唯一真神「阿拉」,信人死后复活,及末日的审判。人要承认自己的信仰,并行祈祷斋戒来敬拜真主。

    最后,基督教和天主教所信奉的是独一无二的真神。

    启示的宗教

    翻开各宗教的史实,追本溯源,其中只有天主教有详实的历史记载。旧约圣经中记载天主首先告诉人祂是「自有者」,而历代的圣祖和先知们,做了这个信仰的传承人。我们从中东的历史资料中,可知道旧约时代的宗教,如何在众多的多神宗教中,保持了独一无二的真神信仰,独树一帜。后来,耶稣基督降生,来到人类当中,亲自告诉人有关这个独一无二的真神的事,和祂与人类的关系。这样,人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真神的面目,这个由「神」亲自向人展现祂自己的行动,我们称为「启示」;换言之,是说这位至高无上的神,以人所能了解的方式,向人指示、披露祂自己的本性,这些超过人思想所能明白的事理,除非神自己给人讲明白,单凭人的理智是无法找到圆满答案的。

    天主教肯定承认自己保存了天主启示的全部真理,而自称为「启示的宗教」。

    面对宗教信仰

    自古以来,宗教信仰的现象,出现于人的社会团体中;纵使人在生活中,不可能完全脱离这种现象,但人不一定去接受和信奉某一个宗教。于是,在面对宗教信仰这件事上,持不同角度的人便有不同的反应和态度。

    科学进步的今天,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作研究的目标,自然的,宗教早就成为一门科学,也出现无数的宗教家和神学家;不过,这些学者却不一定是信徒。反之,有些竟是宗教的反叛者,是无神主义的门徒。一般来说,他们面对宗教的态度,是将「宗教」视作一门科学、一样事物来研究。他们自己则置身于「人神」之外,做个旁观者,这样,他们自己与「信仰宗教」是扯不上关系的。

    至于另一些诚心要寻求信仰的人,面对信仰的态度又该如何呢?

    首先,要知道「信仰」不是一件东西,当需要时便取来用,说要便可马上到手,像买东西般银货两讫。所谓「人得不得到信仰」,不能说「我相信」便真的马上「相信」了。信仰是一个过程,是要藉着时间和透过生活体验:从学习知识开始,然后消化吸收,慢慢到了时候才成为自己的东西,那时候才可以说:得到了信仰。因此,为一个初与宗教信仰接触的人来说,首先要投入,寻找与神交往的经验,同时生活中要能懂得反省,从经验中去求証。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疑问或觉得矛盾的事情,这时候便应该提出问题来。或许,这是个宝贵的经验,是你个人与神的相会点。不过,在信仰生活中另一最重要的是,要常保持一个谦诚简朴的心,就是要做到对神的信靠,对事物的开放以及对自己的信仰负责任。


海底世界 发表于 2012-1-22 09:37:26

http://www.tudou.com/v/Y8ekJmgkYRM/&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我们看到今日社会一般人的「宗教现象」,是透过占卜、问卦、求神拜佛等宗教行为显示出来;这一课我们将循中国传统思想及生活,探求一下先人们的宗教信仰。传统上,当谈及基督教时,国人都多认为这是洋教,而将彿教视为传统的宗教、地道的产品。另外,尚有儒教和道教,今天不大被人注目,但它们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有着莫大的关系,故此,本课试就儒、道、佛三教去探讨它们对国人信仰的影响。

    殷商时代的宗教信仰

    每一个民族、社会,自古都有崇拜、祭祀的宗教行为,我国民族亦不例外,从有「史」记载以来,便可见到这种宗教现象。最早记载下来的宗教史料,可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从甲骨文内容显示出来的「卜辞」,就是一种宗教的行为。然后,从这些资料,我们知道在商代对于「天」和「帝」的崇拜,这可说是我国最早的宗教信仰。他们将神鬼的世界分为天神(上帝)、地祇(社稷)和人鬼(先祖)三部分,认为上帝能支配人间政事及自然现象。另一方面上帝是极其情绪化的,会视情绪而降祸福。从出土的卜辞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他们信仰的中心为:

    (1)承认神鬼是存在的,人死后便进入鬼的世界;人鬼间是有关系,所以常用人的世界来推知鬼的世界。

    (2)人格化的神鬼,神鬼亦有意志、情感。他们有「希望人做什么」的思想,为人来说,这便成了「命令」,由此便产生了「天命不可违」的观念。

    (3)由于既有「天命」,人的祸福就在于是否违命,因此,上天监临四方,具有支配力和主宰权。

    故此,我们可以说「天」是至上神,因此产生敬天、祭天和守天命的行为。

    儒道佛的宗教思想

    上文曾提及我国的儒、道、佛三大宗教向被认同为我们自己的宗教,且相传下来也有好一段日子,其间虽然盛衰不一,但却都有他的渊源,他们的教义也演绎了我国的部分哲理,现在让我们作一个概括的探讨。

    儒家的宗教信仰

    说起儒家,大家都会想起孔孟两位圣者。事实,儒家思想在孔子以前已经存在,孔子只是继承前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思想,将它发扬光大而已。在此,我们更不难明白,为什么儒家被尊为中国的正统思想。

    儒家的宗教信仰即殷商的「天」观,以天为至上的神明,天是赏善罚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和永远长存的。在儒家宗教信仰中最深刻的另一点,是对祖先虽死犹生的信仰。儒家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并不产生很大的关系,因为儒家的人生观是一种现世的人生观,是日常生活之道,一种实践的伦理而不谈身后的生死问题的。所以,在孔子的学说中不讲宗教,其下的宋明理学也不谈宗教信仰之事。

    由此,可以见出,在中国的正统思想中虽有宗教的事实,甚至有人格化的上帝或天,和神鬼的观念,却未刻意的去研究,使「天道」成为一个宗教定义上的神;同时,也没有将求神意识化为祈祷的行为,而将重点落于人「如何」去体现天道上,视人生为一个成德的过程,最终是成为圣贤,这是一种以人体应天道而成圣的过程。体应天道的方法是尽性。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因此,人性问题成为儒家的中心,所以,在其内没有以神为中心的教义。因此,儒家不被列为宗教信仰。

    佛教的宗教信仰

    一般来说,今天民间信仰中所信奉的、拜祭的神明,间接上是渊源于佛教,最少,也是受其影响而成的。现时,许多人都以为佛教是我们自己土产的宗教信仰。事实上,佛教是在东汉(公元六十七年)自印度传入中国的。经过了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传遍了中国。佛教之所以传遍中国,不在于佛经的内容,因为真正看懂佛经的人不多;主要的是它补偿了儒家思想中所欠缺的一面。上文已说过儒家不注重人身后的生死问题。但是,生死问题是人必经之路,是个切身的问题。佛教以因缘论而讲轮回,轮回而讲地狱,由地狱而讲超渡。可以说,提出了一个有系统的身后信仰。这种信仰刚好弥补了儒家的欠缺。因是之故,受到广大民间的接受和信奉。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都守儒家伦理,但对于已亡的先人,则加入佛教的宗教活动。

    佛教的宗教信仰很复杂,宗派奇多。教义中所信奉的不是一个「神」,而是主张人的修身,谓透过今世的人生修炼成佛,成了佛的便能达到一个常乐清净的境界。佛教在中国民间的影响,除了轮回之说外,还有拜佛、拜菩萨,菩萨是佛教的得道人。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便是人所最敬拜的对象。

    道教的宗教信仰

    有些人以为「道教」是出自道家的学说,事实上,道教的信仰很复杂,其原始由汉末张道陵开始。到唐朝皇帝因奉老子为祖,而使道教正式成立。

    道教所信奉的人有三皇、五帝,有老子、有仙人,有长生不死之术,有灵符治病和捉鬼等等。然而,其中以长生不死为道教信仰的中心,也是较有系统的学说。道教中取自老庄思想的清静无为和心斋、坐忘,成为中国士大夫对道教起景仰的唯一论点。而道士们游山玩水、饮酒下棋的生活方式,也是士大夫们所喜爱的。一般民间所信奉的道教,却是因为他们的消灾散祸、捉鬼治病等把戏。

    老庄、孔孟的思想

    读完了三大宗教的概要,知道儒、道二教均取用了中国哲人的部分思想而形成儒教和道教。但是,中国哲学思想中对「神」的观念又如何呢?翻开中国哲学史,虽然诸子的论着中从未正面讨论神的事情,但从其教诲、言论中均意味着宇宙间有一个超然的力量,影响着宇宙和人的内心世界。

     老庄的「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老子25章)。

    老子以天地万物之生必有其原理和来源,他称这先天地而存在的物体为「道」。其后,庄子在知北游篇中说:道是无所不在的,在万物中,在蝼蚁中,甚至在屎溺中。从这一点更可推知这无所不在的道更在人心内,因为庄子主张寻求「道」的方法是静心,要人从忘我的境界悟道。所以老庄的哲学是:指出先天地万物而存在的、作为天地万物根源的就是「道」;而这道既存在宇宙之间,作为宇宙的根源,也存在于人心之内,作为人的根本,所以庄子又称这道为「大本大宗」(天道篇)。

     孔孟讲「仁」

    孔子论道,大抵是以「仁」为主:「富与责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又说「仁者人也」,意思是说:

    仁是人的根本,是做人处事的原则,一切行为和判断的动力,是人与生俱来的。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又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他教人「尽心以知天性,知性而知天」,然后更进一步「存心养性以事天」o孟子先点出人的根本是「善」,也即是孔子所说的「仁」。如果人能按着自己的本心行事待人,他就能由他的善行追溯到他自己的本性,而这本性也就是天的本性,于是可知人和天的本性都是「善」o总括来说,是从人的善行来体验人的根源是善,天的根源也是善。

    中国宗教信仰实况

    总观,中国人生活上有宗教行为的色彩,但心目中却没有一个特定的宗教及所信仰的神明,在平素生活中以伦理为生活准绳;但在某些能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便求助于外力,会投靠于一个超现实的力量。今天我们见到各大宗教信仰,能够被中国人接纳,自由发展,蔚成各派的现象,就可知道,中国人是抱着开放的精神来接纳宗教。今日,我们所见到的一般民间信仰,即保持着这种开放的宗教色彩。

海底世界 发表于 2012-1-22 09:48:58

http://www.tudou.com/v/SJUWa9MvolY/&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启示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从字义上看看这个词的组成意义。「启」即打开,「示」即显露,引申为使原有遮蔽隐藏见不到的事物,除去障碍,显露其真正面目。在宗教上,当说「启示」时,是指天上神明以自己的旨意和智慧,自上而下指教提点人类,使他们理解、领悟一些超智慧所能理解的事情。

    天主教自称为「启示的宗教」,意指教会本身是建立在天主教的真理上。就是说,她所拥有的教义,全部是来自天主的启示。这点可以从历史上追溯,便能找到这启示的源头来。现今世界上有许多宗教,当中有些根本不乞援于启示。他们的立教者是一位传说中或神话中的人物;有些则是一些伟人。

    为何要有启示?

    因为天主是神,神的本性超越了人的思想和言语何止千万倍。以人有限的智慧,一定无法了解神的事物,也不知道如何与神来往。这就好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面对一个幼稚园的学生,如果要他向这个小孩子解释他的工作和发明时,这位科学家一定要降低他的程度,用孩子的语言和他交谈。这样,或许可以使孩子略为明白自己的工作;如此看来,更何况是神人间的交往沟通呢!

    人的理智和生活经验,虽可推知「天主的存在」,但却无法完全明白到这位至上神明是谁?祂与人有什么关系?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接触、认识祂。关于这一切,如果天主不告诉人,人是很难明白的。自古以来,天主有没有透过方法来与人交往呢?在天主教的信仰中,保存了这「启示」的全部内容,只要人愿意在信仰中去探索,便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天主、体验到祂的存在。

    启示的方法

    一直以来,天主透过许多方法,将自己启示给人类。祂的方法是超越时空的;祂在人类历史中所提供的讯息,历久弥新的在生活中重演,使在不同环境、时代中的人,都能得到启示的内容。事实上,现今天主仍然不停地将自己启示给人类。通常祂所用的方法,是在大自然中和人生活有关的事件里启示了自己。

    (一)在大自然中——当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谐的时候,我们便会想到这位大自然的主宰;当我们面对大自然灾难性的残暴打击时,我们又会投奔于这位大自然的主宰,求祂的庇护。这不同的遭遇,会引发我们去思虑、反省天主的事情。

    (二)在个人生活经验中——人在面对自己的生活时,因不同的遭遇会产生不同的反应,间接上影响到对「神」的形象。例如一个在极严厉家法管教下成长的孩子,对是非赏罚的事情极其敏感。在此情况下,他较容易接受天主是一个严厉的判官的形象。日后,当他长大,开始经验到爱的温暖和滋润时,如果有人向他解释天主爱人而非审判人的。这时候,他会较易于明白和接纳天主是爱的道理。

    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是在不断地提供着与天主接触的机会。时至今日,天主都在不断地给我们启示祂自己;祂的启示仍然进行着。不过人要有「眼」才可以看得见祂。常听一些人说:「为什么天主不给我显示祂自己呢?」天主不是不给他显示,只是这些像瞎子、聋子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罢了!不过,对于天主启示的事实和内容,我们人只能凭信仰自由地予以接受。若没有信仰作官能,我们是无法接受启示的内容;因为天主所启示的都是些非知识可理解的信理,人的接受与否,全在于「信仰」二字。这正如一封爱情的信,如果没有一颗含有爱情的心来接受,那封信只是一张白纸黑字的废纸而已,达不到爱情信本身完整的意义。为能接受天主所启示的真理,人要以理智和意志信赖全能的天主;天主自然会启发我们的理智,感动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心悦诚服地接受启示。

    启示的内容

    天主启示的内容虽然包罗万有,不可胜数,但若一言以蔽之,则可用一个「爱」字来表达。首先,天主启示祂自己给人类,原因是由于爱:祂自己就是爱的记号。因为爱,使祂做了我们人类的一份子,将自己的爱与人分享。然后,祂一直保护照顾人类,使他们生活在祂爱的计划中。其间,人类虽然多次背叛祂、离开祂,但天主一直没有弃舍不顾,仍然以爱相助。而这个以「爱」来维系的天人交往,自始至终,都是天主主动地和人打交道,可惜人不一定愿意接受。

    这份爱曾经经历了千万年的岁月,在千万人当中实践显示出来;现在仍然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所以,天主教会有责任保存这份启示的真理,将它传给万民,使人能接受它;至于那些获得了真理,体验到这份爱的人,也有责任将它保存、发扬并传递给其他的人。

    保存了启示的圣经

    我们说过,天主在千万年前已将自己启示给人类,为了保存这些启示内容的真确性,天主曾在古代的以色列人民和耶稣的门徒中,唤起了一些人,将启示的重要事实,录之于书。这部书就是我们的「圣经」。

    圣经中所记录的是昔日天主与以色列人民所订立的盟约,和耶稣为全人类所订立的新约,故圣经又称为「新旧约全书」。

    天主教信仰内的全部教义,都是以圣经为基础的。关于圣经这本书的资料,在下一课中我们会作较详细的讨论。

    内容撮要

     天主教的全部信仰建立在天主启示的真理上。天主是神,神的本性远超于人的思想和言语之上,单凭人的智慧、无法领悟天主的事,故此天主亲自将自己显示给人类。

     天主启示自己的方法很多,其中,藉着大自然美好的或灾祸的变化,可引发人对祂的思虑和反省;此外,人在个别的日常生活遭遇中,亦能发现天主的存在。

     天主启示的内容均与「爱」有关:就是天主对人类的爱,以及人类该如何回应这爱。这些事都记载在圣经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圣徒与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