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_ch_z 发表于 2011-5-30 17:16:18

族谱 张氏 资公后裔 连城迁程乡 明成化二年

連城祖派遷居程鄉修譜記
明成化二年大一郎公裔程鄉義化郡六一公七世孫德龍公修譜
艾鳳翔為記
自宗子之法不立而譜系之道不明也久矣,世之為譜者,僅能記其祖考之所自出,族姓之所同異斯亦難矣,況又有不知其所自來與其所同異者乎,吁!可慨也已。廣東之地近於八閩,國朝以來,屢遭兵變,大家世族能有其譜牒者蓋亦鮮矣,潮州程鄉義化豪張氏之賢子孫曰潛字德龍者,因所存族譜而重修之,特以示予,請為記,予愛而閱之,乃嘆曰喪亂之際一身且不保,而能不失於斯譜,此非仁人孝子不忘其祖宗者能之乎?
      夫譜牒之作非徒作也,所以記吾祖若宗之所自來,又以記吾祖若宗之所自立,昭穆尊卑之序秩然,其不可紊,族姓疎戚之殺井然,其不可亂,凡吾之同斯譜者,齊斬功緦之相戚,慶生弔死之相向,冀其不視如途人也。
觀張氏之譜,源遠而流長,根深而葉茂,簪纓蟬聯,先後相望,其昭穆尊卑之序,族姓親疎之殺,既為列於其前,年齒.歿葬.生娶復為記於其後,支分派別,自有條理,則其初同出於一人,焉可以途人視之哉!按張氏之族,其來尚矣,自黃帝之子,國於青陽,次妃生般,爲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於尹城,因以為氏,至殷湯王世有張羅公,之後生修公,修公分入漳州,歷官廿五世至嵩公。建武二年過江而居,至肱公又二十五世矣,肱公之後有晁公,由潮州徙南劍州,晁公生鴻公,鴻公之後徙居寧化,以上英賢輩出,歷官宋朝者比比,有曰五郎公者,生八男,其第五男遷居連城,生四子,其長曰大一郎公,徙居上杭,大一公之子六一公,又徙居程鄉義化豪,今德龍則由豪居而分石井也,二曰大二郎公,則移居三饒蓮花石,三曰大三郎公,徙居神泉大埔村,生子曰念三郎公,則由神泉分大靖溪南立居也,四曰大四郎公,則遷居興寧耳。
吁!張氏之族信非他族之可比也,先正有曰:[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弗傳。] 張氏之族前代盛則盛矣,使非賢子孫如德龍,焉能傳之於今乎,重修是譜,誠足以見前代後世之顯者,詎無人耶?吾知張氏一派之流源,源乎其無窮矣,焉可以涯涘料之哉!張氏之子孫,當世保斯譜,尤勿忘德龍今日重修之功也,是為記。
賜進士出身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迪功郎致仕七十二翁吉水縣
艾鳳翔謹記連城祖派遷居大埔孝房修譜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族谱 张氏 资公后裔 连城迁程乡 明成化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