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gshaohai 发表于 2004-3-15 22:53:52

【求助】龚氏的来源如何?

亲爱的朋友们:
龚氏的来源如何?
哪位能提供福建上杭县的龚氏有关材料或族谱之类的?
我很想了解龚氏有有关分布及有关历史!
我的E为:gongshaohai@21cn.com
在此致谢了!


            龚少海:P

shlzy 发表于 2004-3-16 13:46:23


   一、源流探考
   龚姓原出周朝姬姓,属周文王十四子叔绣之后。其后裔际远受封于滕国(今山东省腾州市),周朝时称滕州为共邱,因地名赐姓,易共为龚。际元儿子名坚,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其后裔龚选、龚遂著称于汉。龚遂于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任渤海大守,后诰封为水衡都尉。妣王氏,生二子:奇英、奇杰。奇英于汉元帝时为武陵守令(今湖南省常德市),辞官后定居武陵,遂开“武陵堂”之源。妣耿氏,生一子名胜,汉哀帝时为谏议大夫,后因王莽篡政而归隐武陵。龚胜妣郭氏,生二子:龚苍、龚苔。龚苍避兵去楚而徒居福建汀州府上杭瓦子街,弟龚苔仍居武陵。
      根据史料分析,龚苍后裔迁徙上杭后,因多种原因曾回迁中原等地,又因战乱(如黄巢起义等)或灾荒而返迁福建。从《白砂将军桥龚氏族谱》、《黄潭龚氏族谱》、《龚氏七修(二次联修)族谱》等记载的历史看,龚苍的裔孙茂良、茂光、茂才三兄弟当时都居住在福建。如茂良时任宋嘉熙年间(1236—1240)参政知事,后因奸臣谗陷,贬官广东英德。长子龚庆随父赴英德,后留居英德。次子龚

gongshaohai 发表于 2004-3-18 12:01:54

谢谢!

福建上杭的这位朋友兄弟真心谢你了。
我的祖先也是来自这里。
我现在是23世。家谱上记载说来自上杭。最早可能来自武陵街。

shlzy 发表于 2004-3-19 10:35:36

别客气。“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是地名,后为堂号,并不是武陵街,但如果从上杭迁去,应该是“瓦子街”而迁,有关瓦子街的内容我在论坛有专门的论文,请你上去看看。

zfg07 发表于 2004-10-10 23:55:09

Posted by shlzy at 2004-3-19 10:35
别客气。“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是地名,后为堂号,并不是武陵街,但如果从上杭迁去,应该是“瓦子街”而迁,有关瓦子街的内容我在论坛有专门的论文,请你上去看看。
本人为"武陵堂"的"龚"姓,长期以来一直对"武陵堂"的来由颇为不解,感谢版主对"武陵堂"的来由进行了详细说明.
现在在福建沿海地带有相当部分"龚"姓称"六桂堂".从渊源看,"武陵堂"的"龚"姓与"六桂堂"的"龚"姓,应是有区别的.请看下文.
六桂文化源远流长,所谓六桂,就是洪、江、翁、方、龚、汪六姓的总称。这六个姓氏都有其祖系源流及衍派谱系,都是炎黄子孙,在中华民族群中占有重要位置与荣耀的名望。据史志和姓氏谱系,洪氏出于唐尧时的共工,江氏为虞舜时伯益的后裔,翁氏为周昭王庶子谥(又名庶任),被赐姓翁为开基始祖。方氏为神农氏八世孙帝榆罔后裔方雷氏,另一支则源于周代卿士方叔。龚氏起源于神农氏后裔的共工氏。《万姓统谱》有载“龚氏之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望出武陵”。汪氏为春秋时鲁国大夫汪候的后裔,这些都是有史可证的。
  唐末五代、京兆翁氏35世祖何公随父轩公入闽,卜居莆田福兴里竹啸庄,传至39代乾度公(898—951),官拜闽国补阙郎中,娶妻林氏,生有六子。而翁乾度堂叔翁承赞是闽国王审知朝中宰相。五代后晋太祖天福年间闽国被南塘和吴越瓜分而亡,翁乾度为避国乱,携眷归隐莆田竹啸庄,并将六子依次改为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乾度六子于宋初三次科举先后中进士,即“三科六进士”并跻身仕途。长子处原,分姓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进士,特授承议郎,兼殿中丞上柱国,赐绯鱼袋;次子处恭,分姓江,宋太宗雍熙三年(985)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留本姓翁,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分姓方,宋太祖开宝六年(937)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五子处廉,分姓龚、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寺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分姓汪,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当朝六兄弟齐荣,显赫一时,被誉为“六桂联辉”。六桂传至江南诸省市,并向海外发展,六桂分姓后融入原有六姓大族群中,历经一千多年,同流同化,目前难以理清其支系的正宗。旅居海外的六姓侨胞为求生存和发展,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台湾等地区、东南亚各国把六个姓氏侨胞组织起来,纷纷成立“六桂堂”机构。其旨在团结互助,排忧解难。兴办公益事业,造福社会。中国闽南侨乡在海外侨亲推动下,四十年代南安、晋江等地也相应建立“六桂堂”组织。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菲律宾六桂堂为寻根溯源,增强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开展商贸合作,首先倡导六姓二年一度召开世界六桂恳亲大会。这个倡议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六桂堂的响应。自1990年至今,已先后在菲律宾马尼拉、台湾高雄、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泰国曼谷、美国洛杉机等地召开过六次恳亲联谊大会。第七次国际六桂联谊会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举行。这就是世界“六桂堂”的由来。
  这里值得称奇的是,古府新市的莆田曾有三家“六桂”的历史。又有二座宋代“六桂坊”(翁氏和方氏)都在城内。除了有翁氏“六桂”的风流佳话外,吾莆还有二家“六桂”历史:
  其一为方氏六桂,原在今荔城坊巷,兴化宾馆的北巷口,此巷早在唐代名刺桐巷。唐末,歙(今安徽屯溪市歙县)人方廷范,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登进士,先后任过浙江安固县尉和福建长溪(今宁德地区)、古田、长乐三县县令,受赠金紫光禄大夫,当时老百姓尊称为“长官”。方廷范后定居坊巷,他生有六子,皆出仕闽国:长子仁逸,官检校水部员外郎;次子仁岳,官秘书少监;三子仁瑞,官著作郎;四子仁逊,官大理司直;五子仁载,官礼部郎中;六子仁远,官秘书省正字。个个荣登进士,世称“金紫六桂方氏”。这条街坊以此名“袭桂芳”,又名“朱紫坊”。据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坊名袭桂条云:“方殷符,唐僖宗朝(874—888)为王府谘议,与其子廷范,自光山来宰长乐,遂家于莆田刺桐巷,廷六子,是为六房”。这座石坊不幸于“文革”中被毁了,地名由“方巷”改为“坊巷”却依然存在。
  其二还有一家龚氏六桂。莆田龚氏原居浙江钱塘的龚隐一支为逃五代干戈扰攘而入闽,其子龚忠又挚眷迁徙莆田城内,成为莆田龚氏始祖。至孝宗乾道年间,七世孙龚茂良官至参知政事(行宰相事)茂良六兄弟(含堂兄弟)皆登进士第:兄龚遂良,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龚茂良、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其从弟龚梦良,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筠州司户参军。龚史良,淳熙二年(1175)进士,官归善知县升通判。龚友良,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龙岩县尉。龚元良,绍熙元年(1190)特奏名进士。号称“龚氏六桂”,誉满闽中。鉴于龚茂良1178年蒙冤落难,贬死广东英州,龚氏后裔大部分迁徙闽南,广东一带,却未能在莆造坊树碑,当今闽南一带均奉龚茂良为一世祖。每年重阳节都有龚氏后裔来莆龚茂良陵园拜祭活动。
  按我国科举取士时代、读书登科、美称为“折桂”。自唐代以来,凡父子或兄弟叔侄联登科甲的家族,有的称“双桂”、有的称“五桂”不少,莆田居然有方、翁、龚三家则是六兄弟皆登进士第,号称“六桂”,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美事。由此可见,莆田是世界“六桂堂”的发祥地。

lch123 发表于 2006-12-14 11:44:58

我也是武陵堂“龚”姓,广东梅县
 关于龚氏的来源,所有古籍的记载都异口同声,看法一致。譬如,《古今姓氏书辨证》指出:“其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汉有龚遂”;《姓纂》则指出:“共工后有共、龚二氏”;《万姓统谱》也指出:“龚氏之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望出武陵。”一说,黄帝臣共工司水土,子句龙继其职,其后为龚氏。据此,龚氏是以祖先的官职及名的一字组成的。
  龚氏源自上古共工氏,由上述的文献看来,是丝毫不容置疑的。同时,在过去漫长的好几千年时间里,也一直未曾发现他们有被外族或外姓所冒姓的记录。因此,龚氏可以说是一个一脉相传,血统单纯的大家族,所有姓龚的人,不管身处天南地北,统统都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当然,龚姓男女之间的论婚娶,也是一向不被允许的。
  共工氏是上古时期一个几乎与黄帝的姬氏之族分庭抗礼的显赫家族。4000多年前,他们被列为所谓“四凶”之一,被圣君虞舜流放到现在的河北和辽宁一带,并且开始以单字的“共”为整个家族的姓氏。然后,经过了若干年代,他们为了避仇,又分别巧妙地改变了自己的姓氏,有的在原来姓氏“共”的左旁加上三点水,变成了洪氏;有的则在共字的上面加上一个龙字,成为了龚氏。两个姓氏尽管在外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全都包括有“共”字在内,十足显示了他们的不忘本源,更明白表露了他们的所自来,真是妙不可言。
  由此看来,长久以来在中国各地一直都是族大人众,很有名气的龚、洪二姓,实际上根本就是系出一源的同一家人,彼此间的关系亲密异常呢!
  龚氏,正跟他们谊属兄弟的洪氏一样,过去的2000多年以来,一直是以较南方的苏、浙、皖、赣一带为繁衍中心,并且很早便播迁到了闽、粤之地。这一点,可以从历史上找到许多具体的证据。
  “二龚”在历史上名气响亮,所有的读书人都知道,指的是汉代的两位著名高逸之士龚舍和龚胜,而这两位深受历来书生心仪的高士,正是距今大约2000年以前汉哀帝年间的江苏武原和彭城人士,由此可见龚氏在江苏的悠久渊源。
  龚舍是一位精通鲁诗的学者,贤名远播。汉哀帝曾一再征召他出来作官,可是三番两次都被他所婉拒,甚至皇帝特别遣派使者亲自登门请他出来当泰山太守,他也当了不到几个月就“上书乞骸骨”。后来又拜他为地位崇高的光禄大夫,他也一样地不肯接受,视富贵如浮云,为后世读书人塑立了不朽典范。
  龚胜,也一样是以好学明经与崇高名节而见称。他虽然曾于汉哀帝时应诏为光禄大夫,但于王莽秉政时即悄然隐退乡里。后来,王莽篡国称孤道寡,仰慕龚胜的高名,曾经奉印绥,安车驷马,恭恭敬敬地征拜他为上卿,可是,龚胜却在“吾受汉厚恩,岂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叹声中,绝食而死,高洁志行,垂诵千古。

wkj96790 发表于 2010-2-6 12:05:35

翁氏六桂从未改姓

所谓翁氏六桂改六姓在历史上並无此事,是海外华人为?了壮大自身力量而联合起来免受异族欺侮的一种形式,最早也只从1933年才从菲律宾开始,后逐步发展到新加坡丶马来西亚丶印尼等东南亚各国,传到大陆沿海是改革开放后近几年的事,民初以前的翁氏老族谱沒有只言片语提到分姓之事,其实在福建莆田的方姓丶翁姓和龚姓三姓中都有自己的六桂堂,有人高调鼓吹翁氏六桂改六姓其实是为了发展经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求助】龚氏的来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