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qifeng 发表于 2008-9-24 10:29:34

深情纪念自家人廖承志诞辰百周年

http://www.chinaqw.com.cn/zgqj/qjdt/200809/23/131579.shtml
纪念诞辰百周年 人物专题片《廖承志》央视开播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2008年09月23日 08:27 来源:中国侨网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二日电 为纪念廖承志诞辰一百周年,国务院侨办、港澳办、台办联合拍摄的六集人物专题片《廖承志》,于二十二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开播。

  廖承志是广东省惠阳人,一九〇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出生,一九八三年六月十日逝世。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廖承志百年诞辰纪念日。

  无论是在祖国内地,还是在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中,很多人都喜欢把廖承志尊称为“廖公”。这不是因为他有父亲廖仲恺、母亲何香凝挠嘁瘢??怯捎谌嗣蔷窗?纬兄咀陨矸欠驳木??突泶铩⑷惹榈娜似贰?

  专题片第一集《前仆后继》,叙述了廖承志从出生到新中国建立期间的经历,其中包括他的家事,如何在双亲和孙中山的感化与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这四十一年中,他参加、组织过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抗日战争期间赴香港创建、主持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建立,时年四十一岁的廖承志已历经七次牢狱之灾,但对革命矢志不渝。

  第二集《侨胞知音》,展示了廖承志在侨务工作领域的杰出贡献。廖承志是中国共产党侨务工作的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期间,他动员组织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进步人士投身民族解放战争,开展抗日救亡和统一战线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广泛团结海外侨胞和国内归侨侨眷,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坚决贯彻执行侨务政策,“拨乱反正”,关心和维护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正当合法权利和利益,全心全意为侨胞服务。他是广大侨胞和归侨侨眷的知音和挚友。

  第三集《港澳情怀》,介绍了廖承志对港澳回归祖国的重要贡献。新中国建立前夕,廖承志曾向中共中央提出暂时不收回香港、澳门的建议,并参与制定、贯彻执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对港澳方针政策。他曾在邓小平领导下,主持制定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专题片中还收录了廖承志与港澳同胞友好交往的内容。

  第四集《心系统一》,展现廖承志对台湾同胞的深厚情意以及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殷切期盼,介绍了廖承志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政策的形成、在促进新时期国共合作、打破两岸隔绝状态等方面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第五集《和平使者》,展现廖承志“民间大使”、“和平战士”的精神风貌和感人事迹。其中包括他献身世界和平事业,从事和平运动,参与举办亚太和平大会,特别是他与日本朝野各界联系广泛,在创建对日工作机制、开展中日民间外交、推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第六集《魅力人生》,展现廖承志特殊的人格魅力,他的襟怀坦荡、乐观豁达、风趣幽默、富有爱心、多才多艺,以及与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据悉,上述六集专题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承担拍摄工作,从九月二十二日晚开始,每天两集,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晚间新闻》之后、北京时间约二十二时三十分播放。(完)

linqifeng 发表于 2008-9-24 10:30:54

http://baike.baidu.com/view/4607.htm
廖承志
  广东惠阳人,1908年9月25日生于日本东京。
  1924年8月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5年参加广州学生运动并参与领导所在学校岭南大学的工人罢工斗争。6月参加沙基反帝游行示威。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愤而脱离国民党,去日本入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学习。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东京特支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会活动。
  1928年5月,因参加声讨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济南惨案,被日本当局拘捕并驱逐出境。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反日大同盟上海分会工作,编辑“反日新闻”。11月受中共派遣到德国做汉堡中国海员工作。
  1930年夏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1931年春到荷兰鹿特丹,领导中国海员工作,建立中华全国总工会西欧分会。
  1932年回国,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全国海员总工会中共产党团书记。
  1933年3月被国民党逮捕,经营救获释。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川陕苏区省委常委。
  1934年任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2月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被张关押并开除党籍。后被押解参加长征。
  1936年冬,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经周恩来同志解救获释,恢复党籍。
  1937年4月任党报委员会秘书,参加筹备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解放》杂志。为党报、党刊和通讯社做了大量工作。10月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工作。
  1938年1月任八路军香港办事处负责人。4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为协助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开展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工作,作了积极的努力。10月召开省港地下党会议,决定建立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办和领导香港《华商报》。
  1942年1月到粤北参加领导中共南方工委的工作。5月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进行了英勇斗争。
  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46年1月经中共中央营救出狱。5月到南京中共代表团协助周恩来工作。9月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为新华社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6~1948年曾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被递补为中央委员。4月被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副书记。5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主席。10月任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团结海外侨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2年12月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为祖国的团结统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同年负责领导中日民间友好工作(1963年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特殊贡献。
  1953年7月被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1月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在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
  1958年3月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1959年任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
  1960年任华侨大学首任校长及党委书记。
  1972年任外交部顾问。
  1978年起任国务院侨办主任、党组书记,港办主任。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的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暨南大学复办后任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
  1982年7月发表致蒋经国先生信,殷切期望台湾当局捐弃前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3年6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廖承志的父母亲是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岳父是经亨颐,姐姐是廖梦醒,妹妹是廖光凤。
  长子廖晖,中共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中央委员,现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

linqifeng 发表于 2008-9-24 10:32:25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3/content_704792.htm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1982年7月24日)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 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

  至盼善自珍摄。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诚哉斯言,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

  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纾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

                                顺祝

      近祺!

    廖承志   

                                1982年7月24日

linqifeng 发表于 2008-9-24 10:34:57

http://gb.cri.cn/18944/2008/09/23/3665s2255793.htm
暨南大学举行纪念廖承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2008-09-23 15:58:00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编辑:吴昀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国际在线消息(驻广州记者韩希、通讯员彭梅蕾、周文辉):百年侨校暨南大学22日下午举行座谈会,纪念曾担任暨南大学董事长的廖承志诞辰100周年。
  暨南大学领导以及部分在职教师、离退休教师、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与会人士对廖公常挂在嘴边铿锵有力的话语“暨南大学办学目的是接纳海外的炎黄子孙,让大家共沐中华文化!”记忆犹新。与会代表纷纷发言,对曾为暨南大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廖公表达了深切的怀念。

  廖承志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在孙中山、宋庆龄和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教育、影响下,积极投身于大革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国务院侨办和港澳办主任等职务,长期主持国家侨务工作。

  廖承志十分关心华侨高等教育,大力支持“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和复办,大力推动了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时任中侨委主任的廖承志即拨专款人民币100万元资助,并多次莅校视察指导工作。

  1963年2月,为凝聚侨心,团结一大批关心、热爱华侨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为把暨南大学办成一所具有特色的华侨大学,暨南大学董事会在广州举行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这是新中国高校成立最早的董事会。廖承志对董事会的成立给予极大的支持,出任了首任董事长。

  文革时期,暨南大学被迫停办。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暨南大学。暨大复办,首先面临的是校舍问题,在廖承志的多方奔走后,暨大在原址复办。

linqifeng 发表于 2008-9-24 10:36:07

http://www.chinanews.com.cn/hr/zgqj/news/2008/09-23/1391355.shtml
华侨大学将举行系列活动纪念廖承志百年诞辰
--------------------------------------------------------------------------------
2008年09月23日 15:5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发表评论
--------------------------------------------------------------------------------
  中新社泉州九月二十三日电 (记者 林永传 黄瑶瑛)九月二十五日是廖承志百年诞辰纪念日,华侨大学将举行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这位为华侨大学的创建和发展鞠躬尽瘁,倾注了毕生心血的新中国侨务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一九六O年,时任中侨委主任的廖承志向国务院提出创办一所以招收归国华侨学生为主的华侨大学的报告,并亲自呈送周恩来总理。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一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创办华侨大学。

  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廖承志便亲自担任华侨大学的校长。大陆“文化大革命”期间,华侨大学停办。一九七八年四月十七日,国务院批准复办后,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侨办主任的廖公仍然决定继续担任华侨大学的校长,直至一九八三年六月十日与世长辞。
  如今的华侨大学已拥有泉州和厦门两个校区,各类在校生二点八万人,其中来自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三千六百余人,是全国华侨学生最多的大学。

  此次“廖公百年”纪念活动,将在泉州的华侨大学本部举行“向廖承志铜像献花”、“廖承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图片展”、“许东亮铜像揭幕”、“许东亮纪念楼落成”、“陈展垣文科奖教奖学金捐赠”、“戴国兴大楼落成”等活动;在该校厦门校区举行“纪念廖承志诞辰一百周年报告会”及“纪念廖承志诞辰一百周年暨系列侨捐工程落成奠基典礼晚会”等活动。(完)

三方村 发表于 2008-10-11 01:55:41

向廖公致以革命的敬礼:victory:

落脚 发表于 2008-11-23 15:01:08

没看完.回头再看.

勇往直前 发表于 2009-2-10 16:15:40

新时期的惠州客家人要大力发扬,传承这种精神才行,

andrew 发表于 2009-2-10 19:56:02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65666-1-1.html

ある台灣人の軌迹 楊春松とその時代
http://books.livedoor.com/item/576658#reviews

[要旨]
日本統治下の台灣と中國大陸上海で革命運動に身を投じ、東京に渡っては宗主國日本の敗戰・地下活動を體驗、戰後は華僑の團結と權利のために奔走、晚年には中國共産黨要人として廖承志配下で對日關系を掌った。激動の時代を真摯に生きた台灣生まれの一人の人間の一生とその時代を語る。

---------------------------------------------

生い立ち
中國と台灣と三人兄弟
革命のるつぼのなかで
“全島大會”と“二・一二事件”
台灣共産黨の成立
謝雪紅のこと
上海台灣反帝同盟
日本人弁護士─古屋貞雄
河上肇に師事した王學文
東京時代
宗主國日本での出來事〔ほ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情纪念自家人廖承志诞辰百周年