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 发表于 2009-2-4 20:53:58

台湾改革家_杨春松 , 许良锋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11-6-16 23:27 编辑

无产农民的日子怎么也无法维持了。每天家族总动员,不分老幼都出动,不分昼夜牛马一般工作,可生活一点也不见好转,......而且借债越来越多,竟陷入连番薯三餐难继的情形。不要说子女教育,连濒死者都没钱找医生...   
-《农民组合抗议书》

http://www.fic.org.tw/books/eb/41006.htm
----------------------------------------------------------

杨春松1900年12月出生于台湾桃园龙潭乡三坑子的农村。父杨麟祥系广东大埔乡客家人,甲午前夕为生活所迫遂移居台湾,在桃园、中坜一带行医并开设万春中药铺,经常为穷苦的乡亲义务看病。甲午战败割让台湾,从此台湾人民陷入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尚未成年的杨春松也就成了亡国奴。杨父深感亡国之痛,燃发爱国之心。杨家兄弟在父亲的影响下,均成为反抗殖民统治的斗士。杨春松成为台湾农民运动、共产主义运动英勇的斗士;弟弟春锦投身革命事业,壮烈牺牲于海丰战役;长兄春荣早年参加“广东台湾青年团”,台湾光复后挺身掩护进步青年而遭国民党逮捕。一门三杰,堪称为“革命家庭”。

      在日本殖民地的教育政策下,台湾的农民子弟很少有就学的机会。1920年代当日本本土学童的就学率达到95%以上时,殖民地台湾的学童入学率仅有28.6%(1923年)。直到30年代日本为发动太平洋战争时,为了动员六百万台湾人的劳动力为其侵略战争服务,才于1939年宣布<初等义务教育制>,但到1943年才实行。家境清寒的杨春松无力缴纳学费,从小就作童工赚钱帮助父亲养家糊口。眼睁睁地看着别的孩子上学,非常羡慕,曾捶胸顿足地哭泣,诅咒命运的不公平。为了摆脱殖民地的差别待遇教育,大批的台湾青年学子纷纷赴日本及中国大陆求学。1926年杨春荣、春松、春锦三兄弟也先后来到革命根据地广州。

         20年代当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南中国,中国大陆的台湾留学生在革命浪潮的洗礼下,对革命事业也跃跃欲试。他们认识到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台湾只有革命才能达到民族解放的地步。1926年杨氏兄弟三人均参加了“广东台湾青年团”。该团系联合在广州的台湾留学生,以发行宣传台湾革命的刊物于中国大陆、台湾各地,并进行岛内解放运动的革命组织。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扫除共产党的势力,中国各地被卷入白色恐怖的浪潮中。“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也遭到取缔,许多团员被日本当局逮捕并押送回台。杨春松也被捕入狱,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坚定的革命者杨春松出狱后,立即离开广州到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赤色国际劳动组合”第一回太平洋劳动组合代表者会议在武汉举行,杨春松奉命潜往日本,带领日共领袖山本悬威等10人组成的代表团到武汉。

      杨弟春锦1925年台北工业学校毕业后,前往日本读书,在东京时与留日进步学生组织“文运革新会”。1926年,见祖国的革命事业蓬勃发展,遂放弃日本的学业,前往广州革命基地,兄弟三人同时加入“广东台湾青年团”,以期殖民地台湾的解放与独立。为了台湾的解放,他认为非有武装力量不可,于是进入黄埔军校读书,改名杨钢,他与台湾来的陈辰同均为黄埔第六期的学生。1927年,国共分裂,他从广州到武汉,编入叶剑英所率的黄埔教导团任连长。在革命遭到挫折后,他勇敢地参加了叶挺、张太雷的广州起义,教导团是此役的主力军。1928年在海丰战役中杨春锦英勇牺牲,年仅25岁。另外和他一起入黄埔的台湾学生陈辰同因参加革命在漳州被捕,坚贞不屈,被反动派张贞枪毙。他们都是在中国革命中英勇牺牲的台湾斗士。

      1927年底,杨春松被组织派回台湾工作,立即加入了当时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成为农民组合的重要干部,担任中央委员并领导故乡桃园中坜农民的抗租运动。

      中坜、桃园一带的日本拓殖公司所属三千甲地的五百余名佃农,因不满租税过高及日方的任意违约,于1927年3月成立农民组合中坜支部。在农民组合的指导下,当地农民进行了减租运动。然而日本帝国主义为袒护资本家与地主,用暴力压制农民运动,不仅逮捕了农民和农民组合干部,还向法院申请扣押农民的耕作物。杨春松与农组干部简吉、赵港、黄石顺、陈昆仑等人前往台湾总督府提出抗议:〝我们佃农遭受地主的残酷剥削,我们的生活已堕入悲惨的境地,贪婪的地主仍不知足,非但一粒也不减少田租,反而不断强行提高,不同意则以收回土地为威胁,想要扼杀我们佃农,于是我们为维护我们的生存而设立了农民组合。......然而,台端为拥护地主的剥削欲扑灭此一正当运动,却在我们头上施以狂暴的弹压。〃

      当时全岛争议最多的就是扣押农作物及禁止进入田中耕作,杨春松、黄石顺与农组干部一方面大力发动舆论攻势,于桃园的大圆、平领、新波等地举行抗议演讲会。一方面指导农民在警察未扣押前抢收农作物。不料,日本拓植公司鉴于以往收割的先例,提早向法院申请执行扣押。于是,附近的农民纷纷手持鎌刀、锄头、棍棒加以阻止,与正在进行扣押农作物的警察发生了冲突,结果83人被逮捕。这就是“第一次中坜事件”。历经广州、武汉革命洗礼的杨春松成功地领导了桃园、中坜一带农民的抗租运动。以减租运动为核心而成立的中坜支部会员多达七百多人。中坜农组系农民组合支部中团结而有力的支部之一。在台湾农民运动蓬勃的形势下,台湾总督府为了扑灭农民运动处处加以取缔及压制。于是1928年7月17日农民组合干部杨春松、简吉、赵港等九人向当局提出严重抗议。他们向当局申诉到:〝近年来我们无产农民的日子怎么也无法维持了。

      每天家族总动员不分老幼都出动,不分昼夜牛马一般工作,可生活一点也不见好转,不但如此,而且借债越来越多,竟陷入连番薯三餐难继的情形。不要说子女教育,连濒死者都没钱找医生。尽管如此,暴虐的地主仍欲年年提高田租,假如不答应其要求,则立刻采取入内禁止(禁止进入田中耕种)、种作物扣押的残暴处分。〃当天晚上,农民组合在台北大稻埕文化讲座上也发表了上述申诉,以扩大他们的声势。虽然在当局的肆意压制下,农民运动仍然继续发展。同年底举行的第二次全岛大会时,农组的组织已遍及全台了。27面农组的赤旗代表了27个地方支部抗争的光荣史。在这次大会中,杨春松担任议长。为了顺利通过农组的决议,杨春松采取了预先分发提案,直接进行表决的策略。在场的日本警察对此进行干涉,引起双方对峙。所有与会者均站立,大声抗议日本警察的无理取缔。但最后仍遭到无理解散大会的命运。

      第二次全岛大会明白揭示了农民组合反帝反资的立场后,日本帝国主义便采取武力镇压,一时之间白色恐怖笼罩台湾。此即闻名的“二一二大逮捕事件”。农民组合重要干部均被逮捕。新婚不久的杨春松也遭到监禁的噩运,被判10个月徒刑。虽然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镇压下,农民组合受到很大的打击。然而他们毫不泄气,继续潜入地下工作。杨春松接继黄信国医生担任农民组合的中央委员长。他们还联系了许多外援,给他们以支持和援助,如日本进步律师古屋贞雄出庭为他们辩护;中共代表王学文亲自从大陆来台探监并给在颓势下的农民运动打气。在农民组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抗争中,杨春松曾三次被捕入狱,然而他始终不懈地进行革命活动。保释期间,杨春松潜回上海,为了台湾的革命事业仍不屈不饶地参加在中国大陆的反帝革命事业,以期台湾革命解放运动的真正实现。

      由于“上海读书会事件”,台湾在上海的革命团体均被破坏。1929年在上海的台湾进步青年林木顺、翁泽生等团结了在上海的台湾有志青年,重新组织了“上海青年团”(1932年更改为上海反帝同盟)。革命青年杨春松一回到上海立刻就参加了上海反帝同盟的工作。反帝同盟致力于组织、训练在大陆的有志台籍青年,唤醒他们的民族意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一方面支援中国革命,一方面为台湾岛内提供源源不绝的革命斗士。

      台湾上海反帝同盟自成立以来,不断动员会员参加上海的各种纪念活动及反帝运动。

          6月17日是为日本统治台湾的国恨家仇纪念日,1930年的这一天,在“上海反帝同盟”的参与下,上海街头举行大规模的<六一七反帝斗争>示威,鼓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店罢市。在街头散发<六一七纪念援助台湾革命宣言>、<六一七台湾亡国纪念及援助东方殖民地革命告工农兵贫苦群众>等传单。同年11月雾社事件爆发,消息传来后,台湾反帝同盟再一次向世人揭发日本帝国主义以毒瓦斯屠杀台湾山胞的残暴行动,并联络上海各反帝团体一起声援雾社抗日起义活动。

      1930年,杨妻许良峰女扮男装、历尽千辛万苦离开台湾到上海追寻丈夫的革命事业。这对革命夫妇当时住在霞飞路的法租界。许良峰担任抗日游行集会的组织工作、书写标语传单,并担任秘密联络工作。

      1932年由于农民组合中被收买的林新木的出卖,杨春松在上海被捕。国民党为了讨好日本帝国主义,竟将杨春松转交日本,押解回台湾。他被判刑6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六年的铁窗生活中敌人的威逼利诱都没有削弱和动摇他的意志。在狱中他仍坚持学习与锻练身体。由于杨春松的入狱,家中屡遭日本特务搜查与威胁,但〝革命家庭〃的成员始终默默无言地坚挺下去,为了解决生活困难,杨妻学习缝纫,自力更生,带大了几个儿女。 1938年,杨春松终于刑满出狱。尊敬的父亲已经去世,连最后一面也未能得见。他不愿意待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奴隶统治下,出狱不久后即离开台湾,打算从日本转道去中国大陆加入祖国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然因自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警察监视很严,杨春松无法脱身,未能如愿返回祖国,只能留在日本见机行事。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杨春松在家中举杯欢庆,从此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作中国人了。他立即组织了在日“台湾同乡会”,“东京华侨联合会”、“华侨总会”出面与日本方面交涉遣送在日战俘及劳工回国等事宜。1945年底,他以日本共产党员的身份经由朝鲜,会晤了金日成将军,再转由东北、华北根据地,得到中共代表彭真的接见。他终于又联系上了组织,此后他数次来往于中国与日本之间,朝鲜战争爆发前夕,麦克阿瑟开始镇压日共,所有的左翼份子潜入地下,杨春松也一度成为他们追捕的对象。但他临危不惧,在他的协助下,还使日本共产党总书记德田秋一、野板参三安全地到达北京。

      1950年杨春松终于回到梦寐以求的祖国。这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中国大陆处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杨春松积极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他先后在华侨事务委员会、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等单位工作。1952年,他出席了在民主德国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 1955年他以记者身份与周恩来一起参加了在印尼万隆的第一次亚非会议,1957年又出席了在埃及开罗召开的亚非团结会议。

      为了革命事业,杨春松一生奔波,坚强不屈。1962年他因患肝癌而与世长辞,终于放下了革命的重担,年仅62岁。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2-6 15:01 编辑 ]

12345 发表于 2009-2-5 01:47:28

財團法人簡吉陳何文教基金會.
这个网站有点亲共.

andrew 发表于 2009-2-5 09:27:43

(日據時期)
日共台灣支部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74.htm

...1928年10月,前來與台灣共產黨接頭的渡邊政之輔在基隆犧牲.
第二年在416事件中日共中央又遭鎮壓.
至此,台共與日共失去了聯繫.鑒於上述形勢,在共產國際執委瞿秋白主持下的東方局仍決定由翁澤生,潘欽信,蔡孝乾在上海組成新的機構領導台共.
.......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2-5 14:29 编辑 ]

andrew 发表于 2009-2-5 09:41:44

一個台灣人的軌跡(楊春松傳)

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革命,曾經呼喚了一代台灣青年知識份子,奔向革命。在那個時代的烽火中,桃園龍潭青年楊春松,奔波於台灣、日本和大陸之間,將他激越的青春獻給了祖國、故鄉和人類的進步事業……

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2398404.htm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2-5 12:04 编辑 ]

andrew 发表于 2009-2-5 14:24:28

古屋貞雄

資料來源:臺灣大百科

古屋貞雄
日本山梨縣人。1919年畢業於明治大學專門部,學生時代即參加山梨縣下的農民運動,1921年任律師,參加自由法曹團。該團成立於1921年秋天,是服膺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積極支援反彈壓鬥爭的團體,參加者有佈施辰治等。自由法曹團當時的主要任務在為參加農民運動而被捕的人辯護。1927年古屋和佈施到朝鮮京城為共產事件和小作爭議辯護後,同年受日本勞農黨指派來臺做為臺灣農民組合及勞動農民的指導,參加臺灣農民組合第一次全島代表大會,並在大肚土地拂下(放領)日本退休官員事件、新高製糖所有地爭議事件,擔任被告的辯護律師。一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才回日本。戰後加入日本社會黨,自1950年開始,連任3屆眾議院議員,是該黨中央執行委員。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2-5 14:25 编辑 ]

andrew 发表于 2009-2-6 01:27:54

尾崎秀实与中国

来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t120050263/3/1312009709/20090206085029/

.......尾崎秀实生于1901年,是尾崎秀树的同父异母兄长。他曾长期随父亲居住在台湾,从小就对中国问题感兴趣。1922年,他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政治学科,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一名真诚的共产主义者。1926年,他离开校园到朝日新闻社工作。从1928年11月到1932年2月,他任《朝日新闻》常驻上海的特派员。在上海3年多的时间里,除新闻报道之外,他撰写有《暴风雨中的中国人》、《现代中国论》等政论性著作。

  同时,他结识许多中国左翼文化人士。他同鲁迅有个人交往,这在鲁迅1931年至1934年的日记中均有记录。据日本友人增田涉回忆,鲁迅对尾崎印象甚佳,说他“不但知识面广,而且为人诚实可靠”。尾崎还与夏衍、冯乃超、王学文、郑伯奇、田汉、成仿吾等有密切来往,参加他们组织的进步文化活动,帮助他们开展“左联”的工作。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回忆“左联”时,把他同当时也在上海的另一位日本进步记者山上正义和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并提,说他们是“帮助‘左联’进行了许多工作的三位外国同志”。夏衍还说,尾崎秀实“表面上看来是绅士式的记者”,实际上却是“上海的日本共产党和日本进步人士的核心人物”。他同受共产国际派遣来上海从事情报工作的苏联共产党党员、德国人理查德·佐尔格合作,经常把日本在华的重要情报转报莫斯科,经常“把一些国际上的革命动态”转告中国同志。

  尾崎秀实从上海回国后,仍在朝日新闻社工作,就日本和东亚问题发表大量评论。同时,他按照在上海对史沫特莱许下的诺言,将她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大地的女儿》译成日文出版。他是经中共产党员、著名学者陈翰笙介绍在上海结识史沫特莱的。对中国共有的友好感情使他们二人很快成为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尾崎秀实称赞史沫特莱是“一位坚强的革命者”;史沫特莱则称赞他“对中国的解放事业既有深刻理解又有坚定信仰”。

  传递革命信息的情报员

  1933年9月,佐尔格奉命来到东京搜集日本战争动向情报。次年4月,他同尾崎秀实再次相聚并合作。尾崎把在上海一起工作的日本同仁又组织起来,潜伏到日本的一些重要军政部门。他自己在朝日新闻社的东亚问题调查会从事研究工作。

  1935年底到1936年初,他为了解华北局势专程来中国,耳闻目睹了红军北上后抗日的新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对事变因由、实质和解决方案提出独到的见解,在日本引起轰动。他的好友、日本著名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后来回忆说,尾崎是“一位对历史的发展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因此,他从日本新闻界的一个“中国通”一跃而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中国问题专家。

  1937年6月,他成为近卫文【麻下加吕】首相的“嘱托”(顾问)兼私人秘书,可以自由出入首相官邸,参加首相的智囊团会议。他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有关中国的情况,提出对中国事务的处理意见。这使他不但对日本政府的决策非常熟悉,而且能施加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他把自己掌握的许多有关日本对华战争的情报,通过在上海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日本人士中西功发往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他向佐尔格提供的关于日本在华将陷入泥潭的情况,据说对斯大林作出援华抗日的决定产生一定影响。

  1941年10月中旬,佐尔格的真实身份败露,他和尾崎秀实等30多人先后被日本军部逮捕。1944年11月7日,感到日末途穷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特意选择十月革命2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将尾崎和佐尔格两人秘密绞死。

    英勇不屈的和平斗士

  尾崎秀实被捕后,一直惦记着在中国工作的日本同志。据中国新闻社资深记者杨国光所著《谍海巨星佐尔格》一书披露,1941年10月下旬的一天,在上海的中西功收到一份发自东京的密电。电文没头没尾,只有三个字:向西去。发报人为白川次郎。中西功虽然不知道白川次郎是尾崎秀实的笔名,但他判断,发来这种电报的只能是尾崎秀实。他当时尚不知尾崎秀实已经被捕,但他认为,电文显然是一句暗语,是要他从速撤离上海,西去延安或抗日根据地。现在看来,这个密电要么是尾崎被捕前的精心安排,要么是他被捕后暗中托朋友代发。短短三个字,寄托着他对同志的一片深情,隐含着他对中国革命的无限信托。二战结束后,尾崎秀树心怀对兄长的崇敬和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开始搜集尾崎秀实和佐尔格案件的材料,并就此进行纪实文学创作。他先后创作和发表了《活着的犹大》、《佐尔格事件》、《佐尔格事件与中国》等几十部有关佐尔格事件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不但客观、翔实地记述了佐尔格事件的内情和始末,而且也歌颂了以尾崎秀树为代表的日本反对侵略战争的和平斗士们的机智和勇敢。这些作品在日本文学界和整个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1964年11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追授佐尔格为“苏联英雄”,以表彰他“立下的卓越功勋和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与英雄气概”。日本政府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授予尾崎秀实什么荣誉称号,但在许多日本人的心目中,他却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英勇不屈的和平斗士”。尾崎兄弟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我前不久再次访日,多方打听他们的事迹,得知尾崎秀实安葬在东京西郊的多磨公墓,而尾崎秀树则安葬在神奈川县的柿生陵园。因时间关系,我没能前往两地凭吊,心下难免怅惘,但听到不少日本朋友怀念他们,赞扬他们,倒也颇感欣慰。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西园寺一晃先生,是尾崎秀实当年好友西园寺公一的哲嗣。他在同我交谈时说,尾崎兄弟是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的真正代表。他为有这样的前辈和先贤而感到无比自豪。在忆及尾崎兄弟对日中友好事业的贡献时,他说:“他们的名字已书写在历史上,他们的事迹将永远留驻在日中两国人民的记忆里。”(作者 高秋福 )

图片:http://www.geocities.co.jp/Bookend-Akiko/3973/poem-chuya.htm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2-7 11:49 编辑 ]

andrew 发表于 2009-2-6 14:49:52

ある台湾人の轨迹 杨春松とその时代

http://books.livedoor.com/item/576658#reviews

[要旨]
日本统治下の台湾と中国大陆上海で革命运动に身を投じ、东京に渡っては宗主国日本の败战・地下活动を体验、战后は华侨の团结と权利のために奔走、晚年には中国共产党要人として廖承志配下で对日关系を掌った。激动の时代を真挚に生きた台湾生まれの一人の人间の一生とその时代を语る。

---------------------------------------------

生い立ち
中国と台湾と三人兄弟
革命のるつぼのなかで
“全岛大会”と“二・一二事件”
台湾共产党の成立
谢雪红のこと
上海台湾反帝同盟
日本人弁护士─古屋贞雄
河上肇に师事した王学文
东京时代
宗主国日本での出来事〔ほか〕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2-6 14:53 编辑 ]

andrew 发表于 2009-3-17 11:28:15

原帖由 12345 于 2009-2-5 01:47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財團法人簡吉陳何文教基金會.
这个网站有点亲共.

簡吉
台灣的社會運動者與政治人物,日治時期台灣共產黨黨員、戰後中共黨員,犧牲於五零年代白色恐怖之中。

http://www.18dao.com/%E7%AE%80%E5%90%8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湾改革家_杨春松 , 许良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