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9-3-18 09:13:25

项与年(1894——1978)连城朋口人

项与年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3bb224875f93a63dc75cc378.jpg

  (1894——1978)

  项与年,原名项廷椿,后化名梁明德,福建省连城县朋口乡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出生于朋口乡文地村农民家庭。他聪明能干,机警灵活。家贫,幼年未进学校,乃刻苦自学。民国7年(1918),离家赴南京看望在法院任法官的胞兄项廷爵时,接触到革命的新思潮,而与年当时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一种要求改变社会的责任感促使他毅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

  民国14年(1925),与年在浙江石甲小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由组织派往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等地,担任党的支部书记,发展党员,建立组织,进行秘密革命活动。民国16年回国,以南京华侨事务委员会科长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在上海勃生路(今长寿路)创办复炎小学,自任校长,而实际是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工作。后党中央机关从沪迁往江西革命根据地,与年继续留沪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上海与苏区的秘密情报联络工作。在沪期间,和群治大学读书的同学张雪澄等过从颇密。民国21年,离沪转外地,便将在上海强恕园艺学校读书的儿子项德崇(项南)委托给在沪中华职教社工作的张雪澄代为照料,而自己接受组织安排,改名梁明德,几经辗转,打入江西省第四保安司令部任机要秘书。

  民国23年(1934)10月,蒋介石自南京飞抵庐山,召开五省军政要员军事会议。时江西省第四保安司令部司令参加会议,并带回《剿匪手册》、《围剿总动员令》和《铁桶围剿计划》及兵力部署,进攻路线、日程安排、战斗序列等有关图表文件。参加完庐山会议的德安保安司令莫雄深感事关重大,虽知一旦泄露自己必死无疑,但依然义无反顾地派早已安排在他司令部里工作的项与年把计划交给中共中央。(1930年,莫雄通过宋子文在财政部谋个闲差,某次在上海时巧遇原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刘哑佛,此时刘已是中共特科成员,在刘哑佛的介绍下,莫雄认识了共产党员项与年)与年看完这批文件,觉得事关重大,便立即将情报用四角号码字典的字码编成密码,记在一本四角号码字典上,连夜起程。他为了安全,敲掉了自己的四颗门牙冒充乞丐,历尽艰辛,从德安跑到瑞金的红军司令部,把计划交给了周恩来。中央三人团据此做出了突围转移的决定。在此意义上,说二人做了一件关乎中国命运的大事,毫不为过。

  10月下旬,中央苏区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向陕北转移。事后,毛泽东谈到这份“四角号码情报”时,说其功绩是巨大的。

  与年随军长征,中途党组织又派其前往香港,开展秘密联络活动,后来回到上海从事情报工作。在长期艰苦的秘密革命活动中,他立场坚定,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对党忠诚,斗争机智勇敢,曾获得上海党组织的“反敌特斗争胜利”奖。

  民国25年(1936),其子项德崇由党组织安排到福建长乐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后因受到国民党的迫害,经过党组织和国民党政府县长罗树生秘书罗心如等连城老乡的设法营救,改名项南,前往广西桂林。后来,项南由组织安排,经香港转奔苏北新四军军部。父子异地改名,彼此情况不明,而失去了联系。

  民国27年(1938),与年自沪到延安,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历任中国共产党西北局统战干事,中国共产党三边地委、关中地委、绥德地委常委兼统战部长。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延安到东北,历任松江省延寿县县长,松江省建设厅厅长,辽宁省工业厅副厅长,旅大行署农村厅厅长,旅大市农业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高级专员,辽宁省监察厅副厅长,辽宁省第三届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等职务。

  随着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工作之余,自然便想起散失多年的儿子项德崇,于是致函上海张雪澄辗转查方,获悉儿子已在皖工作后,便通过当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老战友曾希圣予以查明,父子得到了重逢。

  “文化大革命”中,项与年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肉体上受到严重摧残,以致丧失说话能力,只能以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1969年与年被迫送回连城。回到家乡之后,保持和发扬革命精神与党的光荣传统,谦虚谨慎,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关心集体,关心群众,把自己节约下来的数千元工资贡献给朋口人民公社(乡)发展水电事业。群众深为感动。盛赞项与年完全彻底为人民的高尚品德。

  1978年10月2日,与年病逝于龙岩,终年84岁。中国共产党龙岩地委主持为其召开追悼会,与年生前工作过的单位,辽宁省委等发来唁电以示哀悼,并为其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冤案进行平反昭雪;对其一生为党为人民的革命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http://baike.baidu.com/view/342727.htm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9-3-18 09:19:24

项与年四颗门牙拯救十万中央红军

文章提交者:aqssm 加贴在 陆军论坛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_32.html

项与年四颗门牙拯救十万中央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奇迹。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铁壁合围的“铁桶计划”




   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秘密召开军事会议,在第5次“围剿”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并在他的德国顾问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的策划下,制订了一个彻底“剿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




   该计划准备集结150万大军、270架飞机和200门大炮,“分进合击”“铁壁合围”:以瑞金为目标,各部队实行向心攻击,在距瑞金150公里处形成一个大包围圈。然后每天攻击前进5公里后就修筑碉堡工事,严密进行火力配系,在瑞金四周构建起30道铁丝网和火力封锁线,断绝交通,封锁红军的一切信息和物资来往,最后将红军主力压迫到狭小范围进行决战。




   为防止红军突围,还计划配备1000辆军用卡车快速运送部队实施机动截击,以求在一个月内将中央苏区的红军彻底歼灭。




   为隐蔽作战企图,蒋介石用12个师的先头部队在大包围圈尚未完成前,全力在苏区四周抢占地盘,迷惑红军。蒋介石对这份“铁桶计划”抱有极大期望,他非常自信地发表讲话说:“剿共大业,毕其功于此役!”




   该计划内容繁多,文件加起来有几斤重。内有国民党军的“剿匪”总动员令、各部队战斗序列、兵力部署、进攻路线、作战时限安排以及作战图表和蒋介石的“剿匪守则”等等。每份文件上都打有“绝密”字样,并编排了序号,所有官员必须按收件人编号签字领取文件,保密措施十分严格。然而就在会议结束的当晚,“铁桶计划”的全部绝密材料就落到了手中。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蒋介石做梦也想不到,冒险提供情报,送出这一“天”字号机密的人,竟是他任命不久的国民党赣北第四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




  





绝密情报密写在四本学生字典上




 


   莫雄(1891-1980年),广东英德县人。早年毕业于陆军讲武堂,参加过著名的黄花岗起义、护国讨袁、讨伐陈炯明和北伐战争,富有正义感,被尊称为“莫大哥”。




   “铁桶计划”7月出炉,蒋介石9月就在庐山牯岭召开军事会议,安排部署具体实施方案,莫雄也奉命参会。等军事会议一结束,莫雄就带着全套“铁桶计划”回到专署保安司令部。经过反复思考,莫雄冒杀身毁家之险把整个“铁桶计划”交给中共联络员、保安司令部机要秘书项与年。




   项与年拿到情报,立即找来地下党员刘哑佛、卢志英商量,决定由项与年本人亲自负责送出情报,因为项与年会讲客家话,过关卡比较隐蔽。




   3人连夜用密写药水把情报上的敌兵力部署、火力配系、进攻计划、指挥机构设置等要点逐一密写在四本学生字典上,将作战图用透明纸描摹下来,直到天色吐白才将整个“铁桶计划”密写完毕。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随后,项与年便装扮成教书先生出发了。进入泰和山区后,项与年发现敌情远比预想的严重。每个村子都驻有进剿的敌军,所有进出苏区的道路都被严密封锁,发现可疑之人立即逮捕。项与年见状只得在山林中穿行露宿,以少量干粮和野果山泉充饥。




   经过多天的艰难跋涉,项与年变得胡子拉碴、骨瘦如柴,当他到达兴国后,发现敌人封锁更加严密,几乎每个村子都修有碉堡,各山头路口均有岗哨,青壮年一接近,就立刻被当作“侦探”抓走。项与年只好再回山里寻求时机。




  


临时中央仓促做出长征决定




  





   时间不等人,心急如焚的项与年终于想出一计,他心一横,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一连敲下4颗门牙。第二天,他的双腮严重肿胀,面部变得狰狞吓人,头发像蒿草一样蓬乱,衣服也早已被荆棘挂得破烂不堪,完全成了一个蓬头垢面、让人厌恶的老叫花子。他将4本密写字典藏在满是污秽的袋子里,上面放着乞讨来的发馊食物,赤着双脚下山了。沿途敌军哨兵见了,很远就捂住鼻子将他赶走。项与年终于混过了敌人层层哨卡,于10月7日到达瑞金,在沙洲坝找到了党的临时中央。




   当周恩来、李克农接过项与年的绝密情报时,几乎认不出眼前站的老叫花子就是相熟的老部下,感动之情无以言表。




   当“铁桶计划”被临时中央“三人团”(李德为军事指挥、博古为政治决策、周恩来负责督促执行军事计划)传阅后,惊诧之余立刻意识到中央红军面临极度危险,如不采取断然措施,就会很快陷入敌军重围之中。这时又收到前方战报:敌军已攻击到兴国、宁都、石城、长汀、会昌一线,我战略要地古龙岗已被敌完全占领,整个中央苏区仅剩下瑞金、于都、长汀、宁都、会昌5座县城,红军在各个方向频频告急。情况表明,敌“铁桶计划”正在一步步实施。形势严峻,必须抢在敌“铁桶”尚未合拢前,迅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临时中央仓促做出决定,以中革军委名义发布战略转移的行动命令。




   10月8日,红军地方部队奉命接替各线防御,主力向兴国、于都、瑞金地区集结。11日,红军总司令部及直属部队编组成第1野战纵队,中央机关为第2野战纵队,并成立以项英、陈毅为首的中央分局率地方部队留下坚持游击战争。周恩来还利用关系与西线国民党陈济棠部达成了秘密借路协议。10月16-18日,紧急集结在于都境内的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分别从4个渡口渡过于都河,于10月21日发起突围战役,踏上了“西征”——即后来的长征之路。




  





   ***盛赞幕后英雄




  





   在中央红军突围走后的第10天,按照“铁桶计划”推进的敌军先后占领了宁都、长汀、会昌等地,当兵临瑞金城下时才得知红军主力早已转移。正在北平协和医院住院的蒋介石接到报告后,气得暴跳如雷,知道一定有人走漏消息,连假牙都顾不得戴就立马赶回南昌查办此事。




   由于当年的绝密情报仅限于临时中央极少数人知道,而战略转移又仓促匆忙,导致以后的党史文献也很少提及此事。但党和人民并没有忘记莫、项二人的功勋。




   ***后来知道此事时,曾称赞这份“四角号码情报”功绩是巨大的,解放后他还特意叮嘱南下广东的叶剑英要找到莫雄安排好他的工作。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56年国庆节,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克农上将,又委托项与年将莫雄接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叶剑英元帅代表党中央设宴招待两位功臣,称赞他们为革命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获取情报的主角莫雄,解放后,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等职,1980年2月病逝。

http://bbs.tiexue.net/post_2334139_1.html


   项与年后随军长征,抗战期间回到延安,后转战到东北,历任辽宁省工业厅、监察厅副厅长,辽宁省政协委员等职务,1978年10月病逝,终年84岁。

http://bbs.tiexue.net/post_2334139_1.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项与年(1894——1978)连城朋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