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 发表于 2011-12-6 15:03:18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未公布被指因责任认定难

核心提示:据接近“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事故调查组人士称,动车事故调查报道迟迟未出,原因系高层对责任认定难以取舍。若认定信号设备供应商承担主要责任,则对中国高铁国际形象乃至出口更为不利;若认定铁道部调度管理承担主要责任,则牵涉责任人众多。40人死亡,200余人受伤,“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事故的惨状仍历历在目,但调查结果迟迟未公布于众。据接近调查组的人士称,调查报告迟迟不出,系高层对责任认定难以取舍。
多位专家表示,动车事故的书面调查报告已于9月完成。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最迟至11月30日,国务院或其授权的有关部门就应公布调查报告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但这一天,相关部门未发出只字片语。
记者调查数月发现,导致动车追尾事故发生的原因,既有信号设备软件设计缺陷,亦有非正常行车下的调度指挥失误。实际上,从信号设备提供商,到上海铁路局调度所、温州南站行车值班员的行车处理,到电务部门的维修、登记,事故暴露出铁路多个部门均存在问题。


据接近调查组的人士称,调查报告迟迟不出,系高层对责任认定难以取舍。若认定信号设备供应商承担主要责任,则对中国高铁的国际形象乃至出口不利;若认定铁道部调度管理承担主要责任,则牵涉责任人众多。若信号设备缺陷说被推翻,供应商不再担责,铁路系统也不会全然接受此说,相应会要求承担较轻的管理责任,缩小处理范围。此外,杭州电务段温州电务、上海铁路局调度所、温州南站行车值班员各方责任孰重孰轻,对所追究责任人的范围、职位亦有影响。
事后,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将54大列CRH380BL问题动车组召回整改,后于11月16日分批重新投入运营。对于为何未在空车试运行期间就发现相关问题,问题车到底进行了哪些整改,供应不合格配件从而导致故障问题的分供方承担了怎样的责任,同样语焉不详。
http://news.163.com/11/1206/07/7KIUN7090001124J.html


namlow 发表于 2011-12-7 16:20:10

读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未公布被指因责任认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